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一書當中,六大門派圍攻明教光明頂這一片段是全書的高潮部分,主角張無忌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最後成功拯救了明教,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張無忌從一個毛頭小子一躍成為江湖當中一大門派明教的教主,可謂是一步登天!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書中對明教的描寫,不僅構思了它 的大本營光明頂,小說中位於西域地區的崑崙山上,還對明教的各個人物做出了各具特色的設計。同時還設計了明教的兩大功法「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相信讀者在讀到主角張無忌使用這這兩種神功一一擊敗六大門派,最後一戰成名當上了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的時候,無不想像著那個令人心血澎湃的場面。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主要人物
而在金庸先生筆下的明教到底有什麼淵源?明教又為什麼叫「明」教呢?
據考察,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源於來自波斯的一個宗教,這與書中紫衫龍王是中原人和波斯混血有直接關係,因為在書中紫衫龍王及其女兒先後成為波斯聖女,這一切都表明書中的明教與波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波斯聖女
在波斯人的信仰當中,有一支宗教在薩珊王朝期間(約公元226~851),被立為波斯國教,即瑣羅亞斯德教。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又被稱為拜火教、火祆教,大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宗教名稱只是在國內外叫法不同,實際是一個宗教。那麼拜火教和小說中的明教又有什麼關係呢?
倚天屠龍記劇照
事實上,拜火教和明教兩個宗教雖然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源自波斯,並且都是起源於三世紀,但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不過可以將他們看作如同猶太教和基督教的關係。
人們經常將拜火教和明教混為一談是因為兩個宗教的教義都是二元論——善與惡。善代表光明之神,惡代表黑暗之神,兩個主神會進行長期的戰鬥,但最後結局都是光明之神獲得勝利。這也是兩個宗教都熱愛光明、熱愛火的直接原因。
宗教聖火
拜火教以光明之象徵「火」為崇拜對象,因之火是人們的「正義之眼」,對火的禮讚是教徒的首要義務。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馬茲達是最高主神。馬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創造了無限的光明,因而將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在小說中,金庸先生描寫的明教總壇稱為光明頂,並且還有六枚聖火令,這樣的設定與拜火教、明教的教義和宗教特徵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教總壇
而明教又被稱為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創,根本教義是二宗三際,二宗就是善於惡;三際是指善於惡兩者互相纏鬥的三個階段。一般認為他是吸收了多個宗教從而而形成的自己的信仰。
摩尼教同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唐朝時逐漸由安西都護府傳入。但是到了唐武宗會昌年間,武宗大舉滅佛,摩尼教也遭受了嚴重的打擊。故此,摩尼教從而將目光轉向民間,吸收道教以及民間的多種信仰,正因此摩尼教改稱明教。
明教教徒
明教的宗教主張相信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即將來臨,因此明教的教徒極易被煽動而致造反,故當權者對明教大多抱有反感態度。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幾乎每個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都有明教的身影,之後明教又和白蓮社等相結合,形成白蓮教。到了清朝的時候,明教一詞在文獻中已經考察不到了。但是在民間,關於明教的故事仍在流傳。
參考資料:
1. 吳晗:《明教與大明帝國》
2. 王媛媛:《從波斯到中國:摩尼教在中亞和中國的傳播》
3. 馬小鶴:《光明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