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把壺,喜歡把玩茶壺的人可能知道。側把壺造型原為煮酒之用,後而隨之演變為煎茶、泡茶之器。
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側把壺的認知都比較呆板,材質也普遍是陶土。今天,我們來聊聊側把銀壺。
側把壺的來源
側把壺起源於中國唐代,舊時被稱為握把壺、橫把壺,其壺器具歷史,在唐朝主要作為煮茶之用。在日本稱之為橫手急須。急須有以備不時之需之意。
唐代一個將煮茶法作為主流泡茶方式的朝代,急須壺作為煎茶器,其在唐朝整個時期的形制大致固定,多採用右側把的形式,壺把和壺身成九十度角,同時壺把和壺嘴間也成九十度角,方便使用者右手持握。
側把壺很實用
側把壺的壺把設計獨特,不僅使用上好抓取,而許多初學者更是大呼這種壺一點兒也不燙手。壺把設計成如握柄,位置與壺身成九十角度,衝泡時可有效避免燙手的問題。
側把的壺型在持握上更加隨性,根據不同人的習慣方式不同,出水的姿態隨握法而變,在衝泡舉止間更加有韻味,在茶席上有著不可言喻的美。
側把壺顏值高
側壺銀壺,把手長,似插在銀壺上,它打破茶席格局立出新意,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捕獲人心。
側把壺與許多銀壺壺不一樣,很多匠人往往在做壺的過程中會比較隨性,融入點滴生活感悟,尋找生活氣息,採用自然事物細節,以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來選擇材料,處理表面效果,用心塑造獨具氣韻的側把壺。
側把,它內斂沉穩,它古典文雅,有著不可言喻的美,散發出濃厚的人文古氣息,你又如何,能不為之動情?
用它泡茶,既不燙手,也容易掌控茶湯出湯程度,泡茶只需要手腕轉移,身子端坐優雅即可,茶水利落流下,斷水也利落,讓人賞心悅目。而它更是可以成為茶席上打破沉悶的亮點,成為更多不同風格茶席的百搭能手。
側把壺,壺型歷史悠久,濃濃的歲月感讓人不禁讚嘆。小小一隻,盈盈可握,不扭不轉,不抖不顫,觸及唇邊,喜不自勝,用側把壺泡茶,泡的不僅是一壺茶,更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