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北魏天安年間,朝廷法律南規定貪汙十匹布帛的人一律處
以死刑。可儘管如此,朝中的皇親國戚和王公爵侯自恃身份顯貴,依然暗地裡目無法紀地貪汙受賄。
孝文帝拓跋宏是個關心百姓疾苦的明君。他對朝中的腐敗之氣深惡痛絕,決心好好整治一下。
一日早朝,孝文帝在大殿中央放了好多一尺半高的鐵桶,個個狀如水罐,外面繪有彩漆。
看到這些鐵桶,殿下站列兩廂的王公大臣們都面面相覷,不知皇上要做什麼。
孝文帝見大家疑惑,就說:「眾卿,今日朕賜爾等每人一個鐵桶,只可作便溺之器,不可挪作他用,違旨不遵者,從嚴論處!」
眾臣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卻都一齊跪謝,叩首伏地高呼:「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隨後依次上殿逐個領了鐵桶,各自下殿回府。
時值入梅,一連幾天陰雨綿綿。那些王公大臣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之輩,碰上這下雨天就懶得不願外出上茅廁。既然皇上賜給了專門便溺的鐵桶,他們就躲在屋裡往鐵桶裡屙屎撒尿。這樣一來,省去了好些如廁之苦。
由於鐵桶比較高,無法蹲著進行,王公大臣們索性坐在上面,很是舒適自在。那架勢狀如騎馬,尤其是那胳膊伸向後背擦屁股的動作,酷似催馬揚鞭的姿勢,於是,有人就給鐵桶起了個形象而文雅的名字一馬 桶。
且說孝文帝早已四處派人下去,暗地裡逐個查訪那些貪官汙吏的情況,把他們貪贓受賄的實情調查得了如指掌,收集了許多詳實的證據。
三個月後的一天,孝文帝在早朝時問群臣道:「眾卿,朕賜給你們的鐵桶如今尚好嗎?」
只見眾大臣一個個都跪倒在地,異口同聲地答道:「回稟陛下,御賜鐵桶早已腐爛朽壞,都不能用了!」
孝文帝面有怒色,說:「那鐵桶是用上等好鐵製成的,堅固耐久,怎麼連一百天都沒到就壞了呢?如此糟蹋賜物,實乃對聯不恭不....」
眾大臣昕皇上有怪罪之意,都不敢言語。孝文帝一臉不滿,剛要發作,只見文班大臣列隊中閃出趙郡王拓跋幹,搶在孝文帝開口前慌忙稟奏:「陛下有所不知,那鐵桶雖上等好鐵所制,然作便溺之器,盛納屎尿汙穢之物,日久天長,勢必經不起腐臭敗壞之氣的侵蝕,所以才遭腐損壞了!」
武班大臣列隊中的汝陰王拓跋天賜見有人先開了口,也壯了膽子出班奏道:「陛下,趙郡王所言極是,想這天氣酷熱,桶中廢棄穢物發酵,起沫變酸,致使鐵桶很快腐爛敗壞,非我等不恭不敬也!」
文武百官皆嘖嘖稱是。
不料,孝文帝聽罷龍顏大怒,正色厲聲道:「你們明知腐敗之氣能損物壞器,致使堅固的鐵桶腐爛,不能長久使用,為何還敢貪婪淫亂,不守法令,自行腐敗之事呢?先帝留下的江山,即便是鐵匠打出的銅牆鐵壁,容納了你們這些腐敗之輩,還不就像那鐵桶一樣,不經百日便很快完蛋了嗎?」
孝文帝還沒說完,朝中所有大臣都駭然無語。只聽孝文帝將拓跋幹叫到跟前,將他貪汙受賄的罪行如數列舉。
拓拔幹聽皇上說得事事確鑿,早已無話可說,只好認罪。於是,孝文帝罷免了拓拔幹的官職,令他馬上收拾家什,回家鄉做平民百姓。
接著,孝文帝又懲辦了剩餘的貪官汙吏。打那以後,行賄受賄之風幾乎被杜絕了。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北魏朝延與百姓個人的財力都充裕豐厚起來。
有一天,刺史王肅對孝文帝建議說:「陛下,現在雖然基本沒有行賄受賄、貪贓枉法的人了,可是,為防微杜漸,永絕腐敗的後患,您不妨再賜群臣塗以防蝕油漆的木『 馬桶』,一來以示陛下體恤之心,皇恩浩蕩;二則便溺之事,天天有之,而坐於防腐的木桶之上,防腐寓意如警鐘長鳴,誰還敢貪汙枉法呢?』」
孝文帝聽罷,龍顏大悅,誇讚王肅說:「賢卿真乃我朝忠臣比幹也!於是,孝文帝命令工匠打造了很多塗以防蝕油漆的「馬桶」,賜予群臣。
馬桶成了宮內顯貴的日常必備器物,由於它使用方便,又特別適合年老體弱者,後來很快就流傳到了民間。老百姓家中也都用起了馬桶,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後來人們用的都是防腐性能很好的木製馬桶,再沒有孝文帝賜子群臣的那些一用就會腐爛的鐵製馬桶了。
今天,雪白堅固的陶瓷馬桶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也許從未想到,這馬桶原是為了防腐而造啊!
作者:徐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