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選擇側把壺?壺東家側把壺泡茶怎麼樣?

2020-12-14 愛壺人99

側把壺,喜歡把玩茶壺的人可能知道。側把壺造型原為煮酒之用,後而隨之演變為煎茶、泡茶之器。

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側把壺的認知都比較呆板,材質也普遍是陶土。今天,我們來聊聊側把銀壺。

側把壺的來源

側把壺起源於中國唐代,舊時被稱為握把壺、橫把壺,其壺器具歷史,在唐朝主要作為煮茶之用。在日本稱之為橫手急須。急須有以備不時之需之意。

唐代一個將煮茶法作為主流泡茶方式的朝代,急須壺作為煎茶器,其在唐朝整個時期的形制大致固定,多採用右側把的形式,壺把和壺身成九十度角,同時壺把和壺嘴間也成九十度角,方便使用者右手持握。

側把壺很實用

側把壺的壺把設計獨特,不僅使用上好抓取,而許多初學者更是大呼這種壺一點兒也不燙手。壺把設計成如握柄,位置與壺身成九十角度,衝泡時可有效避免燙手的問題。

側把的壺型在持握上更加隨性,根據不同人的習慣方式不同,出水的姿態隨握法而變,在衝泡舉止間更加有韻味,在茶席上有著不可言喻的美。

側把壺顏值高

側壺銀壺,把手長,似插在銀壺上,它打破茶席格局立出新意,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捕獲人心。

側把壺與許多銀壺壺不一樣,很多匠人往往在做壺的過程中會比較隨性,融入點滴生活感悟,尋找生活氣息,採用自然事物細節,以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來選擇材料,處理表面效果,用心塑造獨具氣韻的側把壺。

側把,它內斂沉穩,它古典文雅,有著不可言喻的美,散發出濃厚的人文古氣息,你又如何,能不為之動情?

用它泡茶,既不燙手,也容易掌控茶湯出湯程度,泡茶只需要手腕轉移,身子端坐優雅即可,茶水利落流下,斷水也利落,讓人賞心悅目。而它更是可以成為茶席上打破沉悶的亮點,成為更多不同風格茶席的百搭能手。

側把壺,壺型歷史悠久,濃濃的歲月感讓人不禁讚嘆。小小一隻,盈盈可握,不扭不轉,不抖不顫,觸及唇邊,喜不自勝,用側把壺泡茶,泡的不僅是一壺茶,更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態度。

相關焦點

  • 側把壺泡茶,怎麼看都這麼優雅
    壺器具歷史悠久,自唐代以前就已存在,經年累月,隨著設計創作的不斷強化,茶壺樣式也逐步變化,引導著茶席的不同。側把壺發源於中國,也稱為急須,日本急須(KYUSU)一詞由中國福建一帶對一種橫柄壺「急燒」的稱為音譯轉化而來。
  • 側把壺還有更好聽的名字
    側把壺,茶器,壺身呈矮狀,壺把為橫柄(亦稱橫柄壺),與壺身、壺流皆呈九十度角,由於壺把長
  • 實測 | 第3期:1萬多的銀壺還不如不鏽鋼壺?不同材質的壺煮水泡茶到底有何區別?
    不同材質的燒水壺泡茶究竟有沒有區別?今天我們就來實測一番。特拿銀壺、鐵壺、不鏽鋼壺泡南茗佳人2016年《景邁》秋季生茶和2018年《瓊芳》熟普做一個實驗對比,結果僅提供參考。開始實驗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關於煮水壺的知識,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品鑑對比。
  • 大壺小壺各有千秋,選壺不難看這11點
    很多朋友在購買紫砂壺的時候,壺的容量大小也是重要參考標準之一,尤其在兩把壺價格相差不大,壺型也合自己心意的時候,是選擇容量小的好還是選擇容量大的好,這是個問題。別慌,待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小品壺和大品壺的特點之後,大家就知道如何選擇了。紫砂壺的容量大小,大概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容量在200cc以內,為「小品壺」;容量在200cc-400cc之間,為「中品壺」;容量在400cc以上,為「大品壺」。
  • 匏壺,文明的見證
    匏壺,盛酒器具之一,蓋因此壺形同匏瓜,故名。此壺1988年出土於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春秋時期趙卿墓中,現收藏於省博物館。       壺,通高40.8釐米,最大腹徑18.2釐米。側有虎形提梁,昂首張口,銜一環鏈,連接壺蓋,長身拱曲,紋飾淺浮雕,尾捲成「S」形,似在咆哮,俯身欲躍。壺身略有側彎,下體腹部圓肚豐滿,四周環繞四層乳釘蟠虺紋,凸凹感鮮明。上體收束,光潔圓滑,壺口沿下飾一周綯索紋,浮雕精緻華麗。底足圓形,刻有銘文。蓋口嚴絲合縫,稍用力,方可旋轉取下壺蓋。整款器型看上去,沉穩端莊,雅致不失嚴肅風範,高端大氣上檔次,非平民百姓所用之物。
  • 汆壺
    在上世紀物質匱乏的五六十年代,歸化城裡家家都有汆壺。汆壺,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記得,而再年輕些的人就未必知道了。那麼,這汆壺究竟為何物呢?汆壺是一種直徑七八公分、高一尺左右,下有底、上有把的鐵製桶形燒水工具。
  • 銀壺燒水泡茶到底好不好呢?銀壺有什麼優缺點?
    銀壺有什麼優點呢?首先銀壺具有殺菌功能,銀壺煮水時所釋放出的銀離子,具有穩定性極高、活躍性低、導熱快、質地柔軟、不易受化學物質腐蝕的特性。用銀壺煮水時,可以使水質變軟起到一定軟化水的作用,用銀壺燒的水喝起來要比普通的金屬壺煮的水口感更好。 另外由於銀子的潔淨無味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生鏽,不會讓茶湯沾染其他的異味,銀茶壺煮水泡茶更能品鑑出茶自身的味道。最後銀壺還具體收藏價值,可以作為一種投資方式。
  • 壺東家銀壺多重拿起來更順手?銀壺重了好還是輕了好?
    如果要是不看銀壺的高矮胖瘦對壺重的影響,1升左右的銀壺,一般壺重在700到800克左右。當然,這只是我們大範圍的一個數據。之前有人也會問:「800克的銀壺,再裝上1升得水,我拎起來會不會太重了?」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銀壺到底多重最好。很多人都認為,銀壺的重量和這個人手的力氣大小有關,很難有固定的標準。
  • 一個小小的「壺承」,卻改變傳統泡茶法,成為茶桌上美麗的一角
    喝茶就需要茶具,茶盤是在尋常不過的茶具了,一般泡茶都需要用到。但是最近興起了一陣「幹泡風」,越來越多的有錢人不用茶盤,而是用壺承,泡茶更乾淨還更有味道,看起來又氣質又高級。1、復古壺承壺承,顧名思義,用於承接茶壺,壺承和茶盤的區別在於,功能和茶盤類似,但是壺承更加小巧,和方便。在使用上也有所不同,壺承泡茶不能用大量的水,所以茶席上更加乾淨。蓮花造型的壺承,特別有復古的氣息,返璞歸真。
  • 追壺人:紫砂壺的經典壺型有哪幾種
    紫砂壺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到現在,經歷了無數的起起伏伏,紫砂壺型更是浩如煙海,不可計數,在無數的紫砂壺壺型中,有這樣一批紫砂壺的壺型,傳承至今依舊受到無數人的喜好。紫砂壺壺的經典壺型有哪幾種?掇球壺邵大亨首創,由蓮子大壺轉變而來,從整體來看,並不像球形,但是細細拆分,會發現都與球有所關聯,壺身是大球,壺蓋為中球,壺鈕則為小球,大中小疊加,構成了掇球壺。掇即為摞起來的意思,而此壺為大中小球摞起來的壺型,因此取名掇球壺。
  • 日本鐵壺與銀壺對比
    最近對鐵壺、銀壺談論得熱火朝天,個人認為,對於發燒級茶友來說,必須是鐵壺銀壺配合著使用,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而尤其對於老茶而言,因陳化時間較長,是必須採用足夠的高溫水,才能淋漓盡致把其內質陳香和茶韻發揮出來,實為絕配,已越來越多的成為玩家級茶友們賞茶、鬥茶、鑑茶以及開展茶會活動必備的專業茶器。
  • 汆壺與簍壺
    汆壺,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記得,而再年輕些的人就未必知道了。那麼,這汆壺究竟為何物呢?汆壺是一種直徑七八公分、高一尺左右,下有底、上有把的鐵製桶形燒水工具。簡陋點的汆壺上邊無蓋,精緻考究的上邊有蓋,蓋與桶把以銅鏈相連。早期的汆壺是銅製的,配以可翻的蓋。因為銅比鐵傳熱快,所以燒水速度更快。解放前,歸化城大戶人家聘閨女時,父母都會買銅盆和銅汆子做陪嫁。
  • 尺寸不同,風格不一,適用有別,4點講清壺承與蓋碗的區別
    「不是,是壺承。」「你這樣來看,就更加清楚。」(將蓋碗撤在一旁,擺個側把壺上去)原來,如此!朋友緊跟著提了個很細的問題,壺承和茶盤有區別嗎?一杯茶畢,回思起來。歷史上,中原地帶流行用壺泡茶。久而久之,專門用於泡茶的壺,終於有了「茶壺」這一獨立稱謂。隨著茶壺的廣泛適用,壺承應運而生。壺承作為承託一把壺的工具,相當於茶壺的墊子。
  • 手工純銀壺,這樣的茶壺你喜歡嗎
    在眾多茶器中,銀壺,是不少茶人心目中心心念念的「白月光」。因為相比「砂之土,瓷之脆,鐵之鏽」,銀壺是少有的潔淨無味、能淨化水質的茶器。所以古人有「煮水以銀壺為貴,泡茶以銀壺為尊」的說法。為何煮水、泡茶,以銀為貴?
  • 坭興陶壺的開壺、使用及養壺方法
    在清洗壺的表面時,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後可再用乾淨的細棉布或其它較柔細的布擦拭,然後放於乾燥通風又無異味處陰乾,久而久之,你自然會與這把壺發生較深厚的感情。坭興陶特點 一. 坭興陶陶土 坭興陶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以燒製成骨肉相連的陶藝上品。
  • 唐紋的銀壺用什麼爐燒水最好?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銀壺逐漸走進很多家庭,然用銀壺燒水經常會有些疑問:銀壺用什麼爐燒水比較好呢?銀壺用電磁爐燒水為什麼燒不開呢?銀壺可以用明火燒水,壺底會燒穿嗎?銀壺用電陶爐燒水,壺會變形嗎?銀壺煮水泡茶可使水質柔薄爽滑猶如絲絹,口感喉韻更為細膩、柔軟、甘甜、滑順、圓潤、飽滿。銀壺不僅揚香性茶之氣,亦可醒普洱茶抑或鐵觀音之味覺,是泡茶飲茶的上乘之選。隨著銀壺軟化水質,提升茶湯,殺菌養生的功效被眾人認可,銀壺開始進入了百姓家。銀壺要用什麼爐來加熱呢?能用電磁爐加熱嗎?不少銀壺的愛好者都有兩個疑問。
  • 銀壺的好處和價值-真功壺
    銀壺的好處和價值-真功壺古人有「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一說,而「煮水以銀壺為貴,泡茶以銀壺為尊」。一般使用銀壺的壺友都不只是因為銀壺好看而購買的,首先是要知道銀壺燒水泡茶的好處,了解銀壺對水質的影響後才開始關注到銀壺,再到銀壺的外觀。銀壺的功效1、去異味作用,銀潔淨無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鏽,不會讓茶湯沾染異味。銀的熱傳導性強,它能夠迅速散發血管的熱量,能有效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
  • 新壺不開壺可以用嗎
    壺是養出來的,不是開出來的。壺友小白在新入手紫砂壺時,都會按照商家指導或者是網上方法一步步進行紫砂壺開壺,不少壺友反映其實他們也不知道紫砂壺為什麼要開壺,只是大家都這樣做,他們才對紫砂壺開壺的。那麼紫砂壺必須要開壺嘛,不開壺不行嘛?其實,現在已經有兩種觀點了。
  • 秋冬煮茶季,該如何選一把適合煮茶的壺?這裡有完整攻略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文字簡潔而又有畫面感,有幾分類似現代詩。一人,一馬,一夕陽。帶著一壺酒,可以瀟瀟灑灑的走江湖。但,從暖胃舒懷的角度看,秋冬月夜,露宿客舍,煮一壺熱茶更要貼心。「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一壺茶的光陰裡,時間能過得更為寧靜從容。
  • 一把銀壺的四種好處
    自古以來,人們非常講究泡茶用水,水質的優劣直接影響茶湯色、香、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極力推崇金銀茶具:「瓶宜金銀」。那麼銀壺煮水到底有哪些益處呢?據史料記載,隋唐時代我國北方牧民就發現,馬奶放在普通的瓷製器皿中,幾天就會變質發臭,而銀碗裡的馬奶卻能較長時間不變質。美國科學文摘報導,銀能殺滅650種不同的病原體,是真正的光譜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