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夫是個地地道道的陝西人,年輕時因為和自家兄弟鬧矛盾便離家出走到了山西。因著家裡幾輩人都是醫者出身,顧大夫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熟讀醫書,所以離家出走那會兒已經算是半個大夫了。
到了山西以後,做了一段時間的長工,後來因為勤懇聰穎被人發覺舉薦去進修西醫。學成之後顧大夫還是回到了那個他初到山西的鄉鎮裡,開了診所,從此再也沒離開過。
歲月慌慌,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顧大夫成了遠近聞名的老中醫,每當大家提起他,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和感慨。
顧大夫的脾氣並不好,但在別人眼中確是實實在在的大好人。
時常有病患慕名來到顧大夫的診所瞧病,除非身有重疾,一般顧大夫把脈問診之後,便簡簡單單的取了幾樣藥便了。病者不明原因只當是顧大夫年老精神不濟有意敷衍他,就纏著顧大夫給他再開幾副湯藥,顧大夫一聽便吹鬍子瞪眼道:「這些藥吃了就好了!不用再開什麼湯藥!」
病者見顧大夫脾氣不佳,只好憋著委屈離開,心想「我又不差你錢,這麼兇幹什麼!真是個臭脾氣的怪老頭!」
所以多年來,顧大夫的診所裡從來不乏因為非得吵著要吃藥而被顧大夫攆出去的病患,但被攆的人過不了幾天就不覺得顧大夫可惡了,因為顧大夫的藥果真是一次性藥到病除,而且還花不了幾個錢,絕對不會給你去第二次的機會。
後來鎮子上陸陸續續地開起好多家診所,但顧大夫的診所前,總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顧大夫一輩子精打細算,分毫必究,但人人都誇他大方。
顧大夫有一把古樸、結實的算盤,那油亮的算盤珠子和繁複刻紋隱約透露出些許的講究,顧大夫常常將它撥的「噠噠」作響。
他習慣將每一筆錢的來源和支出都弄得清清楚楚,一分錢都不許有差錯,他一輩子從不掙糊塗錢,更不花冤枉錢。
顧大夫看診取藥後,給人算帳的時候,總是反覆確認,若有零頭,便一概減免,只舍不入。如果那天不小心多算了那個人的藥錢,便心心念念不能安睡,直到和那個人整清楚才算安穩。
有一次有一個遠處來的病者,顧大夫結帳的時候不小心算錯多收了那人的藥錢,當顧大夫發覺的時候那人已經離開良久,顧大夫只得暗暗將那個人記下。半年後,那人帶著他的親戚又來顧大夫的診所瞧病,顧大夫一眼就認出了那個人,忙念叨著將那人的錢退還。
那人驚訝道:「您老記性好呀!」顧大夫只是「呵呵」一笑。
其實只要不纏著顧大夫開湯藥,顧大夫還是待人相當和善熱情的。
顧大夫的診所後面不僅有菜園子,還有一個大大的果園,顧大夫閒來無事的時候便去侍弄他的菜園子還有果樹。也許是精心打理的緣故,顧大夫家的蔬菜水果總是別處的更加鮮潤可口。
來診所瞧病的人若是找不見顧大夫,熟悉的便轉到後面的菜園子必定能看見顧大夫不是在那裡拔草就是澆水。若碰見對他菜園子或果園子裡的水果蔬菜誇讚不已的人,顧大夫便會採摘一大籃子贈送給這個人。
且每到瓜果成熟的季節,若有病者前來瞧病,顧大夫必定用自家果園的水果來招待,使得來瞧病的患者感覺自己不像是來求醫問藥,倒像是來顧大夫家裡做客。
有一次,一個懷有身孕的婦人來顧大夫診所瞧病,看了一圈不見顧大夫,旁邊便有人教她去後面顧大夫的菜園子找人。
當時正是杏子成熟的季節,顧大夫院子裡的杏子長的十分誘人,這婦人正巧害著喜,禁不住嘴饞便摘了一個杏子吃了起來,味道酸甜可口,鮮嫩多汁,是一種少見的好吃。
顧大夫剛好忙完過來,笑呵呵說:「這杏子熟了,還找不上人幫我吃呢!你愛吃,我讓我家老婆子幫你多摘點,你回去的時候帶上。」那婦人怪不好意思的道:「這我連吃帶拿的怎麼好意思呢!」
顧大夫道:「種這些東西就是為了給大家吃的嘛!」
所以顧大夫雖然脾氣臭,但是人緣極好,不管誰說起顧大夫來,都豎起大拇指來稱讚「好人!」
自律、明理、淡然是顧大夫一生的執著
顧大夫是一個極度自律的人,每天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早上六點準時起床,八點吃早飯,一點吃午飯,且過午不食,冷硬不食,辛辣油膩不食,晚上九點準時休息。
除此之外,顧大夫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自從有了電視能看天氣預報以來,除非停電等不可控因素,顧大夫總是每天堅持看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
附近的人要是隔天要曬麥子或者其它重大農務,總是要找顧大夫諮詢天氣狀況,因為他們覺得只要是顧大夫說的,那必定是準的。其實大家並不是沒有條件看天氣預報,只是少了一種看的耐心,但對顧大夫的信任和依賴卻成為了一種習慣。
顧大夫的醫術精湛,遠近聞名,所以十幾年來也有好些遠遠近近的大的醫院請顧大夫去坐堂問診。但任對方開出怎樣優渥的條件,顧大夫總是一口拒絕,怎麼著也不去,因為他捨不得自己的小診所,捨不得自己的菜園子,更捨不得那些時常坐在自己小診所裡除了看病還兼嘮嗑的鄉鄰們,當然最最捨不得還是自己那平靜又淡然的日子。
顧大夫的孫子貪玩,顧大夫總是教育他道:「勤有功,戲無意,好好讀書才是正理。」因為顧大夫熟讀歷史,總喜歡給孫子講一些歷史名人的故事和趣聞,所以顧大夫的孫子總是跟在顧大夫屁股後面,幫顧大夫各種整理打掃,只為多聽一個故事。
顧大夫的故事和人格不僅影響著家裡的小輩們,也影響著整個鄉鎮的人,人們對他除了尊敬還是尊敬,覺得做人也許就應該成為顧大夫那樣的人:胸中有丘壑,對人對事認真負責又心地善良樂於分享,當然也要自己的堅持和獨有的軸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