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院子裡住著三個耄耋之年的老人,這三個老人一個八十四歲,一個八十五歲、一個八十六歲。
他們雖然姓氏不同,但因長年累月住在一個院子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尤其是人老後內心孤獨寂寞,加之肌體衰老更容易產生同病相憐的情感,三個老人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冬天,三個老人一起坐在院壩裡曬太陽;夏天,他們步履蹣跚地走到杉樹下乘涼,想聊天時隨意聊幾句家長裡短的瑣事,但更多的時候只見他們微微張著嘴巴安靜地坐在院壩的石階上,目光呆滯、表情麻木,透著濃濃的衰敗氣息。
院子裡的門衛是一個調皮的中年人,雖然年過五旬,卻像孩子一樣天真。
他閒得無聊的時候經常拿三個老人尋開心,打聽他們過去的風流韻事,了解他們已有多少年沒有碰過女人,如今還想不想女人這樣一些敏感的話題。
三個老人一聽門衛談起女人頓時變得樂呵呵的,張開沒有幾顆牙齒的嘴,眼睛也異常明亮起來,告訴門衛說他們已有近三十年沒有碰過女人。
「要不要我給你們找個女人來給作伴?」,門衛試探著問三個耄耋老人。
「放心,不用你們出一分錢?費用全包在我身上」,門衛笑眯眯地對三個老人說。
「去哇,去找來哇」,三個老人臉上頓時堆滿了笑,風燭殘年的身體似乎還能經受狂風暴雨的洗禮。
門衛無言以對,調侃也就此嘎然而止。
三個老人的老伴相繼去世,據說男女壽命相比,女的總比男的壽命更長一些,由此看來也不是絕對的事情。
從三個老人身上足以證明男人比女人壽命更長一些,雖然他們已經風燭殘年,各種肌本和功能皆已衰退,但吃飯睡覺和排洩這些基本的功能卻永遠存在,除非到了生命停止的那一刻止。
有時我也會同三個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好奇地打聽他們過去的人生經歷,看看他們有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
誰沒有年輕過,沒有激情燃燒的歲月?一談起過去,三個老人顯得有些急切,滔滔不絕地道出自己過去如何種地,如何當生產隊長,如何看到社會的變遷,如何經歷了改革開放,最終到了歲月衰老的這一天。
常聽人們說,人到五十一年不如一年,人到六十一月不如一月,人到七十一天不如一天,人到八十一刻不如一刻,誰知道三個年過八旬的老人今天坐在院壩裡曬太陽,明天還能不能照常坐在這裡呢?
人生的悲哀,生命的無奈,皆在三個行將就木的老人身上展露無遺,警醒無所事事的人們珍惜時光,向著人生鎖定的方向和目標奮進,將生命的價值寫進有限的生命進程裡。
到了像三個老人那樣的年齡,不後悔人生走過的路,不為曾經擁有的追求遺憾,能夠心安理得地閒坐在花園的角落裡曬太陽,享受生命的美好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