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該吃藥了」,一句看似關心的一句話,但看過《水滸傳》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句話背後的含義,面目醜陋、身材短小的武大郎意外娶得了如花似玉的妻子,當然是想方設法對妻子好,可他的本事擺在哪裡,就是賣燒餅,潘金蓮每天面對這樣的丈夫,實在覺得自己「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後來又出現了武松和西門慶,將整個劇情推向高潮,到了最後,潘金蓮狠下心來毒殺丈夫,最終和西門慶兩人都沒落得什麼好下場,潘金蓮留下千古罵名,成了那些行為不檢點的代名詞。然而這畢竟只是施耐庵創作了一本小說,既然是小說,那麼其中內容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也是很正常的,這樣寫出來的故事才吸引人。
不過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這一段可真是冤枉人了,一直以來人們同情武大郎,對潘金蓮破口大罵,直到河北發現了武大郎的墓,才知道原來這對夫妻並不是虛構出來的人物,考古隊員打開這座古墓的同時,也揭開了一個長達600多年的騙局。
在小說當中武大郎是河北清河縣人,現實當中武大郎墓也是在河北武家那村發現的。1946年,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孔宋莊的村民也不例外,為了能有口吃的,有人就打起了村裡古墓的主意。其中就有一戶姓武的,祖上非常富裕,人們想著其中一定會有金銀珠寶,沒想到打開武植的墓後,裡面就有一口夫妻合葬的楠木棺材。
這個武植便是武大郎,1996年武家的後人把祖先的墳墓好好的修繕一遍,包括墓前記載人物生平的碑文,正是這段碑文,還了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清白。「大郎」只是武植小時候的名字,另外他也不是什麼賣燒餅,真實的武大郎是個讀書人,從小便十分聰慧,長大後高中進士,成為七品縣令,還是一位公正廉潔的好官。
在墓志銘中寫道:「鄉民聚萬民傘敬之」,也就是說武大郎是個非常受人尊敬的清官,當他離任的時候,村民們還送了他萬民傘。至於一直被人們嘲笑的身材也是編造的,實際上他身高七尺,是個一米八的大高個。從墓志銘中也可以得知,武植的妻子確實是姓潘,不過那些風流韻事全是子虛烏有的,他的妻子是一位賢良淑德的大家閨秀,相夫教子非常恩愛,根本不存在書裡說的那些事。
那麼既然兩個人都是好人,為什麼會被傳成那麼不堪的樣子呢?這還得怪武植的一個朋友。因為武植小時候家裡條件並不好,能讀得起書多虧了親朋好友的幫助,其中就有一個叫做黃堂的。後來武植當了官發達了,可是黃堂家裡卻遭了難,沒辦法只能向武植求助。
武植也記著他的恩情,每天好吃好喝的供著他,但是對於黃堂所說的,幫他謀個一官半職的,武植並沒有答應,覺得這樣違反了規定。就這樣黃堂在他的家裡住了三個月,也沒見給他安排工作,心裡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他覺得武植就是一個白眼狼,罵罵咧咧的離開了武家。
回去的路上黃堂越想越生氣,決定報復武植,於是就有了「賣炊餅」的武大郎和「不守婦道」的潘金蓮。偏偏坊間的人就喜歡聽這種事情,這可真的三人成虎,分明沒有的事情,這麼一傳也成真的了。結果等到黃堂回到家裡一看,家裡的新房子都蓋好了,還是武植幫的忙,這才知道誤會人家了,可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如今早已是覆水難收了。
後來這樁事情又被編進了書中,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這本書有多火就不用多說了,人們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也不會在意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兩人就以這樣的形象在我國文學史上存在了600多年。
後來施耐庵的後人的得知了這件事,他們不想人們再這樣誤會武大郎夫婦,覺得很對不起這對善良恩愛的夫婦,於是為他們兩人造像,並且寫下了一首道歉詩:「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帳施姓還」。即使是這樣,夫妻倆的形象也沒有扭轉過來,可見謠言的威力是多麼大,因此人們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情前一定要注意,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萬萬不可污衊詆毀壞人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