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杜騙新書之買秀才中圈套

2020-08-28 鎮紙

各類騙局變化多端,尤其是在科舉做官這條路上,因為想走這條路的實在太多競爭激烈,被騙的也及其的多。騙子們常說,唯虛名可騙實利,唯虛聲可賺實物。一心想在仕途上有所進步的人,即使是拋撒千金也在所不惜,最容易被騙而不自知。


有一個巨富之家公子想走走門路再進一步,所帶的管家極為能幹,趕赴省城參加大考的時候,住在一家店裡,讓管家四處打探關節。幾天之內,一些聲稱有門路的人紛至沓來。


管家心明眼亮,對來訪者進行仔細的反覆的查驗,發現他們所言所做經常前後不符,漏洞一大堆,很明顯是有人跟店家合夥設局。管家把來人一一打發,不受他們的哄騙。


後來,一個騙子打扮成一個僕人,裝出言語遲鈍一副老實巴交鄉下人的模樣來到店裡見管家,說自個是一個被罷職的鄉官的奴僕。他說這個鄉官跟考官有點交情,因此過來試試,看能不能牽個線搭個橋,從中掙點好處費。


騙子引管家去見鄉官,見面之後發現這人果然很像是個貧窮破落的小官。


鄉官和管家商議,他只能幫一個人通過,需要一百兩銀子就行,但是要現銀,準備好之後到鄉官這來交付。管家沒看出什麼破綻,但覺得一百兩現銀不是小數目,還是在自己住的店裡付銀子比較安全妥當。


鄉官也有話說:「搞這種事必須謹慎低調,你住的地方人來人往的,萬一被其他人看到恐怕不太好吧。這裡有一處空房子,是顧秀才的,我本來是準備在他那借住,因為不太方便所以沒去。你與我的僕人在那裡交易比較穩妥。」


管家還是執意要求在自己的住處交割。


鄉官說:「你要是還不放心,隨便你帶多少人來,我只讓我的小僕一個人去。」


管家說這事不能讓外人知道,自己只帶本主一人去。


等帶了銀子來到所謂顧秀才的空房子,看到果然只有僕人一人,於是放心大膽的交割銀子。



突然,有幾個人砸開房門闖了進來,嚷嚷著有人買秀才,要拿去報官,把三個人打倒後,將銀子全部捲走。


騙子假扮的鄉官僕人此時爬起來,還裝作著一副惱恨的樣子。管家一把抓住僕人的手,說:「不必惱恨,這點銀子不算什麼,我們一起到我店裡再拿一百兩銀子給你便是。」


銀子已經得手,騙子此時只想儘快脫身,哪裡肯去。


公子也說:「事已至此,怎麼還要幹?」


管家說他自有道理,強行拉著僕人到住的店裡,並讓公子趕緊先回家去,自己留下來處理這事。


等公子離開後,管家打扮成儒生,僱了幾個人把自己和騙子假扮的僕人一起綁了送到縣衙,告自己被僕人和鄉官騙了,搶走了一百兩銀子。


縣官說:「你花錢買秀才,本來就有罪,況且你被搶了,與鄉官和他的家人有什麼關係?」


管家說:「搶銀子的跟鄉官是同夥。請求老爺追回銀子,寧願銀子被官罰沒,即使是承擔買秀才的罪過,也要騙子受到懲處。」


縣官差人去找鄉官,鄉官早就溜之大吉了。縣官知道這人果然是騙子,於是嚴刑拷打。


騙子假扮的僕人實在受刑不過,稱願意賠一半銀子。等追回了銀子,管家又請求縣官老爺把銀子全部追回,寧願與騙子一起被發配充為驛卒。


僕人騙子死也不肯交代出同夥。要麼他也只是鄉官的一個手下,根本不知道同夥下落,不然在搶銀子的時候就該一起扯呼了,何至於留下來被管家揪住;要麼是他設的局不夠完美,把管家想得太笨,還沒來得及脫身就被精明的管家拿住了。


不管怎麼說,騙子已多次受刑,再也追不回銀子。縣官只得將騙子判處流徒,管家則被打了板子放回家去了。


管家雖然精明但還是上了當。只是,被搶之後還能拉著騙子一起見官,寧願受刑也要追回銀子,騙子也沒落下什麼好,真是個盡職盡責的好管家。要是換了是公子,身嬌肉貴的,肯定不願意這麼幹。


——END——

相關焦點

  • 故事:杜騙新書之買秀才遭遇調包計
    富人錢一想給兒子買個秀才,正在到處打聽門路。幹中介的孫丙聽說了以後,就想著怎麼能從錢一身上騙點銀子花。於是孫丙找到錢一,對他說:「我認識一個李鄉官,原先和學道老爺是同事,關係賊拉好。現在去找他幫忙買個秀才應該不是啥難事兒,要不我幫你打聽打聽?」錢一覺得有棗沒棗的打兩桿子再說,於是就讓他先去問問。
  • 看江湖奇聞《杜騙新書》,才發現昨天被坑,竟與古人被騙有所相近
    懊悔之餘,想起《杜騙新書》一書中的《換銀騙》裡有一篇題為「成錠假銀換真銀」,與我被坑50元的事實有點相似。作者每敘述一則故事,均加按語加以剖析感嘆,以明其「杜騙」之意。 《杜騙新書》集中暴露了明朝社會生活中陰暗醜惡的一面,展示人性的邪惡與貪婪,不但警示世人杜騙、防騙,對當時的社會具有強烈的批判性,而且開拓了詐騙題材小說的新領域。
  • 故事:杜騙新書之轎夫劫童生
    超世材,福建建寧府建陽人,聰明伶俐,十來歲時去府裡參加鄉試,但沒有考中,於是準備回家。因行李比較多,僱挑夫有些不划算,所以選擇走水路託運,讓僕人隨在船上看顧,自己則僱轎子走陸路官道。反正路也不遠,只需一天就能到家。超世材在路上僱轎子時,打開隨身銀包,取了二錢碎銀子付給轎夫。
  • 故事:杜騙新書之遇裡長反脫茶壺
    店主說前面的店裡就有好酒肉,林錢一便向店主借壺和秤準備去買酒肉。趙通跟僕人在酒鋪裡喝著酒,眼看一壺酒都快喝完了,還不見林錢一買酒肉回來這騙術很小兒科對吧,只是趙通裡長這防範意識也忒差了,既然知道林錢一是個奸猾之徒,還不小心提防,他說什麼就信什麼呀?
  • 故事:杜騙新書之辟穀術都是騙人的
    鄉官被縣令這一通反駁,說的好像自己中了邪似的,但又想讓褚縣令相信自己,於是對褚縣令說:「老父母要是不信,可招他來試一試,證明我所言不虛。」褚縣令當即差人把僧人找來,搜他身上,並沒有發現夾帶,唯獨手上拿著二十四枚佛珠。褚縣令允許他帶著佛珠,專為僧人清理出一個乾淨房間,讓他在裡面辟穀,派人在外面輪流監視其一舉一動。
  • 故事:杜騙新書之詐脫貨物劫當鋪
    縣衙旁邊有個大典當鋪子,買賣興隆,典當的貨物與往來的銀錢都有數萬之巨。只要是來典當的,不管多貴重的物品多大的金額都能給收下。故事出自《杜騙新書》。都說是典當鋪掌柜的利令智昏災禍自招,可是能把典當行開在縣衙旁邊的會是一般人嗎?聽說對方是劫道的絲毫沒有懼怕,商量起收賊髒來更是駕輕就熟,使喚守城門的士卒就跟使喚自家店裡夥計一樣。明朝這社會環境,你品,細細品。
  • 故事:杜騙新書之妯娌誆油肉
    天清氣爽,兩妯娌坐在門外曬著太陽扯閒篇,看到賣油的經過,小嬸子也就是弟妹石氏說,家裡缺油用,奈何沒有銀子買。嫂子左氏說:「你先秤油來,約好以後還上銀子不就行了?」石氏笑著對賣肉的說:「買你的肉沒銀子給。今天沒人在家,不如拿我的肉償還給你。」
  • 故事:杜騙新書之牙行中介騙蠟還舊債
    有一次買蠟百餘擔到福建建寧銷售,住在一個姓丘的牙行店中。這丘姓牙行經紀一貧如洗,對外卻裝出一副富貴模樣,欠下其他客商很多貨款銀兩。張霸的蠟運到之後,丘經紀找人假冒商人來賒蠟,約定以後把銀子還上。各店主在外面商量:我們買張霸的蠟,都已經付了銀子,丘經紀用蠟還了欠的舊債
  • 故事:杜騙新書之詐無常燒牒捕人
    本故事出自《杜騙新書》。——END——
  • 故事:杜騙新書之膏藥貼眼搶元寶
    走到馬安嶺的時候,遇到一個人向他買豬。鄧招寶見這荒山野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連個人影都沒有,怎麼會冒出個人來要買豬?因此心生疑慮,問他是哪裡人。鄧招寶說你既然要買,那就到你家去商量商量價錢。鄧招寶見小豬越跑越遠,急忙追了上去,哪成想是正中那人圈套。那人看到鄧招寶已經追出去有二三百步遠了,從竹籠裡抓起一隻小豬在手,又踢倒了剩下的兩個竹籠。
  • 故事:杜騙新書之中介騙紙以女償
    前面的故事中曾提過,牙行是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擔保並從中抽取佣金提成的中間商。明代的牙行一般都要求經營者有一定的資產,必須得到官府批准並發放執業憑證和帳簿,還要依律繳納稅賦,所以通常情況下人員比較穩定。也就是說牙行是一手託兩家,做買賣的商人到了外地大都兩眼一抹黑,因此比較依賴牙行。
  • 故事:杜騙新書之假扮學道騙真銀
    他們會專門打探哪家的富家子弟想拖後門走關係弄個秀才,然後想著法的去騙·錢。騙子們花樣隨時翻新,防不勝防,年年都有上當受騙的。但這事本來就是犯法的,一般人就算是上當了也不敢往外說,這麼一來騙子的手段就少有人知了。有一位學道老爺,為人公正廉潔,從不收受賄賂。有個人說他能走通學道老爺的門路,但是大家都不信他。
  • 故事:杜騙新書之父尋子落圈套(一)
    毛惜卿所住的地方周圍都是這種小巧精緻的高級會·所,她即刻派人將前面另一家會·所的老闆荀榮媽找來,託她巧設圈套,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荀榮媽得計,兩人會心一笑。
  • 杜騙新書-掉包計 故事分享
    姓汪的就從箱中取出幾張 白綿紙,當著孫滔的面,把根子包成兩包。姓汪的故意站起身來,並轉過身 去,同時故意把原先他那錠真銀裝入衣袖中,口中說:」這包是我的了。」 孫滔忙說:「不對,這包才是你的。」姓汪的乘機取出一包假銀子,亦同樣 是白綿紙包著,與那包真銀子一模一樣的,交給孫滔。
  • 故事:杜騙新書之三匹馬
    馬夫把二嫂扶到馬上,二嫂說:「我摔傷了,得到前面去買跌打損傷膏藥貼,只能先找個地方歇息了。你到前面告訴大嫂等等我們。」過了許久,仍然未見後面兩名婦人趕上來,馬夫心裡又想:應該是在後面買膏藥耽擱了。
  • 單身漢留宿得婦,喜從天降;買布匹紛爭遭毆,命喪黃泉
    婦人拿出錢來,讓遲新去買糕餅點心、葷素酒菜。晚上,三個人一起吃飯。婦人問,老母親年紀這麼大,咋不娶個媳婦呢?遲母說,家下只能度日,哪有錢娶媳婦。第二天,婦人又拿出六錢銀子交給丈夫買米麵,買菜蔬。第三天,婦人問婆婆:&34;婆婆說:「還不是沒錢。」婦人又出銀六錢,叫丈夫去汪紀布店買布。
  • 故事:諸城李秀才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1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第三次科考時,李秀才又未中榜。屢屢失敗的李秀才欲要棄筆從田。一晚,李秀才坐於院中。他眼望蒼穹,連連嘆息。後拿起杯盞,一飲而下:「雖有雄心,奈何才華不如他人。考取功名,想來是天方夜譚了!」李秀才自言自語道。
  • 故事:《子不語》之南山頑石,秀才夢中見于謙,十六個字預言未來
    「南山頑石」我認為是在《子不語》這本書中很有深度的一篇故事,讀完故事後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種「文字遊戲」。故事通篇,都圍繞著一句話「死在廣西,中在湯溪,南山頑石,一活萬年」來作為故事的主線,引導著故事的情節。
  • 故事:杜騙新書之父尋子落圈套(二)
    等到第三天,左東溪執意要走,堅決要走,請荀慶雲還他換下來的衣服,而荀慶雲卻說已經洗好的衣服送回左東溪暫住的客店中了。 左東溪說:「承蒙你送我衣服,明天會把衣服給你送回來。」左東溪本來是打算把兒子拉出銷金窟,哪成想不到幾個回合就被拖入他人設好的局中。 不得不說荀榮媽與毛惜卿這局設得巧妙,環環相扣,層層疊疊,從那盆水落下,左東溪一腳踏進荀榮媽家的門時,就已經是咬了勾的魚,身不由己,不可能掙脫出去了。
  • 故事:新聊齋:秀才斷指
    這天,楊炎到城裡買油,碰到了小時的同窗吳生。吳生是個童生,他讀書不行,秀才也沒考上,最後跟著父親外出經商,這些年家中也還頗富裕。吳生一見楊秀才,非常高興的拉著他去喝酒,楊炎推遲不過,只好去了。就在此時,有兩個進去的秀才從院中走了出來,看他們面色不好。大伙兒頓時圍上,想打探裡面到底要考什麼?可兩個秀才長袖一甩,嘴中哼一聲,就不滿的離去了。眾人心中各自猜測,對考試之事益發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