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如來派觀世音菩薩為取經人選取弟子,觀世音下凡後沒有過多尋找,相反有種隨緣的感覺,讓人看不清觀世音的用意,但是在我們細細分析之後,就會發現其中的玄妙之處。
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唐僧收服沙悟淨,師徒五人的取經小團隊終於配置齊全。原著中這樣描述&34;其中的五行匹配合天真,道出了師徒幾人被選為取經人的真正原因。五個人各代表道家的一行,五個人便合為五行,必將功德圓滿。
首先是唐僧,他自小與水有緣,被父母遺棄在木盆中,順河而下,被化生寺僧人收留,並取名江流兒,唐僧屬五行中的水。
孫悟空為靈明石猴,猴在天幹地支中屬申,申也是金,同時悟空具有火眼金睛,並在原著中曾用&34;,所以孫悟空屬金。
豬八戒本的原型本就是一隻鬢豬妖。在天幹地支中,豬配亥,亥為木。同時在原著中用&34;形容豬八戒。所以,豬八戒屬木。
在原著中,第五十三回的標題為《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這其中的黃婆便說的是沙悟淨。所以,沙僧五行屬土。
白龍馬原為小白龍,但被化作白龍馬,馬在天幹地支中配為午,午屬火,所以,白龍馬屬火。
由此可見,師徒五人組合出完整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缺一不可,足以證明觀世音菩薩當初的用意。
五人的名字不僅代表道教的五行,同時也代表著佛教的貪嗔痴。
西遊本就是一部修心的故事,在佛教中,將貪嗔痴視為佛教三毒,唯有斬斷三毒者放的功德圓滿。其實仔細回顧西遊記,唐僧師徒等人,便皆負貪嗔痴,並且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
這在三打白骨精中尤為明顯。豬八戒被白骨精幻化的妙齡少女與美食迷惑,再加之豬八戒本就貪圖美色與美食,視為貪的代表。
唐僧不分是非黑白,被白骨精三化人形三度戲耍,面對白骨瞬間化為粉末,仍相信這是孫悟空障眼法所為,並執意將孫悟空驅趕出取經隊伍,視為痴的代表。
孫悟空生性易怒,直接暴打白骨精,且不願做解釋,暴戾乖張,稍有不順其心意之事便大發雷霆,闖下禍端,視為嗔的代表。
由此可見師徒幾人的心性距離大圓滿仍相距甚遠,這缺陷連在一起便是三毒貪嗔痴。觀世音菩薩挑選幾人組成取經隊伍,就是希望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助其將三毒斬斷,終成正果。
除去前面講到的兩個緣由之外,師徒眾人身上的前科也是觀世音選人的標準之一。
在管理中如何才能讓人聽話,威逼利誘或許是最為直接的方法。
一方面面對如來佛祖,師徒幾人在實力方面應該都遠不如之,雖然談不上威逼,但這一份震懾力還是有的。另一方面,佛教分別向師徒幾人許下承諾,並且誘惑極大。
首先是悟空,下擾地府大改生死簿,獨闖東海龍宮取得金箍棒,吃蟠桃金丹、大鬧天宮罪名數不勝數,最終被如來用五行山鎮壓五百年以作懲罰。
菩薩在尋取經人之時向悟空這樣說道:你可跟取經人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34;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
對於吃了上頓沒下頓,且生為這般怪胎樣子的八戒來說,能夠將功贖罪再好不過!
沙僧因在蟠桃會中失手打碎琉璃盞,被玉帝貶到流沙河為妖,每七天便有飛劍刺穿其胸肋百餘次,痛苦至極。
觀世音這樣說道: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能夠官復原職且免遭折磨,沙僧怎麼能不同意!
白龍馬本為西海龍王之子,因任性將玉帝御賜的寶珠燒毀,被大義滅親,吊在空中,等待處刑,懇求菩薩搭救。
觀世音親自找到玉帝為其求情,並將其化為白龍馬,成為唐僧的腳力,待取經大業完成便可領功受賞。這既是天大的恩情,也是一種誘惑。
唐僧前世乃如來身邊的二弟子金蟬子,只因聽課時打了瞌睡,便被貶下凡間輪迴十世。本就為佛家弟子的他,心繫眾生,聽聞西天有能普渡眾生的經文,便決心前往。
雖說觀世音並沒有直接幹預唐僧的選用,但李世民能夠支持西天取經並且興辦水陸大會,都離不開觀世音的暗箱操作。
師徒五人皆是帶罪之人,西天取經對於他們誘惑極大,因為均有利可圖!觀世音能夠選用他們,也是便於日後取經中的管理。
前文說到師徒五人皆是負罪之人,選用他們在管理學角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除此之外,對於佛教的宣傳也具有很大的幫助。
西天取經實際上就是如來為了宣傳佛教的一次公關活動。佛教能選用這五個帶罪之人,一方面展示了佛教的高度包容性,證明我佛慈悲,只要人們肯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尤其是曾犯下大鬧天宮重罪的孫悟空,十分具有說服力我。
這人員挑選相當於自降門檻,可以吸引來更多的教徒,對於佛教的勢力壯大具有很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這師徒五人的身份涵蓋三界。唐僧屬於人界,悟空,八戒,沙僧屬於妖界,小白龍代表仙界,這也再次向外宣稱,佛教不分種族,一心向善,便可皈依佛門。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師徒幾人的聚首告訴我們,不要過於在意之前的功與過,更要著眼於當下的實幹,唯有腳踏實地的向前走,才能收穫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