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餓死在土坯房,兒子葬禮上卻請全村人吃肘子

2020-09-21 一切都是美好的回憶憶

村西頭小區沿上老樹上面的烏鴉不知是什麼時候來的,來的同時伴隨著粗劣嘶啞聲在村上空迴響,帶給這個村莊恐懼,一周後,孫奶奶去世了。

老一輩的農村人,沒有走出過那個生他養他的地方,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了。等到子女長大成人,孫子也差不多讀書了,這個將他從最好的青春刻畫成現在滄桑樣子的故鄉,那個被壓榨的風一吹就倒的身子骨,一口薄棺,裝載了他的一生,埋葬在這個村子的一角。

唯一可以證實到他來到過這個世界的痕跡,就是家中的黑白相片和那一角凸起的小土堆。

那天,早上起來天山陰雲連連,一幅風雨要來的樣子,在家裡就可以聽到外面鬼子(農村出葬請得樂班)吹吹打打的聲音,《養兒難》的調子在寒冷的日子裡越發顯得悲傷。猶記的孫奶奶的樣子,本就不高的身影早已經佝僂,穿著打扮仍是舊時候的樣子,站在屋子旁邊的柴火堆裡,撿著撿著……

日新月異的城市,也推動了落後的農村,記憶中家鄉的土牆也都早已被磚牆和水泥牆取代。

村中隨處可見兩三層的小樓,從外面的裝修彰顯著這家人家底的尹厚,就像大城市的城中村。每個社會階層都生存著那些底層人民,對於城市來說,農民就是社會的底層,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日復一日地在地裡刨著刨著 。死後三天的葬禮是這個世界對他的告別,有人喜有人悲。

孫奶奶走的時候媽媽告訴我:「作孽呀,好好的老人竟是被活活餓死的,因為當時還在學校,沒有去孫奶奶家裡去看她最後一眼。」

只是聽說,那間屋子,土炕佔了屋子的絕大處面積,土炕上遍布著老人拉的屎、撒的尿,破舊得看不出顏色的碗裡有著孫頭一樣的半塊饃,還有張奶奶異常乾癟的身軀。

土牆,土炕,不知情況的以為這家屋裡窮,可是土屋位於主屋的後面。主屋位於土屋的前方,是用磚砌起的平房,屋上是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家還努力解決溫飽問題時,主屋的主人已經翻新了屋子,當村中小孩在村裡小學求學時,他家的小孩已經坐著班車在縣城私立學習讀書。

直至孫奶奶去世,主屋門上還掛著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XX保險公司熱烈慶祝孫XX業績優秀獎勵出國遊玩」。

孫奶奶去世了,葬禮在大兒子家舉行,農村的葬禮是要請鬼子吹打的。平時的鬼子七八個也就夠了,那次葬禮樂班有十幾個人,村子被鬼子的嗩吶聲音圍繞,在秋冬的天氣,更加顯得悲涼。

孫奶奶原是跟著小兒子的,2015年冬天的時候,下了雪,特別冷,為了給瓜苗棚裡的火炭盆添木炭,小兒子在裡面待的時間太長,塑料搭起的棚不透氣,最後一氧化碳中毒,送至醫院時,小兒子在路上已經死了。村裡人幫著小二媳婦葬了老公。

人走了,但生活還得繼續。小兒子家就剩下孫奶奶一個人,看見最多的就是孫奶奶嫁到別村的女兒,帶著一歲的孫子騎著車子給孫奶送飯。而孫奶奶的大兒子就在小兒子家對面,門對門地住著。

2016年下半年,下雨過後的青苔讓孫奶奶滑倒了。古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更何況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這一摔,孫奶奶無法自理,或是礙於村人的眼光,孫奶奶從醫院被接回來時直接進了大兒子家,進了那個好多年沒用的土房子。

孫奶奶進大兒子家的第二天,大兒媳婦收拾東西去了女兒家,說是女兒的孩子沒人照顧,坐上女婿開的小車走了。留下的大兒子每天在地裡,說地裡的活急著,沒時間在家裡待。

依舊是老人的女兒騎著車,帶著孩子,隔著一兩天過來給孫奶奶打掃房間,做飯吃。

鬼子的嗩吶聲還在吹著,大兒媳婦的笑臉和被人攙扶的小兒媳婦,在孫奶的靈堂前,在孫奶的遺像前,上演著好戲。

葬禮結束後的宴席,比之前上的都好,看著大兒子拿著煙盒,大兒媳婦拿著酒,挨著座位散的時候,再看看席上的醬肘子,村中人也明白了。

德爺說:「就這點吃的還想堵村裡人的嘴。」

村西頭小渠沿上老樹上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粗啞的聲音已經消失不見。

唯見村中墓地新增的小土堆插著顏色豔麗的花圈,依偎著另外一個長了草的小土堆。

相關焦點

  • 小說:八旬老人4兒子8個孫子,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4個兒子8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小說:拾荒老人請全村吃飯,被村民嫌棄只來兩小孩,結果全村暴斃
    今天是靠拾荒為生的一位孤寡老人的壽辰,他前一天就挨家挨戶的通知村子裡的人,說今天是他的80大壽,他會為他們準備酒席,務必請他們來家裡賞臉吃飯。可是現在,他卻孤零零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身後院子裡,是他為全村人精心準備的美食。老人心中著急,這都快過完吃飯時間了,怎麼一個人都還沒有來呢。
  • 我的遠房大舅
    我有一個遠房的大舅是媽媽娘家村裡的五保戶,他和媽早就出了五戶,但每年過年媽媽都會讓我陪著她帶著禮物去給大舅拜年。剛開始我有點奇怪,後來在媽媽斷斷續續地講述中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大舅人長得高大精瘦,見人一臉憨厚樸實的笑容,一個普通地道的農民。大舅比媽媽大十多歲,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剛好二十多歲,正是農村的壯勞力。
  • 故事:二奶奶的葬禮
    當時的她已經被她的三個兒子搬到了堂屋的一把椅子上。在我們這裡,老人要是死在床上是一件非常不孝的事,所以一般在老人病的快不行的時候,家裡人就會提前把老人搬到椅子上。已經瘦得皮包骨頭的她仰著頭,目光呆滯的望著天花板 。我看到她第一眼的時候,差點嚇得往後退了幾步,真的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老人就是二奶奶。因為去年春節我回來的時候,還見到她在村口的小賣部前和幾個老人坐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擺著龍門陣。
  • 小說:八旬老人5個兒7個孫,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上章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5個兒子7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在農村的葬禮上,三天不蓋棺,小孩子童言無忌,看到了棺中人
    說起來也是,一個嬰兒,在冰天雪地裡待了三天三夜,哭嚎了三天三夜,竟然沒餓死,也是奇蹟。要知道,當初那個念頭,餓死的人何止百萬啊! 所以我爺爺說,我是從死人堆裡拽出來的。 說起我爺爺,那可厲害了,年輕的時候,我爺爺出去闖蕩過,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以前家裡也富裕過,後來家道中落,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個人。不,現在應該是我們爺倆相依為命。
  • 小說:八旬老人4個兒6個孫,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4個兒子6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小說:八旬老人6個兒8個孫,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6個兒子8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老人花1千買傻女人做兒媳,兒子覺得蹊蹺報警,卻救了全村人
    王老太本不是徐家村人,幾十年前她隨父輩遷徙於此,後又嫁在了當地,生兒育女過起了尋常百姓的生活。老人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遠嫁到了外地,大兒子和小兒子先後成家立業,只有二兒子山有30多歲了還是光棍。山有性格木訥,說話結結巴巴,去相親的姑娘都瞧不上他,二兒子娶不到老婆成了王老太心裡的一塊心病。
  • 【璞玉 · 小說】乞丐的葬禮(第二章: 走進狼窩)
    其實奶奶還是跟小馬娃一個人,請郎中的人每每給爺爺送來好吃的一一點心啦、玉蘭片啦什麼的,奶奶總偷偷給小馬娃吃,背著姑姑。姑姑想吃,不敢向奶奶要,還得求小馬娃。小馬娃知道好吃喝在什麼地方藏著……可是今天這是怎麼了? 小馬娃真成了一隻沒人管的小狗:這裡嗅嗅那裡聞聞,他好久沒有吃東西了。媽媽也不動手做飯,爸爸爺爺也不管他。對了!
  • 祭一位淳樸善良,老實巴交的老人
    但是確實心疼,骨瘦如柴佝僂的身板,曾經是那麼的結實,據父親講,大爺年輕時一直到八十多歲基本上沒吃過藥,沒生過病。一手好莊稼把式,我小時候家裡打麥曬場,垛垛他是好手,自己家的垛完不歇著一定是去給別人幫忙。全村誰家蓋(土坯)房子,只要知會一聲他一定去幫忙,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
  • 小說:老人有存款60萬,卻被活活餓死,得知原因,眾人大罵:活該
    有位老人有存款60萬,但是卻被活活的餓死了。就在很多人為這位老人感到可惜時。眾人得知了原因,大罵:活該。而這件事情還得從我前幾天說起。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實習,我搬離了原本的合租宿舍,找了個離單位近的老小區租房子。這是個十分有生活氣息的樓院,中間有一個正正方方的天井,東西南北各有一棟樓,我居住的正是東邊的樓院。
  • 大奶奶的葬禮(一)
    第十八節、大奶奶的葬禮(一)「撞釘開始了!」族裡一位當主持的叔叔高聲的吆喝道:「願意再看老人一面的,趕快看吧,趕快進院子裡看吧!最後一次了!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院外成群頂著白孝布的婦女們紛紛進入院內,排隊等待再一次瞻仰我大奶奶的遺容。我和從市裡回來的姑夫沒有進去,反正我是不想進去的。
  • 五個孝順的兒子,餓死了八十歲的老娘
    那哭聲絕了,悽悽慘慘,在這陽光明媚的天氣,也讓人不寒而慄。小廣場上跪著的人們算是鬆了口氣,此刻只需要爬起來,跟著八人抬的大棺木,緩緩而行。村裡那些沒了牙的老人擠在一塊,癟著嘴互相議論著:仁婆這輩子值啊,五個兒子,個個是村裡頂呱呱的人家,一個女兒,聽說也孝順的很,仁婆生前常來送送水果吃的。
  • 八旬母親住老屋,兒子替她交電費卻要老人出錢,母親聽後剪掉電線
    配圖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八旬母親住老屋,兒子替她交電費卻要老人出錢,母親聽後剪掉電線二十多年前你想想,現在誰家還點煤油燈啊,你當兒子的,不怕人家笑話?」大林一聽,趕緊和電工到娘的家去。娘住在老宅子,很近,一進門,大林就紅著一張臉,說道:「娘,當兒的可沒說不讓你安電燈啊!」老太太說:「兒啊,人的肩膀頭兒不一樣寬啊,你三弟家,都斷頓兒啦,我這當娘的,咋能問他要電錶錢啊?這表,不裝了,這燈,娘也不安了!」
  • 《空巢》|八旬老人一夜被騙十三萬,這是誰的錯?
    -《空巢歌》這首空巢詩是薛憶溈的長篇小說《空巢》中的一段節選,詩中不斷重複的空巢給人一種無窮無盡的頹廢感,好似這種「空巢感」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縈繞在我們身邊,我想這種無所遁形的空巢感在上了年紀、有了孩子、被死亡威脅、有記憶危機的老人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
  • 小說:老人過壽,只有兩小孩赴宴,小孩回家後卻發現全村無一活口
    今天是靠拾荒為生的一位孤寡老人的壽辰,他前一天就挨家挨戶的通知村子裡的人,說今天是他的80大壽,他會為他們準備酒席,務必請他們來家裡賞臉吃飯。可是現在,他卻孤零零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身後院子裡,是他為全村人精心準備的美食。老人心中著急,這都快過完吃飯時間了,怎麼一個人都還沒有來呢。
  • 在別人的葬禮上,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坐地上失聲痛哭
    前天村裡一個老人去世了,她1935年出生,今年86歲了,算是高壽了。葬禮舉辦的非常隆重,有鼓樂,有秦腔劇團,村裡的人都去幫忙,場面很是熱鬧。在送葬的時候,樂人吹著嗩吶,一路悲涼的曲子從路上走過,突然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坐在地上失聲痛哭,眼淚譁譁地流下來,路人看了很是悲傷。大家都知道,她那六十多歲的兒子上個星期剛剛去世,她一定是想起她的兒子,傷心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 #八旬老人在兒子屋外搭鋪十幾年#
    二兒子家是一棟二層的小洋房,老太太住的就是大兒子平房旁邊蓋的那麼一小間房子。兩個兒子商量著就是每個兒子一個星期,負責給他們的老母親送飯,當然送飯,一日三餐還是準時的給他送到,有一次我到那個小房子去看了一下,裡面也就一張床嗯,電視機什麼的其他設備啥也沒有。老太太姓羅,我應該叫她羅媽媽,她似乎很健談,我到他那裡去了之後,她會跟我不停的聊著天,說著話,講講她們以前的一些事情。
  • 這個葬禮是因為一場意外
    ,參加這個葬禮對我來說也是一場意外。   說是意外是因為我和他從未謀面,之所以去參加他的葬禮,是因為老公的老家打電話過來說,他表妹的老公因車禍年紀輕輕突然離開了人世,讓我們回去。因為是年輕喪,悲傷的場面自然不言而喻。我天生又是個眼軟的人,眼淚時不時的吧嗒吧嗒流個不停,以至於他們村子總有人回過頭來看我,想知道我為什麼哭的這麼傷心,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不見棺材不落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