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一生(3)

2020-09-13 好酒相見
  • 轉眼間兒子六歲了,聰明、俊俏又可愛,打小就給爸媽說不完的話。畢竟我們是外地人在北京,上學在北京不是一般打工族能承受的,為了儘快讓我的三個孩子都在大人身邊上學,我決定送我愛妻和孩子返祖歸根,回家了,那時孩子們都高興的活蹦亂跳的,「俺媽來啦、俺媽來啦。」大女兒逢人就說:可是為了養家我獨自一人仍是重操舊業,從家到北京,從北京到家,我又來來回回跑了近十年,也不知道多少趟了,期間要強的妻子照顧孩子之餘還照顧著近八畝地的莊稼,並且每一季的莊稼都是村裡最好的,每次我回到家裡,我倆一前一後的都要去地裡轉一圈看看,當看到油綠旺盛的莊稼時,我真想親她幾口,以表謝意!可是我沒敢(因為那是不正經),她真的太能幹了,可我連一句安慰她的話也沒說過,而她在我每次回到家時,都是她高高興興給我做飯。

日月如梭,轉眼之間大女兒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兒子和他二姐一起考上了高中(為了讓姐姐照顧弟弟,當時特意讓老二晚上一年學,兒子早上了一年學,這樣他倆就一直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三年高中期間她們的媽媽一直在家守護著、陪伴著她們,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參加高考,姐弟倆都上了大學,只是從此姐倆也各奔東西,開啟了各自的新的徵程,記得也是那年我也回家了,並且去送了倆個孩子入學。

那年好像我四十五歲,家裡只剩下我們兩個人啦,我們不願再一南一北的相互分開了,我也不想再繼續幹下去了,關鍵是做生意的越來越多,競爭壓力大,小買賣不好幹了。作為農民不出去打工就要在家種地,可種那點地確實掙不了多少錢,最終我們決定出去找工作幹,我倆找了份在一起幹活的工作,沒文化沒技術肯定是幹點力氣活,可她從來都沒有說過累,說過難,給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掙的不少,我的工資加到你的工資上就不少了吧,我是來陪你的,我不掙錢」,天啊!人家都閒自己的老公踹,閒老公窩囊,你咋那麼知足啊!所有我們熟悉的同事中凡是見過我妻子的,都誇我有福,找了一個又俊又知書達理的媳婦,說實話我也常以她為榮。(3)

相關焦點

  • 我的一生:3(連載)
    ,我一頭霧水,也逼迫我徹查自己的身世……於是我從網上搜索到河南省越調劇團劉麟電話,他告訴我申鳳梅兄妹三人都不會生育,並把申鳳梅丈夫的親戚李俊峰老婆孫獻華電話給我,與孫獻華聯繫得知申鳳梅兄妹三人都不會生育,申鳳梅丈夫李大勳沒有親戚就他一個,(事實李俊峰的母親與申鳳梅的丈夫李大勳是同胞姐弟)兩邊全部都死完,沒有後人。
  • 桌球的魅力(2)回憶我的東林桌球夢
    (接前文)現在還依稀記得,當時道南祠裡面是放著幾排長條凳是供練唱歌曲時落座的,屋角還放著一架風琴,不知為啥,在清脆的桌球「嘀、塔」空曠迴蕩聲中,周圍會伴隨沁出一股很好聞的清香……。現在我已回悟到那份心情是一種很難得的悠閒自在、愉悅超然的感覺,我們當時在那裡打球非常放飛,非常開心(遺憾當我在二十一世紀的某一天故地重遊,重新踏進已修繕一新的東林書院、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面對這群嶄新的建築 「古蹟」,已尋不到當年的感覺!)
  • 回憶小時候(二)
    回憶了我的小時候,現在我回憶回憶我青梅竹馬小我9個月的大表弟,他是我大姨的兒子。我大姨和姨夫屬於89年代晚婚晚育的代表。我爸26歲生的我,我大表弟則是我姨夫30歲生的。我大表弟的出生可是給我姨夫諸多歡樂。那時候我大姨姨夫單位分配的房子是3個單間,一間臥室,一間客廳,一間廚房,筒子樓公用廁所。
  • 《盡頭的回憶》
    (圖片來自手機壁紙)《盡頭的回憶》,作者是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盡頭的回憶》收錄了五個愛情小故事,分別是:《幽靈之家》、《「媽媽——!」》、《一點也不溫暖》、《小朋的幸福》、《盡頭的回憶》,在2003年7月由日本文藝春秋社首版。①《幽靈之家》講的是一對分別要繼承家業的青年男女的戀愛故事,故事的結局是男女主兜兜轉轉還是在一起了。「所以啊,要是在那樣的家裡就這麼順其自然地度過一生,就會變成一個越來越好脾氣的人了。」
  • 回憶之:記憶中的「老太」(一)
    老太離開我已經30年有餘了,記憶中的老太:生於民國末年,身材中等,面容姣好,裹著一雙小腳,穿著典型的斜大襟盤扣上衣,頭髮梳成一個髮髻盤在腦後,頭上包著一條黑色的頭巾,手裡拄著一個棗木手杖,顫顫巍巍的招著手向我走來,邊走邊說:「娥子,快來,快來看看老太給你留什麼好吃的了?」我會像兔子一樣的飛奔過去,邊跑邊說:「老太,老太,我在這兒呢!然後狼吞虎咽的吃的那個美呀!」
  • 五十二年前的回憶(續1)
    記得那時我被編排與大胖一組做飯,是他教識了我燒火、做菜。在當時物資貧瘠的條件下,是他自製沙拉油,為得是在艱苦中給大家一個小樂趣。當我舉塊布不知如何貼到破了的褲子上時,是他告訴我該如何把它縫上。當我們大家為了「共產主義」而辯論不休時,是他堅持「多勞多得」。慚愧啊…,他是我們生活上的啟蒙老師,是我們尊敬的兄長。
  • 當兵離開家的日子(3)
    >一個多小時以後,到了第二座大橋(先經過了環潭街邊的第一座橋了);車內,有人小聲地說,要進縣城了。我還睡意全無,四周打量著車廂。白天有戰友(這時可以稱為戰友了)說車壁上有幹牛屎,有的人還也為是開玩笑。我看到,車壁上不僅有牛屎,而且牛屎還很多、很厚。想到牛是食草動物,牛糞都是乾淨的,不舒服的感覺立馬煙消雲散。
  • 回憶我的初一故事
    我現在總是能夠回憶初中的日子,有成功到失敗再到成功過程,我家裡那時候還是瓦房,我上小學成績還是名列前茅,曾經小學兩個朋友在任莊小學上學,我們三個一起轉學到任莊小學去求學,他們兩個成績還好,我呢,成績前三名。哈哈,我的自信心很強,那個時候我就告誡自己要好好學習,要考上高中。那個時候,學校就有黑社會了,混子也很多,學校也想管理,但是混子數量很多。
  • 苦澀的回憶之三(下)
    一、媽媽暴怒,爸爸「躺槍」兒子上小學3年級了,語文老師把兒子的作業發過來,我一看兒子只得了7分,羞得我老臉通紅,博士畢業的媽媽更是暴跳如雷我猛地一看,這答案不都全對,應該拿滿分嗎?可是當我仔細一看,直接笑噴了。可是當我還沒開心1分鐘,在媳婦的「死亡凝視」下,乖乖的去刷碗了。畢竟媳婦說了,兒子這粗心大意的性格,就是隨我,這可真是無辜「躺槍」啊!
  • 公公的3周年忌日(3)
    今天早上5點多一點就醒了,秋日的夜晚很涼,半夜老公還起來關了一次窗以防我吹風頭痛起來,回來得急,沒拿頭痛藥。6點多點,在二樓就聽到婆婆起來和路人打招呼的聲音,大媽也早早過來了,當我下樓時,她已用剪刀剪碎幹辣椒。婆婆準備的早飯也很簡單,昨晚的剩菜熱一下,雞蛋,饅頭,喝水就行,怕稀飯燒多了又剩。
  • 小叔的一生(七)
    剛到打工的廠裡兩天,那時剛實行的諾基亞的老款手機,那天下午還沒下班,母親打來電話對我說:「兒啊!別激動啊!你小叔過去了。」後來的話也沒聽清楚,這對我來說太突然了,我接受不了,連夜的火車和妻叢忙趕回家,一路上淚水盡情流淌,浸溼我的前襟,小叔的笑容,小叔的動作,各種往事,各種回憶象打開的閘門擋都擋不住,那種無助,那種寒冷,沒有經歷誰又能理解?
  • 回憶我的外婆(二)
    外婆從廚房裡端來了三碗荷包蛋,每碗放著三個(註:我們那裡有個風俗,一個碗至少要有三個蛋),然後一一地端到我們面前,微笑地說道:「外婆沒啥好菜招待你們,自己家裡養了些老母雞,雞蛋倒是有不少,以後你們來的話,荷包蛋管夠吃」,隨後又對著母親說道:「你是他們的媽媽,要帶頭夾菜吃,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氣」。我好久沒有吃過這麼好的菜了,於是狼吐虎咽般地夾起荷包蛋往嘴裡嚼,「噗嗤、噗嗤」弄的滿嘴都是油。
  • 公公的3周年忌日(6)
    早飯後沒多久,執事和大伯商量說(我剛好和大伯在一塊):伯,這會兒太陽還不大,時間也差不多了,叫孝子們趁涼去上墳卸孝,反正又省不了都得去,就早去早回,咱也能早些開席早些結束。大伯說:好,那就開始。執事大聲高喊:所有的孝子們,都到靈堂前來。並重新燒上紙錢,續上香。孝子們,男的站前面,女的站後面。執事:鞠躬,跪,叩首,平身。
  • 小叔的一生(一)
    小叔已過去18周年了,每每想起他的時候,我都熱淚盈眶,小叔和大家一樣是個平凡人,但他短暫的一生及坎坷的命運,比起一般人來說就是一個傳奇。(原創待續)
  • 金庸古龍臥龍生3本偽作小說,當年以假亂真,如今回憶滿滿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0年的武俠迷。今天我和大家聊聊金庸古龍臥龍生3本偽作小說,當年以假亂真,如今回憶滿滿。第1本,假冒金庸的《江湖狼女》。金庸是武俠小說大師,當年金庸兩個字就是小說暢銷的保證。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大量假冒金庸的偽作,明明是其他人的小說,卻被出版商署名為金庸,魚目混珠,騙了不少武俠迷。
  • 雜談回憶(3)
    說起我最開始的時候,我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的,年紀輕輕的感覺不幹正事兒,怕人笑話,所以有人找我,我就躲出去,我不看,有時候都故意不回家。這一天我知道有人會來找我,我就自己去廣場溜達一圈,大概九點多才回家,心裡想著這麼晚了肯定不會有人找我了,可是回家發現人家正在樓道裡站著等我呢,我尋思這人夠執著啊,,那就看吧……來人是女人,抱著孩子,女人又瘦又小,孩子在懷裡抱著,她說孩子已經病了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裡她幾乎沒怎麼睡過,孩子總是發燒不退,她也不敢馬虎,看了很多地方了,想問問我怎麼辦,我說你把孩子給我看看,我接過來的時候他睡著
  • 小村的回憶(3)
    我一直都很魔頭,從小到大沒少挨打,這回有了爹爹了,大約腰杆子也直了,氣也順了。爸爸是個手藝人就是會畫玻璃畫,也寫得一手好毛筆字,走村串寨子給人家描龍繪鳳,堂箱地櫃站板屏風。生產隊是不可能去的,一些老眼光的人還看不起,自然風言風語令爸爸不爽。舅爺給出主意讓我們搬到蓋縣地界,復縣管得嚴。於是就張羅買房子,我記得媽媽家的房子是花了3550元的,當時在當地那可是響噹噹呱呱叫頭一份。
  • 回憶我的舅舅
    家裡雖窮,我姨和我媽、我舅卻是村裡識字最多的。大姨性子烈,幹活也是一個頂倆,為人耿直,說話不留情,但她敢對強悍的人發飆,卻不欺負弱者……我媽比較中庸,或者說是儒教思想較濃,她基本上不得得罪人,說話也總是為對方著想(因此,村裡那幾個有點霸道的人對我媽倒是很客氣的。)我舅是書呆子,視書如命,更是才子,吹拉彈唱……啥都會。
  • 那個聾姑姑(大伯回憶往事)
    這還是大伯寫的回憶,主人公「我」仍是大伯。香不過豬肉,親不過姑舅。打斷骨頭連著筋,血脈相通,姑舅親情,無可替代。姑姑確實和我們不是一個姓氏,是我的遠房表姑,在我的印象中管她叫洋菸鬼姑姑。就是她抽大煙,你可不能小瞧這個姑姑,想當年她可是晉綏一帶的出名藝妓,藝名白面人,其長像、身材無可挑剔,關鍵皮膚細膩白嫩,據老媽講,客人們排著隊,隔著玻璃看一下就得兩塊現大洋。金戒指用碗來裝,富甲一方。
  • 難忘我的新兵連(終章)-零星的回憶
    新兵連不知不覺就要結束了,意味著摸爬滾打的我們又要面臨著再次的「分離」,只留下幾段零星回憶!阿慶有一個「命門」,就是手榴彈投遠,30米的合格要求,阿慶卻空有神力,只見他右手執彈、機械轉體、大喝一聲,3米、4米、2米,就差砸腳了,這成為了新兵連所有班長的重點「研究對象」,但任憑你本事再大,最多不過10米,「阿慶嫂」就成了阿慶的新暱稱。放得開的重慶崽——北方人和南方人有什麼區別,對於沒見過大世面的我們來說,可能就是放不放得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