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騙局變化多端,尤其是在科舉做官這條路上,因為想走這條路的實在太多競爭激烈,被騙的也及其的多。騙子們常說,唯虛名可騙實利,唯虛聲可賺實物。一心想在仕途上有所進步的人,即使是拋撒千金也在所不惜,最容易被騙而不自知。
有一個巨富之家公子想走走門路再進一步,所帶的管家極為能幹,趕赴省城參加大考的時候,住在一家店裡,讓管家四處打探關節。幾天之內,一些聲稱有門路的人紛至沓來。
管家心明眼亮,對來訪者進行仔細的反覆的查驗,發現他們所言所做經常前後不符,漏洞一大堆,很明顯是有人跟店家合夥設局。管家把來人一一打發,不受他們的哄騙。
後來,一個騙子打扮成一個僕人,裝出言語遲鈍一副老實巴交鄉下人的模樣來到店裡見管家,說自個是一個被罷職的鄉官的奴僕。他說這個鄉官跟考官有點交情,因此過來試試,看能不能牽個線搭個橋,從中掙點好處費。
騙子引管家去見鄉官,見面之後發現這人果然很像是個貧窮破落的小官。
鄉官和管家商議,他只能幫一個人通過,需要一百兩銀子就行,但是要現銀,準備好之後到鄉官這來交付。管家沒看出什麼破綻,但覺得一百兩現銀不是小數目,還是在自己住的店裡付銀子比較安全妥當。
鄉官也有話說:「搞這種事必須謹慎低調,你住的地方人來人往的,萬一被其他人看到恐怕不太好吧。這裡有一處空房子,是顧秀才的,我本來是準備在他那借住,因為不太方便所以沒去。你與我的僕人在那裡交易比較穩妥。」
管家還是執意要求在自己的住處交割。
鄉官說:「你要是還不放心,隨便你帶多少人來,我只讓我的小僕一個人去。」
管家說這事不能讓外人知道,自己只帶本主一人去。
等帶了銀子來到所謂顧秀才的空房子,看到果然只有僕人一人,於是放心大膽的交割銀子。
突然,有幾個人砸開房門闖了進來,嚷嚷著有人買秀才,要拿去報官,把三個人打倒後,將銀子全部捲走。
騙子假扮的鄉官僕人此時爬起來,還裝作著一副惱恨的樣子。管家一把抓住僕人的手,說:「不必惱恨,這點銀子不算什麼,我們一起到我店裡再拿一百兩銀子給你便是。」
銀子已經得手,騙子此時只想儘快脫身,哪裡肯去。
公子也說:「事已至此,怎麼還要幹?」
管家說他自有道理,強行拉著僕人到住的店裡,並讓公子趕緊先回家去,自己留下來處理這事。
等公子離開後,管家打扮成儒生,僱了幾個人把自己和騙子假扮的僕人一起綁了送到縣衙,告自己被僕人和鄉官騙了,搶走了一百兩銀子。
縣官說:「你花錢買秀才,本來就有罪,況且你被搶了,與鄉官和他的家人有什麼關係?」
管家說:「搶銀子的跟鄉官是同夥。請求老爺追回銀子,寧願銀子被官罰沒,即使是承擔買秀才的罪過,也要騙子受到懲處。」
縣官差人去找鄉官,鄉官早就溜之大吉了。縣官知道這人果然是騙子,於是嚴刑拷打。
騙子假扮的僕人實在受刑不過,稱願意賠一半銀子。等追回了銀子,管家又請求縣官老爺把銀子全部追回,寧願與騙子一起被發配充為驛卒。
僕人騙子死也不肯交代出同夥。要麼他也只是鄉官的一個手下,根本不知道同夥下落,不然在搶銀子的時候就該一起扯呼了,何至於留下來被管家揪住;要麼是他設的局不夠完美,把管家想得太笨,還沒來得及脫身就被精明的管家拿住了。
不管怎麼說,騙子已多次受刑,再也追不回銀子。縣官只得將騙子判處流徒,管家則被打了板子放回家去了。
管家雖然精明但還是上了當。只是,被搶之後還能拉著騙子一起見官,寧願受刑也要追回銀子,騙子也沒落下什麼好,真是個盡職盡責的好管家。要是換了是公子,身嬌肉貴的,肯定不願意這麼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