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騏老師來太湖(三)

2020-10-14 太湖風徐徐道來

開車進入柳舍村,在巷子口碰到了綠竹巷民宿的老闆沈總,跟著他的車,開進了窄窄的巷子,王慧騏老師女兒小王說:「要是我,就不敢開進來了。」

來到民宿沈總很熱情,邀請我們喝茶,並準備了幾樣時令水果讓我們品嘗。民宿的前面有一個小園子,園子裡有假山、池子等景,池子裡還養著金魚,富有江南園林的特色。

坐下喝茶,王慧騏老師與沈總攀談起來了,他們仿佛是一對久別重逢的好友,我只有聽的份。沈總吹起牛來一套一套的,不像是農民而是像跑江湖的。他是木工出身,二十多歲就去了深圳,搞裝修工程,掘到了第一桶金,這麼多年下來,已經金銀滿缽。

現在年紀大了回家了,開一個民宿。他說:「我開民宿,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交朋友。」不知他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就不去管他了。

來之前,他與我商量十月二號市裡有重要客人來包場,能否安排王老師一家到別的民宿去住,按理說不答應的,但為了讓他多賺一點,便答應了他。

王老師一家上樓休息去了,我說:「晚上有晚飯供應嗎?」他說:「沒有,要事先預訂的。」他幫我去村上臺灣人開的麵店訂好了晚飯。他又說:「明天我請了市裡大飯店的廚師來做飯,宴請重要客人。」真不愧是跑過江湖的,反正吹牛逼也不交稅。

沈總提示我晚上車難開出去,我把車停在了村口的停車場上。

王老師的外孫白天玩累了,睡到了下午6點多才醒。我們在麵館簡單吃了一點,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

一輪圓月,已經悄悄地爬上了樹悄。陪王老師一家在村上走了一圈,一陣陣太湖風佛面,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夜。

十月二號早晨,看望了老父親,餵好雞狗等小動物,去接王老師一家向太湖出發。

民宿老闆娘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有面有粥,還有包子、米糕等點心。我吃了兩小碗米粥,又吃了粢飯糰等,撐得飽飽的。

王老師的小外孫看到園子有一個井圈很稀奇,沈總說:「是老上代傳下來的,從別處移到園子裡來的,曾有人出一萬元也沒有買給他們。」

小外孫坐在井圈裡,竟然不肯出來了,後來硬騙出來走到村上還要去,真是拿他沒辦法,小嘴巴撅著有自己的主見了。

相關焦點

  • 王慧騏老師來太湖(二)
    王慧騏老師一個勁地打招呼,說:「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我說:「王總,沒事你放心好了,我會處理好的。」席間,王老師為我介紹了他的愛人和女兒。他的愛人姓梁是大學老師也出過書,女兒是雜誌的美編。他說:「將來你要出書,就讓我女兒來幫你設計和編輯。」他們一家都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讓我由衷地佩服,想想自己連大學也沒考上,真是有點難為情。王老師問我,那年創業的?為什麼要創業?
  • 王老師的故事(三)
    王老師的故事(三)文/王靜江這時有學生舉手:「老師,給解解吧。」因為原先教的老師都要作字義講解的。王老師就解了「趙就是煩燥,錢就是賤骨頭,孫就是酸溜溜,李就是修理一頓,周就是走來走去,吳就是糊裡糊塗,鄭(繁體字:奠加耳朵旁)這個字比較複雜,就是在耳朵邊說要死了,因為棺材頭寫著的奠字表示死了,王就是我王老師。」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徐理高站起來說:「老師我能倒過來解。」
  • 《天下鹽商》漫談之五:水文化——運河、太湖、長江、海及其他
    以長江為東西、以運河為南北水系,同時串聯起太湖、陽澄湖、尚湖以及瀏河(江蘇太倉)等河湖。因為,全篇的故事設定的發生地就在整個長三角地區,其中以以蘇州為中心,西到鎮江、南京,東到崑山、松江(今天的上海),北至長江以北的南通、鹽城、泰州等地,南(東南)到杭州、台州。這個區域有太湖、長江、大運河以及東海。其中還有常熟、崑山、太倉的內河。
  • 太湖新城VS高鐵新城VS科技城,到底該怎麼選?
    他還有三位師弟,分別是滄浪新城、金閶新城和平江新城,三人性格不同,發展也各不相同,三師弟平江新城剩下的三個師兄弟,高鐵新城、太湖新城、科技城,側重點各有不同,發展也有所差異,新房房價都在2.8W 左右。關於這三個新城究竟誰的「武力值」更高,也一直是江湖上爭吵不休的話題。
  • 王老師的故事(十四)
    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王老師的故事(十四)文/王靜江此趣三也; 「走墟」中的走,江山發音為「子」,「碗窯」確有此地名,然而以江山發音為「烏有」,「走墟鄉碗窯村」那便是「子虛烏有的鄉村」。此趣四也。 這只是個故事,一些很有趣的系列段子,不要計較「確有其人」的介紹。
  • 王老師的故事(四)
    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王老師的故事(四)文/王靜江有一次一位同僚出差去福建,從北京沿大運河坐船到杭州,再沿錢江往上到最後一個碼頭清湖時,船家告訴他,這裡是江山縣的地界,從這裡走旱路(坐轎)去福建(林則徐日記裡有此記載)。於是他想起這是毛尚書的家鄉。這樣在福建返回時,他特地到江山縣城拜訪了縣老爺。 因為從沒有京官到過江山,江山的縣官受寵若驚,盛情接待,請了若干江山文人士紳作陪。飯後送至碼頭上船。
  • 童老師二、三事
    一曾經的同事微信告知,童老師過世了,我驚得半天沒回過神,童老師比我小三歲,前年回樂山,我還看到過他,身體好好的,只是頭皮上長了幾片廯,他還調侃是老年斑,怎麼就走了呢?(一)童老師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是地地道道的教師,而且還是世襲教師(他父母就是樂山一中的教師)。
  • 鬼怪故事:講講真實的太湖水鬼事件,道士講述當年抓捕水鬼始末
    你想啊,一個大姑娘,赤身裸體,仰頭髮出詭異的獰笑聲,然後在村裡跑來跑去,那場景,的確有些特別。剛開始的時候,全村都震驚了,都跑出來看裸奔。後來看了幾次,大家也覺得不對勁兒了,都跟著出主意。有人說,這種就去廟裡,找一些積年的香灰,弄點兒香灰水灌進去,人就好了。還有人說,這種去道觀也行,求一道鎮宅符,燒化了,將符水灌下去,也管用。
  • 王老師的故事(十三)
    王老師的故事(十三)文/王靜江 放假的第二天,同班的張學明、徐先軍就來找我,說去學校摘桃子吃。 我那時剛讀完六年級,還是少先隊的大隊長。覺得這是同學看得起我,就又叫了兩個五年級的鄰居,悄悄地爬圍牆進了學校。 剛摘了兩個桃子,就聽見辦公室那邊有人大喊:「住手」!我下了樹便被總務主任方老師抓住了。
  • 王老師的故事(十六)
    經獨家授權,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王老師的故事(十六)文/王靜江 3、張老闆開了個棺材店,取店名為「宋仁宗(送人終)棺材店」。李老闆開了個糖坊,取名為「唐太宗糖坊」(意思使用很正宗的本土糖)。掏大糞的秦大爺說:「我是秦始皇(擒屎王)」 4、老師讓小明解釋成語「揚眉吐氣」。小明說:「羊快死了,沒吐出的氣了。」
  • 小說:老師被打罵(連載第54)
    你咋招惹這麼個物啊,他一大家子哪有一個是站著尿尿(niao sui)的,集體不懂人事啊……你就在屋裡待著先別出去,千萬別出去,我先出去看看,老劉子說完一閃身出了辦公室,隨即又折回來把辦公室的門關嚴。校長回到屋裡把情形一說,候達才他奶奶就嚎開了:從小俺也母(沒)捨得著他一手指頭啊,他憑啥打俺那孩子啊?校長說人家張老師只是象徵性的點了點他,他奶奶又嚎:點他也不行,俺都捨不得點他啊……怎麼說也不行,最後校長也煩了,孩子又沒事,你們先回去,待會鎮上的領導還來學校檢查,娘們們就一起嚎:檢查管俺們啥事,你先給俺處理這事!
  • 《今夜去看流星雨》(三)夏老師也搞了一套《中考密卷》
    放學前,夏老師叫史櫻去一趟辦公室。史櫻想會不會是與《星》有關?夏老師送給史櫻一套《中考密卷》,不知道他從哪個學校弄來的,對史櫻說:「夏老師希望你考出個好成績來,不要讓別人說是我搞體育影響了中考。」史櫻沉吟不語。自己從小就喜歡體育,跑跑跳跳,哪一節體育課都有她最活躍的身影。參加《星》訓練後,她幾乎每天放學後就泡在體育館裡,到路燈亮起時才歸去。
  • 王老師的故事(五)
    經獨家授權,即日起在「今日頭條」推出《王老師的故事》專欄,每天兩期,每期發布一二則以饗讀者。 王老師的故事(五)文/王靜江王老師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其略加改造,誑稱江山民間故事,其教學藝術之匠心和苦心,於此可見一斑。
  • 王老師的故事(十一)
    王老師的故事(十一)文/王靜江(平崗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建成一個省級企業:浙江電工器材廠)有一天,一位江西來的風水先生途經平崗山,姜德生的母親燒了碗茶給先生喝,德生的誠實、母親的好客給先生留下很好的印象。三年後這位風水先生又到了平崗山,而德生的母親卻已去世了,棺材還停放在草棚裡。閒談起來,德生少年喪父,家中十分貧窮。還不知將母親如何安葬。
  • 當民辦教師那些日子(續三)
    (因為我有時候是在手機上寫,我本人又不怎麼懂操作,所以上次(續二)誤發微頭條了,喜歡的老師和朋友可以去微頭條看,特此致歉)課間和閒暇的時候,中心校校長的小姨妹白老師和幼兒班的江老師都愛往圖書室跑,於是,這個圖書室基本上就成了我們三個人的領地。沒有課的時間,到辦公室去找我們三個人是找不到的,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要找我們,都到圖書室來。下午放學後,其他老師都走了,就我們三個人在裡面看書,看書的時候,白老師總喜歡拿書上的問題過來請教我。
  • 過年(三)
    過 年 文/寧靜(接二) 1995年,為了生活上的方便,我給市教育局申請,把愛人由老家學校調到了和我一個學區工作(沙河市橋西學區),當時二女兒也兩周歲了,兩個女兒隨同我們一塊住到了學校。我們工作的單位距離市區也就隔著個京廣鐵路,那時好象還沒有開發商徵地建商品房、建什麼小區的,偶爾聽說個別單位利用本單位地塊讓職工集資建房,可學校也沒有空閒地皮給老師建住房,好多外村教師都是在學校臨時居住。有的就住在辦公室,白天在裡面辦公,晚上當宿舍。還好,那時我工作的學校(沙河市趙泗水學校)校外有兩排磚瓦房,那還是原沙河市教師進修學校用房,後來進修學校搬遷到市區裡面了,這兩排房子調換給了趙泗水村。
  • 打人老師碰到訛人家長(四)
    朋友圈裡的內容已經被教育局看到了,石主任和呂校長昨天就都受到領導批評,所以才來這裡加班處理。錢女士哼了一聲:「我們有什麼辦法?我們孩子被打成這樣,你們老師不管,學校學校不管。我們一個小老百姓怎麼著?只能用這種辦法,讓大家評評理了。」
  • 長篇小說連載(27)《再來杯咖啡》(作者劉靈)
    照舊沉溺於夢境中常有三隻蝴蝶一塊兒嘻戲,的確也想專一,從情感上真正做到實在太難了。結果,當然會出事。誰知道,他會是個這樣不通情達理的人呢。從前,並沒有仔細靜下心來想過(雨太大了)。他們三個人打從認識到相愛,三人同居的奇特生活方式頗讓醫生感到懷疑,除非他們全部或者其中哪個是典型的雙性戀。(實在分不開)。(如果說單純友誼可信嗎?)不過持續也有六年了。莫非出於孤獨他們想抱團取暖?
  • 第525期:老師(閃小說)
    文/張新鴻(河南)我從初一失學後便離開河南老家去了新疆,從打工仔成為了老闆,現資產已3個多億了。他們輪流給我接風,每次我都提出讓初一的班主任陳楓來。他們都說一個退休老師,叫他幹啥!這麼多年來,我們誰也沒去看過他。我提議中秋節去看看班主任陳老師,並承諾自己備份重禮,他們只捧人場,才勉強答應。張林問清了陳老師家庭住址,我們驅車前往。陳老師十分驚訝地看著我們,心情十分激動。
  • 故事:夕陽巷(續三)
    夕陽巷(續三)夕陽巷(續三)「常有理」是常有財的綽號,因為他經常與人抬槓,什麼事都喜歡爭個輸贏,所以夕陽巷的街坊都叫他「常有理」,久而久之他的大名便沒有幾個人知道了。而小孩子們卻坐不住,他們總是喜歡在大人身旁串來串去,不一會兒就因為某個衝突而吵鬧不休或哭天喊地,這時候大人們便不耐煩地搖著蒲扇將吵鬧的孩子驅趕到一邊去。每次晚飯後鄰居們自發的聊天聚會,「常有理」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他不僅嗓門大,而且話也最多。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至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小至街頭巷尾的柴米油鹽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