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個讀書人名叫顧明,才華滿腹,但是家境貧寒,家中有個年邁的老母親,兩人相依為命。為了照顧母親,他沒有去外地遊學,每天靠給別人寫字畫維持生計。如今已經三十歲了,還沒有成親。
他家對門有一座破落的空宅院,很久都沒住人了。有一天,來了位姑娘和一位老婆婆,她們打開空宅院的大門住了進去。
這天,顧明看見那女子從門裡走出來,這女子年齡大約二十歲,氣質非常,貌若天仙。顧明上前去問候,沒想到那姑娘沒有搭理他就走了。
顧明回到家,把遇到那姑娘的事告訴了母親,讓母親去說媒。
母親當即就答應了,沒想到卻是失望而歸,她說:「哎,恐怕你沒有那好命。這對母女雖然很貧窮,但是人家並不打算嫁女,那女子說自己母親年老需要照顧,暫時不打算結婚。你平時可多周濟她們,代她多多贍養老母,也許還有希望。」顧明答應了。
第二天,顧明背著一袋白面到隔壁,那女子雖然收下了,但是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謝意,對顧明依舊是冷若冰霜。顧明並沒有放棄,依舊是隔三差五送些日用品來周濟她們。
時間長了,那姑娘有時候也來顧家串門,但是她並不和顧明多說話,來了就幫著顧明母親縫縫補補,做些針線活。顧生越發喜歡她了,每次家裡做了好飯,必然要分給她母親一些,但是那女子從不說感謝的話。
一次,顧明母親腿上長了個膿瘤,疼痛難忍,吃過幾次藥卻一點也不管用,疼得她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第二天,那姑娘就來探望,她打了盆水,很用心地為母親清洗傷口抹藥,每天不下三四次。顧母心裡過意不去,但那女子一點也不嫌髒。顧母嘆息說:「我要是有你這樣一個好兒媳該多好啊!」
女子安慰她說:「你有個孝順的好兒子,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顧母說:「兒子雖好,但是有些事讓他來做確實不方便,況且我歲數越來越大了,說不定哪天就走了,臨死前,兒子如果能結婚生子,我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正說著,顧明回來了。顧母動情地對他說:「這麼好的姑娘,你以後多照顧照顧人家。」顧明答應了。
有一天,女子出門時又遇到了顧明。沒想到,她回頭衝著顧明嫣然一笑,顧明看到了喜出望外,於是大膽跟著她回來家。來到家裡,發現那姑娘的母親不在,兩人坐在一起聊了會天,顧明情不自禁地拉住了姑娘的手……
事畢,女子對他說:「這事只能做一回,不能再有第二次!」
顧明點了點頭。但是到了第二天,他又想去那姑娘家中,沒想到那女子臉色嚴厲,直接拒絕了他,而且態度又恢復了以前的冷若冰霜。
女子雖然經常來顧家,但是只是來幫顧母做些活計,而對於那天的事,她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過了幾個月,女子的母親去世了,顧明幫忙厚葬了她,從此女子就獨自居住。顧生心想她現在孤身一人了,更需要人照顧了。
於是這夜,他翻牆來到女子家,隔著窗子叫那姑娘的名字,可是,屋裡始終沒應聲。顧明進門一看,屋裡面空無一人。一連好幾天,那姑娘再也沒有出現過,顧明悵然若失,整天悶悶不樂。
過了幾天,那姑娘突然來看望顧明母親。顧明看到她後喜出望外,不久,跟著女子出來們,待到無人時,那姑娘說:「你不用每天晚上再去找我了,我們的緣分已經盡了。但是我已經懷孕八個月,能為你生個孩子,但不能為你養孩子,你可以告訴母親,給孩子找個奶媽。就說是這孩子抱養的,請不要把我說出去。」
顧生卻把女子說的話告訴了母親,顧母很高興。
從此,那女子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沒再露過面。兩個月後,女子抱來了一個男孩。顧母高興地說:「媳婦兒啊,你已經為我生了孫子,就和我兒子正式結為夫妻吧!」女子說:「母親見諒,我真的有苦衷,恕難從命。」她留下來照顧了這孩子三天後就走了。
又過了幾天,半夜時分,女子敲門進來,她憐惜地看了看熟睡的孩子,然後對顧生說道「我這次來是和你道別的,我們的緣分已盡了。」
顧明急忙問她原因。女子說:「你這些年對我們的好,我時時刻刻都記在心上,因為你貧窮不能娶妻,所以我和你做了一天的夫妻,懷了你的骨肉。現在你的恩情總算報了,我的願望也實現了,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顧明拉著她的手不讓她走,問她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
那姑娘嘆了口氣說道:「我本是南京人,父親是個商人,經商得罪了權貴之人,父親不僅被陷害而死,家也被抄了。我背著母親逃出來,隱姓埋名過了三年,摸清了仇人的動向,當時沒有立即報仇,只因母親還在。母親去世,肚子裡又懷著你的孩子,所以一拖再拖,所以直到今天晚上,才親自報了大仇。」
說完,就出了門,又回頭囑咐說:「我們的兒子你要好好撫養,我去自首了,就不打擾老母親了,就此永別。」說完,那姑娘閃著淚光走了。
好在杭州知府是個清官,他將這起案件從頭到尾又查了一遍,方知那仇人確實是個無惡不作的壞人,又念在姑娘有自首的情節,酌情判了她三年。
三年後,那女子出來了,迎接她的是那顧公子,還有已經會說話的兒子,一家三口緊緊擁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