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之中的思維模型,經濟寒冬之中的自救術

2020-09-10 金寶的Progress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天道》原著的作者豆豆,除了《遙遠的救世主》之外,還有一部很重要的小說《天幕紅塵》,裡面一開始藉助羅家明的妻子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羅家明在北京開公司,有天來了個陌生人,說給他 5 萬元投資用一年,然後返還 50 萬。這樣的騙子很多羅家明自然不信,那人就拿出 500 塊錢放到桌上,說我買你 5分鐘的時間。羅家明見狀就聽他講了5 分鐘。結果等那人說完,羅家明拿出 2000 塊錢給他,說溫州人向來都是賺別人的錢,你要能到溫州賺來溫州人的錢,我就給你投資。過了半個多月這人又來了,他拿著那錢真去溫州做了筆生意,賺了 8000 塊錢回來。羅家明是說話算數的人,二話沒說甩給他 5 萬。想不到一年後這人還真就提個皮箱找上門來了,箱子一打開整整 50 萬。羅家明問他掙了多少錢,他說掙了 200 多萬。於是倆人吃了一頓飯,推心置腹談了一場,原來這就是本書的主人公葉子農,一個像丁元英一樣的高人,為了去柏林而籌錢。臨別,羅家明說什麼都不要那 50萬,說我不要你的錢,你要真想謝我,就送我一句比 50 萬還值錢的話吧。葉子農想了想,說那我就送你四個字吧:見路不走。

「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

佛論中常常以經解經,那麼我就以書解書,一脈相承。

葉子農在解釋「見路不走」這四個字時,先用了大家都掛在嘴邊的四個字:「實事求是」,可沒人明白。

於是在老九的要求下葉子農用擀麵條舉了個例子:普通人都覺得麵條是手擀的比機器壓的好吃,但讓一個不會擀麵條的人擀出的就不一定好吃,因而好吃與否本質並不是手好和機器好的問題,是和面時達到的韌勁兒,擀麵時的力度等決定的。所以這一句「手擀麵更好吃」看似很常識的話也是有問題的,因而有眼光的人看事情就不拘泥於常人認定的東西看到其本質,發現其規律。

在丁元英嘴裡那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把基督、道、佛三合一的話,便是覺悟到了表象後面的本質與規律。那麼「見路不走」就是直擊本質,不陷入套路,有什麼樣的條件,就會出什麼樣的結果。

這在科學領域更容易理解,前幾天看一個關於發明飛機的事情,人類為什麼幾千年都沒能發明飛機,是因為一直陷入有翅膀才能飛的想法中,直到有一天透過翅膀的表相,發現飛起來的真正原因是相對氣流的壓力差造成的,於是才真正實現了飛翔的夢想。

類似的無論是日常的電視電話手機電腦還是火箭飛船很多很多都是因為能透過表象發現本質規律,才得以發明,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科學會迅猛爆炸式發展的原因。

丁元英在劇中痛心中國曾經積貧積弱的現象時,就說中國曾經的主流文化是弱勢文化,弱勢文化靠被人救贖,強勢文化才是發現本質規律,能看到本質規律自然會成為強者。

科學如此,放在社會上許多事情也是如此,只是社會太複雜,人心也太複雜,所以原本簡單的東西變得複雜,只有不著相,實事求是,見路不走,才能看到本質。

因為你看到了本質,就與眾人的行為做法不一樣,而不是故意要新奇而與別人不一樣。

丁元英做的事情,猛一看也不過是老套的手法,但就是有效,為什麼,因為不是為了手法的新穎巧妙而做的,是為要達成什麼樣的結果就需要什麼樣的條件而做的。

把丁元英的策劃構想試著推演一遍:

總目標:實現王廟村可持續性發展,脫貧,芮小丹想要的神話。

次級目標:在音響市場分一杯羹。

贏的本質:最好的產品,最低的價格。

自身條件:

條件一:丁元英本人是音響超級玩家,能指導做出最好的音箱,有人脈和資源。

條件二:幾個組織者葉曉明,馮世傑,劉冰也是發燒友,能判斷產品的好壞,對音響市場也有了解。

條件三:音箱製作不需要高科技含量,需要的是真材實料,需要功夫的打磨,王廟村的農民吃苦耐勞可以完成。

這個次級目標發揮了三方的優勢,可以實現做到最好的產品,最低的價格。於是音響市場的老大樂聖集團就成了殺富濟貧對的對象。


接下來進行任務分解:

任務一:公司成立,股權劃分,實現控股話語權。

任務二:農戶生產各自承包,各自負責,保證頂級品質。

任務三:取得國際頂級權威認證,最好產品的標籤。

任務四:柏林、倫敦、巴黎引進代理商,把頂級託起來。

關鍵一擊:藉助音響展銷會促銷,最低價格造成轟動。

由此引發的後果:

後果一:對內,農民生產條件簡陋,產生勞動時間問題,使用童工問題,社保勞保問題,環境汙染問題等諸多問題。

對後果的應對:與農戶關聯分割,不以公司的形式控制農戶,農戶自己負責自己,公司與農戶只建立生意上的供銷關係,在各道工序的農戶之間實行小農經濟的買賣關係,簡單說農戶不是公司的員工,就不會產生以上問題。

後果二:對外,引發直接利益受損者樂聖集團關於不正當競爭的訴訟,其他音響品牌的推波助瀾。

對後果的應對:因為產品是真好,成本是真低,因此不正當競爭不成立,樂聖必敗,合作則共贏。如果有恐懼,那只是情緒的恐懼與沒見過世面對的恐懼。

後果三:輿論,勢必會招致有識之士的一片聲討、責罵。

對後果的應對:去五臺山問道,領悟大師說的「責必論道」,「大愛不愛」,自己求得心安,至於輿論隨他們爭辯吧,仁者自有公論。

把一切考慮周全後,最終方案整體的表現形式就如丁元英自己所說:在王廟村生產,在北京擺攤兒,用柏林、倫敦、巴黎三個城市當託兒,讓斯雷克公司當打手,讓法院、媒體起鬨,讓伯爵公司落井投石,從樂聖公司碗裡化緣。

這其中並不是有多麼新奇怪異的招式,丁元英卻贏了。以至於最初樂聖集團老總林雨峰看到格律詩音響去歐洲鑑定,找歐洲代理,都忍不住說了句:老套!因為他覺得這不過就是藉助國外鑑定,貼個標籤的老套路唄,耍個小聰明,這樣做的企業多了,能有什麼不同?

不同在於,他沒明白丁元英表面的小聰明背後潛伏著大智若愚。

一切看起來都像是丁元英玩的手段手腕,可又不像是手段手腕。就像有人說這像是在「碰瓷」,但又絕不是「碰瓷」,因為「碰瓷」是一種套路,原意是弄一個假古董放你身後,你不小心碰了,就被訛了,遇到碰瓷的要做的就是拆穿他的假。

而丁元英之所以能贏,是因為玩得一切都是真的,假的你揭穿他的假就好了,真的你揭穿後又能怎樣?

別人的鑑定或者獎項可能是買來的,產品不一定真有那麼好。格律詩的鑑定可以說也是買來的,但產品卻是真的達到了頂級。

別人玩促銷可能是以次充好滿多少送多少的套路,或者不計成本的惡意競爭,而格律詩是真的降價,是成本真的很低,那是王廟村的農民們用沒把自己當人的幹勁兒拼出來的。

而樂聖林雨峰為什麼會輸,就是以為這就是跟我玩套路,那我揭穿你的套路就行了。結果揭開一看,竟然是真的,於是他就失敗了。

而丁元英贏的本質就是「見路不走」。見路不走,就是有什麼條件辦什麼事,不拘泥於套路,也不拘泥於非要不套路,依據事實怎樣有效就怎樣來,往大裡說,這就是「實事求是。」

其實《天道》中,芮小丹最後在思考丁元英為什麼能戰勝樂聖集團的時,也提到了實事求是,可能沒多少人注意這四個字。

於是很多人看「天道」,就是想學裡面的手腕和套路,卻忽視了最本質的這四個字。就像芮小丹說的「讓人做到實事求是有多難,而做到的人卻成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

例如:一個領導人所以成為領導,最主要的不是靠手段手腕,主要是能把一個集體領到正確的路,能讓大家都獲益,這是領導二字的本質。許多人忘了這個本質,卻只看到手段手腕,看到權利的遊戲。

一開始丁元英幫韓楚風出主意競爭總裁,也揭示了這一點,他對韓楚風說:靠手段鬥爭上位卻沒有能力的人必不長久,董事會需要的是真正能幹事能讓企業更好發展的人。韓楚風具備這個本事的話,就先讓兩個副總先去爭,當董事會看到誰是真正幹事的人的時候,自然就上位了。

「只要你行,你就有機會。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兒都一樣。」這也是丁元英最後跟劉冰說的話,原意和對韓楚風的意思一樣,雖然看起來他們兩個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人。只是現實生活就是太多人太在意表面的手段與取巧,劉冰嘴上說著:「我懂、我懂。」卻至死也沒明白這個本質問題,反而認為所有的人都在套路他。

這個社會人心浮躁,仿佛學習思維就是在學習投機取巧的把戲,大多數人學兵法很多人學成了三十六計,但是卻不知道兵法中計的本質其實是基於真實實力的計算。

在人人都想學幾招套路的時候,以為套路就是高招,套路就是路。就像《天幕紅塵》中老九說的,路我還不知道在哪兒,你都「見路不走」了。

「見路不走」,在術的方面也就是做事不能太套路,套路多了一是會產生惰性,二是會把自己套路進去。因為套路帶來的後果就是自閉性,自我封閉,這是人最常犯得錯誤。套路多了思考就少了,如果沒有明白本質的規律,把某一個熟悉的套路不分具體條件是否變化的應用,反而是失敗的源頭。

包括對《天道》本身也一樣,看許多分析文章說,XX層次的人要學丁元英,想怎樣要學肖亞文,老實的你就學馮世傑。其實在我看來要學的不是些,因為你再學你也無法成為任何人,你還是你,要學的是鍛鍊自己的思維深度,反省自己的特質優劣,發現自己核心的競爭力,有什麼條件做什麼事。

當然,如何看到本質,是需要眼力、閱歷、學識、思維的深度與廣度等等,必須具備從「靜態分析」到「動態分析」再到「規律分析」的三種能力,必須經過從「表象」到「本質」再到「規律」的三級飛躍。


這不是說說就行的,這是一個人質的變化。我想看過本文的人,一定會在遇到某些問題的時候會想一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再決定自己的行動,這樣就不會讓自己那麼蠢萌。以後再針對如何提升思維深度再寫一些自己的感悟吧。

最後再把做一件事需要的次第,梳理一遍:

1、制定清晰的目標。

這個目標是建立在本質規律上的,不因表象的複雜,人心的浮動,情緒的壓力而混亂。

2、清楚自身條件以及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這便是所謂的「知己知彼」,超出自身條件,就會力不從心,從而半途而廢。

3、將總目標分解為各級任務目標。

任務分解到簡單,才有執行力,才能真正完成,特別複雜的就無法完成,同樣會半途而廢。

4、預見目標完成後的引發的後果造成的影響,制定針對後果的相應策略。

劃重點!最後多補充一句:目標的樹立會讓人興奮,一般人看到目標就像看到一座山,心中的想法就是很努力的爬到山頂,至於爬到山頂後會遭遇到什麼後果考慮的比較少,因為大多數人都在路途中,只是跟著前面的人在走。

如果你不只是跟隨者,而是目標的制定與策劃者,那麼除了目標之外,還要看到目標背後。

因為後面還有更高的山峰需要你去攀越!

相關焦點

  • 《天道》:讀懂丁元英的「謀局」思維,萬物皆為你所用
    劇中丁元英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硬是用一招看似普通的「殺富濟貧」神技,把「只有矛,沒有盾」的林雨峰打得落花流水。今天想跟大家談談丁元英的謀局思維。1、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3、謀局者的思維
  • 《天道》王志文:通過這兩件事,足以說明,這兩個人是天道高人
    想必看了天道的朋友,對裡面的人物,特別是丁元英這個人,印象最為深刻吧,丁元英,本是股市一股神,本可安心賺錢,卻因為愧對祖國,而回國搞了一出「殺富濟貧」的神話,招招見血,劍劍封喉!天道裡,這兩位是高人,通過這兩件事,足以證明!
  • 但凡看似不可能的成功,都是這種思維的結果,首次公開逆推思維
    事實上,這是逆推思維下產生的方法,其威力的巨大,你也看到了。那什麼是逆推思維呢?02. 逆推思維說逆推思維前,首先介紹與其對應的「正向思維」。所謂正向思維,就是從現有條件出發,條件有多少就做多少事,條件決定結果,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
  • 《天道》創業者改變思維模式像丁元英一樣神奇
    天道:創業如何像丁元英一樣思考電視劇《天道》中開頭肖亞文不遠萬裡會面小丹,介紹帶有神秘面紗的丁元英,評價他是魔,就是鬼,就是不像人。,辦鬼事,思維顛倒,行動倒行逆施,結果簡單有效,創造奇蹟。學習的核心還是思維模式的提升,形成自己具有競爭優勢的做事風格,基本就上道了。
  • 從《遙遠的救世主》中人物的刻畫:理解天道強勢文化屬性思維
    先來說說小說的作者豆豆,豆豆十分低調,即便在其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被拍成電視劇《天道》引起一時轟動之時,她仿佛也沒怎麼露面,網上也罕見找到關於她的任何消息。在百度上搜索作家豆豆,介紹也是極其簡略。從簡介中可以看出,豆豆學歷不高,豆豆是遇到了奇人李紅英,在她的啟發下才寫出好的作品,作者創作源泉本身就具有一些傳奇和神秘的色彩,竟與小說本身的神秘色彩相映成趣。
  • 《天道》:男人若不想甘於平庸,嘗試了解下丁元英的「商戰思維」
    《天道》這部電視劇自從播出以來就獲得了一致的好評,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著名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對於經商的人來說,書中很多看似很普通的臺詞都可以是商戰中可以取勝的警句,書中關於商戰的技巧都能夠投入實際的應用中。
  • 《天道》: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不僅僅是智商跟努力,還有他的思維
    看過《天道》的人都知道,葉曉明,劉冰都擁有過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們本來已經「順著「井沿」爬到了井口,但是他們依然還是失敗了。葉曉明是一個聰明人,他有思想,有遠見,做事情有自己的一套,在葉曉明的帶領下,北京格律詩很快打開市場,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很快就讓同行們敬重他三分。
  • 《天道》:為什麼三個人突然從飯局上離開?原來是自以為是的鬧劇
    《天道》:為什麼三個人突然從飯局上離開?除此之外,芮小丹在無意之中又發現丁元英因為經濟原因,將自己珍藏的唱片賣掉,作為丁元英的臨時「監護人」,芮小丹才發現自己居然對這一切都不知曉,便對丁元英產生了怨恨。在這種情況下,芮小丹就想找幾個文化人作陪,把丁元英叫出來「羞辱」一番,想出出這口氣,而目的就是要讓丁元英明白,不要拿自己開涮,於是就有了《天道》之中非常著名的鴻門宴那一段。
  • 將小說敘事置於歷史邏輯之中
    從「歷史文」的脈絡上看,《燕雲臺》一反穿越、架空的「金手指」,於正史之外尋找歷史發展的多元可能,將小說敘事放置於歷史邏輯基礎之中,把小說細節深植於遼代的社會現實之中;從「言情文」的脈絡上來看,《燕雲臺》一洗《甄嬛傳》《羋月傳》所形成的「宮鬥文」模式,轉變為「種田文」模式,將宮闈廟堂之上的勾心鬥角敘述為個人成長的社會生活背景,借歌舞宴遊來鋪展時局變動,於平湖秋波中暗藏刀光劍影,個人成長的創傷伴隨著家國情懷的張揚
  • 冥冥之中的暗示
    時而感覺已故親人冥冥之中的存在,時而認為這不過是自己夜晚睡不著漫無邊際的瞎想。但最近發生在朋友身上的一件事,又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處於深思沉慮之中不能自拔!
  • 《天道》:如果說肖亞文是聰明之人,那歐陽雪就是有智慧之人
    《天道》是2006年的神劇,整部劇不說人話,淨說「鬼話」,有慧眼的人卻從中獲得思維的提升。劇中的丁元英學貫中西,精通儒釋道,既入世,又出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令人佩服。但是丁元英不是那麼好學的,建議大家學一學歐陽雪的3點「天道」思維。
  • 《天道》:關於求和的決定,葉曉明為什麼提出要故意隱瞞丁元英?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文化之中樹立自己的英雄文化,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在現實的生活之中,用你的英雄文化和英雄主義去生活生存。》太過玄之又玄,其實最大的差距便在於觀念的不對稱,因為觀念的不對稱變成了越說越玄乎的一些思維邏輯不同。
  • 天道第一部,不能承受的規則「背叛」
    《背叛》是天道三部曲的第1部,很多人因為這幾部小說,而帶來很多、很大的啟發。 《背叛》的開篇,宋一坤的好友——詩人方子云,準備下海經商,尋求商人朋友宋一坤的建議,宋一坤用一句話評價方子云,入佛門六根不淨,進商界狼性不足。
  • 《天道》思維:破解成功的密碼其實並不難,學會秉持一顆利他的心
    《天道》這部電視劇自從播出以來就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大多數人都看過不止一遍,很多年以來《天道》在豆瓣上的評分一直沒有低過9.0,足見這部電視劇的魅力。這部電視劇是根據著名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來的,可以說《天道》高度還原了《遙遠的救世主》,但是也有很多表現不全面的地方,所以我們還是根據小說中的內容來具體分析《天道》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智慧。
  • 《天道》:丁元英對芮小丹的人生規劃,值得每個人深思
    《天道》中丁元英給芮小丹提過幾次關於她的職業的建議,從中受到了一些啟發。歐陽雪從王廟村接丁元英回古城的車上,丁元英失落又憂慮的說:「芮小丹膽子大主意大,她的未來是不是給我打算的。」《天道》第九集中,芮小丹帶丁元英去吃飯,路過一個兔子舞音樂的廣場,芮小丹秀了一段街舞。
  • 《天道》:讀懂丁元英的「果導因」思維,你再也不會費口舌去爭吵
    我們看看下面這三個《天道》丁元英與人相處的小細節。,他是「果導因」的思維,不管做什麼事,從結果去思考問題,逆向思考,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天道》這部劇真的是神劇,尤其是丁元英「果導因」的思維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成年人,應該多考慮事情的後果,再去做事情,可以避免很多危險與災難。
  • 天道第三部天幕紅塵,價值百萬的四個字,何為見路不走?
    林雪紅在美國唯一的一點生意就是在經營一家中餐館,突然之間丈夫去世,突然之間背負105萬美元的債務,這讓林雪紅陷入絕望之中。也正如葉子農總結的,開餐館跟別的是一樣的,都需要術、道具足,術就是烹飪手藝、資金,道就是思維方式、大環境判斷、決策原理,無道無方向,無術無實施。當一切條件都具足,那就是因果律,事情自然水到渠成。作為顧問角色的葉子農,在自己並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慕容久和方迪預留了20%的公司股份。這就是見路不走的威力,這就是擁有頂端思維模型的實踐效果。
  • 天道思維:高階層的人高規格接待你,要小心,值這個規格的不是你
    這種也是成功人士的「天道思維」,在現實的社會中,人的貪慾都大於理性,當金錢,權力出現在人的眼前時難免把持不住被誘惑,所以你要有冷靜的思考能力和與人處世的大智慧,學會「天道思維」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立足,並獲得成功!
  • 電視劇《天道》賞析
    起步的這個人叫做劉冰,就是在這個道路的起點,用人的動物性思維來思考問題。「紅塵不染性空」,你以為我在紅塵之中就不清淨麼,你還不見了我呢。「幽幽古剎千年鍾」,你以為在古廟裡面就可以了,你都是痴人說夢。你可以發現,文人罵人就這麼狠。智玄大師看到以他的參悟水平還可以。你還記得我師父說的那句話,贏了君子叫贏,輸給小人也叫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