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慢羊
這些年裡,我們談論了太多有關原生家庭的影響。而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始終困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自怨自艾。作為家長,我們更是常常懊惱,因為沒能給孩子創造完美的原生家庭。
但是,原生家庭真的是決定了一個人的一切嗎?其實未必。
今天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17歲黑人男孩的故事。男孩名叫麥可,因為他塊頭超大,所以人們都叫他「大麥可」。
17歲的麥可得到了進入私立高中上學的特殊機會。到校的第一天,正趕上開學測試,麥可交了白卷。一個月以後,他依然跟不上課程,從而被許多老師嫌棄。他在紙上寫道:「老師們不知道我對他們所說的一無所知。他們留作業,指望我獨自完成,但我這輩子都沒做過作業。」
麥可處境很糟糕。他從小就沒見過父親,而母親常常吸毒常常消失。麥可那會兒正無家可歸,借宿在別人家的沙發上,但因為被女主人嫌棄,他悄聲地搬了出來。天氣轉冷了,他依然穿著自己那身舊得不能再舊的短袖,晚上無處可去。
那天晚上,麥可遊蕩在街上,被開車回家的肖恩一家看到了。雷·安妮(肖恩太太)出於同情,讓麥可到自己家寄宿一宿。
雷·安妮的兩個孩子都和麥可上同一所學校,其中女兒比麥可低一年級,兒子要更小一些。
那個晚上,好心的雷·安妮多少有些不安。畢竟,她對大塊頭麥可毫無了解,她不知道麥可會不會做出不良之舉。然而,第二天一早,雷·安妮下樓後發現,麥可已經收拾好被褥自行離開了,顯然,這是個不願意給人添麻煩的孩子。麥可的行為讓雷·安妮對他多了些好感。
雷·安妮將麥可追了回來,邀請他和家人一起過感恩節。雷·安妮還想帶衣衫單薄的麥可去買些衣物,然而邁克堅持要回家拿衣服。他們駕車到達黑人住宅區的時候,肖恩太太正準備下車,溫順的麥可第一次表現出了強勢,他關上了車門,要求肖恩太太待在車上——他在保護她,他不想她被車外的那些黑人混混傷害。
很遺憾,媽媽就像麥可預期的那樣,再一次不辭而別地搬到別處了。於是,麥可就這樣和肖恩一家人住在了一起。
雷·安妮給麥可收拾出了房間,給他買了超大號的床。麥可告訴她,他從來不曾擁有一張床,或許,從那一刻起,他對這個家就已經產生了歸屬感。
這一陣子的麥可,不再是從前愁眉不展的樣子,臉上常常掛著感恩和知足的笑容。
雷·安妮去學校了解麥可的情況,發現他的檔案中記載的一項成績很引人注目:保護本能高達98分。
在學校裡,老師們考慮到他有閱讀障礙,給了他口頭答題的機會。麥可的測試成績漸漸有所提升。
那天晚上,雷·安妮帶著三個孩子去書店,她的一雙兒女都在談論著小時候常聽媽媽讀的繪本。而麥可卻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睡前,媽媽給孩子們讀起了熟悉了繪本,讓邁克的生命中也有了那樣的體驗。
雷·安妮不知不覺地將麥可當作家人,甚至將有麥可一起拍攝的合影印在了聖誕賀卡上,從而在她所在的社交圈引起了一片譁然。她的閨蜜團無法理解她將家門向黑人男孩敞開的行為,說三道四。雷·安妮說:「我並不需要你們贊同我的選擇,但我的確要求你們尊重我的選擇,你們想不到那孩子經歷過什麼。」
閨蜜們開始挽救局面,唱高調式地讚美雷·安妮很偉大,以及她改變了那個孩子的生活之類的。
而雷·安妮很認真地說:「不,是他改變了我的生活。」
那天晚上,雷·安妮問女兒:「麥可在這裡會讓你感到不自在嗎?」
女兒科斯林說:「他們都是蠢孩子,誰在乎他們說什麼。」她也並不是一點都不在意學校裡的指指點點,但相比較能讓麥可有個安穩的生活,她選擇了支持媽媽的做法。
科斯林安撫媽媽說:「你也不用擔心弟弟,他一向喜歡引人注目,他甚至向別人介紹說麥可是他的哥哥。」
麥可很幸運,他遇到了很善良也很有同理心的一家人。麥可的那些好,都被一家人看在了眼裡。
他們其實在溫暖著彼此。
因為成績趕上來了,麥可終於得到機會加入了學校的橄欖球隊。
教練和肖恩一家都對他滿懷期待,因為他塊頭大,而且明顯具有運動天賦。然而麥可在場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他似乎得不到要領,完全無法施展。
教練說:「大多數身世悽苦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要使用暴力,然而這個孩子一舉一動都不想傷害別人。」
小肖開始給麥可做暑期的私人特訓,讓從前沒玩過橄欖球的麥可為參與秋季訓練做好充足的準備。一開始麥可並沒有對橄欖球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但當他聽小肖說自己一家人都是運動員時(爸爸是籃球明星,姐姐打排球,而他自己是全能,媽媽曾經是拉拉隊隊長),麥可動心了。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也已經將肖恩一家當作了家人。
雷·安妮產生了正式收養麥可的想法。政府人員告訴雷·安妮,如果她想收養麥可的話,填申請即可,因為麥可現在由政府監管。雷·安妮很震驚:「你們不需要告訴他媽媽就可以將他交由其他人撫養?」
儘管法律程序上不需要,雷·安妮還是決定去見一見麥可的媽媽。
雷·安妮安慰那個落魄潦倒的女人說:「你永遠都是麥可的媽媽。」
媽媽說,麥可被州政府稱作是「逃跑者」,從前無論將他送到哪個寄養家庭,他總會在半夜翻窗逃走,然後去找到自己的媽媽,並照顧媽媽。
然而麥可從前遇到的不是肖恩一家。當雷·安妮夫婦正式徵求麥可的意見,問他是否願意在法律上和他們成為一家人的時候,麥可回答說:「我覺得我已經是了。」這句話讓雷·安妮瞬時淚目。
麥可拿到了駕照,終於有了正式的證件,不再是黑戶。肖恩夫婦還送給他一輛車作為禮物。
不久後,麥可開車帶小肖出去的時候遭遇了車禍,幸好兩個人都無大礙。警察指責說不該讓小孩子坐在副駕,因為碰撞時彈出的氣囊很可能撞折孩子的脖子。而小肖的安然無恙讓他相當意外。
原來,車禍發生的剎那,麥可本能地伸出胳膊擋住了副座彈出的氣囊,避免了小肖受到傷害。而事後他也絲毫沒有在意自己胳膊上的傷,反而一直在懊惱沒有保護好小肖。
那一刻的麥可真的觸動了很多人的心靈。這個曾經如此不幸的男孩,值得擁有世間所有的美好。
橄欖球場上,雷·安妮介入了教練的安排,她告訴麥可:「這個球隊就是你的家人,你得保護他們攔住對手。」訓練中的麥可像是脫胎換骨,開始全力以赴展現他大塊頭所擁有的能量。然而到了正式的賽場上,他依然無法發揮出實力。
直至對方球員用動作侮辱他,而教練則向裁判提出強烈抗議,並喊道:「他是我的球員,我要像保護我的兒子一樣保護他,不讓你欺負他。」麥可終於找到自己在球隊中的歸屬感,開始真的將隊員當作家人。接下來的比賽中,麥可開始所向披靡。
小肖將麥可比賽的錄像寄到了各大明星球隊,於是,麥可開始成為眾多球隊爭奪的對象,家裡簡直被踏破了門檻。
不過,要想順利進入好的大學,麥可的文化課成績還需要提高很多。雷·安妮為他請了私人教師,他終於從基礎薄弱的學習起點上趕了上來,然而他還需要遞交一個出色的期末論文,才能有機會在他最薄弱的學科拿到B。麥可寫了篇以「勇氣」為主題的讀後感。最終,他以優等生的身份畢業。
國家高校運動協會擔心會隨著麥可入學密西西比大學,南方許多學校的擁戴者,會成為年輕貧困運動員的法定監護人,促使他們上他們的母校。他們認為肖恩一家收留麥可,給他一切,都是計劃的一部分。
這樣的質疑讓麥可一時間又慌亂又受傷,他已經將被「指控」的那些人視為家人了呀!
他在慌亂的心緒下質問雷·安妮:「你們為什麼要做這一切?是為了你們還是為了我?是為了讓我上你們喜歡的學校?是為了讓我做你們希望的事嗎?」
那一夜,麥可出走了。雷·安妮不安地反問自己:「我問過他要不要去密西西比大學嗎?我沒有?」事實是,他們確實影響了麥可的選擇。
那一夜,麥可回到了他從前是生活的貧民窟,再一次想要找自己的媽媽。在那裡,他見到了許多混生活的年輕人,其中混混頭目還說了許多侮辱他養父母及妹妹的話,麥可爆發了,他用拳頭捍衛了自己對家人的尊重。那一刻,想必他明白了自己的內心,那些是家人。
第二天一早,雷·安妮開著車到處尋找麥可。儘管她知道去黑人區並不安全,但她還是去了,並且強勢警告了威脅麥可的混混。
之後,麥可給雷·安妮打來了電話,並喊她:「媽媽。」
雷·安妮很坦誠地和麥可談了談,她為自己不曾問過麥可是不是願意打橄欖球感到抱歉,同時她也告訴麥可,如果他選擇去田納西隊(那是她最討厭的大學隊)的話,她也會保證每場比賽都會到場支持,為他喝彩。「我想讓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這事你做決定,這是你的人生。」對麥可來說,這會兒的雷·安妮是位真正的母親。
麥可再一次回到了國家高校運動協會的辦公室,與上一次的沮喪惶恐不同,這一次的他相當堅定坦然。
「上一次你一直在問為什麼其他人都希望我去密西西比隊,卻一次都沒有問我為什麼想要去。因為那是我家人上學的地方。」麥可說。「家人」,他篤信自己擁有了家人!
最終,麥可在密西西比大學入學,並逐步成為傑出的橄欖球運動員。
結語:
以上為電影《弱點》中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
影片中給我最多感動的不是肖恩一家的善良,不是麥可的保護本能,而是那個出身於陰暗角落裡的孩子,那個從小沒有得到多少關愛的孩子,從沒有自暴自棄,從沒有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麥可是個大塊頭,也是個稚嫩的孩子,像一株先天不良的幼苗,遇到陽光就拼命吸取養分,茁壯成長,最終成為參天大樹。
麥可沒有被困在陰暗的原生家庭裡,他擁有了強大的內心,他擁有著愛,他擁有自己可以把控的人生——這可以給我們每個人以及我們的孩子許多啟發。
本文為慢羊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