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西遊記裡其實有三個唐僧

2020-12-02 小李萌趣說


大家從小看到大的西遊記裡其實有三個唐僧,不知道當年光顧著看猴子的,小夥伴們看出來沒有?


第一任唐僧:汪粵 當時,汪粵雖然試戲成功,但他同時面臨西遊記和另外一部電影,而且他害怕自己的角色定型,所以在1983年6月拍攝了九集西遊記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電影的拍攝,退出了西遊記劇組。而他飾演的第六集,禍起觀音院,第九集,偷吃人參果,第十集,三打白骨精,非常的經典,家喻戶曉!

第二任唐僧:徐少華 汪粵這一走,就成全了第二任唐僧,徐少華!徐少華他原本是衝著西遊記裡的小白龍的角色去的劇組,但是楊潔導演看他長得白白淨淨,特別適合演唐僧,而徐少華在拍攝西遊記之前就有演出的經驗,並且有著中國第一小生的稱號。在西遊記裡他也很出彩!把原著裡面膽小怕事的唐僧用自己的一種方式演了出來,深入人心。被人稱為最美唐僧!但是後來在1986年的時候,山東藝術學校發來的一張錄取通知書,讓他既歡喜,又惆悵,在他深思熟慮後,最終選擇離開他傾盡三年心血的劇組,選擇了學業!他在劇裡,一共九集,他是從第一集開始參演,最經典的是取經女兒國。


  1. 第三任唐僧:遲重瑞 當時導演正在為找不到合適的演員接替徐少華的時候,在樓梯上差點撞上遲重瑞,一抬頭,發現這位相貌堂堂,便請進劇組,才成就了西遊記的取經大業! 因為拍攝過程並不是從第一集開始拍攝的,而是跳著拍的,所以三個演員被穿插在不同的時間段。

看完文章,您覺得哪位唐僧演的最好呢?歡迎留言告訴我。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女兒國裡唐僧對女王動心了嗎?唐僧只說了一句話
    而作為一部神話色彩的的《西遊記》絕對是家喻戶曉的一部巨著,而《西遊記》這部大型電視劇更是老少皆宜,每年都能在中央的央視上重播,收視率一直高高在上,足以說明它的人氣有多高了。我看不見得啊,在電視劇裡的一些橋段就可看出:一、遊園還記得女王邀請唐僧遊園之事嗎?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從文本到影視,唐僧面面觀
    而2016 年,鄭保瑞執導的賀歲電影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儘管豆瓣評分只有5.6分,但是,當今天我們再回頭去看,這部電影並沒有那麼的糟糕。電影截取了《西遊記》第27章&34;的故事進行改編,故事雖然還是那個故事,但是,白骨精的形象卻豐滿了不少,更主要的是,唐僧已經不再是那個唐僧。
  • 西遊記 唐僧的小九九
    他在流沙河沒事就吃人,吃完了頭骨都扔到河裡,流沙河是什麼都沉底,但是發現有九個頭骨沒有沉到流沙河,都漂著,沙和尚感覺挺神奇,就穿起來帶到脖子上,其實咱們看西遊記沙和尚戴著大佛珠,其實最開始在流沙河戴著的是九個頭骨頭,這九個骨頭說是九個取經的和尚腦袋,你說唐僧聽了心裡什麼感覺,這tm如果沒取成經都得被沙和尚把腦袋串起來帶脖子上你說鬧心不
  • 《西遊記》裡的「關係戶」唐僧,這三點才是他取經成功的根本原因
    去年的元旦,我寫了一篇文章,叫《<西遊記>裡的唐僧,根本沒有去西天取經》(後臺回復「唐僧」獲取)這是一篇我自己寫過的,很喜歡的文章。這些年裡最大的領悟之一就是:唐僧求取真經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都不行。我們要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一定會付出相應的代價。你的野心有多大,想要得到的東西有多美好,所要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就有多少。
  • 在《西遊記》裡,如果把「唐僧」換成「法海」,結局會怎樣?
    《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取經隊伍裡每個人的特點,相信很多人都了如指掌。也翻拍了不少好作品,如86版的《西遊記》、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張衛健的《西遊記》等,其中最經典的還是比較符合原著86版《西遊記》。對於80後、90後的人來說,86版《西遊記》是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劇,那麼在這部經典作品裡,把毫無法力的「唐僧」換成趙文卓飾演的「法海」,會是個怎麼樣的場景呢?
  • 《西遊記》原著裡的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唐僧就該是86版電視劇裡演的那個樣子,除此之外,一概不能接受。可到了這裡依然有人不依不饒,唐僧你不是出家人,不是高僧嗎?怎麼就忍心看著這麼殘忍的事情發生?難道你不應該勸阻一下嗎?我想請問諸位看官,唐僧該如何勸阻呢?難不成,真要勸那劉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後放劉洪一馬?若是這樣真能立地成佛,還取經作甚?況且,劉洪觸犯的是大唐律法,殺的是宰相的女婿,於私,唐僧的外公要他死,於公,大唐律法也不容於他。
  • 唐僧、孫悟空和女妖精越來越曖昧,這樣的西遊記真的好嗎?
    西遊記作為經典大IP,10到20的短短十年間,電影改編版就有10餘部之多,還是不完全統計。但是,改編版的女妖精們卻越來越不單純,不止想吃唐僧肉,跟唐僧、孫悟空之間的關係也被改得越來越曖昧,或主動搭救唐僧,或與唐僧訴衷腸,甚至與孫悟空組成初戀CP,這還是我們小時候看過的《西遊記》嗎?
  • 西遊記唐僧扮演者有三位,一位娶了富豪,一位設計了唐僧帽
    小時候看西遊記的時候,目光都集中在孫悟空上,殊不知豬八戒的扮演者有兩位,唐僧的扮演者有三位。一般情況下不仔細觀察根本看不出什麼突兀的地方,很多細心的網友早就發現了這一點,西遊記拍攝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使得唐僧這個角色的扮演者一連用了三個人來飾演,儘管如此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家的觀看效果和西遊記的收視率。
  • 看一看西遊記中的爾虞我詐,你還會覺得西遊記,是美好的故事嗎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磨難,最後取得真經,對於大家而言,電視劇西遊記的故事是完美的,但是其實央視版的西遊記與原著相差甚遠,原著中所表達的意境完全與央視版西遊記不同。在西遊記原著的五十六回中:孫悟空打死了路上的三個劫匪,唐僧為屍體超度,以下是唐僧的原話。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人。而此時八戒逗悶子:師父推了個乾淨,他打時也沒有我們兩個。
  • 唐僧和孫悟空,誰才是《西遊記》男一號,小哥有話說
    《西遊記》糖人《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取經團隊一路西行,跋山涉水十萬八千裡,從南瞻部洲大唐國開始出發那麼,唐僧和孫悟空,誰才是《西遊記》男一號呢,小哥有話說。因此,單單以唐僧和孫悟空兩人在加入取經團隊之前的介紹來看,涉及孫悟空的篇幅更多,但是,如果僅僅因為作者對唐僧和孫悟空兩人的鋪墊多少而論誰是《西遊記》男一號,很明顯過於輕率,畢竟取經大業從《西遊記》第十四回才真正開始。《西遊記》第十四回的回目是:心淵歸位,六賊無蹤,心猿就是指孫悟空,而六賊表面上看是六個山匪,他們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 《西遊記》與原著小說不符?為樹立「唐僧」形象,楊潔煞費苦心
    但是,讀過《西遊記》原著的朋友們應該很清楚,在吳承恩所著的小說中,有關於唐僧這個角色的形象和描述,與電視劇中唐僧的形象卻大有不同。在原著小說中,唐僧是一個動不動就哭、遇事唯唯諾諾,還有些許自私的和尚。所以,在拍攝電視劇《西遊記》之初,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趙樸初先生,以及佛教界是非常不認可《西遊記》原著小說的,其原因就是小說中對於唐僧的形象有所貶低。
  • 為什麼從來沒人發現,西遊記唐僧換了三次。
    西遊記豬八戒實演者馬德華老師透露:西遊記中最開始唐僧是由徐少華飾演。後來徐少華發現六小齡童和馬德華的工資是80元,而自己的工資只有75元每月。怒而辭演。據楊潔導演的解釋是由於孫悟空和豬八戒每天身上都有厚厚的裝備。比較辛苦。所以他們的工資高一點。這應該是很合理的。只是不知道徐少華現在後悔沒有。西遊記唐僧分別由:徐少華、汪粵、遲重瑞飾演。只是他們長得並不像、體態也不盡相同。只是小時候為什麼從沒有人發現唐僧換人了?
  • 西遊記三打白骨精:老師,教化眾生和渡化眾生有區別嗎?
    難道不就是因為唐僧比孫悟空多了一份「智慧」,有一顆對佛法堅定不移的「心」,因而可以教化這隻鬧騰的猴子,再念個緊箍咒訓化這隻冥頑的猴子嗎?這便是《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裡唐僧不斷反問自己的話。》相比,《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裡的唐僧,才更貼近原著,才更反映現實,那就是:他怕孫悟空,他稱悟空「尊駕」,悟空在他眼裡其實是一隻更厲害的妖;他也怕妖精,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對待妖精,即使他很堅定要去西天取經,但他只是自以為可以教化一路上的妖。
  • 《西遊記》:國王一心嫁唐僧,他動心了嗎?歷史上真有女兒國?
    我們現在聽到的啊是《西遊記》的插曲《女兒情》,在電視劇中,西梁女兒國的女王對唐僧一見鍾情,和他一起同遊御花園,一口一個「御弟哥哥」叫得非常甜,可以說,只等唐僧點頭,這就是要閃婚的節奏。可唐僧仍舊非常堅定,他心懷天下,說:「陛下,貧僧許身佛門,正是為了解救芸芸眾生,使世上不再有殺伐紛爭,使人間不再有怨女曠夫」。
  • 《西遊記》:如何實現志向和理想?跟唐僧學「志向管理三步曲」
    人生之路經歷的越多,回過頭來再讀西遊,才知道,其實是我們身上都有一個唐僧,或大或小,或顯或隱。而整部《西遊記》的歷程,也正是是唐僧向我們展示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的過程,如何實現理想和志向?唐僧的經歷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總的來講主要可以分為三步,我把它稱之為志向管理&34;。
  • 日本版西遊記有多扯?唐僧全部變美女,豬八戒畫風太驚悚...
    ,所以開播三集就被禁了。不過很多人對此有一個誤解,劇裡的唐僧設定依然是男性,只是找了女演員演了男角色而已。不過這個版本的劇情比78年還離譜,孫悟空在劇中有了感情線,他有一位初戀,竟然和唐僧長得一模一樣,是要師徒戀的節奏啊...
  • 來看看西遊記裡的這些角色,你還記得是什麼妖怪嗎?
    西遊記歷年來被不斷翻拍,人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86版西遊記,被譽為西遊記最經典的作品。86版西遊記創下世界上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的金氏世界紀錄,裡面不少角色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來看看這些西遊記裡面的角色,你還記得是誰嗎?
  • 西遊記裡慈悲的菩薩們,其實睚眥必報
    西遊記裡提到很多菩薩,說他們如何慈悲?但是作者這種像是宣傳口號一樣,宣揚佛教的慈悲,是有暗諷的意思,西遊記用佛教的諸佛眾菩薩的慈悲,目的就是給自己的自私和狹隘,標榜上了慈悲的光環。西遊記好像每一次,只要唐僧師徒有難,觀音大士有求必應。在收服紅孩兒的時候,為了避免山上生靈被殃及,觀音菩薩吩咐土地眾神,讓他們把山周圍近三百裡,不許有一個生靈在此。窩中小獸,窟內蛇蟲都送到巔峰之上安生。 其實觀音菩薩的善良慈悲也不盡然。
  • 唐僧成佛意味著金蟬子的徹底消失,西遊記裡殘忍隱藏的太深
    儘管我們小時候看過很多次《西遊記》,但是很多事情只能是到了一定年紀才能看明白,很多故事情節長大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小時候一直有疑惑。後來我們都長大了,看懂了西遊記,也慢慢理解了人生,可以說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明白了人生,明白了《西遊記》你也就理解了生活。
  • 原著《西遊記》中的唐僧並不是好人?原著很黑暗,孩子該不該讀?
    唐僧的生父究竟是誰,是陳光蕊嗎,還是壓根就是劉洪?如果是劉洪,一家三口團圓,為什麼還要把孩子送走?徒弟問唐僧「你害怕嗎」,唐僧說:「得蒙聖上恩寵,不得不盡忠報國爾。」皇帝想讓你去西天求取真經,不去怎麼能行?抗旨不遵嗎?唐僧在取經初期,有點風吹草動就害怕,收了孫悟空後,小白龍把馬吃了,孫悟空要去找馬,唐僧不讓他去,怕悟空走後小白龍把自己吃了,悟空留下保護他,他又讓悟空去找馬,很是糾結,唐僧也是個人,去取經他也害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