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孩子問:我應該做一個好人嗎?就和他一起來讀這本書

2020-08-27 霧中風景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一部幻想寓言,出自兩度獲得諾爾文學獎提名的義大利國寶級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之手。《分成兩半的子爵》是他創作的《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和《樹上的男爵》。卡爾維諾用這三篇寓言故事,來描畫屬於現代人的「祖先家系圖」,它們分別代表了現代人通向「自我」的三個階段,作者運用講故事的形式,針對人如何實現自我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答。其中,《分成兩半的子爵》描繪的是,主人公梅達爾多子爵分裂成的兩個」半身人「,他們各執善與惡的一端,各自經歷了如何掙扎與痛苦的生命歷程,終於復歸完整的故事。小說以此表現了這樣一種人性的客觀處境,即:真實的人性,處於永恆的分裂之中,分裂的焦灼使人永遠嚮往著和諧統一的自我完整性。


《分成兩半的子爵》


乍一聽,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似乎太過深奧了,可能超出了小孩子的理解力,不適合給小朋友來讀?事實上卻未必。為什麼呢?因為卡爾維諾的想像小說,往往具有超乎尋常的親和力!在文字表面,它們常常只是一個個童趣橫生的童話故事,它們有著恣肆奇詭的想像力、優雅溫柔的語言,字裡行間更是充滿了天真、明快和俏皮。「倘若我使用一種更加深思熟慮和悲天憫人的語調,一切變得灰暗、憂傷,我就失去了那種屬於我的特徵……」卡爾維諾如是說。卡爾維諾如孩童般的明亮和歡快,在孩子那裡,說不定有著引人入勝的非凡魔力呢?帶著孩子走近卡爾維諾,猶如引領他們走進一個絢麗多姿的想像的花園,何樂而不為?

那麼,《分成兩半的子爵》中那些複雜費解的寓意和哲理,會不會成為孩子們探索想像花園的攔路虎呢?這也無須擔心。故事大王卡爾維諾總是會把寓意深遠的故事講得生動形象、亦淺亦深,於是,「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有符合孩子理解力的淺近直白的答案。

我們大人可以成為小朋友親近文學經典的橋梁,而卡爾維諾,正是一個與小朋友心意相通的故事大師。

  • 緣起:

這個暑假,我給一位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上課,每天陪伴他一起學習。前幾天看他學了很久後有些疲乏、走神,我便向他提議:「我們來做點有意思的事兒吧,老師最近看了一個故事《分成兩半的子爵》,太好看了,很想推薦給你看看。」

不錯,我選擇這本書的理由簡單又偶然,僅僅是想把一本好書,分享給適合欣賞它的小朋友而已。但這個選擇背後,自然也有一番考量。當我為《子爵》的故事讚嘆不已時,我也慶幸地發現了它那貼合孩子性靈和意趣的童話質感。我善意地希望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不要錯過這個美妙的故事!自從產生了這樣的念頭之後,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便會特別地思考,該從什麼角度切入,來給孩子講這本書?怎麼講既能引起他的閱讀興趣,又讓他比較容易聽懂和吸收?諸如此類的提問,貫穿了我閱讀此書的始終。

當心中對這些問題有了答案,就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翻開書本了!



  • 想像力:「不存在的故事」

開始閱讀前,為了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我的辦法是,引導他注意到卡爾維諾高超絕倫的想像力。我本想從卡爾維諾那褶皺縱橫的大腦皮層講起,可是他不太注意聽。看來是不夠有趣,腦科學方面的知識,對於小孩子太陌生了。於是我當即調轉槍頭,換了一種開場白,從簡述《樹上的男爵》和《看不見的城市》的主要情節來起頭,目的是為了讓他了解,卡爾維諾寫的奇特到想不到的故事,是怎樣一種形態——有關卡爾維諾大腦的「八卦」,只好等日後有機會再抖個包袱了。我結合例子講,比如《樹上的男爵》講的是一個男孩怎麼樣在樹上度過漫長的一生;又如,《看不見的城市》是一個旅行者向皇帝匯報「行程」,講述他途徑的面貌各異的城市和城市的風物,可是這些讓皇帝心馳神往的、精妙的城市全不是真實的,而是旅行者在腦袋裡編出來騙騙皇帝的。我說,卡爾維諾寫這些在生活中不可能真的發生的事情,可是他總是把它們講得好像真的一樣,讓我們覺得很有意思,很想看看故事裡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是想像力的魔法,吸引我們把故事往下讀,藉助想像的翅膀,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假裝設想一下,沒有親身經歷過的生活,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

小朋友好奇地與我探討,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待在樹上過日子?他怎麼吃飯,怎麼睡覺,夜裡颳風下雨的時候,如果沒有被子蓋,不是要淋溼著涼了嗎?我頓時發現他問得太好了,認同地說,是啊,在樹上生活可不容易了,不過,書裡這個叫柯西莫的男孩,把這些問題都給解決了。不但如此,他還在樹上跳來跳去,就像是我們在地上走路一樣自由自在,他在樹上,沒耽誤交朋友,連國家發生重大的事情,他也加入了呢!小朋友聽得饒有興味,不時加入自己的疑問和看法。我發現,二三年級的小朋友,對「樹」的熟悉程度,勢必超過「城市」這種抽象的現代產物,所以他更喜歡探究第一個故事的邏輯合理性。


《樹上的男爵》


  • 詞與句:這樣寫真美好

目前,我們一起讀完了第一章。我本想,我讀一句,他讀一句,交替進行,這樣讓他提高專注度的同時,也得到一種被陪伴的感覺,比較容易放鬆。孩子之前可能並未讀過長段的純文字書,忽然間開讀一本中篇小說,對他無疑很有挑戰性。令我稍感意外的是,他一打開書,便自己默讀起來了。這樣更好:升入三年級,語文學科會更注重學生自主認讀的能力。所幸,我手頭的書是kindle電子版,注音和字典的功能,使用起來方便,它們幫忙減輕了小朋友在生字上的障礙。

不過,大人不時的點撥,仍是促成孩子有效理解詞、句的必要手段。

他問我,「戰爭」、「屍體」、「圖釘」、「乾涸」等詞是什麼意思,我用通俗的話解釋完以後,還從網上搜來了圖釘的圖片給他看。此外,我還挑出「熠熠生輝」、「優遊裕如」這樣典雅的四字詞語解釋了一下,這種詞對於一個準三年級的學生偏難了,但也不妨有所了解。他提問的一般是名詞。一認出「長腳鳥」這個詞,他便來了興致,問我它長什麼樣?我告訴他,這可能是一種作者虛構出來的鳥類,人們並不知道它的樣子。於是他聯想到自己知道的一種「鳥型面具」,開始描述它的樣子給我聽。在他看來,「鳥型面具」和「長腳鳥」一樣奇異而神秘,引人遐想。他又在紙上畫了一隻雙腳修長的大鳥。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事物的命名較為敏感。「名稱」會和他們對某個「具體形象」的記憶聯繫起來,形象思維使抽象的文字信息,變得生動可感。相對地,他們樂於忽略形容詞和抽象的動詞,因為他們還不能分辨詞和詞之間,那些細微複雜的差別。

接下來是講句子。既然讀小說只須把握主要情節,因此分析句子時,我也不必面面俱到,僅挑了一二個好句做例子,讓小朋友細讀之,找找語言表達上的感覺。

例句1:「當馬感覺到肚子被劃破時,」庫爾齊奧解釋說:「就不讓內臟流出,有的將肚皮緊貼地面,有的翻身仰躺。但是死神照樣很快把它們帶走了。」

首先,這是一句直接引語,「說話人」在「中間」。我和他一起回憶了直接引語的三種標點格式。

其次,「有的……有的……(還有的……)」造句,是一個基礎考點。這裡,把句子稍微變化一下,就能造出一個好句子來:「被劃破肚子的戰馬為了不讓內臟流出,有的將肚皮緊貼地面,有的翻身仰躺。但是死神照樣很快把它們帶走了。」

我提問:「死神照樣很快把它們帶走了。」是什麼意思?小朋友認識到,是說馬死了。我進一步點出:把「馬死了」說成「死神把它們帶走」,是運用了我們學過的擬人手法,為了把話說得好聽一些。讀這句話,我們就知道了,在戰場上,馬只要被敵人劃破了肚子,就必死無疑了,戰爭多殘酷啊。

例句2:她們身上不僅長了陰蝨、臭蟲和跳蚤,而且蠍子和壁虎都築窩了。

後半句如果寫成「……而且還長了蠍子和壁虎。」,也是同一個意思,可作者不這樣寫。我讓小朋友感覺一下兩句話,比一比。顯然,原文的說法更生動。原句用到了「築窩」這個詞,一下子讓我們的腦瓜裡有了一個會活動的畫面。想想看,蠍子和壁虎都會在人的身上築窩了,那這些人得多髒多臭,是吧?寫得太活靈活現了。我們自己寫故事的時候,也可以想想看,怎麼把話說得更有意思,才能吸引別人來讀你的故事哦。


《看不見的城市》


  • 寓意:又「好」又「壞」的人,活得最自在

關於小說講的道理是什麼,要等到小朋友讀完整個故事,我才會和他討論。不知他會說些什麼,但我不妨先想想,怎麼給他解釋故事的寓意才合適?

開篇說過,這篇小說的意旨在於:真實的人性,處於永恆的分裂之中,分裂的焦灼使人永遠嚮往著和諧統一的自我完整性。這樣講太深了。和孩子聊《分成兩半的子爵》,當然是從故事本身開始聊起。

梅達爾多子爵被炮火攻擊,他的身子從正中對半分為兩半(小朋友可能會質疑這個情節的現實性),一半是完全的壞人,另一半是完全的好人。壞人很殘酷,做盡了壞事,好人很善良,不斷地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我們通常覺得自己做人就應該做十足的好人,盡力地對別人好,為別人著想,千萬不能幹壞事,如果不這樣就是不應該的。我們以為好人一定是最開心、最從容自在的人,可是在故事裡,我們發現,原來好人也有很多煩惱,他也活得很痛苦。他無限制地幫別人、理解別人、愛別人,結果卻讓自己看起來很可笑,很委屈。而一直為非作歹的壞人,看上去也很不幸。

問題來了:我們還要不要做好人?

當然要!

只不過,不做完完全全的好人罷了。我們要允許自己偶爾「有點兒壞」,「壞」的時候多考慮自己,照顧好自己,這樣我們會輕鬆許多、快樂許多。

那麼,好人什麼時候可以「壞」一點呢?

很簡單,在好人覺得做一個對別人太好的人,實在讓自己很不舒服的時候。

就像《分成兩半的子爵》告訴我們的:每一個人本來就是又好又壞的。看看兩個半身人就知道,做一個只好不壞的人,和做一個只壞不好的人一樣,都是痛苦的,心中充滿了掙扎。真實的人都是又好又壞的,又好又壞的人才是完整的,而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完好的人,不要有殘缺。

這就是為什麼卡爾維諾最後讓兩個半身人合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從半壞半好的兩個半身人合起來的,不是嗎?

再多想一步,我們自己身上相反的兩個面,不只「好」和「壞」,(也就是「善良」和「邪惡」)。我們時而懶惰時而勤奮、時而膽小時而勇敢、時而樂觀堅強,時而悲觀軟弱……不同時候的我們也許很不一樣——但這些都是我們,是我們真實、複雜的自己呀。


伊塔洛·卡爾維諾


  • 最後:關於兒童的閱讀

在《閱讀的故事》中,臺灣資深讀書人唐諾談及了「童年的閱讀」。他用「在螢火蟲的亮光中踽踽獨行」,來形容兒童時期那種孤獨又充滿驚喜的閱讀之旅。照他的經驗看,兒時讀書走的往往是一條隨機、充滿裂隙和空白的道路,這樣的「無知」會逼迫想像力的飛揚,帶來無限美好的可能性。因此,他主張孩子的閱讀應該隨性些、自由些,他希望孩子們的書單,可以以想像力的騰躍代替過於理性的編排。


唐諾 《閱讀的故事》


我自然極為認同,也願意守護兒童閱讀的自由和想像力,不過我想,以上觀點或是唐諾在針對家長的焦慮開出藥方。如果給他的「自由」原則作個補充的話,我以為,那些大人讀過後,認為符合孩子心靈和審美情趣的書,也可以列入給孩子的閱讀清單,比如今天分享的這本《分成兩半的子爵》。

《子爵》是經典的還是流行的,它是寫給孩子的還是寫給大人的?經我推薦而讀到它的小朋友,他的閱讀行為是隨意的還是被規定的?這些都不太好界定。只要它是一個孩子愛讀的故事——就足夠了。

在各種確定與不定之間來回擺蕩,這正是閱讀的真相。我如是想——亦如我們時而清晰,時而又朦朧的人生圖景,不是嗎?

或許,我所有精心設計的講解,過不了多久他就全不記得了。日後回憶起來,他隱約有印象的只是,曾有一個人,身體被劈成了兩半……

孩子將無羈地飛往任何他想去的地方,這不是又回到了唐諾先生所秉持的自由的信仰?


相關焦點

  • 如果你想了解父母,可以生個孩子,或者讀一讀這本書
    對此,一個朋友感慨說:「只有你做了父母以後,才能深深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也許不必等到成為父母,你也可以理解父母對孩子那種偏執的愛,就是讀這本書——《高老頭》,在讀了這本書後,你會看到似曾相識的「愛」,並且為那個一無所知的自己感到羞愧。
  • 2020年秋季開學季大學生應該讀這五本書
    如果你想知道大學生應該讀哪些書,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那麼以下五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一次他徹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並從中找到了力與美,體悟到人類悲劇的深刻性。讀過此書,我覺得越透明的東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所及,你想看多遠就看多遠,但越看越神秘。你還猶豫什麼,看就是了。
  • 《人間失格》:讀不懂這本書的人,是幸福的
    相信讀這懂本小說的人都有一個感覺:太喪了,這樣的人生還有意義嗎?正如太宰治所言:回首前程,儘是可恥的過往。 後來,我把書分享給一個朋友,讀罷,他說:「我是真的讀不懂這本書,感覺葉藏就是一個矯情的無賴。」
  • 讀了這本書,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趣——致我內心的白月光
    我在讀大學時喜歡看電子書,剛開始喜歡讀網絡小說,像那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類型,讀了幾本發現大部分都是一個套路。後來「轉戰」讀歷史小說,剛接觸的是《流血的仕途》,讀完後就覺得自己找到了新天地,原來歷史性小說可以這麼有趣。
  • 讀了《活著》這本書,我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別去讀它
    在我讀過眾多的經典書籍中,你如果問我最喜歡哪一本,那麼毫無疑問肯定是餘華先生的著作這部小說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暢銷海外,影響深遠,餘華也憑藉《活著》這本書奠定了在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崇高地位。我喜歡《活著》這本書,喜歡福貴的故事,也肯定這本書的文學價值。但我建議沒讀過這本書的年輕人最好還是別去讀它。
  • 《追風箏的人》:用盡一生,努力做一個好人!
    故事讀起來殘忍而又美麗,令人盪氣迴腸!全書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富家少爺和僕人之間的故事,他們雖然是主僕關係,卻有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直到富家少爺幾十年後從新回到故鄉,一切都變得開始清晰起來。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從童年開始,一起玩耍,直到自私的阿米爾設計趕走了哈桑後,哈桑仍然記得曾經對於主人的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
  • 亦舒:踏入婚姻前,請你一定讀讀這本書
    他在我們身邊默默陪伴,走過了一年又一年,哪怕僅僅是以朋友的身份。當有一天我們也像吳珉珉一樣被世界傷害,被親友拋離,只有這個男生還是如當初一樣傻傻地讓我們依靠,給我們慰藉。然後,如一切故事的套路——就這樣吧!就這樣嫁給他吧!畢竟他是愛我的。婚後為他生子,為他洗手作羹湯,為他打理一切家務。
  • 「如果你們離婚,我就選爸爸」孩子受傷最深,為了孩子要將就嗎?
    顧佳:「你為什麼這樣問啊?」許子言:「如果你和爸爸離婚的話,我就選爸爸。」顧佳:「你不是最喜歡媽媽嗎?」許子言:「我最喜歡媽媽,媽媽也最喜歡我,如果我選爸爸的話,媽媽就捨不得離開我們」《三十而已》許子言的這番話感動了顧佳,更暖到了觀眾,雖然年齡很小,但也太懂事了吧!
  • 告別書荒,這個暑假,我打算讀這幾本書
    出獄後他處處遭白眼,發誓報復社會,此時善良的米裡哀主教感化了他。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為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期間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為義女,並為救一個酷似他的無辜者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但設法逃脫。多年後,他救了沙威,後者感動,投河自盡。
  • 這三本書讀一讀,好好活著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有笑容也有淚水…2020年,再一次讀完《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和《活著》這三本書,都有淚點,感觸頗深。《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 失去了田曉霞,讀留下的日記的時候,淚流滿面最後的結局,與惠英,明明和小狗共同生活,還是令人欣慰的。《穆斯林的葬禮》 ,韓新月離世的愁苦與傷感,話別的無奈與惋惜,你只能含淚閱讀。
  • 《平凡的榮耀》林明宇:女人願意和好人做朋友,但不願意做戀人
    通常情況下,在婚戀市場中,一個男人被發「好人牌」,也就說明了相親失敗,女人或許願意和好人做朋友,但是不會願意和好人做戀人。原因很簡單,因為好人從來先考慮別人,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劉峰是一個好人,但正是因為他是一個好人,所以也就預示了他的一生,會平平無奇。因為他是好人,他必然會先考慮別人,即便林丁丁誣陷他,她也覺得他會隱忍,因為他是好人。
  • 小說: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死了,你就開心了嗎?
    她跪在地上求著讓他放過她,然後和厲深衍雙宿雙飛?傅凌遇也沒有半分動搖的意思:「別再做夢了,蘇曉黛,我怎麼會放過你,看著你痛苦,看著你生不如死,就是我的一大樂趣!你想跟厲深衍在一起?這輩子都不可能了!」到底是她想太多,竟然錯誤的以為他或許會心軟放過自己,心疼的抽搐。她眼底下閃過濃濃的哀傷與失落,看到她悲傷的眼眸他心頭一顫,就因為他不成全所以就這樣難受?
  • 原著《西遊記》中的唐僧並不是好人?原著很黑暗,孩子該不該讀?
    當時滿堂嬌已經懷孕,生下孩子後,把孩子放入盆中,順水漂到金山寺,和尚撫養唐僧到18歲,告訴他身世,唐僧便去救下母親,把劉洪抓了起來。這個故事有很多疑點,讓人對唐僧的身世產生很多疑問。宰相之女不是應該找門當戶對的良媒嗎?為何需要在路上拋繡球招親?宰相之女的夫君招人殺害,她和她的家族竟毫無辦法,只能苦苦等待孩子長大?萬一孩子夭折呢?
  • 這本書,推薦給家有「小惡魔」弟弟的姐姐
    我的大女兒迷上了《家有兒女》,這部367集的喜劇片,她如今已經看了三遍了,我問她看了這麼久,有沒有觀後感呀?她脫口而出:沒有弟弟實在是太好了!雖然喜歡劉星這個角色,但她依然覺得劉星是他見過的最討厭的弟弟。可她最近最近讀的這本《我只想讀完這本書》,卻刷新了她的認知:原來弟弟可以調皮到這個地步,調皮到姐姐想把他變成一隻貓!
  • 如果男孩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我會果斷讓女兒和他分手!
    瑕不掩瑜,不能影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可是,我想說的是,單從結果推論貌似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斯特裡克蘭沒有獲得成功,人們又該如何定義這個人呢?會是評論區裡說的「渣男」或者「混蛋」嗎?100年後的今天,再次審視這個已經成功的可憐追夢者,為什麼大家依然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和爭議?讀者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值得深思。
  • 如何才能讓孩子「事半功倍」的閱讀?以這本書為例來看
    暑假來臨,如何引導孩子去讀這本書,將書讀「厚」又讀「薄」呢?我們來看教學案例分享。01掃清閱讀障礙,讓孩子了解未知的海洋深處人類對於太空的了解要遠遠大於海洋。,比如抹香鯨、長鬚鯨的恩怨,紅海裡瀕臨滅絕的儒艮,養在貝殼裡的價值連城的大珍珠......康塞爾對於界、門、綱、目、科、屬、種這些海洋生物做了詳實的介紹,讓我們認識了許多新的海洋生物,在閱讀這本書時會越讀越有興趣。
  • 如果你覺得生活很苦,就看看這本書吧
    有人說:&34;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可是,他不知道,這一切都在別人的設計下,他中了圈套,每天輸了就籤字畫押,把家裡的地作為抵押。當奸詐狡猾的龍二把帳本放到他眼前時候,他才知道,半年前已經開始欠帳,他用了半年時間,把自己祖輩留下的家產全部輸光了。富貴這才驚醒,原來自己把家敗完了,他後悔,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父親因為這件事被氣死,母親也生病了,只剩下妻子和兩個孩子。
  • 豆瓣高分9.0,看完這本書,我被治癒了
    《刀鋒》是毛姆晚年的作品,寫這本書時,他已經年近70歲。豐厚的生命沉澱,凝結在文字上,閃閃發光。他曾說,「我才不管其他人覺得這本書是好是壞。我終於可以一吐為快,對我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做一個男人應做的事情……拉裡,你要是愛我的話,你就不會為了一個夢想而拋棄我。」
  • 用成人的視角讀《外婆的道歉信》這本書,只會讓你得出刻薄的評價
    讀《外婆的道歉信》這本書,你一定要至少堅持讀完前4個章節。這是國外小說的常見寫作套路,開篇不做任何鋪墊,就把各種人物嗖嗖地扔在你的眼前,一片嘈雜喧囂的場景,讓你一頭霧水。這有點像電影手法,當你覺得腦子不夠使、甚至想要放棄時,節奏急轉直下,才開始慢悠悠地為你解剖劇情。
  • 如果我這麼介紹這6本書,你肯定想看看呢
    如果用這種方式,給下面這6本書重新編寫簡介, 你會不會也想深入了解一下呢,是不是有進一步熟悉的衝動呢?從一無所有到擁有所有,放羊娃一次次刀口舔血,一次次死裡逃生,他的敵人和朋友一個一個的在他面前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