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羋月傳》中的羋槐是一個胸無大志、資質平庸的君王,素來好色,而且毫無底線原則,羋月的母親向氏就是死在楚王羋槐 的淫威之下。
魏美人也是死於羋槐的薄倖無情。儘管魏美人的死有著鄭袖蓄意陷害的成分,但若羋槐有情有義,也不至於令魏美人蒙冤受屈。
所以,羋月一直對羋槐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飲其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拿女人不當人看的昏君,對待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竟也有著溫暖柔情的一面。這是羋月預想不到的。
羋姝、羋月、羋茵一起趕往祭祀舞現場的途中遭遇刺客,羋姝的腳不幸扭傷,只好讓羋月代替自己先行一步去跳祭祀舞。自己則與「救命恩公」秦王、樗里子、羋茵等人隨後。
羋月領命而去。楚威後見是羋月在領舞十分惱怒不解,便派人打聽原委,才知道羋姝在途中遭遇刺客的事,不禁大驚。
後得知羋姝只是扭傷了腳,尚無大礙時方才安心。隨後便與楚王羋槐喚羋月前來詢問緣由。羋月如實回答,原文如下:
羋月道:「正是,伏擊我們馬車的是一撥,幸好秦國使臣剛好路過相助。後來姝姐扭傷了腳,讓我先騎馬趕去,結果我在路上又遇上數名餘黨,幸而祭禮那邊的人看到我們遲遲未到,派人接應,這才倖免於難。」
楚威後驚魂甫定,長長籲了口氣,不免慶幸羋姝因為腳腕受傷不曾繼續前行,否則還得再遇一次刺客,更覺心驚,當下佯笑道:「好孩子,你受驚了,來人,賜九公主金帛壓驚。」
由此看來,也「幸虧」羋月是遇到了兩波刺客,不然的話,楚威後一定不會放過羋月代替羋姝跳祭祀舞這件事的,還以為羋月處心積慮要出風頭呢。
沒想到,羋月竟差點成為羋姝的「替死鬼」,等於是陰差陽錯的救了羋姝一命。看來是少司命庇佑啊——保佑我姝兒平安無事。
倒是楚王羋槐,再怎麼昏庸愚鈍也畢竟是一國之君,對於軍國大事最基本的敏感度還是有的,他覺得事出蹊蹺。
這幾位公主怎麼偏偏在此時遇到了秦國來的使臣呢?而且還被他們出手相救?這莫不是他們自導自演的一場英雄救美——趁機接近我的王妹們?
其實,羋槐的猜測沒錯,這原本就是秦王與樗里子自導自演的一場「英雄救美」,只是,羋姝和羋茵這幾個小姑娘是參悟不透的。還以為自己遇到了「英雄貴人」。
楚王槐沉思著:「你們還遇上了秦國使臣,奇怪,真有這麼巧的事嗎?」羋月心中也早有猜疑,此時卻道:「臣妹愚鈍,不知軍國之事。」
楚王槐點頭道:「你是不知道……算了,不提這些了,跟你們說你們也不懂,明日寡人和朝臣們再議。」
羋槐說到這裡,便已經覺得無須再問了,眼前這個少女,又能知道多少軍事之事。這邊心頭有事,他便想令其退下,卻又思及畢竟是庶妹,今日相見不好空手,看了看她身上頭上頗為素淨,便沒話找話道:「嗯,你小小年紀,怎麼穿戴這麼素淨?奉方,取幾盒首飾賞給九公主。」
羋月頓時惶恐不已,這會讓楚威後很沒面子,好像顯得楚威後平日虧待了這些庶出的公主一般。所以,不敢領受。只忙著為楚威後辯解:公主們的首飾都有定例,母后都是按定例分發下來的,自己並非短缺。
羋槐一見羋月神情惶恐,便明白母后素日沒少薄待公主們,自己母親什麼性子,他當然心如明鏡。在母后心中,除了羋姝這個親生女兒。別的公主們都賤如草芥。能維持大面上的關照已經不錯了,怎會真心厚待她們?
想到這裡,羋槐又安撫道:「寡人自是知道你的飾自有定例……你們這些婦人。永遠不嫌飾多,只有嫌少的。雖說宮中自有定例,但寡人亦知,你若只有定例,必是不夠的。」
羋月語塞,退後一步,看了楚威後一眼,楚威後此時的神情卻甚是和藹可親,笑道:「大王既是賞賜於你,你只管收下罷。」
羋月只得謝道:「多謝大王。」楚王槐擺手道:「既屬兄妹,何必生分,便如姝一般稱我王兄亦可。」羋月又看了看楚威後。楚威後卻是含笑看著楚王槐,恍若未覺,羋月便只得應道:「是,臣妹多謝王兄。」
羋槐雖然對待魏美人之流殘酷無情,但對於自己庶出的妹妹還真是有一絲做兄長的溫情,就連羋月都有些懵了。
羋月原本以為,自己面對這個殺母仇人時一定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會掩飾不住悲憤情緒。可沒想到,當真的面對羋槐時,自己除了誠惶誠恐的應對問話,卻是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的。
而且,今日羋槐一副好兄長的姿態,更讓羋月百感交集,以至於令滿腔仇恨無的放矢。
顯然,羋槐並不知道自己是向氏的女兒,即便知道,他也不一定記得他那日在秋獵場強暴的女人便是向氏。所以,一碼歸一碼,在羋槐眼裡,那個被自己褻瀆的女人不過是一個毫無關係的工具而已。
而眼前的羋月卻是自己的王妹,只是一個需要關照的小妹妹。既然見了面,就總要表示一下自己這個做哥哥的溫暖情誼。因此才命人賞了羋月不少的金銀珠寶作為見面禮。
所以說,人,既沒有徹徹底底的壞蛋,也沒有絕對的好人,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只是會因人而異罷了。羋槐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