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0-09-04 深夜讀書會


唐僧

西遊記原著中唐僧的性格很複雜,既有值得稱讚的優點,也有令人厭惡的缺點。很難用特定的一個詞來評價。

先來說說原著中展現的唐僧的優點。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唐僧的善良。在西遊記中唐僧是個善良閔誠的僧人,他不辭勞苦,不畏艱險,在聽說十萬八千裡之外有可以解救眾生的佛經後,他挺身而出堅定不移的向著西方前進。即使有死在半路的可能也無所畏懼。

烏雞國國王向他託夢時,他竭盡所能的讓徒弟救他回人間。遇到妖精變化的人假裝呼救時,也硬逼著徒弟去救他一救。

被山賊綁票時即便自己皮肉受苦,也不讓猴子打殺他們。遇到一隻螞蟻也不忍心傷害,取經途中遇到不平之事時也挺身而出,讓徒弟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第二點就是唐僧堅定的意志。經過了四聖試禪心菩薩們的檢驗,面對女兒國王的百般球好,蠍子精的色誘,老鼠精的頻繁示好也是毫不動搖,一心只想著求取真經。

而且從不為死亡屈服,最後硬是憑著這股子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

但唐僧的形象也有令人詬病的地方。

比如唐僧常常善惡不辯,當自己被山賊綁票猴子來解救他,打的上癮順手殺了這些山賊時,唐僧就百般埋怨,譴責孫悟空,即便猴子有不對的地方,他也不分青紅皂白地念緊箍咒懲罰猴子。

原文中說猴子殺了強盜後,三藏恨恨的道:「猴頭過去!等我撮土焚香禱告。」這是三藏離鞍悲野冢,聖僧善念祝荒墳,祝雲——

拜惟好漢,聽禱原因:念我弟子,東土唐人。奉太宗皇帝旨意,上西方求取經文。適來此地,逢爾多人,不知是何府、何州、何縣,都在此山內結黨成群。我以好話,哀告殷勤。爾等不聽,返善生嗔。卻遭行者,棍下傷身。切念屍骸暴露,吾隨掩土盤墳。折青竹為香燭,無光彩,有心勤;取頑石作施食,無滋味,有誠真。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八戒笑道:「師父推了乾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三藏真箇又撮土禱告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唐僧的這種推卸責任連豬八戒都看不過去。非但不感謝猴子救了他,而且還憐憫那些山賊,並把自己和八戒沙僧的責任推了個乾淨!

唐僧也是個膽小的人,遇見妖精的第一反應就是嚇得從馬上跌倒,當走到鷹愁澗白馬被小白龍吃了之後,唐僧坐在地上哭哭啼啼的又想要馬,又拉著悟空不讓他走。悟空也惱了罵了他一句:「膿包,忒不濟事!」,總結下來唐僧的缺點就是手無縛雞之力,賢愚不分,過於心軟,好壞不辨,不聽人勸,導致數次被妖精抓走。

總結一下,唐僧在取經方面有堅定的意志力,並且有恆心有毅力,他不會為任何的困難險阻而停止前進的步伐,除非是死亡,即使死亡9次他也願意再度重生為人,再次踏上取經的道路。但同時唐僧也是一個懦弱、沒有任何法力,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的普通和尚。

從唐僧的身上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我們對待生活就要像唐僧一樣,用堅定的意志力去做好自己的想做的每一件事,不認輸,不投降,與生活抗爭,不為任何事而拋棄我們的信念。這樣我們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走到自己心靈上的那座靈山,成就正果!

相關焦點

  • 第六十九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唐僧真得不喝酒麼
    話說悟空奉唐僧之命,第二次來到福陵山,在與妖怪的戰鬥中,悟空說自己如今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不曾想豬剛鬣一聽到取經人的字樣,便立馬丟了武器,對悟空唱個大喏,還問取經人在何處,麻煩引薦引薦。悟空便問,為何要見唐僧。
  • 第101集第二個知曉過去未來的人,唐僧初見人參果
    唐僧見悟空發火,此地又是別人的地盤,一會兒還有求於人,就急忙勸解悟空,讓他別生氣。既然他師傅不在家,那就不打擾人家了,借他的灶臺做頓便飯,吃了就走。於是安排悟空去前院放馬,八戒取米,沙僧看守行禮。三個徒弟依言行事。
  • 我們都小看了唐僧
    總覺得這個人吧,肉眼凡胎手無縛雞之力,也不會什麼本領,還各種為難孫悟空。這哪像一個帶團隊的領導?儼然是一塊取經路上的絆腳石!長大後再看《西遊記》,再次重新梳理了一下師徒四人。對於觀音的安排才終解其中滋味。這個團隊帶頭人還真非唐僧莫屬!那麼他優勝於人之處又在哪裡呢?
  • 西遊闢謠:沙僧在流沙河吃的九個取經人不是唐僧的前身
    沙僧在流沙河做妖怪的時候接連吃了九個路過的取經人。這九個取經人被吃以後,陰魂不散,骷髏頭在水面漂浮不沉。沙僧索性串起來掛在脖子上:盤。也就是說在唐僧之前,金蟬子還有九回的轉世修行。沙僧吃取經人是九個。金蟬子在唐僧之前剛好也是轉世九回。數字重合。而且沙僧吃的是取經人,金蟬子的前九次轉世也是修行人。這又是高度契合。
  • 《西遊記》原著裡的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試想想,這三個人一個是當朝宰相,一個是個婦人,一個是個和尚,若真是這三人一齊上手給人開膛破肚,豈不是比後面那些妖魔還要殘忍,唐王治下,卻是真的如同人間地獄一樣了。別的不說,這事情傳出去,唐僧他外公這個宰相還當不當了。所以真實的情況一定是,挖心肝的事情有劊子手代勞,這三人最多就是做了些磕頭上香抹眼淚之類的事情。
  • 唐僧到底有幾個徒弟?3個?5個?太低估這位大唐高僧了
    本篇咱們來聊一聊,唐僧究竟有幾個徒弟,估計初次聽這個問題的朋友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個,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而冷靜一些的朋友,會根據原著,做出5個的結論。因此唐僧應該有5個徒弟,只不過剛出道就OVER了。
  • 唐僧什麼時候才念緊箍咒?
    八戒伐幾棵樹,沙僧尋些草,我來做木匠,就在這裡搭個窩,你與她圓房爽歪歪,何必去西天取經?一席話,說得唐僧滿臉通紅。孫悟空抽空就是一棍子,白骨精化作青煙逃走了,留下一具假屍體。唐僧生氣了。這樣說,讓唐僧怎麼想?當唐僧說這女人有此善心,將飯與我吃,你為什麼說她是妖精?孫悟空又是硬槓,說什麼師父動了凡心,想要和這女子同房,還譏諷說要建個窩散了夥算了。將唐僧說得面紅耳赤。想想,哪個領導允許下屬這樣放肆?還有沒有尊長了?對吧。
  • 西遊記裡其實有三個唐僧
    大家從小看到大的西遊記裡其實有三個唐僧,不知道當年光顧著看猴子的,小夥伴們看出來沒有?第一任唐僧:汪粵第二任唐僧:徐少華 汪粵這一走,就成全了第二任唐僧,徐少華!徐少華他原本是衝著西遊記裡的小白龍的角色去的劇組,但是楊潔導演看他長得白白淨淨,特別適合演唐僧,而徐少華在拍攝西遊記之前就有演出的經驗,並且有著中國第一小生的稱號。在西遊記裡他也很出彩!把原著裡面膽小怕事的唐僧用自己的一種方式演了出來,深入人心。被人稱為最美唐僧!
  • 唐僧在通天河被捉,幾個徒弟都在,為何不馬上營救?
    可是就在此時,通天河裡的靈感大王開始做法,破壞了冰面,直接將唐僧捉走了!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比較耐人尋味的描寫,那就是唐僧在通天河被捉,幾個徒弟都在,為何不馬上營救?等候多時,只聽得馬蹄響處,他在底下弄個神通,滑喇的迸開冰凍,慌得孫大聖跳上空中,早把那白馬落於水內,三人盡皆脫下。從上面這段描寫咱們可以看到,當靈感大王捉走唐僧的時候,作為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的第一個反應是跳上空中!雖然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的水下功夫不行,但是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孫悟空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所以才會在第一時間,不是去救唐僧,而是選擇跳到空中!
  • 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她是唯一吃過唐僧肉的人,但結局卻很慘
    《西遊記》中流行的說法是,唐僧是金蟬子的轉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一塊肉可以永遠活著。因此,路上的所有怪物都垂涎唐僧肉,可是我誰從沒吃過唐僧肉,那麼這個謠言是真是假?其實這是謠言事實證明,唐僧的母親是殷溫嬌,但她是宰相的女兒,因為命運嫁給了當時的新晉狀元,後來在赴任的途中,被船夫劫了,而且還殺死了唐僧的父親。
  • 西遊記 唐僧的小九九
    他在流沙河沒事就吃人,吃完了頭骨都扔到河裡,流沙河是什麼都沉底,但是發現有九個頭骨沒有沉到流沙河,都漂著,沙和尚感覺挺神奇,就穿起來帶到脖子上,其實咱們看西遊記沙和尚戴著大佛珠,其實最開始在流沙河戴著的是九個頭骨頭,這九個骨頭說是九個取經的和尚腦袋,你說唐僧聽了心裡什麼感覺,這tm如果沒取成經都得被沙和尚把腦袋串起來帶脖子上你說鬧心不
  • 洞見《西遊》:孫悟空為什麼無法挑戰唐僧的領導地位?
    OK,這時候唐僧出現了,唐僧是如來佛祖座下第二大弟子金蟬子投胎轉世,為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他一塊肉長生不老,很多人不明白長生不老的含義,以為是個神仙就能長生不老,甚至連花妖樹精之類的也能長生不老,其實長生不老的真實含義是「不墮輪迴」,什麼是輪迴?
  • 閒說西遊十四回:唐僧沒給孫悟空縫衣服,還是個會說謊的
    劉伯欽看到唐僧有人保護,開心地離開了。沒走幾步,遇到一隻老虎,被孫悟空一棒打死。為什麼我要說這個情節?不是為了顯示猴子有多厲害,而是糾正一個很多人被電視劇誤導的錯誤:唐長老跟孫猴子沒有電視裡那樣,一相遇就成了親人,唐僧還給猴子縫衣服,根本沒有的事!
  • 唐僧不是個好領導:分工不合理又偏心,報復心還挺強
    唐僧不是一個好領導,要不是幾個徒弟個個追求自由的信念無比堅定,要不是因為有觀音和玉皇大帝的幫忙,他們的取經事業早已失敗。至少在成佛前,唐僧是個普通人,他身上的缺點毛病其實很多,除了膽小怕事等這些,還有明顯的三點:分工不公,偏心,報復心強。
  • 《西遊記》中的唐僧,來歷可不小,曾經一口氣射掉了九個太陽
    西遊記中的唐僧,喜歡念經,特別是孫悟空不聽話的時候,就跟父母一樣碎碎念:年紀不小了,你看人家孩子都滿街打醬油了,你要單身可以,孩子得留下。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唐僧說實話,那麼問題來了,《西遊記》中的唐僧是誰?
  • 唐僧總是受騙被捉,也許是他權衡後的選擇
    1話說《西遊記》第四十回,唐僧師徒幫著烏雞國王歸了位,辭了戰戰兢兢感恩戴德的國王父子,繼續西行。半個多月後,來到六百裡鑽頭號山紅孩兒的領地。紅孩兒的故事經電視劇、連環畫傳播,流傳很廣,很深入人心。有人說,唐僧之所以後來輕信了紅孩兒的一番哭訴,是因為孫悟空幾次三番的「狼來了」,一會兒說妖怪來了,一會兒又說妖怪是過路的,把唐僧折騰得產生逆反心理,不再相信悟空的話。正如他自己抱怨的那樣:「這個潑猴,十分弄我!正當有妖魔處,卻說無事;似這般清平之所,卻又恐嚇我,不時的嚷道有甚妖精。虛多實少,不管輕重……」當然,孫悟空古靈精怪,時不時就會找個方法捉弄捉弄豬八戒。
  • 唐僧穿越到現代,他那樣的人能幹嘛?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對生活沒有大的追求,只求得過且過,成為社會上的多餘人。豬八戒在隊伍中,可有可無,唐僧被妖怪抓走,他沒能力去拯救,挑擔子他又懶,只是有點法力比沙和尚混得好一點罷了。高不成低不就,渾渾噩噩過一生。唐僧每次被妖怪抓走,都是靠他才能逃脫,四個人當中就他孫悟空不可或缺。他就像一個團隊的核心,沒有他唐僧靠豬八戒和沙和尚是沒辦法取得真經。只是孫悟空即使有能力,他缺乏團隊意識,經常靠單打獨鬥取得勝利,也決定了他需要受唐僧的指揮,緊箍咒在頭,孫悟空有再大本事也逃脫不了被控制。
  • 如來派觀音選取經人,為啥觀音偏偏就選了唐僧師徒這5人?
    無人代表五行,缺一不可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唐僧收服沙悟淨,師徒五人的取經小團隊終於配置齊全。原著中這樣描述&34;其中的五行匹配合天真,道出了師徒幾人被選為取經人的真正原因。菩薩在尋取經人之時向悟空這樣說道:你可跟取經人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34;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對於吃了上頓沒下頓,且生為這般怪胎樣子的八戒來說,能夠將功贖罪再好不過!
  • 吃唐僧肉其實不能長生,唯一吃過的人下場悽慘?
    ,但是最後我們驗證到這是個虛假消息,唐僧肉不僅不能幫人長生,還會讓食用者下場悽慘。我們最開始看到這個傳言是在白骨精那裡,白骨精說她在家人那裡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所以她才鍥而不捨的幻化三次接近唐僧,之後的妖怪們蜂擁而至也是因為這個沒有得到驗證的小道消息,漸漸地我們尋摸出裡面的意味來,或許這個消息時有人故意放出來的,目的就是刺激他們對唐僧下手
  • 官場蛀蟲唐僧的成功學
    、意志堅定、艱苦奮鬥的道德完人,以為西遊記是一個團結一致、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創業故事,實際上呢?,當然,我們每個人都貪生怕死,但這一點放在高僧身上確實有點無法理解了。這些細節描寫,充分突出了唐僧可不是個視金錢如糞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