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永遠不會跟你吵架,他的每一個毛孔裡,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居高臨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講道理。
這是肖亞文引用丁元英前妻的話,用來告誡芮小丹,這個男人她駕馭不住。如若芮小丹非凡人,這就被嚇壞了。我們知道,無論是戀人或者婚姻,真正導致分開的,不是爭吵,而是無話可說。所以說,丁元英這個人,如果你無法跟他站在同一高度,或者說接近,是過不下去的。
從電視劇中丁元英的幾個小細節可以看出,丁元英這個人,不管是親近的人,還是陌生的人,他都不爭辯、不吵架。我們看看下面這三個《天道》丁元英與人相處的小細節。
1、丁元英去餛飩攤吃早餐,點餐的時候已經付過錢,吃完餛飩離開,老闆娘卻叫住丁元英,說他沒付錢。丁元英怔了一下,接著就把錢給老闆娘。
2、丁元英去拉麵館吃麵,老闆問他做什麼工作的,丁元英半開玩笑地說沒工作,如果老闆不嫌棄,可以來他這裡打工,老闆嘲笑他不知羞恥,這麼大個人連工作都沒有,丁元英不解釋。
3、丁元英看芮小丹跳舞,結果一女士過來,把坐著的丁元英給擠了出去,丁元英只好站著看芮小丹跳舞。芮小丹看到後,調侃他這麼輕易就被打敗了,他只是笑了笑。
以上這些場景,如果不是發生在丁元英身上,而是發生在隨便一個普通人身上,可能已經破口大罵,大打出手了。為什麼丁元英不吵架,甚至連爭一下的欲望都沒有。
劇中肖亞文曾這樣評價丁元英:
丁元英跟正常人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像魔。
丁元英不爭吵的核心在於他獨特的思維方式,他是「果導因」的思維,不管做什麼事,從結果去思考問題,逆向思考,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
丁元英肯定經歷過這些不公、委屈之事,但是他是吃一塹長一智之人,爭吵過一兩次,他就知道這樣的爭吵是沒有結果的。
一個人發脾氣,無非是通過指責別人,責罵別人,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獲得某種安慰。如果被發脾氣的人也是一樣的,兩個人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爭吵當中,這種爭吵可大可小,小了傷心,大了傷人,如果情緒失控,大打出手,有時候甚至有生命危險。
吵架的結果往往如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分不清對錯;浪費時間和精力;傷心力甚至傷身。
丁元英從結果出發,既然吵架的結果是如此,為何還要去吵架呢?甚至連最後雙方和好的過程都省了,對自己沒有任何增益的事情,丁元英是不會幹的。
丁元英對世俗文化的包容,非常可怕,他是那種包容到讓你覺得自己低俗、自卑、愧疚,最後沒辦法,你只能選擇逃離他。他的妻子就是這樣被他「逼走」的。
丁元英吃過婚姻的虧,按道理是不會再考慮和芮小丹在一起的,若非芮小丹是「天國的女兒」,做到讓丁元英欣賞,我想兩個人是不會在一起的。
丁元英的「果導因」思想太強大,其實芮小丹出事,他早就算到了,所以他勸芮小丹離開這個工作崗位。因為芮小丹這個人執著、認真、負責任,一旦遇到危險的事情,她絕對不會貪生怕死,而會拼命施行正義。芮小丹最後給丁元英打電話,他也沒勸他,不是不愛她,而是因為愛她懂她,丁元英勸她也沒用,反而會使她分神。
《天道》這部劇真的是神劇,尤其是丁元英「果導因」的思維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成年人,應該多考慮事情的後果,再去做事情,可以避免很多危險與災難。把時間留在精進自己,改進自己更有意義。
《天道》的原著是《遙遠的救世主》,這是神秘作家豆豆的代表作,實乃商戰小說中的翹楚之書。讀這本書,好像在學為人處世之道,好像在參禪,好像在創業……
別的小說,總是給人刺激感,給人一輪又一輪的想像轟炸,用畫面刺激人的神經,讓人慾罷不能。《遙遠的救世主》正好相反,它沒有這些跌宕起伏的情節,它就像一位長者在跟你論道,引發你的思考。
豆豆除了《遙遠的救世主》,還有《背叛》、《天幕紅塵》兩本書,這三本書簡稱豆豆三部曲,其中《天幕紅塵》中葉子農「見路不走,即見因果」就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最好的解釋。如果您對豆豆三部曲感興趣,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