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當靜妃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時,為什麼不告訴景琰呢?

2020-09-05 影評時光機

《琅琊榜》中的靜妃,溫婉如水,又情商極高。她與林殊的父親林燮江湖結識,林燮對她有救命之恩,自此以後,她深深傾慕林燮,更是為了保護林燮的妹妹,入宮成為梁帝的妃子。

你我雖無法相守,可我卻願意保護你所想保護的。一本翔地記,讓靜妃確定了這個突然在金陵出現,攪起了金陵城無數風雨的梅長蘇,就是小殊。

在梅長蘇的要求之下,靜妃並沒有將他的真實身份告訴景琰,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01:為林殊考慮,此時保密才是最好的選擇

靜妃,她是看著林殊長大,這次回來,林殊想要為赤焰軍翻案,靜妃必定會是他身後最為有力的支撐。梅長蘇此時的身份敏感,一旦別有用心之人得知梅長蘇的真實身份,必定會給他帶來危機。

靜妃高興於能夠多年之後,再次見到小殊,可小殊此時的圖謀,稱得上謀逆之舉,這件事本質上來說越少人知道,梅長蘇便越安全。既然當初林殊選擇隱瞞自己身份,化身梅長蘇,輔佐靖王,那麼他必定有自己的一番考量,靜妃不想因為自己而耽誤了林殊的計劃。

在劇中,靜妃在認出梅長蘇後,希望他能夠安心養病,向梅長蘇承諾,放手現下的事情,剩下的一切事情都交給自己。

靜妃對梅長蘇是愛屋及烏,當年,她實力單薄,沒有能力將林燮一家拯救下來,現在她必定要保護好唯一活下來的林殊。身為長輩,她不忍心看著這個孩子,燃燒掉所有的心血,用自己的生命去償還林家的一場清白。可她更加了解林殊的執拗,了解林殊忍受挫骨揚灰之痛所想要的是什麼。

的確,以林殊現下的謀劃,剩餘的事情交給聰慧的靜妃,也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結果。可林殊又怎麼可能甘心,將林家滿門的仇恨交由別人手中。面對梅長蘇的堅定,靜妃只能夠給他做好後勤工作,讓他與靖王的謀劃,在梁帝那邊不會露出破綻。既然答應了林殊,不會將他的真實身份告知景琰,靜妃是非常信守承諾的,直到最後景琰才得知梅長蘇便是林殊。

02:為避免景琰的魯莽,誤了大計

蕭景琰和林殊,兩人是一同長大,相似的背景,讓兩人有著同樣的治國情懷。年少時,兩人從不曾體會到孤獨二字,因為你所想的,另一個人總能夠第一時間猜測到,這種默契是最為珍貴的。

當林殊突然消失在蕭景琰的生命中,再無一人能夠給他帶來曾經的感動,那些投緣,默契,仿佛成了昨日的事情,是再也無法追憶回來的過去,蕭景琰深深思念這個年少時的朋友。

劇中,在營救衛崢之時,蕭景琰看到衛崢,想起的便是兒時好友林殊,靜妃勸導他,只要你記掛著小殊,他便還存活著。可蕭景琰的那句我希望他活在這個世界而非心裡,讓人淚目。時隔多年,蕭景琰從未忘卻這個朋友,對他依舊存在極深的感情。

靜妃在確定梅長蘇真實身份後,不告訴蕭景琰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蕭景琰不知道梅長蘇的真實身份,他對梅長蘇的感情僅僅只會是一個謀士,是能夠助自己奪得天下之人。可若是蕭景琰知道梅長蘇是林殊,那些讓林殊涉險之事,他絕對不會同意。

蕭景琰的個性決定了,他對林殊和梅長蘇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天下很重要,但他對於林殊的感情也很重要,他從未掩飾過內心的正義和倔強,若非計謀符合正義,即便他會因此受益,他也絕對不會去做。他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君主,輔佐他的要不是梅長蘇,很有可能他這輩子都與皇位無緣。

可梅長蘇或許喜歡的便是他身上多年不改的正義,他打造了一條光明敞亮的大路,讓蕭景琰一步步走上皇位。

蕭景琰將林殊視作生死與共的兄弟,對當初未能夠救下林殊之事一直耿耿於懷,現在,林殊重新來到自己身邊,對於林殊的謀劃蕭景琰必定會感情用事。

以景琰的性格,在夏江將梅長蘇關進懸鏡司審問時,他肯定會堅定阻攔,絕對不讓梅長蘇進入懸鏡司。他不會讓自己的兄弟,在自己面前,要遭受苦難。可景琰的這一行為,只會引起梁帝的懷疑。

梁帝是寧可錯殺不會放過的人,在蕭景琰和梅長蘇羽翼未豐之時,便被發現兩人的謀劃以及梅長蘇的真實身份,梅長蘇必定無法保住性命,多年的謀劃將一朝成為一場空。要是景琰知道梅長蘇的身份,在梁帝就夏江之事,去找他對峙時,他必定無法表現的那麼淡定自如。

即便是這樣,梁帝都拿出一杯毒酒,想要解決梅長蘇這個充斥著疑點的人。可以說,是靜妃對景琰的隱瞞,才讓梅長蘇與景琰的奪得皇位的計劃成功。

整部劇中,梅長蘇的真實身份,誰都可以告訴,唯一不可以的便是蕭景琰。

梅長蘇對他的期待與別人不同,別人只不過是他為赤焰洗刷冤屈道路上的助手,可蕭景琰卻是最為關鍵的一環。一旦整個棋盤,這顆棋子被挪到其他地方,一切都會崩盤。背負著林殊極大希望的蕭景琰,要承擔著最後得知真相的懊悔,痛惜和難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期的蕭景琰,才是最幸福的。他所做之事,雖然危險,但有梅長蘇的謀劃,盡一步步保證他走得踏實又順利。他對於奪位的需求,原本不高,現下不過是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洗刷林家的冤屈。

靖王喜怒形於色,暴躁,衝動,魯莽,他是幸運的可也是不幸的,幸運在於一切的秘密他都不知道,只以為自己奪位是更好的為了全天下百姓。可不幸的在於,當真相暴露在他面前,他即將接受的是好兄弟命不久矣的事實,更要看著對方走向沙場。

相關焦點

  • 《琅琊榜》除了靖王,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是林殊,我們不告訴他
    靖王,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是林殊,我們不告訴他》。當母親不小心說漏嘴,透露梅長蘇不同尋常時,景琰又再一次問,母親你在說什麼。不得不說,蕭景琰,你是真聾天子嗎?而當他99%肯定,梅長蘇就是小殊時,他突然間智商在線,問蘇先生套話,你和我母親都說的那個舊人,你的父親叫什麼名字?當他聽到母親準確無誤地說出「梅石楠,石頭的石,楠樹的楠」之後,他是有多懊惱。
  • 《琅琊榜》靜妃是否喜歡林殊的父親林燮呢?
    這一切細節,都透露出一個事實,那便是這些年來靜妃都沒有忘記過林燮,她的心中仍舊留著這份感情,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可以看著景琰,林殊長大,也可私下去思念和祝願著林燮永遠幸福,有些愛情,雖然不能夠相守,但成全對方不也是一種美好。
  • 《琅琊榜》:看似不爭不搶的靜妃,憑什麼能笑到最後?
    因此,在深宮這些年,她隱忍不發,也是為了不給兒子招惹是非。但當她知道,兒子也要參與奪嫡時,她則全力配合支持,為他爭取她所能給的一切,盡力為他鋪平道路。當蕭景琰誤會梅長蘇冷血無情,兩人產生隔閡時,靜妃沒有用大道理去說服兒子,而是想方設法查出事實,讓他自己找出事情的原因。
  • 琅琊榜:靜妃與世無爭是大智慧,這位高手隱藏更深,比靜妃更聰明
    而在靜妃之外,還有一位高手,他的隱忍功夫不低於靜妃,反而隱藏得更深,他便是時刻陪伴在梁帝蕭選身邊的太監高湛。,並且看著靖王蕭景琰長大,心中難免有些偏私。靜妃從第一次梁帝蕭選踏進芷蘿宮中,就一步一步掌控著皇帝的飲食起居,包括各種湯藥和睡覺時用的薰香。
  • 琅琊榜:靜妃還有這些幫助?如果她不得寵,梅長蘇還能贏嗎?
    十二年的謀劃,梅長蘇重返京城,為的是趁梁帝在位,給赤焰軍翻案,也為了助蕭景琰上位,改變整個朝堂的烏煙瘴氣。憑梅長蘇的才智和江左盟的實力,助景琰上位或許並不難,難的是讓梁帝心甘情願的接受重審赤焰一案。所以,讓景琰上位,讓朝堂的正義力量跟隨靖王一起「逼迫」梁帝,大概是梅長蘇計劃成功的唯一步驟。
  • 《琅琊榜》靜妃:在無爭中走向了權力的頂峰的智慧女人
    在《琅琊榜》這部經典的古裝權謀劇中,女性角色的戲份不多,這些女性角色裡我最喜歡英姿颯爽的霓凰郡主和隱忍低調、智商超群的靜妃。靜妃進宮三十多年,隱忍低調,她的芷蘿院游離於榮華奢腴的宮院之外,未植富麗花樹,反而闢出一片小小藥圃,寧靜雅致。
  • 琅琊榜:梅長蘇為何稱呼靜妃為「靜姨」?背後暗藏林燮的愛恨情仇
    直到電視劇《琅琊榜》快要大結局時,梅長蘇才和靜妃娘娘見面,而且在獵宮的營帳之中,靜妃得知梅長蘇身患火寒之毒、削皮挫骨之後,淚如雨下。在梅長蘇和靜妃娘娘的對話之中,有一個細節令人大惑不解:梅長蘇為什麼稱呼靜妃為「靜姨」?
  • 琅琊榜 | 情商280的靜妃,突然失態時,該如何化險為夷
    電視劇《琅琊榜》中靜妃的情商,在以權謀為基調中,絕對能佔前三。只從33集這一集中,峰迴路轉,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絕。當然見到梅長蘇那次忍不住哭出來不算,那時沒有外人,不存在出紕漏壞正事的風險】靜妃:十多年了,竟然還能捕得舊犯,臣妾實在是吃驚。【情商六:情緒管理到位,無論什麼情況,能夠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梁帝:朕也沒有想到。【領導的態度含糊】靜妃:不知道是哪名逆犯?臣妾可認得?
  • 《琅琊榜》詳解靜妃的二三事,這個愛屋及烏的女子,是團戰的高手
    《琅琊榜》的開局,便是12年前的梅嶺血案,林燮被砍了一刀,身後有無數赤焰軍在墊後。父帥林燮將林殊放到懸崖邊,一手拉著他,堅定地告訴他,活下去。正如林殊一樣。為什麼這麼說?還記得有一回,靖王痛下決心,跟靜妃說,他準備要踏上奪嫡之路時,靜妃怎麼回答的嗎?
  • 琅琊榜:再度解密琅琊榜之大結局,林殊真的死了嗎?
    再解琅琊榜之風雲變幻,問題出在朝堂,答案卻在江湖。琅琊榜大結局,梅長蘇恢復林殊的身份,帶兵出徵北境。,林殊沒有隱身於江湖,他再也回不來了。一方面是他不想被人擔心,因為一旦知道他的身份,有些事情做起來就不會那麼容易;另一方面是他不想讓大家看到他現在的這一面,他曾是金陵最耀眼的少年將軍,如今去只能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陰詭謀士,驕傲的他不希望自己親近的人看見自己這樣。
  • 《琅琊榜》林殊的摯友是蕭景琰,可梅長蘇的至交卻是琅琊閣主藺晨
    這些稱呼,多半是因為林殊過去少帥的身份、舊時定下的姻親、年少時結下的友誼,以及江左盟的身份等社會關系所影響,或多或少都帶著前半生的烙印;而唯有長蘇二字,完完全全跟過去無關,只與刮骨療傷獲得重生後的梅長蘇有關。林殊的過去,是梅長蘇的驕傲,更是他邁不過去的檻。所以,從他打定主意走上申冤之路開始,他便有著兩副面孔。
  • 琅琊榜:情商智商僅次於林殊的靜妃,為何在宮中多年,卻未能翻案
    畢竟,縱觀整部琅琊榜,活著的人裡頭,除了林殊之外,就數靜妃雙商皆高,且赤焰軍案發之後的十多年,她一直在宮中居住,為何沒能給林家和赤焰軍、祁王申冤呢?本文將從以下三點出發,闡述靜妃未能翻案的緣由。一、因為身份原因,靜妃在宮裡寸步難行。
  • 琅琊榜 | 情商280的靜妃唯一一次失態,繼而憑實力反轉
    電視劇《琅琊榜》中靜妃的情商,在以權謀為基調中,絕對能佔前三。只從33集這一集中,峰迴路轉,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絕。當然見到梅長蘇那次忍不住哭出來不算,那時沒有外人,不存在出紕漏壞正事的風險】靜妃:十多年了,竟然還能捕得舊犯,臣妾實在是吃驚。【情商六:情緒管理到位,無論什麼情況,能夠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梁帝:朕也沒有想到。【領導的態度含糊】靜妃:不知道是哪名逆犯?臣妾可認得?
  • 《琅琊榜》中靖王冒死也要救衛崢,在梅長蘇被提審時為何卻很冷靜
    霽月清風 琅琊榜首,誰記昔年 策馬風流。十載倏忽過 幾回魂夢舊遊。又多少冤魂織就 那緩帶輕裘。一部《琅琊榜》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一聲蘇哥哥引得萬千少女流淚。梅長蘇本是赤焰主帥林燮的兒子,林殊。當年梅林慘案,七萬冤魂屍沉梅嶺,林家之仇血海滔天。
  • 從林殊到梅長蘇,十三年後,依舊是金陵城中最耀眼的人
    雖然此時的太皇太后神智時而清醒,時而糊塗,但是梅長蘇卻是清醒的。他眼前的正是最疼愛他的長輩,為他和霓凰賜婚的太奶奶,他多想撲到太奶奶的懷中痛哭一場,可是他忍住了。後來在太奶奶去世的時候,他也不能前去守靈,只能在家中為她燒紙錢。如果他知道太奶奶在去世前還在呼喚著他的名字,他會不會不顧一切衝進皇城去呢?當然不可能,比起那些死去的冤魂,活著的他更讓人心疼。
  • 《琅琊榜》小殊&景琰:有一種情無關風月卻值得誓死相隨
    《琅琊榜》中林殊和景琰的友情就是這樣。他們一個是集榮耀和權貴於一身的帝王之子,一個是聲名顯赫的帥府少爺,從小在京城長大,卻沒有被皇權和欲望侵蝕了本心。大殿之上,夏江言之鑿鑿說他是林殊,是回來報仇的,面對皇權,他輕描淡寫地承認自己就是林殊,那一刻,景琰心中的浪潮翻江倒海,他是那麼懊惱,那麼自責。
  • 《琅琊榜》:可以和梅長蘇比肩的女人是誰
    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很多人會背,但真正做到的人卻不多。在《琅琊榜》中,靜妃就是一個寵辱不驚、聰明絕頂的女人。《翔地記》只是一本遊記,裡面也只有梅長蘇手寫的一些備註,備註中有寫道梅長蘇之母「」蕭溱瀠」,梅長蘇做備註時僅僅寫了「溱瀠」,並且做了簡筆畫處理。僅憑這些細節,加上靖王對梅長蘇的形容,就斷定梅長蘇就是林殊。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 《琅琊榜》人人都以為靖王最愛榛子酥,沒有人知道他的小心呵護
    梅長蘇通過靜妃娘娘做的兩份一模一樣的糕點,推測到靜妃應該已經猜到他就是林殊。雖然榛子並不是做糕點的常用材料,但是靖王景琰最是喜歡,靜妃也經常給他做榛子酥。而最近,梅長蘇發現,每次靖王從宮裡帶了的糕點盒裡都沒有榛子酥。梅長蘇也曾小心的試探過,靖王是不是拿錯了,把自己的那份送給了他。靖王答「兩份都一樣,有什麼拿錯不拿錯的。」
  • 《琅琊榜》中靜妃為何未見面卻篤定蘇哲是小姝,不僅是因為翔地記
    一刷《琅琊榜》時,我便被靜妃娘娘的睿智所折服,僅憑一本《翔地記》中幾個減筆字,便能推測出蘇哲就是葬身梅嶺的林殊。可三刷《琅琊榜》後,我卻覺得這個邏輯十分站不住腳。正如衛崢被捕時,梁帝所言,「當年在梅嶺,誰都可能活下,唯獨林殊不會」。
  • 《琅琊榜》靖王為何同意梅長蘇出徵,原因令人淚目
    《琅琊榜》中,靖王明知道梅長蘇身上有火寒之毒,為何卻同意梅長蘇出徵呢?雖然梅長蘇騙他自己的病已經沒有大礙,但靖王已經不是當年的愣頭青了,他同意梅長蘇初衷其實另有深意,說出來恐怕令人淚目。2.完成心願況且,他也攔不住林殊。林殊闊別戰場十三年,失去武功變成「廢人」梅長蘇,但他還是林殊,他要給七萬赤焰軍的英魂一個交代,他想要在那片戰場上一雪前恥,這個心願誰也不忍心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