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欠揍式問路,一個問題暴露他情商超低,反而適合取經?

2020-10-03 六目張生

我是,關注我,每天分享好故事。點個關注,交個朋友。創作不易,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唐僧是是個呆和尚,不僅表現在兒女情長上的呆,也表現在情商上的呆。


如果說唐僧辜負了女兒國王一片深情,抵擋住了蜘蛛精、琵琶精、玉兔精等一眾女妖的蠱惑,是因為修佛有成、不近女色、禪心大定的話,還算有情可原,但是他在與烏巢禪師的相遇中,短短幾句話就暴露了唐僧是個情商超低的呆和尚。



明知故問最惹人嫌。


唐僧明知道西天取經的路程是十萬八千裡,還要追著烏巢禪師不放,硬要問還有多遠,不說不讓走,還有比這更討厭的事嗎?


十萬八千裡的路程,觀音菩薩兩次當面講出,唐僧是知道的。


第一次是在唐太宗設立的講法大會上,觀音顯出法身,留下一張簡帖,上面清楚寫著——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裡,大乘進殷勤。」


第二次是在孫悟空打殺了六賊,唐僧埋怨悟空後,悟空回花果山,觀音變成老婆婆的形象出現,說道——


「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國界,此去有十萬八千裡路。」


由此可以斷定,唐僧是明確知道西天取經的路程的。在遇到烏巢禪師之前,他已經走過的路程,他己也是算的很清楚。



在觀音禪院和金池長老聊天的過程中,唐僧自己詳細講述了一路走來的歷程——


「三藏道:『出長安邊界,有五千餘裡;過兩界山,收了一個小徒,一路來,行過西番哈國,經兩個月,又有五六千裡,才到了貴處。』」


總路程多少他知道了,走了多少,自己算的清清楚楚,等到遇到烏巢禪師的時候,唐僧卻連續三次詢問到靈山還有多遠。


「三藏再拜,請問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裡。」


「三藏殷勤致意,再回:『路途果有多遠?』」


「那禪師傳了經文,踏雲光,要上烏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問個西去的路程端的。」


最後烏巢禪師也沒有給他一個準確的說法,只能說烏巢禪師是個好脾氣的,且佛法高深,定力極強,如果是我,早就反手一個大耳光。走了多遠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不說當然有不說的道理,死纏爛打,情商太低。


烏巢禪師當然知道還有多遠的路,他不僅知道這些,還點破悟空和八戒的身世來歷,說八戒是野豬挑擔,悟空是老石猴,也因此引起了悟空的不滿,八戒還提到了烏巢禪師的能力,是可以曉得過去未來之事的,所以烏巢禪師可能不僅知道路程多遠,連整個取經計劃都知道也不足為奇。


但他為什麼不說呢,就是因為唐僧自己明知故問,是一種特別可氣也很可笑的態度。


首先烏巢禪師知道唐僧自己心裡是有數的,唐僧急於問路,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方面他畏懼前途坎坷,恐日久年深,不能到達;另一方面,說明他心浮氣躁,對前路的不確定性充滿惶恐,急需有一個準確答案來安撫他的心靈。


在這種情況下,烏巢禪師當然要磨鍊唐僧的心智,讓他克服自己恐懼和雜念,直面困難。



在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問了兩次別人不說,定有不說的道理,還要第三次再問,不僅問了,沒答案就拉著不讓別人走,簡直是欠揍。


這裡就充分體現出了唐僧懦弱的性格特點,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缺點,他的九九八十一難才有意義。師徒四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正是因為他們在取經的路途上各自克服了自己的缺陷,才能最後取到真經,才算是超脫凡胎,證得金身。


如果他們本來就完美無缺,立地成佛就好了,還取什麼經,度什麼難?


我是,喜歡《西遊記》的朋友關注我,每天分享好故事。

相關焦點

  • 唐僧問了一個問題,暴露他情商超低的本性,卻是他取經的根本原因
    如果說唐僧辜負了女兒國王一片深情,抵擋住了蜘蛛精、琵琶精、玉兔精等一眾女妖的蠱惑,是因為修佛有成、不近女色、禪心大定的話,還算有情可原,但是他在與烏巢禪師的相遇中,短短幾句話就暴露了唐僧是個情商超低的呆和尚。
  • 沙僧為何被貶為妖,又為何又加入唐僧取經團隊?
    加上沙僧情商低,不會來事兒,不會察言觀色,說話耿直。這無形當中就觸怒了玉皇大帝。趁著沙僧打碎琉璃盞的機會,把他下貶人間,還要讓他忍受穿心之苦。在後來的取經路上,嫦娥收服玉兔精的時候。豬八戒想上前搭話。嫦娥說:……我讓玉帝把你變得更醜…。這都說明嫦娥在玉帝面前說話分量非常重。嫦娥只不過是天上一個小仙。這都說明她和玉帝的關係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君臣關係。而沙僧作為玉皇大帝的貼身護衛。肯定知道他們這種不正常的關係。甚至被沙僧親眼所見。玉皇大帝和嫦娥不能容忍沙僧。後來在取經路上,沙僧不近美色,在他心裡也可能產生紅顏禍水的心理。
  • 唐僧根本不是觀音的首選取經人?而是取經路上被殺死的他
    如來當初委託觀音菩薩上東土尋找取經人,觀音去了,也找到了人選,那就是唐太宗的御弟,唐三藏唐僧。唐僧乃如來跟前二弟子金蟬子十次轉世投胎而來,乃根正苗紅的官二代,好像他去取經,才是最為名正言順的,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觀音菩薩也竟有一個候選人。
  • 《西遊記》裡的「關係戶」唐僧,這三點才是他取經成功的根本原因
    書裡的唐僧離開長安,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原本唐僧以為,一路風餐露宿、翻山越嶺就已經是取經要經歷的磨礪。沒想到剛走一段路,就遇到了一隻野牛精、一隻黑熊精、一隻老虎精,把他的兩個護衛吃得乾乾淨淨。唐僧好不容易逃脫得救,繼續往前走,終於走到了一座山前。
  • 唐僧那麼兇殘,為何如來還讓他帶隊取經?玉帝:你看他前世是誰?
    受86版西遊記的影響,大家都認為唐僧是一個慈眉善目的有道高僧,他具備了聖僧的一切特點:心地善良,業務嫻熟,長得還非常的帥氣。不過這也僅僅是電視劇裡的,如果大家仔細看原著的話,就會發現唐僧不但不善良,反而有些兇殘,這體現在方方面面。
  • 唐僧到底為何西行取經
    多數人認為唐僧是一個有點軟弱,能耐也不大,心慈面軟這是他的缺點,但是他的優點非常突出,就是取經路上他最堅定,百折不撓,那麼在原著裡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是。其實不是,他去取經是被逼無奈。那麼怎麼回事呢?
  • 唐僧師徒中踢掉誰不會影響取經,只有一個答案,不是沙僧
    小編覺得當屬西遊記,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唐僧師徒也在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取得了真經,在我們看來,這個取經講究的是團隊精神,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唐僧師徒中踢掉誰不會影響取經呢?(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取經團隊的靈魂人物唐僧是肯定不能缺少的
  • 豬八戒又懶又貪吃,孫悟空最能幹,為什麼唐僧更喜歡「二師兄」?
    第一:豬八戒比孫悟空聽話這首先一個原因就是,豬八戒比孫悟空要聽話很多。這個理由說出來,相信是沒有人會反駁的。其實,唐僧作為一個領導者,也代表了許多領導者的心思,那就是希望擁有一個聽話的員工,比擁有一個強大但不聽話的員工更加重要。
  • 原著《西遊記》中的唐僧並不是好人?原著很黑暗,孩子該不該讀?
    看老梁的節目,他提出觀點「可疑的唐僧」,認為唐僧並不是那麼完美,他身上有幾個疑點。1、可疑的身世唐僧的父親叫陳光蕊,是一名狀元,路遇宰相之女滿堂嬌在拋繡球招親,他稀裡糊塗接到繡球然後成親,在他們上任途中,船夫劉洪起了歹心,殺死陳光蕊,霸佔滿堂嬌。
  • 唐僧取經為什麼能夠成功?如果換成其他人去取經還能成功嗎?
    作為取經團隊的總經理,唐僧具有以下素質:1、 根正苗紅如來的二弟子轉世。4、 有小辮子在領導手中(緊箍咒)5、 曾經犯過大錯,只有完成取經才能完成救贖6、 天性頑皮、直言不諱、愛顯擺、重情義。2、 彰顯唐僧的總經理地位3、 必要時也能出手打架分析完唐僧團隊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來唐僧的團隊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團隊,每一個人都有他固定的作用
  • 孫悟空最能幹,為何唐僧還是喜歡八戒?3個原因說明領導者心思
    比如說孫悟空一行在一路上受到重重障礙,但是依舊不改初心、執意取經,更是表達了古人們不願屈服的反叛思想。其實,唐僧作為一個領導者,也代表了許多領導者的心思,那就是希望擁有一個聽話的員工,比擁有一個強大但不聽話的員工更加重要。
  • 唐僧在女兒國真的不曾動過凡心嗎?這句話暴露了他
    西遊記這部影視作品相比大家都熟悉,這是一部很經典也很成功的影視作品,承載著許多人的童年回憶,86年版本中,唐僧師徒四人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可取得真經,而這取經的道路上也是一路的坎坷,我們能在劇中看出每個人各自的性格兒,唐僧的性格在劇中也是表現得十分到位。
  • 唐僧的「雙標問責」要不得
    網上有個段子,說的是《西遊記》中留下了一個天問:唐三藏屢次落入魔爪險些送命,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是吃素的嗎,為啥老讓妖怪把師父抓走?這事要是問責,誰的責任最大?有網友的答案很令人氣餒:誰是第一責任人呢?豬八戒肯定沒事兒,他最能推責賣萌,追責之棒怎麼也落不到他頭上;沙僧的主責是看行李,捉妖只是協助工作;於是,主要責任人就非悟空莫屬了,誰讓他本領高強,做的是頭號保鏢!
  • 西遊記中,如果唐僧在取經途中成親,結果會怎麼樣?答案很明顯
    在《西遊記》中,唐僧是取經團隊的隊長,論神通本領,他肯定沒法跟三個徒弟相比,但是論定力和執著,唐僧肯定比三個徒弟都強。在定力方面,尤其是女色,唐僧做得非常好。是童子之身,這為他成佛打好了堅實的基礎。那麼,假如唐僧在取經途中,沒把持住,跟漂亮的女妖精,或者說
  • 「唐僧」取經全靠化緣嗎?別幼稚了,玄奘的花費足以令土豪哭泣
    在看《西遊記》最後兩集時很多人理解不了為何連如來也那麼貪財,命自己弟子向前來拷貝文件的唐僧師徒收取高額的服務費。如來的解釋是,雖然他們身為佛門弟子,但為了後世子孫有錢花,必須要收費,而且越貴越好。小說歸小說,現實中玄奘大師在前往天竺取經的路上不但不是靠化緣維持生活的,還花了巨額的金錢。
  • 小白龍為何能加入取經隊伍?和唐僧他爹有關,觀音知道不說!
    也幸虧有小白龍,因為受罰之後被關在鷹愁澗,等到唐僧經過這裡的時候,直接飛出來一口將那匹白馬吃下肚子。這下好了,沒有了白馬,原本不在西天取經隊伍的小白龍,也有了這樣一個前往西方拜佛求經的機遇,果斷在觀音菩薩的點化之下,化形為白龍馬。
  • 唐僧雖然取經意志堅定,但是卻和這個女人破了一次戒...
    它講述了唐僧和三個徒弟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神話故事。眾所周知,唐僧在取經的過程中要徒步十萬八千裡,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這些磨難中遇到了好多的妖怪,公妖怪大多是想吃唐僧肉,因為它們聽說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長生不老。母妖精大多是想嫁給唐僧,目的為了得到唐僧的元陽,因為得到唐僧的元陽同樣可以修成正果!當然,唐僧取經的意志堅定,美貌的女妖精沒有那麼容易如願。那麼,唐僧就一次戒沒有破嗎?
  • 不是唐僧
    人人都說西遊記四個人中,最不適合當領導的是孫悟空,但我想說,你們都錯了,只有孫悟空,才是真正的領導者。,果然下凡以後,就霸佔了那高翠蘭,接下來的取經路上,也是經常見色忘形,見利忘義,動不動就分行李鬧散夥的就是他,而且,由於他的攛掇,害的孫悟空幾次被唐僧誤會,差點失去工作。
  • 西遊闢謠:沙僧在流沙河吃的九個取經人不是唐僧的前身
    沙僧在流沙河做妖怪的時候接連吃了九個路過的取經人。這九個取經人被吃以後,陰魂不散,骷髏頭在水面漂浮不沉。沙僧索性串起來掛在脖子上:盤。也就是說在唐僧之前,金蟬子還有九回的轉世修行。沙僧吃取經人是九個。金蟬子在唐僧之前剛好也是轉世九回。數字重合。而且沙僧吃的是取經人,金蟬子的前九次轉世也是修行人。這又是高度契合。
  • 唐僧師徒五人西天取經成團的關鍵,有一位好獵頭
    最近重新讀了《西遊記》原著,發現唐僧師徒五人西天取經成團的關鍵,有一位好獵頭,本期帶大家解讀一下原著中這位獵頭顧問是誰?怎麼物色到唐僧師徒五人順利成團的。唐僧師徒五人西天取經成團的獵頭是誰「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原本是人名,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後來引申含義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