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兩個非常相似的鳳凰男,那就是文炎敬和孫志高。這兩人都娶了盛家的女兒,靠著嶽父家也獲得了不少的好處,可兩人的結局卻完全不同。既然都是鳳凰男,那為何文炎敬能愛情事業雙豐收,而孫志高卻落得一敗塗地呢?
孫志高和文炎敬有著相同的出身和同樣的生長環境,兩人都是家境貧寒,父親早早離世,母親靠著自己的力量把兒子撫養長大,兒子努力讀書並且都靠著讀書取得了一定成績。
孫志高12歲就中了秀才,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神童,但是少年成名並沒有使這個讀書人繼續向正道走下去。文炎敬一步一步成為人中龍鳳非常不容易,她的母親也只是一個粗糙的婦人,沒什麼教養,但好歹文炎敬沒跑偏,最後靠著自己的力量成功走上了仕途。可以說,兩人在起步上是一樣的!
文炎敬和孫志高在遇到盛家女兒之前的目標是一致,就是揚眉吐氣、入仕為官!還有一點,他們都覺得男人三妻四妾沒什麼不對,都覺得男人走仕途才是正道,都覺得親媽很重要,但是最終兩人在遇到盛家女兒之後就走向了不同的結局,歸根結底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不同。
文炎敬雖然靠著嶽父一家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但是他能入仕完全是靠自己的實力。文炎敬雖然是個窮舉子,但是也有自己的骨氣,他有缺點,但是德行方面還是靠得住的。他與如來在一起是因為喜歡如蘭,而不是抱有其他的目的,而且當初文炎敬的德行也是過了盛紘那一關的,因為盛紘是想把墨蘭許配給他的。也就是說,文炎敬的德行在要求嚴苛的盛家人面前沒有任何問題,整體而言就是一個出身不太好,但是品行過硬的潛力股,這一點也是他和孫志高的本質區別!
孫志高雖然聰明,但卻常常聰明反被聰明誤,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成為了當地響噹噹的人物,可是他的德行卻與他的才華不相匹配。中了秀才之後他就開始忘乎所以,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有些飄飄然,甚至分不清現實與夢幻,於是他越來越囂張,越來越自負,最終一生的巔峰也就止步於秀才了!而且從與淑蘭的婚事上也可以看出孫志高的品行實在是差勁,在他眼裡,功名利祿才是最重要的,妻子的付出與真心他完全看不到,可卻還滿口的仁義道德,簡直就是言行不一。像這樣的男人,毫無品質可言,這是他和文炎敬結局不同的根本原因!
除了德行,孫志高與文炎敬娶妻的目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孫志高是讀書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非常高,而且又中了秀才,將來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淑蘭的父親盛維是商人,淑蘭的社會地位並不高,能嫁給孫秀才人們都覺得她是高攀了,但是淑蘭成親帶去了大量的嫁妝,二人算是相對平衡。盛家看中了孫志高的前途,孫志高看中了淑蘭的嫁妝,二人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也就是說,孫志高從一開始與淑蘭就沒有什麼感情基礎,婚後更是在婆婆的惡意挑唆下夫妻一個月都不能同房幾次,兩人感情越來越淡,這是他們走向和離之路的重要原因。
文炎敬卻不同,他娶如蘭是典型的高攀,文炎敬只是一個窮舉子,而如蘭卻是官宦人家的嫡出小姐,兩個人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文炎敬選擇如蘭並不是因為她高貴的身份,而是他喜歡如蘭的性格。最主要的。兩人在成親之前就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礎,婚後更是互相扶持、如膠似漆。還有關鍵的一點,文炎敬是在正式迎娶如蘭之前就中了榜的,這是他可以娶如蘭的前提條件,雖然她婚後在官場中混得很好少不了嶽父家的支持,但整體而言他還是更多地靠自己,她娶老婆是為了愛情和穩定,而不是改變命運!
文炎敬與孫志高雖然都出身貧寒,雖然都讀聖賢書,可兩人的自控能力卻完全不同。
孫志高中了秀才後又娶了盛家的女兒,簡直是名利雙收了,可他卻把聖人的教育都忘到腦後了,從此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甚至還與一位青樓女子有了感情,再也不理會什麼聖賢書了,讀書人只不過是他一個徒有其表的身份罷了!後來,淑蘭不允許那個青樓女子進門,孫志高便嚷嚷著要休妻,還滿口的聖賢教育,太不知廉恥了!
孫志高雖然是讀書人,可卻絲毫沒領會到古人教育的意義,他讀書是為了利益和享受,讀書根本就沒有幫助他樹立起堅強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控力,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是典型的教育失敗者!
文炎敬就不一樣了,雖然他也覺得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當面對如蘭的反對時他也會仔細反思。倒不是懼怕嶽父家的實力,而是怕辜負妻子的厚望與情感。
文炎敬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止步的,還是能保持頭腦清醒的,最起碼他有基本的自控能力,能明辨是非,稱得上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書才沒有白讀啊!
文炎敬與孫志高雖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兩人還是有本質區別的,由此可見,鳳凰男不是不能嫁,而是要看他的本質如何。男人的性格、抱負、能力都將直接影響他對婚姻的態度,如果他本質上就出了問題,再加上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和貧窮的人生,那好人家的閨女憑什麼要嫁給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