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和豆豆的前兩部小說結局有點類似,以悲劇結尾。葉子農解決了羅家的債務危機,吸引很多人的關注,其中羅家債卷人布蘭迪想要邀請葉子農,拍攝一部政論片,慘遭葉子農拒絕,當時的總裁助理奧布萊恩決定教訓一下葉子農。
作為美國前情報局高管,奧布萊恩將想要低調生活的葉子農曝光在全世界的鎂光燈下,讓他無處安家。如果回中國,他會被罵是漢奸;而在歐洲,那些自由民主人士會因為他是共產主義者而攻擊他。最後葉子農死在極端分子的槍下。
說實話,這不禁讓我想起近幾年的「網暴事件」,比如:因為在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座,被拍視頻發到網上,就此開始被熱議被謾罵被侮辱,被所有人指責。很多人在對所有事情完全不了解的時候,用手中的鍵盤「口誅筆伐」。
葉子農其實也是死在這樣的「口誅筆伐」下,葉子農的特殊身份和經歷被各大媒體炒作,導致被認為是「賣國賊」、「漢奸」,有國不能回,無處安家。那些極端自由民主人士也只是因為觀念的不同,就當眾殺他。
《天幕紅塵》中葉子農是一個很清醒的人,他回國的時候,很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人們的無知,極端的愛國主義,以及被利用的輿論氛圍。我們的舌頭會殺人,網絡暴力更是成功把所有人變成蒙面人。
在中國社科院2019年《社會藍皮書》中數據顯示:每三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遭受過網絡暴力。每兩個未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遭受過網絡暴力。在這個網絡時代,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葉子農過這樣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態度裡,都按自己的標準衡量各種關係,什麼關係承載什麼內容,核定多少擔當。有人要錢不要命,有人要心安不要命,有人連橫穿個馬路都可以不要命,形形色色,看人了,所以叫大千世界嘛。」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不要把自己的三觀強加於人,是壞人,是好人,有法律裁判。當你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時候,你有可能是個「殺人犯」。
因為葉子農拒絕拍攝,奧布萊恩就讓他曝光在世界的鎂光燈下,曝光的出發點是報復,把他塑造成「漢奸」也是為了報復。所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享受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享受懲惡揚善的快感,還自得於自己是「為國懲惡」的勇者。
《天幕紅塵》的葉子農和之前的丁元英很像,不愛名利愛自由,所以奧布萊恩就是要毀掉他的自由。而相對於此的是,現在有太多人在網絡上成為了「正義的鍵盤俠」,對著別人亂噴一氣,而且還容易出現一邊倒的狀況,那一邊說話的人多,就往那一邊倒,沒有人站出來對事情的真相質疑。
在讀《天幕紅塵》的時候,我們學「道」,也要學會怎麼「淨化」自己。《天幕紅塵》是由作家豆豆寫的第三部經典政商小說,如果你對《天幕紅塵》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