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的太后才是真正的宮鬥高手。因為不愛先帝,才能和他的寵妃成為閨蜜。面對之前戀人的背叛,她也能既往不咎,讓他幫助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她對自己的定位永遠都是先是太后,再是其他身份。後宮的事,她很少過問。一旦過問,便明察秋毫。但她走錯了兩步棋,烏拉那拉氏失去了往日的榮耀。
純元皇后貫穿了整部劇,都是回憶。但似乎每件事情,都和她有關。皇上喜歡的人,都是她的影子。
純元皇后是宜修害死的,但是太后默許的。因為,太后覺得純元太弱了,而宜修的狠才適合宮中。但她沒想到,宜修太狠了,同樣斷送了烏雅氏和烏拉那拉氏的榮耀。那時的太后,她沒有看懂純元。那時的純元,亦不懂宮中兇險。但純元比宜修更懂家族使命,也比宜修放得下情愛。只是,她還沒來得及坐上中宮之位,宜修便除了她。
都說純元皇后從不苛責,那人跪了半個時辰便小產了。正是因為她從不苛責,偶爾的失誤便也只能是失誤了。如果她真的苛責,就算是偶爾的失誤,也不是失誤了。這便是純元比宜修的高明之處。
到最後,純元告訴皇上請護好我唯一的妹妹宜修。她用的就是皇上這份心理,讓宜修繼續延續烏拉那拉氏的榮耀。皇后和太后都是利用這一點。
這明明是一手好牌,是被皇后打成爛牌的。宜修知道太后放不下榮耀,皇后只能是她才如此放肆。如果太后當年阻止了宜修的做法,純元比她更適合皇后之位。她是那種溫柔的狠人。而且,有了皇上的愛,她走得更順暢。晚年的太后,經常提起純元,是因為她後悔了。
為了挾制皇后,太后幫甄嬛回宮。如果太后還在,甄嬛的陰謀不會得逞。以她的洞若觀火,明察秋毫,是不會允許甄嬛動搖皇后之位的。甄嬛之所以後期敢那麼做,她知道皇上不喜皇后,而皇后已經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太后。
甄嬛回宮的那一刻,皇后已經是她的心腹大患。她回來就是復仇的。但當時四阿哥被害,太后無暇顧及太多。她知道保住皇嗣很重要。
太后太清楚保著別人,也是保著自己。可是宜修學不會。你看,太后一直在擔心宜修的後位。說實話,宜修的這個後位,如履薄冰,如果沒有太后撐著,恐怕早就沒有了。
太后最後都留了遺旨:烏拉那拉氏不可廢后。這道遺旨保住的是宜修的命和名分。實際上,皇后也只是名義上的皇后了。到了《如懿傳》中,為了保住青櫻,為了延續烏拉那拉氏的榮耀,也只能自殺了。
太后已經盡她的努力做好萬全之策。她一生都在盡力保住烏拉那拉氏的榮耀。但這一步棋,她真的走錯了。為了挾制皇后,讓甄嬛回宮,是一步錯棋。
太后的一生,是經歷了無數風霜雨雪。坐在了太后的寶座上也有遺憾。四阿哥登上了寶座,她卻永遠都見不到自己的老十四。生命最後的時刻,她的懇求,只是見兒子。她知道見不到,但也只是希望保住兒子的命。
她的愛人隆科多騙了她,她才入宮。入宮後,她沒有斬斷情緣分,反而有了利用。這份利用裡有真心。到最後,她真的希望隆科多能活。但她更看重大清江山。她先是太后,先盡太后之責,才是青梅竹馬。
既然成了太后,延續烏雅氏和烏拉那拉氏的榮耀,便是她的責任。她看重宜修,但宜修只懂狠,不懂柔。其實,這是她小看了純元。
為了制衡宜修,讓甄嬛回宮,卻讓宜修腹背受敵。確實,她是宜修最大的保護傘。然而,宜修終究成了棄妃。烏拉那拉氏的榮耀在宜修那裡已經敗得差不多了。
她一輩子付出的心血,終究還是沒能保住。
吉吉:陪你一起追劇,分享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