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孝故事裡的大荔人

2020-09-03 大美大荔

原創 | 王小民

大荔襟山嶽而帶三水,因了土的厚重和水的靈性,這裡的人民至善至孝,千百年來在中國孝道文化史上留下一串串不可磨滅的印跡……

代父得宥

吉翂,字彥霄,南朝梁馮翊人。吉翂從小就非常孝順。11歲時,母親去世,他悲傷得不吃不喝。吉翂的父親在擔任吳興郡原鄉縣令時,遭到奸吏誣陷,被判死罪。吉翂當時只有15歲,聽說了此事就去擊鼓鳴冤,請求以自己的性命換回父親的生命。梁武帝感到非常驚奇,但卻認為一個孩子能有如此孝心,可能不是自己甘願,而是有人在背後出主意。於是就命廷尉蔡法度在公堂上擺滿繩索刑具,厲聲審問吉翂是什麼人指使他這麼做。吉翂回答說:「我雖年幼蒙昧,但怎麼會不知道死的可怕呢?我不忍心看著父親被處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所以,能用我的性命換回父親的命,我無怨無悔。這是我自己的主意,怎麼會是別人指使的呢?」蔡法度又轉變態度,誘哄他說:「皇上知道令尊無罪,也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如果你現在反悔,你們父子都會得到赦免。」吉翂說:「誰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只是我父親按刑律被處死,如果不死一個人的話,是不合律法的。所以想用我的死,來延緩父親的生命。」梁武帝得知詳情後,免去了他父親的死罪。後來,丹陽尹王志要推舉他為孝廉,吉翂卻說:「父辱子死,理所當然。我要是因此當了孝廉,就是在做因父買名的淺薄行為,這比父親被侮辱還要令人痛心。」因此始終沒有答應。

扶持老兄

楊播,字延慶,北魏華州人。他為人忠厚、謙虛、恭順,非常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兩個兒子楊椿和楊津感情深厚,相互敬重。每天清晨,他們起床後都相對而坐,用心學習知識,互相不打擾對方。吃飯的時候,只要有好吃的飯菜,他們就必須等到對方到後才一塊吃。晚上就寢時,用一個帳子在中間隔開,兄弟倆一邊睡一個,談心交流到深夜。長大之後,雖然都成了家,卻依然來往甚密。楊椿老了之後,有一次喝醉酒無法回家,楊津親自攙扶哥哥回家,還怕哥哥睡醒召喚人伺候無人應答,於是躺在哥哥身邊卻不敢入睡。他們60多歲的時候都做了大官,可楊津絲毫沒有以自己的官位自居,反而更加關心哥哥,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親自詢問哥哥的情況。當哥哥去郊遊、很晚還不回家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先端起碗吃飯的。

謹侍兄疾

韓邦靖,字汝度,朝邑南陽洪人,與哥哥韓邦奇並稱文壇奇士。韓邦奇曾經身患重病,臥床不起一年多。韓邦靖非常擔心哥哥的身體,並親自服侍哥哥。給哥哥吃的藥,他都要先嘗一下冷熱,還堅持親手送上哥哥吃的任何東西。後來,韓邦靖病重,哥哥韓邦奇也是不分晝夜地照顧他達3個月之久。韓邦靖去世後,哥哥韓邦奇只吃簡單的飯菜,穿了5個月的孝服。鄉親們都很感動,特意為他們立了一塊孝悌碑。孝,指還報父母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愛。中國人注重孝道,對於孝悌之人非常敬重。鄉親們為韓氏兄弟樹立孝悌碑,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表彰形式,更代表了根植於同州人民內心的血濃於水的心靈感悟。在韓邦靖離世後,韓邦奇收錄其弟的遺作和墓誌、墓表、傳記等資料形成《韓五泉詩集》,一為紀念,二也了了手足親情。

這,就是可親可敬的大荔人;這,就是可歌可泣的大荔人。他們用對社稷的忠、對父母的孝、對兄弟的悌、對兒孫的愛,書寫了一個個大寫的「人」!孝大於天、情動中華,這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踐行孝老愛親、尊老敬老,並在執政中把「孝道」提升到「為人民服務」國家治理層面的要義所在。

來源:美麗大荔(美篇)

時間:2019.08.29作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關於「孝」一則細思極恐的小故事的感想
    孝,是真善美,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種美好品德。古人對於孝有一種執念,認為孝乃百行之源,萬善之本,已經是一個非常的高度了。除了著名的三綱之中的「父為子綱」,亦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甚至把孝凌駕於子女的婚姻愛情之上,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絕的是「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世上最大的罪就是不孝,這就似乎有些過了。
  • 爐邊夜思:大舜之孝,乃聖人之孝,實非凡人所能為
    停靈所用壽材,繪二十四孝故事之全部或一半,視仙去之人身份而定。二十四孝故事,首一個便是虞舜(本文及其後所引故事,以日本龍谷大學藏《新刊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為底)。虞舜,即舜,又尊稱為大舜,是傳說中的聖人及帝王。二十四孝故事將其列為首位。詩云:「對對耕春象,紛紛耘劃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 故事:孝養的力量
    國王非常寵愛這頭珍貴的白香象,為它蓋了一間漂亮的屋子,鋪上柔軟的毯子,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但香象始終不願意進食。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大王,請您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一定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發王令,全國人民皆要孝養、恭敬父母;不孝順的人將處以重罪。
  • 故事:孝文帝防腐(文史故事)
    北朝北魏天安年間,朝廷法律南規定貪汙十匹布帛的人一律處既然皇上賜給了專門便溺的鐵桶,他們就躲在屋裡往鐵桶裡屙屎撒尿。這樣一來,省去了好些如廁之苦。由於鐵桶比較高,無法蹲著進行,王公大臣們索性坐在上面,很是舒適自在。
  • 故事:天佑孝兒媳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人,只有在失去最親最愛的人時,才會懂得珍惜,才會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俗話說「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遺憾難免會讓人覺得惋惜。
  • 有關紙筆的故事
    往往在整理這些書本和紙張的時候,我的思緒就會不由自主地飛往三十餘年前的故鄉,那些與紙和筆有關的故事便會自然而然地一一映現在了我的眼前。我從小就對文字有一種敬畏感。記得四五歲的時候,我們村小學校的老師用噴霧器在村旁的土牆上寫著雪白的大字。於是,我就照著大人的樣子用小樹枝在我家門口的村道上的土地上畫著想像中的字。這時,有一位叔叔走到我跟前,蹲下來問我畫的是什麼?我告訴他是在寫字。
  • 天天說典故之——東海孝婦
    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關漢卿的《竇娥冤》正是在東漢孝婦這一故事基礎上創作的。世人常以此典指人受誣蒙冤,亦形容天旱無雨。相傳,東海郡有個孝婦老太太死後,她的女兒卻上告說:&34;縣吏逮捕了孝婦,孝婦辯解說不是自己殺害了婆婆。但最終在嚴刑逼供下,孝婦屈打成招。此案上報到郡府,郡決曹掾(專職司法官員)於定國認為這個婦人奉養婆婆十多年,以孝順聞名鄉裡,斷然不會殺害其婆婆。
  • 原來神明對既「孝」又「淫」者如此賜福與降罪的
    孝與淫各為善於惡之一種。不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們又是各在其善惡中首執一端的。所謂「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即是此也。那麼如果一個人既有孝行而又同時犯淫的話,又應該如何降罪與賜福呢?對神明來說恐怕也是一件棘手之事吧。下面的一個縣吏因緣際會而聽到了神明們對此不同的看法。於是他將其記錄了下來。
  • 小故事:孝護翁姑,全家免疫
    有一次,錢氏回娘家探親,不久丈夫家鄉流行急性時疫病,傳染面很廣,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傳染,至親也不敢過問,唯恐逃避不及。顧成夫婦也不幸染上了時疫,後來他的兒女等一家人八,全都染了疫病。錢氏在母親娘家聽到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時疫的消息,急著要回丈夫家探病,她的父母愛女心切,恐怕女兒也會染上疫病,所以力勸錢氏不要回到丈夫家去。
  • 不孝父母的後果!
    遠近的人都說,這是不孝養父母的惡報。神人說:「你是讀書人,當然應該明事理。你兄長貧窮又無知識,雖也有罪,但不能深責。」羅鞏醒來後,對神人怪罪之事,仍然半信半疑。但不久,他就得了中風症,怎麼也醫治不好,終身潦倒不堪。
  • 林之孝兩口子對賈璉夫婦態度天差地別,背後隱藏著榮國府最深的痛
    林之孝兩口子很特別,是賈府排名第三的管家,正月裡請吃年酒,賈母給面子去的幾家下人裡,就有林家。 排在林之孝前面的管家是榮國府的賴大和寧國的賴升(有說是賴二),賴家牛掰到什麼程度?他們的女兒林小紅在怡紅院受到許多冷遇,兩人並沒有利用職務便利讓小紅攀附高位,尤其是鳳姐手頭少個頭腦靈活、口齒伶俐的丫頭,林之孝兩口子就是不肯把女兒小紅調到鳳姐院子裡,被鳳姐稱為「天聾地啞」組合。
  • 林黛玉是如何得罪林之孝家的?她可太無辜了!
    比如在薛寶釵進賈府後不久,人們就已經對當初驚為天人的林黛玉不看好了,賈府很多人看來,端莊、大方的薛寶釵,是黛玉不能比的。雖然小編不得不承認懟得好,但是到這個時候,林黛玉就已經得罪賈府裡2個有頭有臉的婆子了。後面,林黛玉又得罪了林之孝家的,這一次,她可是太無辜了。
  • 《白鹿原》最慘的不是田小娥,而是孝文媳婦,反映當時女人的地位
    直接讓人感覺預示著她會有一個不太好的結局。孝文媳婦大孝文3歲,19歲嫁到白家,白孝文是長子,遲早接替白嘉軒成為族長,正常的講她這一輩子衣食無憂才是,況且,她有一手很好的扎花技術,嫁到誰家光景都不會很差。事實上,她的手藝也給白家帶來了收益。她與冷秋月也不同,冷秋月是因鹿兆鵬不願意家裡的包辦婚姻,而受冷落,已經註定要守活寡一生。
  • 解析董永是一個怎樣的人,董永到底是哪裡人
    董永是東漢時期的名人,他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了很久之後,即使到了現在董永的孝義還是值得人們學習的典範,當時董永賣身葬父,在守喪期後,明明可以不必去履行為奴的承諾卻還是毅然前往,感動了當地人,孝感人將他的故事改編成了一個和玉帝女兒相戀的故事,流傳後世。
  • 林之孝夫婦天聾地啞,如何養出小紅這麼伶牙俐齒聰慧機智的女兒?
    林之孝家的每天帶著人看園子,查上夜。那天晚上帶了人去怡紅院查看,林之孝家的對怡紅院的人說:「別耍錢吃酒,放倒頭睡到大天亮。我聽見是不依的。」只這簡單的一句話,威嚴畢露。可以林之孝家的管家範兒十足。訓完僕人,林之孝家的竟然走進屋,把賈寶玉也訓了一頓。先是看見賈寶玉沒睡,就說他:「還沒睡?如今天長夜短了,該早些睡了,明日起的方早。
  • 孝感市是一座孝文化豐富的名城,弘揚孝文化,是文化人的責任所在
    作者是孝文化研究的熱心者。撰寫過《為官為民都應孝》的文章,進行呼籲並公開發表。這裡發布的是一篇作者喜歡的小小說。曾公開發表於《山西科技報》,對不孝之輩,討伐無情。
  • 村裡故事:婆婆去世,兒媳不哭不穿孝,得知原因,眾人說她做得對
    千百年來,孝順是評價孩子最基本的標準,但是對於兒媳婦來說,婆婆也是媽的概念還不是很深入人心,今天所講兒媳婦與婆婆的故事,誰是誰非還是不好說清楚的。一切準備妥當,第二天喪禮時候,人群中嘀嘀咕咕議論著什麼,往院子裡看看才知道,兩個兒子自然不必說,披麻戴孝哭成一片,跟在後面的二兒媳婦也是一身白。
  • 生前吃喝無人問,死後風光遠鄰知,農村「孝」字好睏惑。
    晚會還有引人淚點的地方,就是兄弟倆攜各自的子女,花上100塊錢請哭欞女撕心裂肺的痛哭,在主持人不斷的搧情解說下,還真有人揉起了眼睛,後面好多的至親也紛紛掏錢,請人替哭,表達對死者的尊重與弔唁一時間仿佛感情無需流露,一切靠人民幣行孝,我全程鄙視著他們的所著所為,原來這「孝」字還可以這麼的表達?散場後還有些老年人這樣評說:瞧瞧人家這倆兒子,把老媽的後事辦得多風光。
  • 百鋦王(民間故事)
    天晴綠泥壺被鋦好後,張縣令怕消息洩露,便將百鋦王留在了縣衙。當天晚上,阮子平將鋦好的天晴綠泥壺放進包裹裡,然後領著僕從,連夜趕往襄陽。可是阮子平剛剛來到了百松山下,早已經等候多時的仇九又帶著眾強盜衝了下來,將裝有天晴綠泥壺的包裹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