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點》∣這個孩子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陰影,他可以站在陽光下微笑

2020-09-10 慢羊說育兒

文/慢羊

這些年裡,我們談論了太多有關原生家庭的影響。而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始終困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自怨自艾。作為家長,我們更是常常懊惱,因為沒能給孩子創造完美的原生家庭。

但是,原生家庭真的是決定了一個人的一切嗎?其實未必。

今天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17歲黑人男孩的故事。男孩名叫麥可,因為他塊頭超大,所以人們都叫他「大麥可」。

孤獨的孩子得到了久違的關懷

17歲的麥可得到了進入私立高中上學的特殊機會。到校的第一天,正趕上開學測試,麥可交了白卷。一個月以後,他依然跟不上課程,從而被許多老師嫌棄。他在紙上寫道:「老師們不知道我對他們所說的一無所知。他們留作業,指望我獨自完成,但我這輩子都沒做過作業。」

麥可處境很糟糕。他從小就沒見過父親,而母親常常吸毒常常消失。麥可那會兒正無家可歸,借宿在別人家的沙發上,但因為被女主人嫌棄,他悄聲地搬了出來。天氣轉冷了,他依然穿著自己那身舊得不能再舊的短袖,晚上無處可去。

那天晚上,麥可遊蕩在街上,被開車回家的肖恩一家看到了。雷·安妮(肖恩太太)出於同情,讓麥可到自己家寄宿一宿。

雷·安妮的兩個孩子都和麥可上同一所學校,其中女兒比麥可低一年級,兒子要更小一些。

那個晚上,好心的雷·安妮多少有些不安。畢竟,她對大塊頭麥可毫無了解,她不知道麥可會不會做出不良之舉。然而,第二天一早,雷·安妮下樓後發現,麥可已經收拾好被褥自行離開了,顯然,這是個不願意給人添麻煩的孩子。麥可的行為讓雷·安妮對他多了些好感。

雷·安妮將麥可追了回來,邀請他和家人一起過感恩節。雷·安妮還想帶衣衫單薄的麥可去買些衣物,然而邁克堅持要回家拿衣服。他們駕車到達黑人住宅區的時候,肖恩太太正準備下車,溫順的麥可第一次表現出了強勢,他關上了車門,要求肖恩太太待在車上——他在保護她,他不想她被車外的那些黑人混混傷害。

很遺憾,媽媽就像麥可預期的那樣,再一次不辭而別地搬到別處了。於是,麥可就這樣和肖恩一家人住在了一起。

男孩收穫了溫情,也溫暖了他人

雷·安妮給麥可收拾出了房間,給他買了超大號的床。麥可告訴她,他從來不曾擁有一張床,或許,從那一刻起,他對這個家就已經產生了歸屬感。

這一陣子的麥可,不再是從前愁眉不展的樣子,臉上常常掛著感恩和知足的笑容。

雷·安妮去學校了解麥可的情況,發現他的檔案中記載的一項成績很引人注目:保護本能高達98分。

在學校裡,老師們考慮到他有閱讀障礙,給了他口頭答題的機會。麥可的測試成績漸漸有所提升。

那天晚上,雷·安妮帶著三個孩子去書店,她的一雙兒女都在談論著小時候常聽媽媽讀的繪本。而麥可卻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睡前,媽媽給孩子們讀起了熟悉了繪本,讓邁克的生命中也有了那樣的體驗。

雷·安妮不知不覺地將麥可當作家人,甚至將有麥可一起拍攝的合影印在了聖誕賀卡上,從而在她所在的社交圈引起了一片譁然。她的閨蜜團無法理解她將家門向黑人男孩敞開的行為,說三道四。雷·安妮說:「我並不需要你們贊同我的選擇,但我的確要求你們尊重我的選擇,你們想不到那孩子經歷過什麼。」

閨蜜們開始挽救局面,唱高調式地讚美雷·安妮很偉大,以及她改變了那個孩子的生活之類的。

雷·安妮很認真地說:「不,是他改變了我的生活。」

那天晚上,雷·安妮問女兒:「麥可在這裡會讓你感到不自在嗎?」

女兒科斯林說:「他們都是蠢孩子,誰在乎他們說什麼。」她也並不是一點都不在意學校裡的指指點點,但相比較能讓麥可有個安穩的生活,她選擇了支持媽媽的做法。

科斯林安撫媽媽說:「你也不用擔心弟弟,他一向喜歡引人注目,他甚至向別人介紹說麥可是他的哥哥。」

麥可很幸運,他遇到了很善良也很有同理心的一家人。麥可的那些好,都被一家人看在了眼裡。

他們其實在溫暖著彼此。

一無所有時還想著保護他人的孩子,值得所有美好

因為成績趕上來了,麥可終於得到機會加入了學校的橄欖球隊。

教練和肖恩一家都對他滿懷期待,因為他塊頭大,而且明顯具有運動天賦。然而麥可在場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他似乎得不到要領,完全無法施展。

教練說:「大多數身世悽苦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要使用暴力,然而這個孩子一舉一動都不想傷害別人。」

小肖開始給麥可做暑期的私人特訓,讓從前沒玩過橄欖球的麥可為參與秋季訓練做好充足的準備。一開始麥可並沒有對橄欖球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但當他聽小肖說自己一家人都是運動員時(爸爸是籃球明星,姐姐打排球,而他自己是全能,媽媽曾經是拉拉隊隊長),麥可動心了。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也已經將肖恩一家當作了家人。

雷·安妮產生了正式收養麥可的想法。政府人員告訴雷·安妮,如果她想收養麥可的話,填申請即可,因為麥可現在由政府監管。雷·安妮很震驚:「你們不需要告訴他媽媽就可以將他交由其他人撫養?」

儘管法律程序上不需要,雷·安妮還是決定去見一見麥可的媽媽。

雷·安妮安慰那個落魄潦倒的女人說:「你永遠都是麥可的媽媽。」

媽媽說,麥可被州政府稱作是「逃跑者」,從前無論將他送到哪個寄養家庭,他總會在半夜翻窗逃走,然後去找到自己的媽媽,並照顧媽媽。

然而麥可從前遇到的不是肖恩一家。當雷·安妮夫婦正式徵求麥可的意見,問他是否願意在法律上和他們成為一家人的時候,麥可回答說:「我覺得我已經了。」這句話讓雷·安妮瞬時淚目。

麥可拿到了駕照,終於有了正式的證件,不再是黑戶。肖恩夫婦還送給他一輛車作為禮物。

不久後,麥可開車帶小肖出去的時候遭遇了車禍,幸好兩個人都無大礙。警察指責說不該讓小孩子坐在副駕,因為碰撞時彈出的氣囊很可能撞折孩子的脖子。而小肖的安然無恙讓他相當意外。

原來,車禍發生的剎那,麥可本能地伸出胳膊擋住了副座彈出的氣囊,避免了小肖受到傷害。而事後他也絲毫沒有在意自己胳膊上的傷,反而一直在懊惱沒有保護好小肖。

那一刻的麥可真的觸動了很多人的心靈。這個曾經如此不幸的男孩,值得擁有世間所有的美好。

他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陰影,擁有了真正的家人

橄欖球場上,雷·安妮介入了教練的安排,她告訴麥可:「這個球隊就是你的家人,你得保護他們攔住對手。」訓練中的麥可像是脫胎換骨,開始全力以赴展現他大塊頭所擁有的能量。然而到了正式的賽場上,他依然無法發揮出實力。

直至對方球員用動作侮辱他,而教練則向裁判提出強烈抗議,並喊道:「他是我的球員,我要像保護我的兒子一樣保護他,不讓你欺負他。」麥可終於找到自己在球隊中的歸屬感,開始真的將隊員當作家人。接下來的比賽中,麥可開始所向披靡。

小肖將麥可比賽的錄像寄到了各大明星球隊,於是,麥可開始成為眾多球隊爭奪的對象,家裡簡直被踏破了門檻。

不過,要想順利進入好的大學,麥可的文化課成績還需要提高很多。雷·安妮為他請了私人教師,他終於從基礎薄弱的學習起點上趕了上來,然而他還需要遞交一個出色的期末論文,才能有機會在他最薄弱的學科拿到B。麥可寫了篇以「勇氣」為主題的讀後感。最終,他以優等生的身份畢業。

國家高校運動協會擔心會隨著麥可入學密西西比大學,南方許多學校的擁戴者,會成為年輕貧困運動員的法定監護人,促使他們上他們的母校。他們認為肖恩一家收留麥可,給他一切,都是計劃的一部分。

這樣的質疑讓麥可一時間又慌亂又受傷,他已經將被「指控」的那些人視為家人了呀!

他在慌亂的心緒下質問雷·安妮:「你們為什麼要做這一切?是為了你們還是為了我?是為了讓我上你們喜歡的學校?是為了讓我做你們希望的事嗎?」

那一夜,麥可出走了。雷·安妮不安地反問自己:「我問過他要不要去密西西比大學嗎?我沒有?」事實是,他們確實影響了麥可的選擇。

那一夜,麥可回到了他從前是生活的貧民窟,再一次想要找自己的媽媽。在那裡,他見到了許多混生活的年輕人,其中混混頭目還說了許多侮辱他養父母及妹妹的話,麥可爆發了,他用拳頭捍衛了自己對家人的尊重。那一刻,想必他明白了自己的內心,那些是家人。

第二天一早,雷·安妮開著車到處尋找麥可。儘管她知道去黑人區並不安全,但她還是去了,並且強勢警告了威脅麥可的混混。

之後,麥可給雷·安妮打來了電話,並喊她:「媽媽。」

雷·安妮很坦誠地和麥可談了談,她為自己不曾問過麥可是不是願意打橄欖球感到抱歉,同時她也告訴麥可,如果他選擇去田納西隊(那是她最討厭的大學隊)的話,她也會保證每場比賽都會到場支持,為他喝彩。「我想讓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這事你做決定,這是你的人生。」對麥可來說,這會兒的雷·安妮是位真正的母親。

麥可再一次回到了國家高校運動協會的辦公室,與上一次的沮喪惶恐不同,這一次的他相當堅定坦然。

「上一次你一直在問為什麼其他人都希望我去密西西比隊,卻一次都沒有問我為什麼想要去。因為那是我家人上學的地方。」麥可說。「家人」,他篤信自己擁有了家人!

最終,麥可在密西西比大學入學,並逐步成為傑出的橄欖球運動員。

結語:

以上為電影《弱點》中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

影片中給我最多感動的不是肖恩一家的善良,不是麥可的保護本能,而是那個出身於陰暗角落裡的孩子,那個從小沒有得到多少關愛的孩子,從沒有自暴自棄,從沒有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麥可是個大塊頭,也是個稚嫩的孩子,像一株先天不良的幼苗,遇到陽光就拼命吸取養分,茁壯成長,最終成為參天大樹。

麥可沒有被困在陰暗的原生家庭裡,他擁有了強大的內心,他擁有著愛,他擁有自己可以把控的人生——這可以給我們每個人以及我們的孩子許多啟發。

本文為慢羊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走出的你《都挺好》嗎?
    孝道、大度、理性、溫文爾雅是導演貼給他的個人標籤。但面對父親養老困難、失業挫折、與妻子關係不睦時,他又表現出了典型的&34;、&34;、&34;。而,這些都可以從蘇家環境及教育裡找到影子。蘇明成,蘇家老二,&34;、&34;、&34;、&34;、&34;,在他的身上幾乎可以用盡對一個成年人所有的批判。但,這是他想的嗎?批判到極致,明成終於爆發,他悔恨父母對他的過度溺愛,控訴蘇母對他生活的過度幹預,表達著成長的不自由。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原生家庭,究竟會怎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關於這個「奇葩」的重組家庭,家庭關係是這樣的:新搬到樓上的民警凌和平,由於小女兒意外離世,導致妻子和他離婚,於是他帶著兒子凌霄一起生活。,反而是每個孩子的原生家庭讓合育君更加動容。賀子秋是在父母離婚後才被生下的,被親生父母拋棄,又幸運地被開麵館的李海潮撫育。其實在這個「奇葩」的重組家庭裡,賀子秋與其他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這也是賀子秋小小年紀卻十分懂事的原因。
  • 原生家庭的夢魘是一場人生逃離,唯有和解,才能擺脫詛咒
    在這場原生家庭的「殺戮」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不是「無辜」的。蘇明玉光鮮和要強的背後,是被逼出來的堅強和勇敢殺出的血路,是對原生家庭深深的不甘和憤怒,是對親情無可奈何的痛心和委屈,還有對自己命運無法掙脫的矛盾和妥協。如果說,蘇明玉的童年,一直生活在母親陰影的籠罩中,那麼,她自己的一生,都在努力從陰影中逃離。
  • 《黑色燈塔》何學斌:如何走出原生家庭之痛?
    曾聽過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王母在面對家中糧食不足時,選擇丟棄13歲的大兒子,當大兒子經濟好時,又以挾迫的方式要取錢財。王母面對困難時,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不受損,而不是想辦法從根源上解決困難。再看何學斌面對王母的挾迫時,他首先考慮的是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出身窮苦之家,竟而影響到他的名聲地位,最後選擇犧牲妻子葉殊。
  • 《隱秘的角落》:「壞孩子」,根在原生家庭的關係裡
    一個孩子天生就懂得社會規則和底線嗎? 而這一切一切的根源在於朱朝陽和原生家庭悲劇關係——他無法直面破碎家庭的陰影。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突破原生家庭的繭,你仍是好孩子
    如果想看,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名片,搜索「隱秘的角落」,就能立即觀看。在這部故事裡,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很多,而原生家庭給孩子的影響,則是眾多主題中,最扎心的一個。可是他也明白,他是母親的唯一,所以他得考第一,疲憊的母親才能在大家面前揚眉吐氣;他只能考第一,才能有機會得到父親的誇獎。父愛的長期缺失,母愛的過度關注,讓一個聰明過人的孩子,變成一個孤單寂寞、內向又心機重重,極端而又殘忍的「壞小孩」。
  • 《以家人之名》: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凌霄,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陳婷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完全就是各種奇葩原生家庭的大亂燉。被拋棄的子秋,被否定的齊明月和成為父母賺錢工具的唐燦,這些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每個都能單獨拿出來寫篇文章。而最讓我心疼的就是凌霄,年幼時被媽媽狠心拋棄,長大後又被媽媽不停的索取。他那個陰陽怪氣的媽媽陳婷,憑藉陰魂不散的實力被罵上了熱搜。
  • 《以家人之名》與《請回答1988》,原生家庭的痛,靠溫情自愈
    阿澤是喪母之後,善宇的媽媽鼓勵哥哥的朋友,也就是阿澤爸爸,走出失去愛妻的陰影,鼓勵他找回自我,來到首爾雙門洞,重新開始新生活,從此,也就有了鳳凰堂。德善為家庭付出的最多,卻什麼都沒有。德善對於父母的偏心坦然接受,沒有一直沉浸於上天對她的不公中。性格開朗的她,家庭窘困的她,大大方方的到狗煥家、阿澤家混吃混喝。德善的原生家庭問題在於窮,爸爸為別人做了擔保,受了連累,一直在還債。狗煥的原生家庭問題在於交流困難,與善宇家剛好相反。
  • 《隱秘的角落》:每個凝視深淵的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除了環環相扣的縝密劇情,我們還看到了朱朝陽、嚴良、普普三名主角的人格、命運與他們背後的家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最開始天真爛漫的孩童到漸漸展露出越來越深重的陰影,最後一步步跌落深淵。當「童話」成為「魔鬼」,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原生家庭都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 《家人之名》子秋被父母遺棄: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後來怎樣了
    子秋很小的時候有回去和鄉下外婆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李海潮帶著李尖尖去去鄉下看他時,看到他受了這麼多苦,而且上學受教育也得不到保證,很心疼他,就把他接回了自己家。被自己的親生父母傷害,這些糟糕的經歷都會給孩子留下太多痛苦的記憶和遺憾。原生家庭確實會對一個人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會留有傷口,但原生家庭的傷害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一個成熟睿智的人,在成人之後,都會走出這種痛苦的陰影,活出自己的價值。
  • 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
    朱朝陽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中,他跟著母親生活,作為朱朝陽的父母,朱永平和周春紅顯然就是最為真實的中國父母的寫照。作為劇中的隱藏大boss,朱朝陽也在劇情中逐漸黑化,很多觀眾都覺得長大後他會變成下一個張東升,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朱朝陽的原生家庭——父母自身的婚姻千瘡百孔,繼而卻把這些不開心施加到孩子身上。我的來訪者中,也有許多人在極力整合自己自童年時期就形成的性格。
  • 《月上重火》:原生家庭對上官透的影響,唯有重雪芝的愛能夠治癒
    以上種種,皆源於原生家庭的不幸,所帶來的骨子裡的自卑,他不是不喜歡,而是不敢喜歡!在即將臨盆之時,正室終究忍無可忍,派人來刺殺,白露因此動了胎氣,生下兒子取名上官透後,便撒手人寰了。上官行舟趕到之時,只能將兒子抱回,放在了正室的名義之下。某種程度上說,這個名正言順的國師夫人,還是上官透的殺母仇人。
  • 《阿甘正傳》:從阿甘和珍妮看,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可以說:阿甘是上帝的寵兒,珍妮是命運的棄兒。然而在阿甘和珍妮這兩個主角不同的人生軌跡背後,實則是原生家庭對他們深入骨髓的影響。如果父母可以像阿甘的媽媽一樣給孩子提供積極暗示的環境,那就會幫孩子培養信心,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在《中國夢想秀》第五季夢想盛典上榮獲&34;的無臂女孩楊佩也是在媽媽的積極暗示下勇敢走出困境的。9歲時的某一天,楊佩拿著媽媽給的5毛錢,興高採烈地去了小店。然而那一天,是她這輩子最後一次用手拿東西。
  • 《白夜行》原生家庭的痛,是孩子一生無法治癒的傷
    而我,卻看到了兩個不完美的家庭下,成長的兩個少年。來自原生家庭的痛,是他們一輩子無法治癒的傷。一個人的童年是否幸福,會決定他的性格和心理,對影響他對愛情、婚姻、價值觀和工作的看法,甚至會決定著一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還在幼年&34;階段時,就給其定下的主基調,它存在於每個個體的潛意識裡。
  • 原生家庭:我拿什麼來愛你
    電影《狗十三》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原生家庭的危害,它描寫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沉重的陣痛,而這沉重來源於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罪。《狗十三》圍繞著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中和兩隻狗的故事,表達的是一種中國式武斷專橫的家長教育,當叛逆的孩子最終被馴服成為成人眼中的「乖孩子」時,孩子的純真已經逝去,留下也只是被馴化了的世故。
  • 原生家庭問題之——樊勝美
    其實我倒覺得原生家庭這個事兒在樊勝美身上不是最重要的,造成她性格問題的不是她的家裡情況有多麼的糟糕,更突出的問題是她有非常強烈的一種依賴型人格。所以跟這樣的人相處,你永遠在給他解決問題,而你要知道重點是,你解決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要解決到依賴型人格想要的那個結果。慢慢慢慢的關係就會演變成你要對他負責,你要對他的家庭負責,你要對他的全世界都負起責任來。這個其實是很不健康的一種關係。所以如果你是還處在談戀愛階段的男孩兒、女孩兒的話,如果你想要再往前走一步,往婚姻方向發展的話,一定要比較理性的去審視你們的關係。
  • 《創世紀》∣很多人都曾有過偉大夢想,但你又願意為之付出多少?
    於是每一個夜晚,在溫馨的燈光下等待他回家的妻子,成為這個縱橫商場滿手血腥的男人最後的良知。 他成長在一個冷漠的沒有母親的家庭,她自幼便是孤兒。 他和她從小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 如今,有她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在精心裝潢的屋子裡,他牽著她的手,在天窗下看星星。
  • 看完《安其拉的灰燼》終明白,原生家庭一直在背鍋
    不可否定,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不要因此以為「父母皆禍害」。都是成年人了,我們去了解原生家庭,不是為了去聲討父母,不是為了給自己內心添堵,而是為了認識真正的自己,解開心結,成為更美好的人。讀心理學的書籍,最大的目的是了解自己,讓自己心理更健康陽光,不再任由情緒肆意爆發而不自知。
  • 解讀《白夜行》,看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一生都無法擺脫的傷痛
    整個故事圍繞著畸形愛戀、贖罪、陷害、殺人、推理,但一切的根源都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傷始終糾纏著男女主。 書中有句話:「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 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
  • 《隱秘的角落》背後,藏著多少原生家庭教育中受傷的孩子?
    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失敗與難堪。14歲的他內向、心思縝密,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緒。他十分聰明,學習優秀,全年級第一,但是在他人眼裡這個別人家的小孩並不風光,在班裡沒朋友,在家裡也像是個棄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