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也要獨善其身 怎會有求必應?

2020-09-04 泉水之高

撫州南塘鎮一舉人名叫黃俊,平生最是喜好黃老之事。這一日,黃俊和幾位同道中人在家中設壇,命一家丁端坐在壇前,幾人準備作法請仙附身在家丁身上,要與仙人坐而論道。黃俊幾人剛念起法咒,家丁騰的站起來,對幾人道:「哪個請我高翰池到此!」眾人一聽是高翰池都大喜,他生前是這一帶有名的大儒,還曾做過大學士,當地人無不敬佩。沒想到這位大儒死後成仙今天被請下來。黃俊上前殷切寒暄,這位大儒也沒架子,雙方相談甚歡,只是談吐間這位大儒言語蹇澀,還時不時說幾句鄉間俚語,黃俊甚是不解。此後黃俊經常設壇請高翰池下凡,這位大儒是有請必到,從不推脫。

  這一日高翰池又被黃俊請來,正相談甚歡時高翰池突然要走,黃俊問何故?「南城財主鄭奉請我赴席」,高翰池說完急匆匆離去。黃俊起疑:「鄭奉是我遠方表親,我知他平時最不喜訪仙問道,怎麼會無緣無故設壇請仙?」他叫來手下家丁,吩咐去鄭奉家打探一番。

次日黃俊再次請來高翰池,一見面黃俊就問:「昨日鄭奉可請您飲酒?」

「那是自然,酒還不錯。」

「吃的怎麼樣?」

「菜餚頗豐,吃的也不錯。」

  哈哈,聽完此話黃俊笑著道:「昨日我讓家人去打探,鄭奉因妻子患病,在家備好貢品祈禱神靈保佑,可沒請仙論道!而且鄭奉所禱是城隍土地,怕是沒請您吧?」那位高翰池一時語塞,過了半天才緩緩說道:「舉人老爺莫怪,我確不是大儒高翰池,我名叫李百年。」

  「李百年是何人?」

  「我生前家住山東,五年前來此地販賣棉花,因一場急病死在客店裡。我生前沒有罪孽,死後又不能安葬故鄉,因此魂魄暫寄城隍廟內,靠著廟內香火勉強度日。」李百年說道。

  「百姓進給城隍的香火被你享用,城隍不怪罪嗎?」

  「城隍諸神豈肯輕易享用凡夫俗子香火。城隍廟內每日人來人往,如果每個百姓的香火城隍都要享用,再去顯靈讓每個人稱心如意,豈不累死!」

  「就算城隍不管,你就不怕天帝懲罰?」黃俊再問。

  「天上仙人更不會在乎百姓進香禱告?廟內每日誠心禱告的那些愚夫愚婦不過是自己騙自己,凡人要獨善其身,神仙就不想嗎?」

  聽此話黃俊如有所悟,又問李百年:「那你為何要假託自己是大儒高翰池騙我?」

  李百年苦笑道:「我要是說我是李百年你還會恭敬尊奉我嗎?人人都知高翰池,哪個知道客死他鄉的李百年?」

  「你這無主魂魄在此遊蕩多年,為何不回山東老家?」聽黃俊這麼問,李百年唉聲嘆氣道:「我怎不想回山東,只是這一路所過之處的橋梁、碼頭,但凡有神無論大小,都要花錢打點。我哪裡去弄那麼多錢?」黃俊道:「相識一場即是有緣,我送你紙錢,明日你就回山東吧!」送走李百年後,黃俊在壇前焚燒紙錢紙錠,隨後打爛法壇,此後再也無意仙

相關焦點

  • 故事:黃俊痴迷黃老 仙人怎會有求必應?
    這一日,黃俊和幾位同道中人在家中設壇,命一家丁端坐在壇前,幾人準備作法請仙附身在家丁身上,要與仙人坐而論道。黃俊幾人剛念起法咒,家丁騰的站起來,對幾人道:「哪個請我高翰池到此!」眾人一聽是高翰池都大喜,他生前是這一帶有名的大儒,還曾做過大學士,當地人無不敬佩。沒想到這位大儒死後成仙今天被請下來。
  • 神仙不會有求必應 凡人自求多福
    這一日,黃俊和幾位同道中人在家中設壇,命一家丁端坐在壇前,幾人準備作法請仙附身在家丁身上,要與仙人坐而論道。黃俊幾人剛念起法咒,家丁騰的站起來,對幾人道:「哪個請我高翰池到此!」眾人一聽是高翰池都大喜,他生前是這一帶有名的大儒,還曾做過大學士,當地人無不敬佩。沒想到這位大儒死後成仙今天被請下來。
  • 故事:只會「有求必應」的神匾
    抬頭一看,大殿正中掛了一個匾,上寫「有求必應」四個大字,就比葫蘆畫瓢寫起來。一天,兩天,連陰雨一直下了40天,他也寫了40天的字。不想,他把這四個字的撇撇點點,橫橫豎豎都記得滾瓜爛熟,寫起來得心應手,和匾上的字一模一樣,真神。天晴了,他回到家,湊巧,他的鄰居請他寫匾。原來,這人生了病,請醫問藥治不好,就在廟裡燒香磕頭許了願,要是病好了,就給廟裡神送個匾。
  • 《西遊記》:俗話說「快樂似神仙」,神仙真那麼好當?我看未必
    時不時還得搭上人情,請神仙趕來幫忙,排憂解難。弄得天上的神仙都和「客服」一樣,有求必應。這都是我們認識的高冷、傲嬌的神仙嗎?神仙其實都不是天生的,而《西遊記》裡的神仙都是修煉出來的,而且因為神仙都是斬斷了七情六慾,所以不可能有兩個神仙相愛,然後生出小神仙這種事。這裡要重點說明一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他們並不是兩口子,他倆也沒有小孩。
  • 電視劇《三國演義》:孫策為什麼一定要殺於神仙?於神仙確實該死
    這集出現一個氣死孫策的導火索於神仙。孫策受了箭傷,本來都要養好了。結果因為這個於神仙,氣的舊傷復發,英年早逝。而且非要殺了他呢?因為這個於神仙確實該死或者說他就是在找死。非要裝神弄鬼,非要把自己神化,讓老百姓把他當神仙拜!此妖風颳了不止一天了,應該積累很多年了。
  • 傲世獨立,抑或獨善其身?尋找《棋王》中的「道」
    在吃上,王一生唯求吃飽,不求解饞,吃相不雅,卻自然,顯出對食的虔誠;在下棋上,他會天下「異人」,以求棋藝精益求精,卻不求名。最後又拒絕腳卵通過文教書記組織「友誼賽」,而完全自發自願在發獎會後,於會場上舉行「九局連環、車輪大賽」。王一生同九人同開九盤一起比賽,這九人包括地區前三名。最後他贏了八人,地區冠軍是位老者,親赴會場求了和。老者贊他棋藝「匯道禪於一爐」。道禪不僅是王一生的棋藝,也是他的處事原則。
  • 為什麼寶玉對奶媽十分嫌棄,而賈璉和鳳姐對奶媽有求必應?
    寶玉心裡,也的確是對她十分嫌棄,有一次喝醉了酒,居然提出要攆她出去。注意!是喝醉了酒,而且只有這一次。寶玉再任性、再嫌棄自己的奶母,畢竟是「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們,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說自己奶媽「他比老太太還受用呢」、「逞的他比祖宗還大」這些話,只可能是酒後的醉語。
  • 你有紅衣炮,我有老神仙——明末農民起義軍中老神仙的故事
    這個人答道:「俺會塑泥像,可塑人像物像。」張獻忠想著不賴,將來稱王稱帝後也可管塑個泥像金像啥的,便把他留下來。一天,捏泥匠把一棟木房子拆了,用斧頭劈成一堆柴火,然後燒一大鍋水,鍋開了幾次後,用個小木片左右劃拉,須臾竟然神奇的變成了一鍋膏藥,將士們給它起名白水膏,即為白開水變成的膏藥。白水膏生產方法過於神奇,大家一傳十,十傳百。搞得張獻忠非常沒面子,要殺他。
  • 那些年追過的神仙眷侶:楊過和小龍女等
    金庸先生的筆下有很多神仙眷侶,最愛還是楊過小龍女。《神鵰俠侶》最經典版本若不以一生的長度來衡量,歷史上的神仙眷侶也比比皆是楊絳與錢鍾書這樣的夫妻生活,怎不作神仙眷侶 在我身處的城市,也有一對神仙眷侶。他們珍視每一個日出日落,不在乎世俗的羈絆,他們是深藏在天門山裡的神仙眷侶。周恩來總理曾對鄧穎超說:「我一生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唯對你,我希望有來生。」這些神仙眷侶真是羨煞旁人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上自天庭,下至地獄,要求你提,事情我辦,有求必應(小說)
    山不轉路轉,孔某日後如果發達了,一定會重重答謝二娘深情。」孫二娘不耐煩地說:「哎呀!酸死人了!您老人家說過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報答就不必了。」孔子離開孫二娘,剛走不遠,就見路邊電線桿上貼了一個廣告。孔子是大文化人,只要一看見紙上有字,就想看個究竟。只見小廣告上寫著:朋友,您有什麼心願嗎?您有什麼不順心、不痛快的事嗎?
  • 甄嬛失寵後,流朱菊青被害,佩兒受盡欺辱,小允子為何獨善其身?
    小允子能夠獨善其身,有些偶然因素,但也有些自身原因。第一,小允子是被指派去了惠貴人處,眉莊與甄嬛情同姐妹,自然會善待小允子!
  • 神仙?妖怪?統統都是要吃喝拉撒的凡人
    (四十四回)取經四人組一路上只能吃素食,化齋就更是只能看緣分,而定居的神仙妖怪們吃的就不同——除了吃菜吃人之外,也不拒絕家禽家畜。萬壽山五莊觀的鎮元大仙,除了有人參果之外還有一大片菜園,「筍薯瓜瓠茭白,蔥蒜芫荽韭薤」,以致於孫悟空看了也評價「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豹頭山虎口洞的黃獅精,偷來三人的兵器要辦「釘鈀會」宴客,也叫小妖「刁鑽古怪」出外採購豬羊;就是孫悟空自己在花果山為妖時,請牛魔王們聚餐時也是「殺牛宰馬」;至於獅駝嶺獅駝洞的三個妖怪
  • 甄嬛傳:為什麼沈眉莊聽到甄嬛用「神仙玉女粉」後會諷刺溫太醫?
    於是對溫太醫進行了密集輸出,說莞嬪此時雨露之恩甚重,何必用什麼神仙玉女粉,她如今炙手可熱,宮裡門檻都要被踩破,我都尚且避避嫌,你竟然還上趕著去。這神仙玉女粉在後期也有出現過,因為要回宮,甄嬛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美貌
  • 純愛文推:神仙大叔文,純情老男人可愛,不穿秋褲的老公好萌
    純愛文推:神仙大叔文,純情老男人可愛,不穿秋褲的老公好萌。本期向大家安利一本很好看的小說,《刀山火海》,源自金錢交易的現實愛情,很好嗑。他要的,都離自己太遠。一個諂媚的下屬,一個居於高位的上司,日常不僅要有平和的交易,也要鬥智鬥勇。兩人年紀都很大了,一開始表現很成熟,我沒想到,後來暴露本性,每個男人都是孩子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兩個加起來差不多快有90歲的老男人,真是幼稚。
  • 志怪聊齋:欲做神仙駕渡船,貪戀紅塵難做仙
    因為,他聽人說,要想做神仙,必須心性好,意志堅定。但是要看你能不能夠過得『三難、一欺"。過得,就是神仙。過不得,還要繼續努力。」「只要師父肯度,弟子莫說『三難、一欺』,縱然百難千難,也能過得。」之後,二人棄船上路,呂洞賓走在前面,賀英隨後跟著。二個時辰後,迎面一條大河阻斷了去路。到了河邊,呂洞賓對賀英說:「別怕,跟著我從河面上走過去。」說完,就見他縱身跳下了河。
  • 小說和電影《刺蝟的優雅》:窮則獨善其身,閱讀讓人「富有」
    睿智聰明的勒妮,深諳職場的遊戲規則,所以她要裝笨、扮醜、外表粗俗,以使那些業主一看到她,更加感覺自己的優越;此外,讀書增長了她對人性的見識,她看穿了那些人的心思,她不想成為業主心目中「危險的女人」,她要安靜地呆在自己的「領地」,不受打擾。
  • 聊齋故事|女子河邊洗衣意外懷上神仙孩子,多年後腳踏祥雲來接她
    從此以後,但凡有什麼想要的東西,都能夠從柜子中得到,有求必應。三年之後,母親死去,女子從那柜子中取出了所有喪葬用品,厚葬了母親。此後一直一個人生活。又過了三十年,女子去世,鄰居們紛紛守在門口商量著如何安葬,這時只見一朵祥雲在女子家的房屋邊上徘徊。
  • 三生三世系列:神仙愛情,也要大框架來伺候
    當然,唐七的三生三世神仙世界裡,幹事業是輔助的,主業是在不影響事業的前提下,談一場又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畢竟有大框架伺候,談戀愛的男女主都是神仙大咖,有神功護體加持,如果不來點特別的,豈不是被我們凡人恥笑。
  • 神仙?個個都把衣食住行視作真諦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簡直是宇宙級的普世真理,對神仙妖怪也都一樣。孫悟空藝成剛剛回花果山的時候,在水髒洞小妖的眼裡,基本就是個不起眼的路人甲:光著個頭,穿一領紅色衣,勒一條黃絛,足下踏一對烏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
  • 甄嬛傳:玉嬈回京後,為何對她有求必應?多做了一事啊
    導語:「甄嬛傳:玉嬈回京後,甄嬛為何對她有求必應?只因背後多做了一事」一旦入了後宮,后妃和她整個家族都劃上了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特別是這后妃還和朝廷命官是直屬關係。甄嬛沒有去過寧古塔,可是她在甘露寺那裡待過,領會到了什麼就熬日子,而她也很清楚,寧古塔的環境比甘露寺要艱辛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