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回憶(3)

2020-07-24 姓陳的老太婆

我一直都很魔頭,從小到大沒少挨打,這回有了爹爹了,大約腰杆子也直了,氣也順了。

爸爸是個手藝人就是會畫玻璃畫,也寫得一手好毛筆字,走村串寨子給人家描龍繪鳳,堂箱地櫃站板屏風。生產隊是不可能去的,一些老眼光的人還看不起,自然風言風語令爸爸不爽。舅爺給出主意讓我們搬到蓋縣地界,復縣管得嚴。於是就張羅買房子,我記得媽媽家的房子是花了3550元的,當時在當地那可是響噹噹呱呱叫頭一份。

搬家是一個大解放一車全來了,也沒什麼家底,底枯啊。前後院鄰居都來參觀,三叔二姑大姨奶,後院的焦延盛家的左看右看一下子掉門後的煤槽子裡。嘎嘎嘎笑著一鬨而散。其實頭一年大伯父就已經先爸爸一步搬來了,這裡是奶奶的老家,自然熟絡,給我和哥哥找學校,聯繫穩妥新的一年就像春草一樣蓬勃發展。

上學的地方是個中心校,我的第一任老師叫孔蓮芝。我因為長得高大被安排打大鼓,運動會是每年六一都必須要搞的,每年都下雨,很神奇。學校是一座古廟,門前有一家姓鄭的院子裡有一棵老榆樹也得有三四百年了,有許多傳說,連老師們都信。

放學了,前院後院的小夥伴們湊合湊合得有十四五個人。撒丫子瘋啊,王老二王老三王老四小七羊小老八麗麗小四丫小雲侯淑英侯麗萍閆老四,。。。。捉迷藏都能玩到下半夜。苞米秸稈砟子垛,豬圈茅樓小廈子,能藏的地方五花八門。還有一堆老頭老太太就專門攏一堆火講瞎話,奇門遁甲、妖魔鬼怪、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有的沒的各種說書一樣的嚇的大姑娘小媳婦一個勁的找個懷抱靠著。

那年,我好像偷偷喜歡上一個男孩子,眼光不自覺的跟隨著他跑,當然,沒人在乎一個十幾歲的傻蛋在想什麼,他們眼裡我還是那個要一毛錢買七塊水果糖還在書本裡夾著糖紙的黃毛丫頭。

那年收成好有餘錢的爸爸買了電視黑白的,播放霍元甲,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岡山秀雷~疊彩風鈴~我家屋子裡喝著茶水的座上客,我家院子裡的小朋友密密麻麻也不怕蚊子咬都聚精會神的看著,就像開會。

漢城奧運會那年我家已經有彩電了,下大雨,我和哥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著偷來的桃子,東院老侯爺子家的,真甜!

小村的回憶(3)
小村的回憶(3)
小村的回憶(3)
小村的回憶(3)

相關焦點

  • 小村的回憶(1)
    小村從東頭到西頭從南頭到北頭兩個小隊,也就不到一千人。隊長姓王,老頭黑沉沉的臉叼個菸袋鍋。一條官道直通大海,兩旁栽的都是大楊樹,一摟摟不過來。後山有許多山洞,大煉鋼那年人工挖的,恐懼又神秘,裡面或許有逃犯或許有猛獸吧?反正家長們連撅帶罵的不讓靠近。山棗在溝渠旁,半紅不綠。最好的美味就是黑天天,如若嘗到一顆特甜那麼整株都不會澀,好吃到齁,舌頭祛紫。
  • 小村的回憶(4)
    望海樓是小村的制高點,日偽時期建立的烽火臺。這裡很神奇,南風天烽火臺四周的沙子在陰面多些,北風天沙子陽面多一些。我們每年過端午都揣著雞蛋跑望海樓滾雞蛋,還怕有狼,大一點的都帶著紅領巾邊走邊揮舞著,念念有詞。其實每個娃都害怕,一路小跑恨不能多長几條腿。
  • 小村的回憶(9)
    其實我們最愛幹的活就是撈(烙)花生撈地瓜,生產隊大面積起完,我們小分隊就拿著四齒鉤著去挨排撓,撿家來壞的餵豬,好的爺爺負責曬乾收起來。奶奶坐在炕上呢,眼盼盼的盼我們回來,誇我們能幹!哎呦勁兒就來了!越誇越來勁兒!生怕自己弄得少了。奶奶奶奶,你看我的手都皸了,放奶奶墊子下捂捂,立馬就啥毛病都沒有了。學校需要我們拔豆棍,撿松球,留著取暖。三五個小夥伴就幹起來了!
  • 回憶我的一生(3)
    可是我沒敢(因為那是不正經),她真的太能幹了,可我連一句安慰她的話也沒說過,而她在我每次回到家時,都是她高高興興給我做飯。日月如梭,轉眼之間大女兒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兒子和他二姐一起考上了高中(為了讓姐姐照顧弟弟,當時特意讓老二晚上一年學,兒子早上了一年學,這樣他倆就一直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三年高中期間她們的媽媽一直在家守護著、陪伴著她們,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參加高考,姐弟倆都上了大學,只是從此姐倆也各奔東西,開啟了各自的新的徵程,記得也是那年我也回家了,並且去送了倆個孩子入學。
  • 鄰居大哥(回憶3)
    一個偏遠的小村,也不知道他從那裡學到的本事。我想,要是有機會,他或許也會成為大國工匠的。
  • 小村的回憶(5)
  • 小村的回憶(11)
  • 小村的回憶(6)
  • 小村的回憶(7)
  • 回憶小時候(二)
    回憶了我的小時候,現在我回憶回憶我青梅竹馬小我9個月的大表弟,他是我大姨的兒子。我大姨和姨夫屬於89年代晚婚晚育的代表。我爸26歲生的我,我大表弟則是我姨夫30歲生的。我大表弟的出生可是給我姨夫諸多歡樂。那時候我大姨姨夫單位分配的房子是3個單間,一間臥室,一間客廳,一間廚房,筒子樓公用廁所。
  • #小小說#小村龍娃
    轉眼就到上四年級了,那是要去三公裡外的鄉裡面去,學校好是好,有點遠,路還不好走,那時沒有寄宿制,只能走讀,小村的孩子三年級結束基本就都不上了,不方便,再說那個年代的思想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的特殊時期,讀書無用嘛。龍娃也就再沒上學,在家放牛幫大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龍娃跟著大人,習慣了吃苦耐勞,性格也和他爸一樣,話少心眼也少。
  • 王老師的故事(三)
    王老師的故事(三)文/王靜江王老師就解了「趙就是煩燥,錢就是賤骨頭,孫就是酸溜溜,李就是修理一頓,周就是走來走去,吳就是糊裡糊塗,鄭(繁體字:奠加耳朵旁)這個字比較複雜,就是在耳朵邊說要死了,因為棺材頭寫著的奠字表示死了,王就是我王老師。」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徐理高站起來說:「老師我能倒過來解。」得到老師的同意,他大聲地解:「王老師,快死了、糊裡糊塗、走來走去、拉來修理一頓,酸溜溜的賤骨頭、煩燥。」
  • 桌球的魅力(2)回憶我的東林桌球夢
    (接前文)現在還依稀記得,當時道南祠裡面是放著幾排長條凳是供練唱歌曲時落座的,屋角還放著一架風琴,不知為啥,在清脆的桌球「嘀、塔」空曠迴蕩聲中,周圍會伴隨沁出一股很好聞的清香……。現在我已回悟到那份心情是一種很難得的悠閒自在、愉悅超然的感覺,我們當時在那裡打球非常放飛,非常開心(遺憾當我在二十一世紀的某一天故地重遊,重新踏進已修繕一新的東林書院、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面對這群嶄新的建築 「古蹟」,已尋不到當年的感覺!)
  • 被封在小村裡的人
    1.返鄉,被封,出逃2020年的1月22日回到了我的小村。當天晚上接到市委通知,封城。村子裡只有少許的幾戶人家,算上我們返鄉探親的共有68人。
  • 當兵離開家的日子(3)
    >一個多小時以後,到了第二座大橋(先經過了環潭街邊的第一座橋了);車內,有人小聲地說,要進縣城了。過了好一會兒,接兵的一個大幹部(接兵團的人,後來才知道他是我們到達的那個部隊的一位副團長)說,原地坐下,坐在各自的提包上。本來,到達隨縣(老隨縣)火車站還不到10點,這一坐下,一直坐到13點多。後來才知道,車從武漢發過來,是從9:30啟動的,可見那時候的火車速度有多慢。
  • 熱血傳奇:回憶青春,從銀杏村出發
    我靜靜地站在銀杏小村的安全區,穿著布衣,拿著木劍。眼望四周,沒有了繁華,萬徑人蹤滅,唯有雞叫鹿鳴聲。靜靜地聽著,你似乎也能聽到鹿和雞的孤獨。遙想當年,這些可憐的小動物才剛出生就會被一大群人用木劍或赤手空拳群毆而死,死後還要被挖肉,而現在大家應該都去了比奇、土城或者沙巴克了吧,新人村一片冷清。
  • 苦澀的回憶之三(下)
    一、媽媽暴怒,爸爸「躺槍」兒子上小學3年級了,語文老師把兒子的作業發過來,我一看兒子只得了7分,羞得我老臉通紅,博士畢業的媽媽更是暴跳如雷甚至心裡有一絲驕傲與驚訝,因為兒子3年級,竟然會寫這麼多字了。連「豆腐」都會寫,不得不說一句,真的是後浪奔湧,兒子不知不覺就悄悄長大了。可是四個鮮紅的「大×」,讓我目瞪口呆。為什麼全軍覆沒,一個都不對?我趕緊檢查了一下是不是字寫錯了,可是一看也都對,進而產生了一種疑惑:我是誰,我在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公公的3周年忌日(3)
    我問大媽:3周年忌日怎是用紅色?不應該是白色或綠色或紫色嗎?大媽說:3年是喜事,所以要紅色。昨晚上發布任務的嶽XX叔一來就坐在桌前,折好紅紙,將手寫草稿的執事單正式地用手筆寫在這大紅紙上並貼在牆上。(前門對聯
  • 公公的3周年忌日(6)
    早飯後沒多久,執事和大伯商量說(我剛好和大伯在一塊):伯,這會兒太陽還不大,時間也差不多了,叫孝子們趁涼去上墳卸孝,反正又省不了都得去,就早去早回,咱也能早些開席早些結束。大伯說:好,那就開始。執事大聲高喊:所有的孝子們,都到靈堂前來。並重新燒上紙錢,續上香。孝子們,男的站前面,女的站後面。執事:鞠躬,跪,叩首,平身。
  • 金庸古龍臥龍生3本偽作小說,當年以假亂真,如今回憶滿滿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金庸古龍臥龍生3本偽作小說,當年以假亂真,如今回憶滿滿。第1本,假冒金庸的《江湖狼女》。金庸是武俠小說大師,當年金庸兩個字就是小說暢銷的保證。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大量假冒金庸的偽作,明明是其他人的小說,卻被出版商署名為金庸,魚目混珠,騙了不少武俠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