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
相傳在明朝萬曆年間,漳州雲霄縣有一個年輕的漁夫,此人名叫石足鼎,因老爹老娘早亡,從此成了孤兒,獨自住在海邊漁屋,每日靠著出海打漁為生。
但石足鼎生性很善良,總喜歡助人為樂,有時候魚打得多了,就會帶點給附近村莊的老人們。
酷暑的一天,海上烈陽高照,風雨變幻莫測,一時晴空一時陣雨,漁夫石足鼎戴著鬥笠,光著黝黑的膀子,在礁石旁打撈魚群。
其勤勞的忙碌一日,眼見夕陽西斜,海水倒映黃昏,變得海天一色,無比美麗動人,於是就收了漁網,對天感恩今日的收穫,準備返航。
未料,剛駛不遠,便看到不遠處的一塊大礁石上躺著一個女子。石足鼎見之,心生擔憂,暗想這大海茫茫,怎會有一女子躺在哪裡?莫非是遭遇了不測?
不曾多想,石足鼎便撐船靠近,爬上那溼滑的礁石,只見那女子靜靜的在沉睡,五官長得很標緻,肌膚白滑,一身乳白色衣裙,髻發上裝飾著許多珍珠、貝殼。睡女子似乎沒察覺到有生人接近,仍在甜睡。
於是石足鼎便輕輕拍了拍白裙女子的肩膀道:「姑娘為何躺在此地,若非是遭遇沉船倒黴事了?」。
頃刻間,睡覺女子眼睛睜開,露出一雙藍色瞳孔,美豔的驚人,隨即像受到驚嚇般:「啊」了一聲,便滾落了海水裡。石足鼎驚訝,以為把對方嚇落水了,自己一個挺身就往海裡跳,想救人。
未料,那女子卻遊得神速,猶如一條遊魚,譁啦幾下就向海底珊瑚堆遊去。石足鼎突然感到一絲怪異,但救人心切,還是追隨了去。
片刻,那女子便一下就鑽進一隻巨型蚌殼裡躲了起來。石足鼎見狀,驚得猛喝一口海水,感到氣息漸漸不足,便放棄了救人遊回海面。
之後,石足鼎細想,莫非遇到的是一隻蚌精,早年前他曾聽死去的父親提過這種傳說,如今有幸得見,甚是離奇。不過,那蚌精的絕世美貌和嫩如脂膏的肌膚,早把石足鼎的心勾了去。
此後數月,石足鼎每天都會來到這片礁石海域打漁,盼望再遇到那隻美麗的蚌精姑娘。或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天午後,海上一絲風都沒有卻突然捲起一個巨浪,差點把石足鼎的漁船打翻。
但是無風不起浪,石足鼎憑藉經驗知道這巨浪定是水下有大魚出沒,才會捲起浪來。於是尋跡而去,不想發現海面上冒出一條大魚,正飛速追咬著一隻巨型大蚌。石足鼎一看,那巨蚌便知道是當日的蚌精姑娘。
於是,他就拿起長魚叉去阻截那條大魚,經過一番費力,終把大魚給殺死了。
少頃,巨蚌見大魚遊遠,便浮出了水面,展開兩扇殼門,從裡面走出了一個婀娜多姿的優雅女子,正是那蚌精。
此間蚌精仙子已不再怕面前的男子,羞答答的行了禮,道:「多謝這位公子搭救,小女叫晗珠,是海底龍宮中的一隻蚌精,今日奉命來採珍珠給龍王賀壽,未料到卻被一條大魚盯上了」。
石足鼎聽罷,忍不住誇讚到:「仙子,你真美,鄙人當日驚擾了你,還望仙子海涵」。晗珠見石足鼎如此憨厚善良,噗呲一笑,便飛上了漁船,接著輕聲而語:「小女知道公子是附近漁村的漁夫,還尚未娶妻,今日相救無以為報,若是公子不嫌棄,小女便以身相許」。
話完,晗珠一瞬間就羞紅了小臉蛋,唯唯諾諾的摟住石足鼎一躍就潛回巨型蚌殼之中,接著兩扇蚌殼緩緩合上沉進了海底。
此間,石足鼎進入到蚌殼之中,竟不缺氧,反而整個人越發精神起來,看著閃閃發光的殼壁,沾滿了大大小小的珍珠,而蚌精姑娘早已小鳥依人般依附在他懷中,他瞬間激動,把持不住的便與那美麗的蚌精歡愉糾纏起來。
只見清澈的海底裡,魚兒成群遊來遊去,珊瑚礁石美觀異常,而巨蚌則在水中緩緩翻轉,不時動蕩出一波波漣漪。
良久之後,石足鼎被蚌精仙子送回岸邊,他上岸時雙腿顫抖,萬分不舍,問何時再會,那仙子卻是不言,一笑後返回蚌中,沉入海中不見。
只這一次後,石足鼎便再沒有遇見過蚌精晗珠。縱然他萬般思念,痴情得去問魚兒、海龜,這些動物只是對他吐水泡泡,毫無結果。
眨眼又是半年,石足鼎如常拿海鮮送給村裡的老人,其中有一個盲婆婆,多次受石足鼎的照顧,於是便好心的告訴了石足鼎真相。
原來盲婆婆也是一隻蚌精,當年因冒犯了龍王,受到了刺目懲罰,此後便來到漁村隱居,但她聽得懂一些魚言和龜語,因此便知道了晗珠的下落。
當日,晗珠和石足鼎辭別後,回到龍宮不久,便被龜丞相的孫子龜三郎相中了,強搶她過去當了小妾,此後晗珠就一直深住在海底龜府裡,無法再離開。
石足鼎聽完真相,悲傷的熱淚滿眶,瞬間就下跪求盲婆婆幫他救出晗珠,無奈盲婆婆有心無力,只從衣兜裡掏出一顆避水珠,叮囑了石足鼎一番,便讓他自己出海救人去了。
這晚月色撩人,海面寂靜,石足鼎撐著漁船來到盲婆婆指出的地方,便含著避水珠潛入了海底。不知遊了多久,只見深遠有一座如龜殼般的府邸現於海底,其通體發著幽幽青光,府門前的燈籠還亮著。
於是,石足鼎戴上一隻準備好的大魚頭,假扮成一隻魚兵潛入了龜府。
尋了一會,便在側殿東廂房內找到了晗珠。兩人隔久不見,相擁啼哭,晗珠哭著把龜三郎強迫自己的事情說了出來,石足鼎擁抱著晗珠抹乾了她臉蛋的淚水,安慰道:「別擔心,我這次來,就是為了帶你離開這裡」。
隨後,兩人趁著蝦兵蟹將打盹之際,便悄悄逃離了龜宮,回到海岸。
從此後,晗珠便沒有再返回龍宮,一心在漁村居住了下來,和善良的石足鼎結為了夫妻,婚後倆人為報答盲婆婆的恩情,便認對方做了乾娘,且接過來一起生活,後來他們又生下一對兒女,一家五口的小日子過得無比歡心。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唐有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