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知否》中在盛家誰是一直被忽視的人呢?自然不是華蘭,華蘭是王若弗和盛紘最疼愛的孩子。作為嫡長女,華蘭在盛家的地位也是很高的。除此之外,華蘭長得漂亮,性格也討人喜歡。自然也不是墨蘭和長楓,他們雖然是庶出,但是盛紘一直很偏愛他們。明蘭雖然是庶出,衛小娘早亡,卻一直有盛老太太為她籌謀。
長柏作為盛家的頂梁柱,雖然盛紘更偏愛長楓,也知道盛家的未來要靠嫡子長柏。一直被忽視的應該是如蘭,雖然是嫡女,既沒有哥哥姐姐受重視,也沒有墨蘭更討盛紘喜歡。一直掛在嘴邊的嫡出,是盛紘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明蘭至少外表孝順懂事,並不是明蘭虛偽,而是封建社會對女子的要求。小說中,明蘭作為一個穿越者,就要儘快適應古代女子的生活。
二
如蘭這時候在盛家就有點尷尬,外貌她不如姐姐妹妹出挑,才華不如墨蘭,性格又不如明蘭討人喜歡。唯一可以說出的就是自己是嫡出。不過如蘭在婚姻的智慧讓人很佩服。同樣是鳳凰男,孫秀才和文炎敬就是天壤之別。如蘭和婚前可以看出文炎敬是一個不錯的人。第一長柏和盛紘對文炎敬評價很高,長柏看人一向挑剔,就像他說的考驗品行須苛。
而盛紘的眼光一直也不錯,他挑選女婿和兒媳連盛老太太也是欣賞的。說他做兒子和做丈夫一般,但是作為父親還是不錯的。那麼多學子,盛紘單單選中了文炎敬,想把自己最喜歡的墨蘭嫁給他。他怕墨蘭像華蘭一樣高攀會受委屈,又怕墨蘭像淑蘭一樣遇到孫秀才。可是墨蘭根本看不上文炎敬。文炎敬最開始對如蘭說,自己已經和墨蘭有了婚約,不能辜負盛紘的一片心意。
明蘭親眼看到淑蘭嫁給孫秀才的結局,心裡是不願意如蘭低嫁的。就像如蘭說的,自己無才無貌,別人看來文炎敬不過是想高攀盛家嫡女罷了。而如蘭和文炎敬相處過,她相信文炎敬的品行。文炎敬這邊不好的事情也提前和如蘭說好了,比如他的母親偏心他的弟弟,並不好相處等等。如果文炎敬不說,如蘭怎麼會知道呢。
三
如蘭在盛家不受重視,文炎敬的母親也更喜歡他的弟弟。說到底他們都是被原生家庭忽視的人。不同於袁文紹明明知道母親的偏心和胡鬧,前期一直不作為他覺得母親比妻子重要。而文炎敬知道母親會為難如蘭,後來調到外地做官,和王若弗聯手把如蘭一起帶走了。如蘭在婚姻中的智慧大部分是借鑑自己的母親和林噙霜。
如蘭從王若弗哪裡知道,女人可以在婆婆、丈夫親戚那裡擺大家閨秀的架子打壓他們。但是不能在丈夫面前提自己娘家如何,哪個男人沒有自尊心呢?林噙霜在盛紘面前一直柔弱可憐,這點也被如蘭運用到自己婚姻中。婆婆把文炎敬的表妹嫁過來做貴妾,如蘭在雨裡淋了一晚上,把兩個人最初戀愛的話說給文炎敬。
四
一邊是偏心無理取鬧的母親,一邊是當初連顧廷燁都不願意嫁,下嫁給自己的妻子。到底誰更在乎自己,這時候他的心裡最清楚不過。如蘭對明蘭說文炎敬在並不知道她是嫡女的時候,說喜歡她性格爽朗。在知道她是嫡女的時候,仍然決定要娶墨蘭。
文炎敬的母親明明大兒子更有出息,卻更偏心小兒子。一邊覺得自己的兒子是個文曲星,一邊又給自己兒子的婚姻添堵。和如蘭不被重視一樣,文炎敬在家裡也不如弟弟討母親喜歡。墨蘭說如蘭不通詩書,和自己丈夫沒有共同語言。可是生活和婚姻也並不全是詩情畫意。如蘭和文炎敬兩個不被原生家庭重視的人,因為更能感受彼此內心的自卑,更希望有一個人在乎自己,所以就會特別珍惜彼此。
五
明蘭嫁給顧廷燁之後再也不是那個小心謹慎,明哲保身的明蘭。以前不敢和父親頂嘴,哪怕自己的親娘被害死。後來為了盛老太太不惜與盛家所有人為敵,並不是明蘭仗勢欺人,而是她在婚姻中活出了最真實的自己。華蘭明知道自己的婆婆給自己添堵,卻不敢和袁文紹抱怨。墨蘭沒有婆媳矛盾,卻和一屋的小妾爭風吃醋。如蘭嫁給文炎敬,也是嫁給自己想要的愛情。
但是,婚後的如蘭也不再是那個驕橫的盛家嫡女了。學會了對付難纏的婆婆,怕婆婆給丈夫納妾,自己把身邊的一個丫環送給文炎敬當小妾,堵住婆婆和外人的嘴。對待文炎敬,雖然依舊一片真心,也學會了察言觀色。也許大部分女生都是如蘭吧,不顧一切嫁給愛情,雖然婚姻美滿也有一地雞毛。雖然丈夫可靠,也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但是有時說話也要有很多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