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寶寶的語言,讀懂寶寶的需求,我們跟寶寶會更有默契

2021-01-18 聆聽寧子

曾看過這樣一個視頻:三個月大的寶寶正在開心地和媽媽互動,爸爸遞來一個會唱歌的小鴨子玩具,寶寶突然蹙起眉頭,眼睛眯成一條縫。爸爸忽略了這個表情, 繼續捏了一下小鴨子發出聲音,寶寶大哭起來。這時爸爸恍然大悟,剛才寶寶已用表情表達他對鴨子的不喜愛,而爸爸的進一步動作又增加了寶寶的不滿情緒。

實際上,每個寶寶在未學說話前,都會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去理解寶寶的「嬰語」,從而讀懂寶寶的需求。慢慢的,我們和寶寶就會越來越默契的呢!

01.吃自己的小手

寶寶到了2~3個月的時候較愛吮允自己的手指。這是標誌著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也是代表其有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相互配合的能力,更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

兒科醫生的意見:建議寶寶家長不要強行的制止,但要經常的給孩子洗手。還要讓孩子口唇周圍保持乾燥,以免發生溼疹。睡覺時不要讓寶寶繼續吃手,常跟寶寶互動,防止寶寶對吃手指養成依賴。

02.寶寶睡覺時愛搖頭

若是睡前輕微搖頭,有可能是寶寶很熱出汗了;或是因頭髮不夠乾淨感覺瘙癢。這時大人就要幫寶寶適當減衣或洗洗頭保持頭部乾爽。

若是寶寶睡熟了仍不停搖頭,有可能會是溼疹或缺鈣導致,要去看下醫生確診。

兒科醫生的意見:通常溼疹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重,所以在平時護理寶寶的時候一定不要捂到孩子,孩子的穿著跟大人是一樣的,不要覺得孩子小就怕冷,相反很多寶寶都比大人怕熱。陽光照射皮膚是鈣劑吸收最好的方法,可以讓寶寶多曬曬太陽,每天2小時,但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直射。

03.寶寶突然對媽媽不理睬

正玩得開心的寶寶突然對媽媽不理睬,不跟媽媽互動,同時對任何事沒有專注力,玩得也沒那麼得勁兒。有時會大哭,並不停揉眼晴。這表示寶寶困了,應用輕柔的方法哄哄寶寶睡覺啦。

04.寶寶一動不動看一個地方

本來興奮玩耍的寶寶突然皺眉,紅著臉,用力或是一動不動看一個地方。這表示寶寶正在拉臭臭呢。不要打擾寶寶,讓他安安靜靜拉臭臭,完成後幫助寶寶洗乾淨小屁屁就可以了。

05.寶寶進食時四肢鬆懈

寶寶肚子餓時,會全神貫注把所有精力放在喝奶或食物上,小眼珠盯著碗裡的食物,一口接一口來不及吃,給慢了甚至哭鬧抗議。當寶寶四肢鬆懈放慢了喝奶的速度;或是注意力開始不集中,食物的吸引力減弱,轉而看向其它地方,比如周圍走動的人、隔壁的關門聲等等其它能夠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這時候大人要明白,我們的寶寶已經吃飽了,再餵的話容易撐到他哦。

兒科醫生的意見: 在餵養寶寶的時候儘量遵循按需餵養的原則,讓寶寶能夠健康的成長,不一定非要肥肥胖胖的,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體重作為衡量寶寶身體發育狀態的唯一標準。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只要認真觀察寶寶的表情、姿勢、動作等身體語言,並逐漸理解寶寶傳遞出來的信息,從而滿足寶寶的需求,逐步培養寶寶與大人進行身體語言的交流,更能促進寶寶智力和情感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關於寶寶交流的獨家技巧,看後,迅速精通寶寶語言
    醫生對三到四個月大的寶寶進行測試,發現 寶寶僅在四個月大後,就開始積極地發出與人交流的聲音,在此之前 ,寶寶發出的聲音只是一些需要我們搞懂的原始本能反應,以下是個「寶寶聲音備忘錄」。
  • 寶寶握拳頭、揮手是為何?這五種「暗語」需了解,幫助寶媽讀懂娃
    原來了解寶寶的肢體語言有這些好處對於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說,只能通過肢體語言來向媽媽表達自己的需求,「我餓了」「我困了」或者「我不舒服」等等。尤其是新手寶媽,如果能夠了解寶寶這些動作背後的含義,就能更加迅速地找到解決辦法,從而給予寶寶最貼心的照顧。
  • 孩子需求如何判斷?想讀懂寶寶小信號,「嬰語」指南請收好
    昨天,閨蜜小王打電話問我,說自家的女兒已經半歲了,還沒有開始教她學習說話,現在這個階段,女兒也仿佛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但是,小王經常無法從寶寶的言語和行為中體會到她的意思。我告訴小王,其實理解小寶寶的想法也是有竅門的,只要掌握這些常見的嬰兒肢體語言,你也能輕鬆看懂寶貝各種各樣的需求。
  • 寶寶一哭就抱,真的會被慣壞嗎?
    要不然寶寶今後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他就學會了用哭來控制你,到時候你會很累的。在我懷孕生完孩子以後,我家婆婆也這樣跟我講。每次寶寶一哭她都會拉著我,不讓我立即過去,每次都需要等一會兒,在那一段時間看著寶寶哭著傷心,我心裡也非常的不好受。我想長輩們大多都是有這個想法的,他們認為如果將小孩子慣壞的話,到最後辛苦的還是家裡人。可是孩子還那麼小,他真的懂這麼多嗎?事實上,他真的可以被慣壞嗎?
  • 愛夜鬧的寶寶是「討債鬼」?別誤讀了生理需求,天使寶寶這樣養成
    夜鬧不是寶寶故意「折磨」媽媽,背後深意父母要讀懂面對夜鬧的寶寶,有的寶媽甚至打趣說這樣的寶寶就是來討債的「討債鬼」,每天晚上都不能讓父母睡個好覺。難道寶寶真的是父母上輩子的「討債鬼」嗎?實際上,這種說法是因為寶媽誤讀了寶寶的生理需求。寶寶有時候夜鬧其實是正常的,這是寶寶的一種生活習性。
  • 寶寶幾個月會開口說話?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聰明爸媽都應該知道
    7個月後,寶寶可能能夠識別出「寶寶」這個詞之後的停頓,也就是說寶寶可能會將這句話識別為「寶寶」,「準備吃飯了」,而9個月以後寶寶可能就會更精確的識別出「寶寶」,「準備」,「吃飯了」,精確分割以後寶寶又會在下一個場景中去理解和使用這個詞語,比如「我們吃飯咯」,寶寶可能會將「吃飯」這個詞與吃飯這個動作進行聯繫,從而學會這個詞彙。
  • 抓耳朵、踢腿、拱背,寶寶肢體語言背後的「潛臺詞」,寶媽要讀懂
    文\好孕姐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還不會說話,不能把心裡的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就會出現各種小動作。比如,抓耳朵、踢腿、拱背等等,但是寶媽知道這些肢體語言背後的潛臺詞是什麼嗎?據我觀察,寶寶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含義,有的寶媽真的完全不知道。記得小侄子剛出生的時候,愛抓耳朵,嫂子沒在意,後來直到侄子明顯出現的耳朵感染,嫂子才恍然大悟。其實,寶寶的肢體語言,是在傳達內心世界,也是在反映身體狀況,寶媽要讀懂。
  • 2歲寶寶啥都懂,就是不愛張口說話,這是媽媽的錯覺,試試這方式
    經常有家長說:「寶寶什麼都懂,就是不願意用嘴說出來。」這種感覺其實是父母的錯覺。長期照料寶寶,媽媽與寶寶形成默契,媽媽充當了寶寶的翻譯官。翻譯官角色的存在,反而讓寶寶的語言形成惰性。因為寶寶認為自己的需求和意願,寶寶傾向於用表情和哭泣來表達。孩子身體動作停止,目光發呆,媽媽們便知道孩子要大便了。有經驗的媽媽,可以從孩子的不同表情,和哭聲中判斷孩子的需求,餓了、要玩具、困了。然後直接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時孩子,也失去學習與理解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寶寶學習說話,需要有語言環境和動機。
  • 20種寶寶哭聲詳解:如何正確判斷寶寶需求?家長再也不用干著急
    哭,是新生兒寶寶的語言。因為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表達。要是寶寶不停哭鬧,怎麼哄都不行,估計很多人都會抓狂。此時,面對寶寶的不停哭鬧,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找到寶寶哭的原因,準確判斷寶寶哭的含義,才能讓他們停止哭。
  • 寶寶睡醒後這幾個表現,透露著嬰兒想要表達的意思,你讀懂了嗎
    寶寶或許不能通過語言來回應,但是,寶寶越小,能量的感受力越敏感、越純粹,就像天然的情感感受器,新生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寶寶可以通過自己的特殊「語言」來和媽媽交流。就像寶寶睡醒時,常常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表情異常表現,然而寶寶不同的表情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有的甚至是身體異常的反應,有很多新媽媽對此會感到無所適從,以致錯過不少應對處理的最佳時機。那麼,我們怎樣看懂寶寶睡醒後的各種表情語言呢?寶寶睡醒後的這幾個表現,透露著嬰兒想要表達的意思,你讀懂了嗎?
  • 有一個高需求寶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些寶寶在每件事裡都動用了更多能量:他們哭得很響亮,吃得狼吞虎咽,笑起來格外帶勁,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脾氣也格外大。因為他們感受每件事情的程度很深,若他們的感覺受到阻撓,反應也會很強烈。」或許,只有家裡有一個同樣的高需求寶寶,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吧。
  • 寶寶讀繪本真的有意義嗎?教育學家:拋開不該有的期待
    所以通常家長們做的事情也就是拿著繪本跟寶寶一起聊天。「那給這麼小的寶寶買繪本到底有啥意義呢?」確實有意義,但一定不是讓他「學會」。教育家表示:家長們要順應寶寶發育的特點去引導,而不是做填鴨式的強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關於寶寶讀繪本的這些事兒。
  • 陪寶寶經常玩遊戲,即鍛鍊寶寶的認知能力,又能提高寶寶手眼協調能力
    為 寶寶準備一個帶繩子的可以拖拉的玩具,讓寶寶用繩子把離自己遠的 玩具拉到自己跟前來,通過這個活動讓寶寶理解行為與結果的聯繫, 同時鍛鍊寶寶和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發展思維想像力。 認識身體的部位——建立身體的空間感覺,發展自我認知能力。
  • 排除語言障礙後,寶寶還是發音不準父母如何引導
    引子我家寶寶剛滿4歲,理解力差,偶爾會叫聲媽媽,家裡其他人跟他說話,一概無感,也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是不想說。有時候看電視的時候,也能理解劇情啊,給他買了很多帶圖畫的書,也能看得進去,但是問他圖片上畫的是什麼意思,他就不出聲了。
  • 育兒專家:想要寶寶語言能力強,父母必須當「話癆」
    全文約129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寶寶的語言發育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出生後8~10個月,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時期;第二階段在1歲半左右,是嬰兒口語發展期;第三階段在5歲左右哈哈哈這就是我一直和琴琴講話的原因,孩子能聽懂我們的話!」面對女兒和張爸爸的表現,媽媽也是一臉驚訝。研究證明:父母在嬰兒期時,一直不斷地交流,會給寶寶大腦的主觀語言輸出中創造大量的腦白質,這個過程就是在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豐富寶寶的語言能力。家長怎麼做好「話癆」,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 寶寶睡覺有這3個舉動,說明寶寶需要「枕頭」了,父母要了解
    ,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的寶寶,他們也沒辦法所以只能一家人互相猜彼此的需求。幸好來體檢了,不然會導致孩子腦供血足,或者是腦充血。寶寶睡覺有這3個舉動,說明寶寶需要「枕頭」了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有其實新手父母,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枕枕頭,什麼時候需要枕枕頭,因為關於幼兒枕頭的問題經常有爭議。
  • 兒科醫生:7個月的寶寶,家長常給做這些智能訓練,寶寶會更聰明
    經過半年的精心養育,寶寶順利進入到生長發育的第7個月,從這個月起,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現,寶寶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整天只知道睡懶覺的「懶寶寶」了,他會變得越來越「不安分」,變得活潑淘氣,甚至會有模有樣地模仿大人做事。
  • 寶寶愛打人,是以暴制暴,還會不予理會?應對不當,不利寶寶成長
    一般來說,當寶寶成長到2歲後,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打人的習慣。但是父母要知道的是,2歲內寶寶的打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人,更多的還是一些無意識的動作,甚至是寶寶嬉鬧的方式。2歲左右的寶寶,語言發育還不完善,話還說不利索,因此,溝通交流能力,不是很好,因此就有了打人等的交流方式。
  • 寶寶鍛鍊平衡感有什麼好處
    寶寶鍛鍊平衡感有什麼好處2020-11-20 18:28:0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甚至有的寶寶在兩三歲時說話還是不清晰也不夠利索,走路也愛摔跤。所以,鍛鍊寶寶的平衡感是很重要的,它能幫助身體保持平衡,形成空間方位感。一旦平衡力下降,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嚴重時甚至致命。那麼,寶寶鍛鍊平衡感有什麼好處?
  • 胎動是寶寶的「傳真機」,孕婦讀懂胎動的信號,寶寶發育更健康
    在孕期,寶寶的胎動是媽媽和寶貝溝通的唯一方式,每當胎動出現異常的時候,媽媽們都會擔心是不是寶寶的發育出現了問題。朋友懷孕已經五個多月了,胎動也一直非常明顯,我們都調侃一定是個活潑的男孩子。胎動是寶寶的「傳真機」,媽媽要讀懂寶寶傳遞的信號1.突然猛烈的踢肚皮寶寶踢肚皮在孕期非常常見,但是寶寶如果突然猛烈的踢媽媽的肚皮,就值得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