上小班的果果,已經成了遲到專業戶,尤其是進入冬季之後,他幾乎每天都在遲到。只是在果果媽看來,孩子還小,而且幼兒園小班也不是很重要,所以從來沒有把孩子的遲到放在心上。雖然老師已經找果果媽聊過幾次,希望她能讓孩子早點起來,儘量不要遲到,但媽媽好像並沒有放在心上。
其實像果果媽媽這樣的家長很多,在他們看來,幼兒園小班就是去玩的,所以遲到與否並不重要。再加上冬季那麼冷,孩子早上不想起床也是情有可原。正是因為家長不斷的為孩子找藉口,最終才讓他們養成了越來越嚴重的賴床心理。
關於遲到,家長真的要重視起來,看似很小的行為,但是對孩子的影響卻很深遠。若是從小都不把遲到放在心中,那麼說明孩子壓根就不在意時間問題,甚至連幼兒園的規則也從不重視。這樣的行為,若是家長再不重視,不加以規勸的話,孩子很可能就被「養廢」了。
經常遲到的四個影響要熟記於心
1、沒有時間觀念
可能幼兒園小班階段,孩子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很多,因此家長才會覺得遲到沒關係。等到了中大班之後,或者到了小學,若是孩子一直都有遲到的心理,那個時候,家長又該如何再教育孩子呢?
重要的是,家長給孩子灌輸的思想一直是「無所謂」,那麼也容易讓孩子的認知出現偏差,覺得時間根本不重要,慢慢的就沒有時間觀念。可能做事沒有緊迫感,甚至是拖拉,完全就是隨心所欲去做事。
2、不利於健康
幼兒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想必家長都應該知道,孩子的早餐是需要到幼兒園完成的。若是他一直遲到,那麼早餐時間就會比較緊迫,即便老師給孩子留了早餐,也會變涼。要是長期都這樣解決早餐的話,自然會給孩子的健康埋下隱患。
3、分離焦慮症會加重
不想起床,是因為孩子覺得在家裡更舒服,而且沒有太多的束縛。一旦滋生這種心理,孩子就會把家庭生活和幼兒園生活做對比,總覺得家裡更自由。慢慢的,他對上幼兒園就會有排斥心理,而且這種情緒會更加嚴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4、無法養成好品質
說實話,即便是大人,在寒冷的冬天,都會有賴床的心理,何況是孩子呢?只是家長的一再妥協,讓他們以為,只要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能隨意的放棄。時間久了,可能孩子也會養成遇到困難逃避的心理,如何才能養成堅毅的性格和品質呢?
想不到,遲到這個小細節,居然會讓孩子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所以說,家長要引導孩子,讓他們不要賴床,更不要遲到。若是從小就沒有時間觀念的話,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如何能夠認真的完成作業呢?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遲到」的困境?
1、早睡早起
孩子不想起床,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沒有睡夠,所以要讓他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晚上儘量早點上床睡覺,這樣孩子就能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早上起床也能相對順利一些。相反,若是孩子睡覺很遲,那麼他的睡眠時間就會明顯不夠,早上自然會有起床氣。
2、早點叫醒孩子
想讓孩子7點半出門,那麼7點的時候就要叫他起床,給孩子一些緩衝的時間。之後穿衣洗漱,孩子也不至於時間緊迫而慌張。有部分家長想讓孩子多睡一會,於是就會踩著點叫醒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好。一旦出現突發情況,遲到就成了必然現象。
3、不為孩子找理由
從他入學開始,家長就要不斷的給他灌輸「按時上學」的想法,讓孩子知道這是學生的責任。不管孩子撒嬌哭鬧,還是想竅門跟家長對著幹,都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決不妥協。因為遲到這樣的事情,家長只要妥協,接下來就會有無數次的遲到行為。當然,家長也不要為他們找理由,遲到了就要自己承擔後果。
總結
孩子小不是理由,而且遲到跟年齡沒有關係。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他們也會有「全勤寶寶」,整個學期都不會請假或者遲到的那種。所以,孩子的遲到跟家長有脫不開的關係,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對他們負責的表現。教育孩子,要從細節處做起,一旦遲到成為習慣,孩子就會變得沒有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