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偷書賊」這三個字,立馬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誰偷書?
他為什麼要偷書?
他偷書幹什麼?
他怎麼偷書?
……
我想也會同樣引發你們,這些愛書,愛閱讀的觀眾的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開頭並不是人在講述這個故事,而是死神,這也成功的吸引了我。
二戰前夕,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6歲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上。在冷清的葬禮後,莉賽爾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
這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納粹抓走,母親隨後也失蹤了。在養父的引導下,她學會了閱讀。儘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
愛書程度可見一斑
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鄰居朗讀故事,安慰了每顆惶惶不安的心。
莉塞爾用故事,在安撫那些驚慌失措的人們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莉塞爾與馬克斯·蘇薩克那一場對話:
馬克斯·蘇薩克:能幫我個忙嗎,給我描述一下今天?外面天氣怎麼樣?
莉塞爾:今天多雲。
馬克斯·蘇薩克:不不不,用你自己的話來說。如果你的眼睛會說話,它們會怎樣來描述?
莉塞爾:蒼白暗淡的。
馬克斯·蘇薩克:這個詞很不錯,繼續。
莉塞爾:厚厚的雲朵遮住了藍天。太陽,太陽看起來也不怎麼像太陽。
馬克斯·蘇薩克:它看起來像什麼?
莉塞爾:像銀牡蠣。
馬克斯·蘇薩克:謝謝,我想像到了。
要知道在當時那種動蕩的環境下,每天都窩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地庫裡面,換作是任何人,都渴望出去,去感受外面真切的世界。否則,你都快忘了外面究竟是什麼樣的了。
看到這裡,我會心一笑,因為我也想像到了看起來像銀牡蠣一樣的太陽,很有畫面感。這種驚喜的感覺,真的是太美妙了!
沒錯,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可以形容得很直白,也可以描述得很隱晦而且豐富。我想,熱愛文字,相信文字的你,同樣有會這種感受吧。
馬克斯·蘇薩克是一名猶太人,為了保護他免受納粹殺害,養父漢斯將之藏在自家地庫。馬克思與莉賽爾一樣都是嗜書如命,他被困在地庫無法外出的時間,是莉賽爾將外面的世界用書中的語言描繪給他聽。也是因為這樣,馬克思發現莉賽爾不僅僅擅於閱讀,更有寫作的天賦。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後來有人要來逮捕馬克思,因為不想連累漢斯一家人,最後走得時候,他對莉塞爾說:「相信我,莉塞爾,你能用筆完成我送給你的那本書,你可以在文字裡,找到我,我一直在那裡。」
莉塞爾奮筆疾書,記錄下了她自己的故事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個「偷書賊」,而不是「書呆子」。
最後,死神說:「莉塞爾,是眾多偷書賊中令我感動的靈魂之一,也讓我開始尋找生命的意義……」
文字即生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