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情商智商僅次於林殊的靜妃,為何在宮中多年,卻未能翻案

2020-08-19 小禹看電影

同樣身為女子,璇璣公主在掖幽庭作為階下囚,竟能聯合夏江策劃了赤焰軍案,為滑族報仇,而靜妃身份高貴,卻翻不了案?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畢竟,縱觀整部琅琊榜,活著的人裡頭,除了林殊之外,就數靜妃雙商皆高,且赤焰軍案發之後的十多年,她一直在宮中居住,為何沒能給林家和赤焰軍、祁王申冤呢?

本文將從以下三點出發,闡述靜妃未能翻案的緣由。

一、因為身份原因,靜妃在宮裡寸步難行。

二、她太了解皇帝和太子、譽王了,知道翻案的難度太大,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自知能力有限,靜妃沒有想過要翻案。

靜妃為何在宮中多年,卻未能給赤焰軍翻案

一、因為身份原因,靜妃在宮裡寸步難行。

靜妃雖然作為嬪妃生活在宮裡,身份比宮女、掖幽庭的階下囚尊貴,但在宮中主子們的權力鏈條裡,靜妃卻屬於食物鏈的最底端。

首先,她的娘家人林家作為造反罪家族,已經被誅滅了。宮裡的靠山,祁王、宸妃也都死了,她作為罪人的親屬,沒有被連累就很不錯了。

其次,她的兒子靖王,雖然有軍功,但因為赤焰一案,和皇帝有隔閡,是個不受皇帝待見的皇子,連自由入宮的資格都沒有,她無法母憑子歸。

第三,赤焰案發時,願意幫赤焰中人說話的,基本都死了,活著的人裡,很少有林家和她的朋友了。

所以,在這深宮中,她沒有任何權勢,甚至連單獨和長公主說句話,她都必須得想方設法才能辦到,可見,她寸步難行。

想方設法才請到長公主來,說情絲繞的事情

那她可不可以像璇璣公主一樣,培植親信,建立自己的勢力組織呢?我們先來分析璇璣公主能成功的幾個原因:

首先,璇璣公主雖然身陷囹圄,但她畢竟是滑族皇族最後的掌權人,在滑族人心目中,是非常有威望的。

而且,滑族在滅族的時候,所有男子都被殺害了,每一個剩存的滑族女子,她們心中都有大恨,再說,她們本身已經是罪奴,生不如死。

所以,當璇璣公主給她們復國和復仇的希望,她們當然會積極參與,反正,最壞的結果就是一死而已,總比在掖幽庭苟活要好。

這就是為什麼璇璣公主能夠收服那麼多滑族女子為她拼命的主要原因。

但在靜妃這邊,這些條件是不存在的。靜妃如果想建立自己的人脈,她要擔心會不會被出賣,畢竟把她賣了,得到的榮華富貴,肯定比跟她冒險要好。

所以,我們看到,靜妃身邊,除了靖王,再沒有其他心腹了。她想辦任何事情,都特別艱難,別說翻案,能自保就不錯了。

靜妃雖然有個很帥的兒子,但智商不在線,沒法依靠

二、她太了解皇帝和太子、譽王了,知道翻案的難度太大,是不可能成功的。

蒞陽長公主說過:

我就知道他已經下了全天下最狠的心,無論是誰求情,都只有死路一條,太傅,黎崇,哪一個不是名揚天下的大家,也擰不過一個冷酷的君王之心。

沈追也說過祁王案的狀況:

當初幾乎所有企圖為祁王辯護開脫的人都被株連,整個家府都被殺絕,好幾個府邸都被殺絕了

沈追告訴靖王:祁王反不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反就能反,這是他被誅殺的原因。沈追告訴靖王當年慘況

靜妃作為皇帝的枕邊人,以及當時林家的親屬,眼睜睜看著親友們一個個被殺,對皇帝的了解應該不遜於蒞陽和沈追,所以,明白皇帝的狠,以及對這個案子的忌憚。在皇帝心目中,此案不僅不會翻,連提都不能提。

而且,她每天看著皇后和越貴妃鬥來鬥去,深知祁王的倒下,對這譽王和太子來說,是多麼寶貴的機會,這兩撥勢力都不可能幫赤焰軍翻案。

她想要翻案,就必須要有比皇帝和那兩皇子更雄厚的實力,這幾乎是天方夜譚。

要建立那樣的勢力,就算是梅長蘇,也花了十多年籌劃,建立江左盟,並利用琅琊閣,在人力配置、情報網絡,甚至國內外的實力安排上,都做了妥善準備,才敢進入金陵城。

梅長蘇籌謀十多年,才以養病的名義進京

三、最主要的,靜妃確實沒有想過要翻案。

前面的兩點,都是客觀上的困難,但主觀上,她確實沒有想要翻案。

首先,她雖然是林家送進宮的,而且林燮救過她,但是她確實和林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林家案發,她失去依靠,也失去摯愛(她愛著林燮),但是,她首先是一位母親,她要為自己的兒子活著。

當時靖王在東海練兵,回來的時候,一切都變了,以靖王的性情,少不了要大吵大鬧,如果沒有靜妃攔著、寬慰他的心,可能靖王被被皇帝殺了。

所以,靜妃就算再想死、想翻案,她必須先顧慮到她兒子,她兒子需要她支撐著活下去。

如果沒有母親的寬慰,靖王可以每天氣到梁帝100次

其次,赤焰軍案的真相,她是不知道的,她相信林燮沒有造反,只是因為她相信他的為人,但她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林燮沒有造反,而人家夏江可是證據鏈很充分。所以,對一個她不了解的案件,她如何會想著去翻案呢?

再次,靜妃應該是自知能力有限,所以沒想要翻案。

靜妃的能力,其實在劇裡顯得特別強,也是同行的襯託而已。比如皇后和越貴妃,這些人出身高貴,雖然擅長宮廷手段,但是靜妃可是遊歷過江湖,見過的手段也不少,她在低層生活過,知道如何在逆境中潛伏,且她會醫術,知道如何調理自己的身心,讓自己情緒穩定,有了這些優勢,她和皇后、越貴妃過招,當然是招招皆勝。

但在梅長蘇這邊,她其實也有過失誤。比如,給靖王的糕點,做兩份一模一樣的,但都沒有靖王最愛吃的榛子酥,就因為梅長蘇不能吃榛子酥。當時的滑族耳目小新都注意到了,只是小新沒有深挖,不然這可能會釀成大禍。

靜妃娘娘給小殊的糕點,都被飛流吃完了

所以,不能太高估了靜妃的能力,要承認,也有她辦不了的事情。雖然在九安山上,她讓林殊不要管,翻案的事由她來辦。這讓人看起來,她似乎依靠自己就能翻案。

那時候,經過林殊長久久的籌謀,敵方勢力已經被打壓得毫無還手之力了,所以那時候林殊放手,由她來翻案,確實能做到。可是,在林殊出現前, 她確實是做不到的,能力達不到。

話雖如此,但靜妃確實是這劇裡,除梅長蘇之外最聰明的人了。如果沒有他,林殊未必能在有生之年翻案。

她用藥物讓皇帝身體加速衰老,靖王才能快速監國,名正言順地調兵遣將,把權力牢牢握在自己手裡,讓皇帝壓根沒有勢力抗衡,不得不同意重審赤焰舊案。


梁帝惱怒不已,不得不同意重審赤焰舊案

總結:靜妃是這部劇裡最出彩的角色之一,她聰明、隱忍、善良,對於皇后的各種招數見招拆招,對皇帝十多年的冷落默默忍受,在霓凰要被算計的時候,冒險求助長公主,而當兒子想奪嫡的時候,她情商、智商全部在線,成為兒子奪嫡路上的好幫手, 最終,她母子倆得到了天下,她是整部劇的贏家。

我是 ,喜歡電影、電視解讀和明星故事的朋友請關注我,歡迎留言想看的影視作品和明星,我去寫作!

相關焦點

  • 《琅琊榜》當靜妃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時,為什麼不告訴景琰呢?
    important}《琅琊榜》中的靜妃,溫婉如水,又情商極高。靜妃,她是看著林殊長大,這次回來,林殊想要為赤焰軍翻案,靜妃必定會是他身後最為有力的支撐。既然答應了林殊,不會將他的真實身份告知景琰,靜妃是非常信守承諾的,直到最後景琰才得知梅長蘇便是林殊。
  • 琅琊榜 | 情商280的靜妃,突然失態時,該如何化險為夷
    電視劇《琅琊榜》中靜妃的情商,在以權謀為基調中,絕對能佔前三。只從33集這一集中,峰迴路轉,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絕。【果然領導中計,第一局靜妃完勝】第二局:梁帝:你進宮二十多年了,朕還不了解你,你,宸妃,你們與皇后和越貴妃不同,宮外的事情本不該牽涉你們。
  • 琅琊榜 | 情商280的靜妃唯一一次失態,繼而憑實力反轉
    電視劇《琅琊榜》中靜妃的情商,在以權謀為基調中,絕對能佔前三。只從33集這一集中,峰迴路轉,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絕。【果然領導中計,第一局靜妃完勝】 第二局:梁帝:你進宮二十多年了,朕還不了解你,你,宸妃,你們與皇后和越貴妃不同,宮外的事情本不該牽涉你們。
  • 《琅琊榜》靜妃是否喜歡林殊的父親林燮呢?
    《琅琊榜》中的靜妃,溫柔似水,是智慧和知性的代名詞,可她也是隱忍和守護的象徵。在梅長蘇未回到金陵城的這些年,靜妃與靖王的日子都不好過,一個在宮中默默無聞,伺候皇上多年卻仍舊是一個嬪位,另一個徵戰沙場,保家衛國多年,回宮卻連太監都敢不給面子。
  • 《琅琊榜》中靜妃為何未見面卻篤定蘇哲是小姝,不僅是因為翔地記
    一刷《琅琊榜》時,我便被靜妃娘娘的睿智所折服,僅憑一本《翔地記》中幾個減筆字,便能推測出蘇哲就是葬身梅嶺的林殊。《翔地記》中避諱林殊生母閨名的減筆字,不足以推定蘇哲即是林殊。從十三先生對蘇哲這個小主人的敬重,可以看出,林殊生母晉陽長公主德行甚好,仰慕、敬重她的人很多。所以,這個避諱她姓名的人,也可能是晉陽長公主的其他敬重者。
  • 《琅琊榜》中最聰明的女人,智商碾壓言皇后,幫靖王拿下朝堂
    《琅琊榜》可謂是近年來權謀劇的一座高峰,小編刷了十幾遍都不覺得膩。劇中講述了智商超群的「麒麟才子」梅長蘇以一介病弱之軀,鬥倒奸佞小人,為赤焰軍沉冤昭雪,扶持一代明君的故事。雖然這是一部以男人為主的劇,但是劇中的女性角色同樣精彩。
  • 《琅琊榜》靜妃:在無爭中走向了權力的頂峰的智慧女人
    在《琅琊榜》這部經典的古裝權謀劇中,女性角色的戲份不多,這些女性角色裡我最喜歡英姿颯爽的霓凰郡主和隱忍低調、智商超群的靜妃。靜妃進宮三十多年,隱忍低調,她的芷蘿院游離於榮華奢腴的宮院之外,未植富麗花樹,反而闢出一片小小藥圃,寧靜雅致。
  • 《琅琊榜》:那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劇中沒交代宸妃身子後來怎麼樣,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宸妃在靜妃的照顧下完全痊癒。那這是不是等同於在暗示——靜妃的醫術實際上不輸給宮中的太醫和醫女呢?火寒毒——連見多識廣的夏江和秦般弱都沒聽過的天下奇毒,靜妃輕易地診了出來,這便直接說明她的醫術是真的很好。而靜妃的智商情商,引用知乎上方崢的話——「如果靜妃是太子或譽王的母妃,那梅長蘇剛回京時就全劇終了。」
  • 《琅琊榜》靜妃:無緣與君相守,竭力替君報仇
    林燮的妹妹,嫁給梁帝的宸妃,不僅頗受梁帝的寵愛,言候也是一直記掛在心,多年後,還不遺餘力地要為她報仇,竭盡所能替林殊籌劃。林殊,從小就光芒耀眼,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當朝太傅的得意門生,赤焰軍少帥。表面上委曲求全,隱忍不動的靜妃,已在暗中布局。靖王被罰也好,不然那個死性子,留在京中,肯定沉不住氣,要查,他也難保。林家想要翻案,只能依靠靖王,他出不得半點紕漏。所以,當初靖王被貶,靜妃說不定還暗自高興呢,不僅讓皇帝順心,也讓其他妃子打消顧慮。
  • 琅琊榜:高湛的語言魅力——語言是智商與情商的體現
    人人都說智商不如情商重要,我今天想說的是情商只是形,沒有超強的智商作為基,情商要麼陷入卑弓屈膝甚至讒昧的囧境,要麼陷入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困境,甚或步入禍從口出的絕境。 智商是基,情商是形,智商與情商相輔相成,智商高者
  • 琅琊榜:林燮只有3次鏡頭一閃而過,為何卻是影響力最強的大佬?
    ,他內心深深知道,林殊是能夠活下來的。靜妃是梅石楠在遊歷江湖之時所救,靜妃深愛的人並不是梁帝蕭選,而是梅石楠,但是只能發乎於情止乎於禮。靜妃情商極高,而且有自知之明,宸妃娘娘林樂瑤在宮中身體不好的時候,依然選擇進宮,捨棄了後半輩子的自由與愛情,心有大愛,聰慧通透。
  • 《琅琊榜》:可以和梅長蘇比肩的女人是誰
    在《琅琊榜》中,靜妃就是一個寵辱不驚、聰明絕頂的女人。靖王的奪謫,梅長蘇處心積慮的翻案,都少不了這位智商碾壓眾人的靜妃的功勞。《翔地記》只是一本遊記,裡面也只有梅長蘇手寫的一些備註,備註中有寫道梅長蘇之母「」蕭溱瀠」,梅長蘇做備註時僅僅寫了「溱瀠」,並且做了簡筆畫處理。僅憑這些細節,加上靖王對梅長蘇的形容,就斷定梅長蘇就是林殊。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 《琅琊榜》中梁帝為何要給林殊下跪?這一刻他們想到了什麼
    important}從「至親」到「仇敵」,從「我曾經也抱過你」到「至尊一跪」,梁帝與林殊的恩怨在這一跪中全部消散,從此以後他們之間再無恩怨情仇,林殊的這一次轉身也徹底的宣告了:「此生一轉,來生再見」。此時的林殊又在想些什麼?01:梁帝為何要跪在整部電視劇梁帝出場的所有片段中,有三個時刻最為低谷,而這三個時刻都與他的兒子相關。
  • 琅琊榜:靜妃還有這些幫助?如果她不得寵,梅長蘇還能贏嗎?
    聰慧於無形的女子人如其名,靜妃已在宮中安靜了多年,直到靖王表示會為了祁王、為了林殊會參與奪嫡,靜妃平靜的心裡起了漣漪,她神情嚴肅道:那你就去做。入宮20多年的靜妃,並不是不會爭,不然林家出身的她,也不會在赤焰舊案中活下來,只不過以前的她沒有爭的意義。
  • 《琅琊榜》除了靖王,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是林殊,我們不告訴他
    梅長蘇被蕭景琰親手氣死,翻案計劃失敗,全劇終。比起讓他知道我是林殊瞻前顧後,不如讓他把我當成一個陰險狡詐的謀士,來得方便。梅長蘇實在是太了解蕭景琰的為人了。小殊,他以前那樣驕傲張揚,爭強好勝,在戰場上銀炮長槍,呼嘯往來,從不知寒冬雪意為何物。
  • 琅琊榜:梅長蘇為何稱呼靜妃為「靜姨」?背後暗藏林燮的愛恨情仇
    後來,林樂瑤嫁給梁帝蕭選進入皇宮封為宸妃娘娘,在宮中一直體弱多病,靜妃便以醫女身份入宮陪伴樂瑤左右。林樂瑤是林燮的妹妹,也是林殊的姑姑,靜妃和林樂瑤情同姐妹,按照禮俗應該稱呼為「姑姑」。而林燮娶了梁帝蕭選的妹妹晉陽長公主,林殊的媽媽是梁帝蕭選的妹妹,因此梁帝蕭選也是梅長蘇的舅舅。既然靜妃是皇帝的貴妃,那麼梅長蘇也可以稱靜妃為「舅媽」。
  • 琅琊榜:靜妃與世無爭是大智慧,這位高手隱藏更深,比靜妃更聰明
    在電視劇《琅琊榜》裡面,靜妃娘娘的處世哲學讓我們明白:上善若水,靜水流深。>靖王蕭景琰從邊境線的行軍之旅中,快馬趕回金陵城拜見父皇蕭選,匯報大梁邊境的軍情,卻帶著列戰英一直在宮門外等候皇帝傳召,遲遲不見回應。
  • 《琅琊榜》中的靜妃,是一個怎樣的人?對這樣的女人該如何評價?
    【《琅琊榜》中的靜妃,有哪些過人之處?為何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歡?】能被這樣的人所救,靜妃愛上他也是常情。所以我們知道醫女(靜妃)是喜歡林燮的。但是在林燮迎娶他人的時候,靜妃沒有嫉妒、沒有怨恨,相反的,她依舊默默守護著自己愛的人,當林燮把她送進宮中去當醫女的時候,她也是毫無怨言。因為她知道,自己愛的人幸福才是她最大的幸福。
  • 霓凰林殊相認,梁帝下跪道歉,靖王相救衛崢,誰讓你落淚?
    琅琊榜是一部讓我苦刷10多遍,至今未能出坑的良心神劇。因為之前寫過不少關於琅琊榜的文章,咱們這次就直奔主題了。梅長蘇抵擋不住愛人的眼淚,終於變身林殊,「我應該一直照顧你的,我本以為我可以一直照顧你的」,不行,讓我先去哭一會兒。
  • 《琅琊榜》在毫無勝算時,高公公為何出手幫助靖王母子,笑到最後
    一方面是與他高情商有關,另一方面,更是他懂得審時度勢,在《琅琊榜》智商排名前列。這樣的一個人,他從來都不涉及黨爭,只伺侯好梁帝一人;他也不多發表意見,問什麼都裝傻。他更沒有被任何一個人收買,只是為何,他願意明裡暗裡助靖王母子一臂之力?在我看來,他從始至終只是審時度勢,關鍵時刻該出手時就出手,一切都踩到點子上,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