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陳情令》,數個意難平。
江厭離身死,魏嬰剖丹、墜崖,藍湛問靈十三載,曉星塵絕望自刎,江澄為救魏嬰失丹……無法一一列舉,但不得不特別一提的是獨守義城八年、執意喚回曉星塵的薛洋,一個露出最可愛笑容、有著最惡毒行徑的「壞東西」。
嘆薛洋:黑不透、洗不白,讓人恨不起、愛不來。
憐薛洋:不是不愛,而是不懂愛,不知如何去愛。
人之初,性本善。自小嗜甜如命的薛洋,無父無母流浪街頭,起初他定也是對這世間懷揣善意,抱有幻想,他天真地以為「只要我替人送了信,就能獲得一顆糖」,所以他賣力地去做了,然而,得到的不是一顆糖,反倒失去了一手指。
一念起,一念滅。常慈安碾碎的不只是薛洋的手骨,還有他對這人間的愛意;薛洋失去的不只是一根手指,還有愛這人間的能力。本就無人對他噓寒問暖,本就無人教他是非對錯,自此,他更不懂愛,不知如何去愛。
如果拿薛洋與魏嬰作對比,反使薛洋更令人心疼。魏嬰記憶裡滿是父慈母愛、一起騎驢的畫面,還有母親那句「你不要總去記你對別人的好,要多記別人對你的好」,這是魏嬰所受到的充滿愛意的啟蒙教育。而薛洋呢,劇中未提及其父母,但隱晦地提到他與「陰鐵鼻祖」薛重亥的關係,他或許就是薛重亥的幾代孫子,這一出身便是洗不白的。他流浪街頭前受到怎樣的教育無從考據,萬一是「別人傷我一分,我必屠別人滿門」呢?除了斷指事件,誰也不知薛洋流浪期間還遭遇過什麼。後來,他遇見的溫若寒、金光善、金光瑤,無一不是因為他手握陰鐵秘密,會復原陰虎符,大有利用價值;最後,狡兔死走狗烹,薛洋還被金光瑤重傷後棄於路旁。這一切,無疑都在為薛洋內心的陰暗不斷加碼。
薛洋為人所害,卻也害人無數,註定怎麼也「洗不白」,但是被曉星塵一顆糖就能哄好的他,從某一層面來說,又會黑到多透?
曉星塵救下奄奄一息的薛洋後,一句坦誠的話——「萍水相逢,垂手相助」、一句溫柔的話——「不要亂動,否則骨頭又要錯位」,便讓從未感受過溫暖的薛洋眼裡閃爍著星星,感激地說了聲「多謝救命之恩」。
給點陽光我就燦爛;我尋了半生的春光,你一笑便是了;你給我一顆糖,我的餘生便能回味無窮。
遇見曉星塵,薛洋才算是見過真正的人間,儘管那是他騙來的,可快樂不作假。曉星塵是他的「高山仰止」、「人間美好」,所以,薛洋變了,他幫曉星塵修補房頂,夜獵給曉星塵打下手,陪曉星塵一起買菜。雖然這其中他還壞事做盡,惡意誘使曉星塵殺人,但他卻是因為貪戀曉星塵對他的好!他不知如何留住這份好,他怕自己配不上曉星塵的高潔,所以他也要讓曉星塵濫殺無辜、手沾鮮血;他怕宋嵐出現會破壞他偷來的美好時光,所以他使計讓曉星塵殺了宋嵐……薛洋想愛,還是不知如何去愛。
心理扭曲的薛洋固然可恨,亦是可憐。
曉星塵為薛洋擦拭傷口時不小心碰到他的斷指,他便如驚弓之鳥般迅速躲閃,這過激的反應是他半生不得溫暖、不得信任帶來的「後遺症」。
薛洋對人時刻小心提防,舉劍試探阿菁是否真正眼瞎,但當阿菁直接走過來時,他忙不迭收劍、用手扶住阿菁的動作,讓人感受到他依然尚存一絲善良。
宋嵐大罵薛洋是「禽獸不如的畜生」,薛洋反諷——「我七歲就不用這兩個詞罵人了」。細思此話,會讓人不由心疼小小年紀的薛洋究竟遭遇過怎樣的不幸。
曉星塵自刎前,薛洋發自內心的那句「我騙你的你都信了,我不騙你的你反而不信了呢」;曉星塵自刎後,薛洋慌亂無措的那句「死了更好,死了才更聽話」;薛洋布下法陣、備好酒菜,眼巴巴地等待曉星塵回來,當意識到這些只是自己妄想之後,他瘋狂地摧毀屋內的一切;鎖靈囊被魏嬰拿走後,薛洋歇斯底裡的那句「還給我」……無不戳中人的淚點。薛洋想愛,是真的不知如何去愛。
你離開了以後,我活成了你的模樣。
曉星塵死後的那些年,薛洋學著他的樣子,眼蒙白綾,身負霜華,把義城的路摸了個遍,不計後果、想方設法修復曉星塵靈識,期待曉星塵歸來繼續陪伴他,再給他糖吃。
然而,直到死亡的最後一刻,他也未能如願,陪伴著他的唯有被他緊攥在手裡、曉星塵給他的、他捨不得吃而發黑的一顆糖。
如果薛洋在年幼時遇到一個人,如魏嬰母親,如江楓眠,或如曉星塵,也許,他也能明月清風地安度一生。
可惜,世間沒有如果。
BY/靜室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