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的故事(三)

2020-10-26 痴情老人


編者按:

作者是我的大學同學,退休之後寫了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饒有趣味,可讀性強,尤其故事下面的後記或點評,可謂畫龍點睛,既揭示了所述故事的主題,又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經獨家授權,即日起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發布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王老師的故事(三)

文/王靜江


百家姓

因為沒有教材,只讀過二年小學的王二狗給小村的孩子們代課教《百家姓》,第一天教8個:「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先是讀,然後寫,就準備下課了。這時有學生舉手:「老師,給解解吧。」

因為原先教的老師都要作字義講解的。

王老師就解了「趙就是煩燥,錢就是賤骨頭,孫就是酸溜溜,李就是修理一頓,周就是走來走去,吳就是糊裡糊塗,鄭(繁體字:奠加耳朵旁)這個字比較複雜,就是在耳朵邊說要死了,因為棺材頭寫著的奠字表示死了,王就是我王老師。」

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徐理高站起來說:「老師我能倒過來解。」得到老師的同意,他大聲地解:「王老師,快死了、糊裡糊塗、走來走去、拉來修理一頓,酸溜溜的賤骨頭、煩燥。」

(2008年)


後記:

滿口土話,又信口開河、胡說八道的人怎麼可以當老師?怪不得會被學生嘲笑。這確實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教育狀況。

小村的孩子太小時只能在本村上學,教師是村裡自己僱傭的,由於本村幾乎沒有人讀過書,只好去請外村人。工資每月20元,村(即生產隊)裡出,學生家給老師輪流管飯。

村裡對教師的要求不高,只要讓孩子認得五六百個字,會讀報紙、記工分就行。有些孩子天份較好,到了十歲,老師就建議家長讓他到十多裡地的中心小學插班,以便將來能讀上初中。

小村的教學相當於私塾,因此也沒有教材。後來政府重視了,派一個正式的教師到小村辦複式班,使用國家統一的教材。

一個班二十幾個學生,九個一年級(有一個已經14歲了)、八個二年級、五個三年級、四個四年級。老師給三年級上語文課,其他學生做作業,高明的老師還能給三四五三個年級同時上一篇語文課。他們都要參加公社統一的期末考試。

私塾教學,主要教語文,低段的教材往往是《三字經》《百家姓》《農民掃盲本》等。教學方法為:讀、寫、解、轉。教學生怎樣讀,怎樣寫,解說字詞的意義,最後通過背誦、聽寫。便轉到下一課去。

說文解字,是真功夫,看教師能將多少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百家姓中的「趙」,就可以講一節課。

趙是一種姓。《百家姓》為什麼把趙放在第一個的位置?那是因為《百家姓》這本教材產生於宋朝,而宋的皇帝姓趙,開國皇帝叫趙匡胤,由此注意生闢字「胤」字怎麼寫?還有趙匡胤的幾個故事:「黃袍加身」「千裡送京娘」,還有他的皇位為什麼傳弟不傳子?

趙還是戰國時的一個國家名,這個國家有名的事件有將相和、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廉頗與藺相如)……

還有趙州橋、趙子龍……

當然這種講解要看對象,沒有一點歷史知識的學生,是無法給引伸的。(2009)

相關焦點

  • 王老師的故事(五)
    經獨家授權,即日起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王老師的故事(五)文/王靜江編後寄語: 此故事脫胎於明朝文學家祝枝山一日聚會杭州,眾議以聯助興的風流雅事。上聯五個入聲字,下聯五個平聲字,且系五聯疊韻,用吳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別有趣味。王老師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其略加改造,誑稱江山民間故事,其教學藝術之匠心和苦心,於此可見一斑。
  • 王老師的故事(四)
    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王老師的故事(四)文/王靜江有一次一位同僚出差去福建,從北京沿大運河坐船到杭州,再沿錢江往上到最後一個碼頭清湖時,船家告訴他,這裡是江山縣的地界,從這裡走旱路(坐轎)去福建(林則徐日記裡有此記載)。於是他想起這是毛尚書的家鄉。這樣在福建返回時,他特地到江山縣城拜訪了縣老爺。 因為從沒有京官到過江山,江山的縣官受寵若驚,盛情接待,請了若干江山文人士紳作陪。飯後送至碼頭上船。
  • 王老師的故事(十四)
    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王老師的故事(十四)文/王靜江此趣三也; 「走墟」中的走,江山發音為「子」,「碗窯」確有此地名,然而以江山發音為「烏有」,「走墟鄉碗窯村」那便是「子虛烏有的鄉村」。此趣四也。 這只是個故事,一些很有趣的系列段子,不要計較「確有其人」的介紹。
  • 王老師的故事(十六)
    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王老師的故事(十六)文/王靜江 2、王二狗蹲在地攤前端詳小商品雜貨,起身後沒注意掛在身上的鑰匙掉了。 他剛走了兩步,後面的攤主叫他: 「喂,你鑰匙掉了。」 王二狗回身一把抓住攤主: 「欠揍!你敢罵我要死掉了!」 3、張老闆開了個棺材店,取店名為「宋仁宗(送人終)棺材店」。李老闆開了個糖坊,取名為「唐太宗糖坊」(意思使用很正宗的本土糖)。
  • 王老師的故事(十三)
    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王老師的故事(十三)文/王靜江 他告訴學生,這是個成語,取自「瓜田不納履(鞋),李下不整冠」,解析了一下詞意,然後每人發了一張課堂作業便箋,要求大家用這個成語寫一篇小作文,中心必須講清楚古人為什麼瓜田不納履(鞋),李下不整冠?題目自定。 這可是很有創意的「檢討書」。 我可能是我們學校寫「偷桃檢討書」的鼻祖,工作六年後,我成了學校的教導主任,我也一直關心著孩子們的德育成長。
  • 王老師的故事(十一)
    ,這些故事饒有趣味,可讀性強,尤其每篇文後的後記或點評,可謂畫龍點睛,既揭示了所述故事的主題,又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 跛腳的王老師(原創)
    我在村子裡的小學裡讀了一年級和二年級的第一學期,有三個老師我是記得的,賈老師已經去世,他的墳就在我爺爺的墳不遠的地方,陶老師還在,還有一個是跛腳的王老師。記憶最深的是我們排著隊,王老師用鋒利的鐮刀的刀片給我們削鉛筆。跛腳的王老師很胖,他住在下王村,距離我們村有一段山路,要走到溝底,又要從溝底走上來,不知道他是如何拄著拐棍,走在或陡峭或泥濘的路上。
  • 故事:夕陽巷(續三)
    夕陽巷(續三)夕陽巷(續三)「常有理」是常有財的綽號,因為他經常與人抬槓,什麼事都喜歡爭個輸贏,所以夕陽巷的街坊都叫他「常有理」,久而久之他的大名便沒有幾個人知道了。可不要小瞧了司機,在夕陽巷的街坊眼中有兩種人最了不起:一是像王老師那樣學識淵博的讀書人(雖然王老師在生活作風上有過汙點,但下身前面長著那個玩意兒的男人誰敢說自己一輩子就不會犯那樣的錯?因此善良的夕陽巷街坊早就原諒他);二是像「常有理」這樣手握方向盤一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汽車司機。因此,夕陽巷的許多街坊對「常有理」的話深信不疑。
  • 王慧騏老師來太湖(三)
    坐下喝茶,王慧騏老師與沈總攀談起來了,他們仿佛是一對久別重逢的好友,我只有聽的份。來之前,他與我商量十月二號市裡有重要客人來包場,能否安排王老師一家到別的民宿去住,按理說不答應的,但為了讓他多賺一點,便答應了他。王老師一家上樓休息去了,我說:「晚上有晚飯供應嗎?」他說:「沒有,要事先預訂的。」他幫我去村上臺灣人開的麵店訂好了晚飯。他又說:「明天我請了市裡大飯店的廚師來做飯,宴請重要客人。」真不愧是跑過江湖的,反正吹牛逼也不交稅。
  • 王瘸子的初戀——大十幾歲的自然課老師
    今天先不講王瘸子別的故事,說一下王瘸子的初戀。無疑,劉老師是漂亮的,尤其是在十幾歲血氣方剛的少年心中,簡直甩了班裡那些青澀不會打扮的小丫頭片子們好幾條街。上本文章也說過,王瘸子脾氣怪異,村裡也就只有他爹娘能不以為意。王瘸子上初中時,是一個星期回一次家的,這次,他突然就決定不回家了,他爹娘也不以為意,真是放心的很。星期六傍晚,校園裡已經沒有了學生,王瘸子一個人就在校園裡溜達。
  • 小說《金水灣》(三)
    王二麻子臉上有幾個深淺不一的小坑凹,不算太麻,化起妝來,十分俊秀。他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男旦,談吐翹起蘭花指,還有點嫵媚的娘娘腔。草臺班上玩戲,也只是春節玩到正月十五,風光幾天,平時饑寒交迫,王二這個貧困戶讓老嚴很傷腦筋。王二天生愛好滇戲,而且還有天賦,年紀小小就追著戲班子看戲,後來進昆明城跑戲園子,幹著零活,背著唱腔,或者就蹲茶館聽堂鼓,看板凳戲。
  • 王慧騏老師來太湖(二)
    王慧騏老師一個勁地打招呼,說:「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我說:「王總,沒事你放心好了,我會處理好的。」席間,王老師為我介紹了他的愛人和女兒。他的愛人姓梁是大學老師也出過書,女兒是雜誌的美編。他說:「將來你要出書,就讓我女兒來幫你設計和編輯。」他們一家都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讓我由衷地佩服,想想自己連大學也沒考上,真是有點難為情。王老師問我,那年創業的?為什麼要創業?
  • 童老師二、三事
    一曾經的同事微信告知,童老師過世了,我驚得半天沒回過神,童老師比我小三歲,前年回樂山,我還看到過他,身體好好的,只是頭皮上長了幾片廯,他還調侃是老年斑,怎麼就走了呢?(一)童老師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是地地道道的教師,而且還是世襲教師(他父母就是樂山一中的教師)。
  • 故事:王二摳拜仙記(作者 韓召環)
    (二)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奇事傳千裡,」黃鼠狼精給王二扣家搬送糧食一事,一夜之間,家喻戶曉,老幼皆知。雖說一夜傾盆大雨,路上泥濘細涓,都未擋住人們的好奇之心,三倆一夥,四五成群,接踵而至,把王二扣的倉屋圍的水洩不通,輪流觀看。只見那麥囤的糧食不斷上長!麥粒不停的從上面滾落下來,撒在周圍的地上。大夥觀之!無不驚嘆!「這真是天賜聚寶囤啊!
  • 故事:王大娘家的三隻雞
    從前有戶人家姓王,大家都叫他王員外,王員外夫妻倆帶著三個兒子一起生活,由於王員外平時十分節儉,對全家人要求都很苛刻,平時吃飯時就算掉在桌子上一釐米,他也會叫孩子們撿起來吃掉,說是絕對不能浪費糧食,所以這家人的日子過得還算殷實。
  • 郝老師的傳奇故事
    家夫姓郝,職業教師,以後的講述中我都會稱之為郝老師!很久以前,就想講一下郝老師的故事,夜晚睡不著,輾轉反側,白日成文,不吐不快!郝老師出身於小山村,上有姐下有弟,雙親健在。郝老師大三的時候,郝老師的弟弟思聰(化名)職中畢業,去了河南打工,年少不懂事,誤入傳銷組織。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高考小說賞析:害羞(陳忠實)
    往日裡中午放學時王老師站在校門口,檢查出門學生的衣裝風紀,歪帶帽兒的,他往往有一種神聖的感覺,現在,他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了。「王老師生意好紅火!」下午時,體育老師楊小光卻神秘地眨眨眼,「王老師,我引你看場西洋景兒——」說著拽著他來到一間教室外。三年級丙班教室裡的講臺上,站著六年級甲班班長何小毛,正在給三年級小學生做動員:「同學們要天天冰棍兒快到後門去!
  • (三)三部曲之我的姨媽
    說巧不巧,我媽媽的姐(我應該叫大姨)也是她們家的老大。和爸爸的姐一樣。大姨父也是軍人,後在棉花收購站工作。下面介紹一下大姨。我寫了媽媽輩三個女人,最主要是以資紀念,感念她們的好,別無其他。大姨今年89歲,身體倒還硬朗,不過自去年摔了一跤,股骨頭骨折,術後養了一年有所好轉,但時不時會疼痛。想來家族中老人陸續摔傷,或輕或重。
  • 小說:老師被打罵(連載第54)
    你咋招惹這麼個物啊,他一大家子哪有一個是站著尿尿(niao sui)的,集體不懂人事啊……你就在屋裡待著先別出去,千萬別出去,我先出去看看,老劉子說完一閃身出了辦公室,隨即又折回來把辦公室的門關嚴。校長回到屋裡把情形一說,候達才他奶奶就嚎開了:從小俺也母(沒)捨得著他一手指頭啊,他憑啥打俺那孩子啊?校長說人家張老師只是象徵性的點了點他,他奶奶又嚎:點他也不行,俺都捨不得點他啊……怎麼說也不行,最後校長也煩了,孩子又沒事,你們先回去,待會鎮上的領導還來學校檢查,娘們們就一起嚎:檢查管俺們啥事,你先給俺處理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