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第三部天幕紅塵,價值百萬的四個字,何為見路不走?

2020-09-24 狼叔三少

《天幕紅塵》這部小說從蘇聯解體,石油大亨羅家明一夜之間破產自殺寫起。

隨著羅家明的自殺,他的天價債務也浮出水面,這些債務壓在了他遠在美國的妻子林雪紅身上。

林雪紅在美國唯一的一點生意就是在經營一家中餐館,突然之間丈夫去世,突然之間背負105萬美元的債務,這讓林雪紅陷入絕望之中。


林雪紅在幾乎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想到了與羅家明有四字交情的葉子農,用林雪紅的話講,就是她願意相信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是她活下去的最後一點信念,成敗與否這是最後一搏。

林雪紅之所以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沒多少錢的葉子農身上,是因為葉子農的傳奇經歷。

葉子農的父母在文革期間雙雙去世,葉子農不明白父母至死不渝的那個信仰到底是什麼?於是從此潛心研究馬學。

1987年,葉子農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借了在北京做生意的羅家明5萬元。葉子農到曾經下鄉過的陝北油田附近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利用價格規則和油田的內部結算制度,用內部發票套購國家物資,以高於調撥價幾倍的價格轉手向市場售出,一年賺了200萬。

隨後,葉子農就出國到歐洲德國做研究,臨行前找到羅家明,並準備回報50萬,被羅家明推辭,羅家明向葉子農請了4個字,就是——見路不走。

正是這見路不走4個字,陪伴了羅家明的商場沉浮,這個像禪偈般的哲言貫穿了《天幕紅塵》的整部作品,成為小說中人人破解的一道難題,僑商,政客,演藝明星,海外學子紛紛登場,都慕見路不走之名而來,也隨之演繹了各自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

何為見路不走?

這一說法的原創者葉子農,曾開宗明義的解釋,見路不走就是實事求是,不住一法,就是不拘經驗教條。

可即便他如此解釋,聽到解釋的人,依舊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雲裡霧裡,但葉子農利用見路不走辦事的結果,卻讓大家驚嘆,看的瞠目結舌,所以人人都希望破解這個謎底。

林紅雪集合所有的債務人到德國去找葉子農,而葉子農出乎意料的應承下來,決定協助林雪紅解決債務問題,這讓林紅雪懸著的心放下,也讓一幫債務人開始刮目相看。

葉子農經過分析,提出解決債務的方案,利用中匈互免籤證協議,在布達佩斯籌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廠,有條件的招募一批指定名單的勞工,組織一次有規模的勞務輸出,這個方案的實質就是利用政策漏洞,合法的偷渡。

在上次解讀《背叛》的時候,我們曾分享過一個強者的生存法則。

作為強者,要麼就是制定規則的人,要麼就是利用規則的人,而葉子農就是一個利用規則的人。

他能精確的解讀大環境,利用政策的漏洞,第1次做生意賺200萬,第2次妥善解決羅家明的105萬美元債務。

經歷過這一次,葉子農見路不走的本事引起了幾個債務人的注意,演藝明星戴夢巖對葉子農產生好感,美國政論編輯布蘭迪則想讓葉子農去美國做政論節目,而另一個債務人美國華僑商人慕容久,希望藉助葉子農的高智商去破局生意上的困境。

而我們這次解讀的重點,就是分析慕容久如何從一個屢屢失敗的中餐館老闆,一路晉級到連鎖經營之路的大咖。

當葉子農在紅川執行組織赴匈牙利的勞工方案時,急不可耐的慕容久跑到了國內的紅川,開始尋求葉子農的點撥。在紅川待了一個月,沒有等到,又追著葉子農跑到了北京。

葉子農在軟磨硬泡之下終於鬆口。


什麼是見路不走?

葉子農說,見路不走就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之所以提出見路不走的說法。是因為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執行和具體,更具有提示性,通俗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什麼是大多數人眼中的路?

在多數人的眼中,路就是成功者的經驗方法。成功者的經驗方法只能供後後人去借鑑,模仿,參照,而不能去複製。

因為成功者的時空在當下已經改變,用葉子農的話說,成功者的經驗是他那個條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複製他的條件,完全複製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

就如同今天你去模仿馬雲,一定做不出來第2個阿里巴巴。

你今天去模仿馬化騰,一定做不出來第2個騰訊。

而一個人到底要走什麼路?就是要走一條符合自己當下條件的路。見路不走運用到實際當中,不是讓你跟別人一樣的,也不是讓你跟別人不一樣,他不以一樣不一樣為判斷,他是讓你利用自身的條件,以自身的條件可能為判斷。

正確的判斷,就是基於對現象背後本質的認識,也就是能看到事物背後的實相。

就拿九哥的手擀麵來舉例。

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認為手擀麵比機器面好吃。

而手擀麵之所以好吃的本質,不是因為手擀的形式,而是因為用手擀做出來的軟硬度、薄厚、寬窄、給麵團做工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結構。

這是好吃的麵條所要具備的條件。

而一旦具備這些條件後,就不管是手擀的形式還是用機器的形式,他都能出這個結果。

而當九哥把這個看透之後,便打破了思想束縛,當一個產品可以被流程化,標準化的時候,那就一定可以連鎖經營,這就是突破點。

這也是當下所有實體連鎖生意走向規模效應的本質所在。

當九哥得到突破困境的解決方案之後,就開始了實踐。

連鎖經營的本質不是開餐館,是設置一個賺錢機制或者叫能量源,誰來找你誰發財,你就把社會資源調動起來了。就如同麥當勞,如同肯德基。

九哥的合作者,中餐館的留學生方迪對這個商業計劃做了一個概括性的論述。

這個連鎖經營的實踐,說到底就是如何把一把手擀麵做成標準的流水線產品,並一次做成連鎖規模效應。

手擀麵為什麼比機器面好吃?因為機器面是死的,手擀麵是活的。

如果有一臺機器能完全模擬手工壓面、擀麵、切面,制定出一套精確的操作流程,那麼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按照規程操作,就可以做出合格的麵條。

這時,餐館需要的就不是擀麵師,而是流水線操作工,這樣就會解決質量穩定的問題,和產量可無限大的問題。

再者,手擀麵的湯和滷,也是如此,原材料必須具備普遍性和四季性,必須是通用材料。

至於麵館提供其他的菜品,也依然是如此的道理,對半成品按操作流程再加工,不允許有廚師的個性手藝和理解,不需要廚師的技術悟性,只需要準確地、重複機械性操作。

如此一個傳統的麵館,變成了一個沒有擀麵師,沒有廚師的現代化標準餐廳。

一旦能做成這樣一個旗艦店,就立馬可以無限大的開啟加盟連鎖。

於是,方迪作為合作夥伴回到國內的北京,開始找廠商製作出相應壓面機,並成立半成品加工廠。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久悟槓子面的第1家旗艦店在北京正式開張。

第1天的營業額超乎九哥和方迪的意料之外,這讓屢經失敗的慕容久心緒難平,看到了希望,而在開業的第1天,久悟槓子面就已經確定了5個城區的加盟意向。

也正如葉子農總結的,開餐館跟別的是一樣的,都需要術、道具足,術就是烹飪手藝、資金,道就是思維方式、大環境判斷、決策原理,無道無方向,無術無實施。

當一切條件都具足,那就是因果律,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作為顧問角色的葉子農,在自己並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慕容久和方迪預留了20%的公司股份。

這就是見路不走的威力,這就是擁有頂端思維模型的實踐效果。

方迪也基於這次經歷而做出論文《決策的法則——見路不走》。

其中有幾個知識點很值得學習。

什麼叫創新?

在現代社會裡,都在強調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思維創新。

但實質上,創新並不是執著於新舊,而是要善於發現和創造更符合實際的方法,創新的本質不是新,創新的本質是更適應條件和更符合需要。

任何事物從成立到結果都是有規律的,什麼條件產生什麼結果,什麼結果,需要什麼條件,這是科學。

人要掙脫固有的傳統思維,要用實事求是的,辨別的,證明的科學思維去認識事物。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不要去信奉什麼經驗教條,不要信奉什麼標籤和模式,要遵循因果律,走條件的可能。

但事物的本質是不能用肉眼看到的,很多問題的本質,很多事物,是需要用思維的眼睛去看的。

在《天道》裡,丁元英建議芮小丹去練習開天眼,去覺悟天道,就是練習用思維的眼睛去看待事物。

思維的認識方法在佛教裡面叫開天眼,在現在的時髦詞叫解放思想,在西方來講叫智慧。

在《天幕紅塵》裡,葉子農曾說過,這個世界是一個場的世界,有多少立場就有多少觀點主義,眾生是立場的、利益的、好惡的,眾生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在《天道》裡,丁元英也曾說過類似的話,你的前途在哪?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所以你才有價值。

世間所有人的行為準則,都遵循著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布蘭迪一味的想讓葉子農去做政論節目,終於引起了所在新聞集團的老大喬治的注意。

喬治信心滿滿的把葉子農請到紐約,以為自己可以說服葉子農來做節目,沒想到卻在邏輯的較量中,體無完膚的輸給了葉子農。

喬治的私人顧問奧布萊恩覺得葉子農羞辱了他的老闆,於是奧布萊恩基於他自己的立場,策劃了一個多米諾布局,葉子農被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從而失去了自由。

當面對失去自由的變故,戴夢巖為葉子農憤憤不平時,能做到出離立場的葉子農,反而安慰戴夢巖。

這世上所有的人,只要人性沒發生質變,就都是人做的那點事,只是隨著條件的變化,以什麼形態呈現而已,就如聖經裡講的,已有的日後必有,已行的日後必行。

事態的演變正如葉子農說的話一樣,最終,歐洲的極端組織在一次葉子農晚餐後伏擊,將葉子農暗殺。


在小說裡,喬治的私人顧問奧布萊恩評價葉子農時曾說,這個人只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才去掙錢,掙到夠用他就停了。

而觀察葉子農,會發現只要他想賺錢,他就能找到賺錢的辦法,他就能賺到足夠的錢,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一個能踐行見路不走的人,是一個能看到事物真相本質的人。

而回看葉子農鑽研的知識體系,其中有一個場景,是在他的床沿放著一個筆記本,筆記本上貼著一大一小兩個標籤,寫著人性與社會的研究課題。

在這個筆記本的標籤上還有三行字,

第1行,是人性與人的社會性的區別。

第2行,是人性在經濟規律中的作用。

第3行,是人性與制度源設置原理的關係。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現在社會,如果能把這三個方面研究透徹。

你將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任何自己想要的方式來賺錢,就能做到自己想要的功成名就。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和分享。

相關焦點

  • 豆豆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身在紅塵,卻孤獨清醒
    在豆豆的三部曲《遙遠的救世主》裡的 丁元英 、《天幕紅塵》裡的葉子農、《背叛》裡的宋一坤似乎都是喜歡安靜,不太想與外界打交道但又身處江湖恩怨之人。豆豆有三本小說比較出名,其中兩部拍成了電視劇,一本叫《背叛》,另一本就是《 遙遠的救世主 》,電視劇名字是《天道》。她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她十幾年前的才華仍然讓我們驚嘆。可惜現在的我們無緣一睹她現在的才華了。
  • 豆豆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你讀懂了嗎?
    豆豆三部作品,一是《背叛》,二是《遙遠的救世主》,三是《天幕紅塵》,要如何看待作者豆豆,足以證明她貢獻了一個哲學概念,啟迪無數人的心靈,這個就是她見路不走。是什麼促使她寫出了《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豆豆是一個很低調到有些什麼的作家,很少接受採訪,公開渠道很少有她的信息。
  • 低調作家豆豆的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你讀懂了嗎?
    豆豆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你讀懂了嗎?豆豆有三本小說比較出名,其中兩部拍成了電視劇,一本叫《背叛》,另一本就是《 遙遠的救世主 》,電視劇名字是《天道》。豆豆三部作品,一是《背叛》,二是《遙遠的救世主》,三是《天幕紅塵》,要如何看待作者豆豆
  • 《天幕紅塵》總裁張嘴就是錯,葉子農一句話贏了百萬,也招來禍端
    《天幕紅塵》總裁張嘴就是錯,葉子農一句話贏了百萬,也招來禍端最近重溫了《天幕紅塵》,這是作家豆豆的三部曲之一,是巔峰之作,也是對上一部《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丁元英所說「道法自然,如來」,讓我們見識了道的奧妙,葉子農所說「見路不走,即見因果」則是更具體的闡釋了如何運用。
  • 知道《天道》與《天幕紅塵》,可作家豆豆又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
    喜歡《天道》的都知道電視劇是改編於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作者豆豆的還有一部長篇小說《背叛》,同樣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由許晴和巍子聯袂主演。文末有《天道》三部曲。《遙遠的救世主》、《背叛》和《天幕紅塵》,合稱為豆豆三部曲,很多讀者都很遺憾《天幕紅塵》沒能拍成電視劇。三部曲的男人公各有千秋,同時又具備驚人的布局能力,被無數讀者所喜愛。李雪:筆名豆豆,年輕的女作家之一。
  • 天幕紅塵給人的啟示:成大事者需要不唯經驗教條主義
    第一次接觸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同名電視劇《天道》,覺得豆豆作為一個只有高中文化的建築工人,能夠寫出具有一定哲理性的小說實屬不易。我個人是一個比較注重小說藝術性含量較高的人,對小說的閱讀價值比較看重,能夠從小說裡看出不一樣的見解就算是自己的收穫。
  • 《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二】:總有一句讓你醍醐灌頂!
    《天幕紅塵人,文化,是有思維方向和思維半徑的,數人頭不是什麼條件下都能適用的,也未必是最好的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當事物作為『果』存在的時候,必然有的『因』,說出這個因的叫解釋因果。見路不走談何容易,總要先見到路才有資格選擇走不走,而更多的人通常面臨的情況是連路都沒見到,更別說見路不走了。
  • 天幕紅塵給人的啟示:走進新時代需要「見路不走」的改革精神
    第一次接觸豆豆的小說,是在《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天道》裡邊,主人公對「神及道,道法自然,如來」有很多的論述,故事的展開也是圍繞主人公的理解展開的。而這部《天幕紅塵》延續了這一思路,提出了「見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實事求是的具體實踐,作者借人物之口,闡述了見路不走的具體思路,並通過人物的事件經歷來闡述作者的思考。
  • 《天幕紅塵》葉子農可以不死嗎?到底誰害了他
    電視劇《天幕紅塵》是豆豆的最後一篇長篇小說,前面有一部練手的《背叛》中間有一部《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天道〉被人熟知,原因很簡單,很多人都知道天道,但有法描述天道,而豆豆沒有描述天道,就簡單寫普通人的愛恨情仇,因為審核的時候,內容和名稱嚴重違反傳統文化觀念,不得已修改內容為《天道》才被大家看到,因為內容刪減和小眾,在上映之初和《大話西遊》一樣潛龍勿用,折戟沉沙,而伴隨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和提高,
  • 豆豆經典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
    作家豆豆寫的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是幾十年以來難得的幾部有思想深度,內容涉及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佛學,又結合西方政治經濟學,在歷史轉折的大背景下,寫出的幾部難得經典之作,其中《背叛》和《遙遠的救世主》已經改編為電視劇《背叛》和《天道》。
  • 天道:若我的能力僅能讓我窮困潦倒,那麼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
    在電視劇《天道》中,芮偉峰的女兒芮小丹不喜歡父親幹涉自己的生活和選擇,在父親芮偉峰多次想要幫助她的時候,芮小丹說了一句:「若我的能力僅能讓我窮困潦倒,那麼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芮小丹不去按著成功者的腳步行事,不去複製成功者的行為,她明白即便複製也不一定會成功,對很多求而不得的事情,放開手,避免了人生中伴隨一生的苦。
  • 「見路不走」為什麼威力這麼大?羅家明用50萬換來的四個字
    葉子農想了想,說那我就送你四個字吧: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葉子農在解釋「見路不走」這四個字時,先用了大家都掛在嘴邊的四個字:「實事求是」,可沒人明白。於是在老九的要求下葉子農用擀麵條舉了個例子:普通人都覺得麵條是手擀的比機器壓的好吃,但讓一個不會擀麵條的人擀出的就不一定好吃,因而好吃與否本質並不是手好和機器好的問題,是和面時達到的韌勁兒,擀麵時的力度等決定的。
  • 《天幕紅塵》:當你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時候,你有可能是個殺人犯
    《天幕紅塵》和豆豆的前兩部小說結局有點類似,以悲劇結尾。《天幕紅塵》中葉子農是一個很清醒的人,他回國的時候,很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人們的無知,極端的愛國主義,以及被利用的輿論氛圍。我們的舌頭會殺人,網絡暴力更是成功把所有人變成蒙面人。
  • 《天道》:芮小丹如果不死,丁元英就不會弄死劉冰
    》,近年來越來越火,觀眾看丁元英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覺得很過癮,佩服他「果導因」的縝密思維,讚嘆他學貫古今,學貫中西,知識淵博,雖染紅塵,卻不痴迷人間煙火。芮小丹在行動中,身體遭受創傷,她是個有潔癖的人,希望把自己最好的形象留在眾人的印象中,留在愛人丁元英的心中,因此她選擇自殺。在電視劇《天道》裡,芮小丹因公殉職,在小說裡,芮小丹不是因公殉職,而是覺得自己身體有了殘缺,選擇自殺,最後也沒有被追為烈士。
  • 天道:經典語錄40個,讀懂了價值百萬
    有些誇大其詞的評價,就因為他有著超常人的思維方式,不按常規出牌,為人處世與眾不同,讓人不可理喻,似乎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計算之中,就是人們所認為的高人。經典臺詞1.「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 《天道》面對選擇時,如何實事求是,見路不走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我們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天幕紅塵〉中葉子農用見路不走的指導方針讓羅家明的巨額債務償還清楚。如果說豆豆作品一脈相承,從宋一坤的不擇手段的狼性文化,到丁元英信豐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唯物辯證的哲學文化,再到葉子農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的世俗文化。
  • 見路不走——你的成功,本質是更適應條件和更符合需求
    見路不走!這是在小說第一個章節就描繪出來給人感覺極有分量的四個字。說實話,第一眼看見這四個字,就不由得會心一笑,有種眉眼上揚的熟悉感。不過在目光停留在第一章節足足十幾分鐘後,尷尬的是愣是沒咂摸出來『見路不走』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就一個感覺,夠逼格,好高大上的樣子。好在讀完本書後,到底是有了一點點的感覺,用小說主人翁的解釋:見路不走就是實事求是,不住一法,就是不拘經驗教條。
  • 《天幕紅塵》:談談想法和幸福,絕對讓你耳目一新,長個見識!
    【不關注我,將少一種思維角度——成長】老九在紅川耗了整整一個月,把葉子農的嘴撬開了。從那裡學到了一套事實求是,見路不走的理論,然後背課文似的去和方迪聊天。老九問:「你現在最想什麼?方迪說:「最想把畢業論文寫好。老九問:「想管用嗎?方迪回答:「當然管用,不然怎麼去做呢?老九說:「那你小家子氣了,既然管用,為啥不多想點?想博士,乾脆當校長。
  • 《天道》:學會肖亞文利用牛人為自己鋪路的手段,逆襲不是夢
    為何劉冰之流就不可以?》中除了肖亞文攀緣做得不錯,馮世傑的攀緣手段也是一流,在遇到丁元英的時候,他知道這是個高人,利用自己的錯誤觀點引起丁元英的注意,雖然手段比較一般,但是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天道》其實改編自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這個書名更適合小說的主題,告訴我們救世主是不存在的,能救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只有我們自己想到、悟到才能真正改變。
  • 《天道》芮小丹,紅塵中的一朵清蓮花 一代佳人為何主動犧牲
    芮小丹 猶如紅塵中的一朵清蓮花明媚純粹, 讀者和作者都偏愛的一代佳人,為何結局是在高光時刻主動犧牲,直至香消玉損?作者究竟意欲何為?下面我們用一些劇中、書中的情節,多角度為大家解讀、解讀如蓮花一般高貴的小丹和不舍的結局,歡迎讀書、觀劇意猶未盡的朋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