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門好妻旺三代」。這句話放在電視劇《知否》盛老太太身上,一點不為過。
劇中的她,勇毅候千金,高門低嫁到盛家。年輕守寡,將妾室庶出、與自己沒有血緣的兒子盛紘養育成人。在那個嫡庶尊卑嚴明的時代,庶出的孩子地位很低,可她為其延請名師,教導他博取功名,助其成家立業,使得盛家蒸蒸日上。
很多人都被這位睿智聰慧,事事通透的老太太圈粉,也有很多寫老太太教導明蘭的文章。今天我們不寫明蘭,專門整理一些老太太對其他兒孫的諄諄教誨,與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盛老太太:「萬事有章法。你擔心大娘子的脾氣,也該有辦法,或哄、或勸、或嚇唬著,終歸得按章程走。屋裡原本各有其職,打從你嬌慣妾室,輕漫大娘子,就尊卑亂套,嫡庶不分了。
大娘子是好的,她把衛家的人風風光光地送出了門,熄了衛家的怒氣。我知道她每每說話夾槍帶棒,讓你很不痛快,可你仔細想想,她是王家的嫡幼女,千寵萬愛長大的,偏偏你立身不正,寵妾滅妻,整個揚州官眷笑她多年,她能忍到今日,自然一肚子火。
這些叼僕在家裡都住了多年,知根知底,原本可帶去汴京再做處置,誰也不知來歷,可你偏偏在這個時候,又打又賣,結了仇怨。你前腳死了妾室,後腳就要發賣奴僕,誰人猜不出蹊蹺,若有個眼紅你高升的,把他們拉去做人證,參你一本,你還想順順噹噹去汴京嗎?」
王大娘子:「母親救命,官人有難,盛家有難了。」
盛老太太:「住口,休要胡言亂語,有事慢慢說。大娘子且放心,官家是寬厚和善之人,御花園無茶,他怕宮人受責罰,寧願忍著到皇后宮裡吃茶,也不出聲,這樣的人是不會胡亂行事的。再說,本朝開國以來,就沒有殺文官之先例。
你慌什麼?你是當家主母,如今大事來臨,你就該拿出大娘子的款兒來,光慌亂哭泣又有何用。既主君不在,或有災禍,你就該紮緊籬笆,看好門戶,別讓什麼貓啊狗啊鑽進來,也別自家人出什麼亂子,被人看笑話。」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盛老太太:「今日你還是家裡的大姑娘,明日,你就是袁家的二大娘子,今後,這樣的事不知道還要遇到多少,你已經不能聽我的。從此刻開始,你自己拿主意。」
華蘭:「場上的顏面都是虛的,盛家輸了聘雁丟顏面,袁家圖有趣,縱容他人賭聘禮,也丟臉。只要父親母親一條線,輸了也沒什麼。若為此吵起來,那整個揚州城都要看笑話。」
王氏:「快快快,開喜宴,謝師宴,放十裡炮仗爆竹,施粥散錢。」
盛老太太:「是要鬧得全京城都知道,盛家的兒子中了,是嗎?都在家書塾念書,齊小公爺沒中,顧家二郎也沒中,咱們家這樣大張旗鼓地慶祝,是想打齊國公夫婦和顧侯爺的臉嗎?」
盛老太太:「你務必聽賀家老太太的,好好調理。管家的事情就不要再攬著了,你是哭也好,求也好,裝病也好,示弱也罷,快快找個由頭丟出去。」
王氏:「這些年華兒費了多少心血,這才得了個會管家的名聲,這怎麼能說放手就放手呢?」
盛老太太:「你糊塗!這忠勤伯爵府都是由他家大郎袁文純承襲,沒有華兒女婿什麼事。這是他家大娘子偏心大兒子,故意折騰華兒的。有道是管家三年,貓狗都嫌。她帶著個女兒,做得再辛苦,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你姑娘身子弱累不得,甩了那管家的,照著賀家的方子吃藥,生了孩子才是正事!」
可以說,盛老太太是整部劇中的王者女性,她的正直善良,睿智明理,顧全大局,審時度勢等等處事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時光面前,每個人都會逐漸老去,唯有學習不令時光虛度。
不管單身與否,不論結婚與否,唯有學習才能成就智慧豐盈的女人。
歡迎親們留言分享《知否》中最打動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