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什麼是富人思維,丁元英從認知到踐行和別人差距有多大

2020-09-07 華勝視界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高人」丁元英帶領發燒友走向成功「必由之路」上遇到的風景和遺憾,無論結果如何,這段經歷都是最靚麗的風景線。

很多人願意把窮富的原因歸於思維,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試想一下,假如只有思維的層次差別,那麼提高認知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舉,要通過實際的行動和不斷踐行來證明窮富。

富人思維未必富,窮人思維未必窮,丁元英把這歸結為文化屬性,窮人思維是被文化觀念限制後的盲從心態,看短期收益,不注重無形資產和被動收入,以及投資理財和風險管理控制。

窮人不僅不懂文化、制度、技術,更多的是無知、愚昧,甚至是死板不知變通,因為無論傳統觀念、道德觀念、文化觀念思維深入骨髓,一種價值判斷體系根深蒂固,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和啟蒙運動不可以更改。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落後的思維意識,不要把保守當武器,不能把落後當結果,結果不是固定的,不改變,一定被動挨打。只有自己具備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殺人誅心,一定要打蛇打七寸,抓住主要矛盾,否則,很難短期有收益。

人情社會給我們一個先入為主,那就是靠,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我們都有僥倖心理,期待天上掉餡餅,市井味十足,市場的讓自己都噁心,但是要是實事求是和如實觀照,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無二分別。

創造者思維的核心:求真、創新、務實、實事求是、見路不走。

以前覺得創新沒什麼,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問題深度也有些,創新才是精神內核,我們只有不斷「刷新」自己三觀,才能看清這個世界,人情還是那個人情嗎?世故還是那個世故嗎?圓滑而不世故,有原則懂規矩,會辦事,靠譜,有度。

劉冰、馮世傑、葉曉明各有各的優點,葉曉明聰明,馮世傑憨厚,劉冰圓滑,但是有這些不能夠支持他們成功,入商道狼性不足,入佛門六根不淨,倘若他們更能有魄力改變自己,必要知識儲備,我相信他們萬萬做不出退股的事情,至少要死扛到底,但是我還是天真的,人性的光輝熠熠生輝,是人就會規避風險、趨利避害,這是生物本能,也是在社會歷練之後的「所得」。

《大江大河》楊巡坑梁思申,楊巡和宋運輝是髮小,而且宋運輝也會幫著牽線搭橋,但是文化屬性和生存方式不一樣,對待同一件事態度完全不同,四星級酒店項目,楊巡刀切豆腐兩光,很聰明,很符合特色,但是梁思申受西方教育,尊重契約精神,她絕對不會默認這樣的方式共同經營項目,因為欺騙合伙人就是商業誠信的崩塌,合作嘎然而止。

成年人選擇世界,勇敢的少年選擇愛,我們一定要永遠有一顆少年的心,此去經年,歸來仍是少年,不要對社會、文化、天意抱有敵意,它們從不是敵人,而是朋友,一面鏡子。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眾生相,可以看到自己不同的」側面」。

富人思維的研究方向一定是思維、執行力、領導力、創造力、心力、還有魄力。窮人會變富,富人會變窮,但是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最大的差別就是生存觀念、生存空間、以及生存競爭意識不同決定的。

勞動力是可以創造價值,但不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方式,賺錢不僅養家餬口,還有詩和遠方,還有星辰大海。

思維的使命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生活更美好,思維是為人服務的,思維不是人的主人,之後自己才是,救世主不是強勢文化邏輯,不是天道冥冥、大道渺渺。玄而玄,難免紙上談兵,坐而論道。華山論劍論的不是劍,是俠義文化,是天下大同,是天下為公,是濟世救人,是為了天地立心,為眾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是為自己得到悟到。

欲為大事,不與草爭;將軍之劍,不斬蒼蠅,人應該有鴻鵠之志,雖不能至,但能扶搖直上九萬裡,逍遙遊天下,莊周夢蝶,我亦是蝶,我亦有夢,夢醒時分,我們求的是真我,真我無我,大愛不愛。

人生無趣,還好有你,往後餘生,除非有你,丁元英是幸福的,他的富裕不是凍結的兩個億,而是芮小丹的愛,是造物主賦予那顆真心,是情,是緣,是孽也是債。丁元英用悟道的方式讓芮小丹找到自己,芮小丹用愛告訴丁元英,這個世界除了理性和邏輯,還有感性和情緒,愛可以治癒一切,時間未必是良藥,愛才是世界的主題,人生的真諦,人生一大快事,敢問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丁元英的思維不一定是富人思維,但是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具體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實事求是,見路不走。從果到因,順勢而為,改變人能改變的,遵循改變不了的,在變和不變中,契合時代發展的脈搏,強大的內心讓自己避免淪陷人性的弱點中,貪嗔痴慢疑五毒,酒色財氣誤人。不是持戒勝似閒庭信步,內心為王,心的秩序就是按照規矩和規律辦事,從來不會讓欲望和貪婪葉草瘋長,理性就像鐮刀,時刻收割多餘的欲望和貪婪,讓一顆平常心、清淨心、善心,讓自己起心動念的細節中自如。

窮人思維的背後是資源的稀缺,自律和他律的不如人,不刻意規劃生活的隨波逐流,期待貴人相助和神仙之路,不相信自己的邏輯,丁元英扶貧不是為了扶貧,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市場生存空間中體會競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經歷過戰場洗禮過的兵才是合格的兵。

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已經夠了。…這個在一般人看來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這個人很重要。」 肖亞文把丁元英託付於好朋友芮小丹,她的知性、精明、老到與獨具慧眼,表現的酣暢淋漓。如果你是窮人,一定要逆襲,就必須改變自己,如果你是富人一定要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窮富只是狀態,人生才是實錘。

相關焦點

  • 天道:為什麼說丁元英的經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這個舉動,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難以想像,從現實的角度看丁元英,你會發現,普通人沒有利益的驅動會去打掃樓梯間?對於高手而言,在現實生活中哪會想到去做這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丁元英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小事不小,大事不大。用芮小丹的話講,這個人的思維體系只有去幫助別人的程序,沒有讓別人幫助他的程序。
  • 《天道》丁元英如何啟迪芮小丹的「智慧」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為人處事」的技巧和方法論,丁元英所悟天道和芮小丹所悟天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準確來說天道也只是道的表現形式,道可說,不可說,說不得的東西,事物發展變化有層次,有過程,人也是一樣,天道是一個平衡統一的整體,道可傳,但不可以道盡,因為言語道斷,一說即錯。我們的立場伴隨我們的思維、認知、觀念、環境影響變化而變化。
  • 《天道》: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在認知,在這一點上,最佩服肖亞文
    但僅僅是這一年的秘書經歷,就讓這個能做到四面動機,八面周到的高級白領因對丁元英的準確認知而成功找到了實現自我的機會。當私募基金解散,丁元英隨口交代「想找個離北京遠點的地方租套房,清靜清靜」的時候,對於一般的秘書而言,也許會找一個離北京遠點的地方安置了就行了,當然也不會有下文了。
  • 《天道》:你的富人朋友怎麼看待你?
    歐陽雪和芮小丹之間看起來是從小到大很要好的閨蜜,經營餐廳的生意上兩人都有股份,共同財產車、股份分紅,包括平日裡的一頓飯錢都是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要放在現實生活裡,也沒幾個人能做到帳目清晰到這個份兒上。芮小丹和肖亞文之間,肖亞文也是為了能夠拉攏並有機會靠近丁元英利用了芮小丹的姿色。肖亞文儘管象徵性警告芮小丹不要愛上丁元英,可還是把他放身邊了。兩個人都是非常精明的人。
  • 《天道》:別人看到的,可能是你想都沒想到的
    同一個作品,不同時期看感受是不同的,最近重溫了十年前看過的《天道》,又有新的感悟。我談談電視劇中想要傳遞的意思,天道就是規律,無論是大自然的還是人類社會的,就是主宰我們這個社會運行的底層程序,而這個程序有個特點,它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講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就是說天地無所謂「仁」或者「不仁」,它也沒有什麼期待或者喜怒愛恨,符合規律就發展,不符合規律就衰落,這個和雷達裡奧在《原則》中對「好」的定義:符合現實的規律,並促進整體的進化。
  • 《天道》創業者改變思維模式像丁元英一樣神奇
    天道:創業如何像丁元英一樣思考電視劇《天道》中開頭肖亞文不遠萬裡會面小丹,介紹帶有神秘面紗的丁元英,評價他是魔,就是鬼,就是不像人。丁元英在《天道》中的出場就通過三件事表現了他的神奇,首先和朋友買古董表現得辯證,其次借款時的乾脆,最後和韓楚風的打賭,所有的變現打上了不正常的標籤,完全跳出世俗的框框,在眾生眼裡的確不像一個正常人,在高手眼中確神人一般存在。
  • 《天道》丁元英行為邏輯背後的細思極恐的真相是什麼?
    丁元英從文化屬性角度分析林雨峰,林雨峰並沒有強大到可以不愛惜羽毛,也可以強大到輸了賴帳,還有就是能夠預見即使化緣,林雨峰把丁元英並不能弄什麼,林雨峰拿著槍找到丁元英,想要了解自己的幕後敵人,他想不到自己的敵人看起來是個弱者(芮小丹離開之後吐了一腔心頭血的丁元英)他質問丁元英為什麼不道德,不地道。
  • 《天道》:讀懂丁元英的「果導因」思維,你再也不會費口舌去爭吵
    丁元英怔了一下,接著就把錢給老闆娘。2、丁元英去拉麵館吃麵,老闆問他做什麼工作的,丁元英半開玩笑地說沒工作,如果老闆不嫌棄,可以來他這裡打工,老闆嘲笑他不知羞恥,這麼大個人連工作都沒有,丁元英不解釋。,他是「果導因」的思維,不管做什麼事,從結果去思考問題,逆向思考,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
  • 《天道》丁元英最信奉的是什麼?
    在《遙遠的救世主》一書中,很多人都以為丁元英信豐的是天道,其實不然,文化屬性理論讓我們明白文化內涵對於個體命運塑造中起到關鍵作用,但是文化內涵構成,遠遠不止學歷和文憑,具體知識對於命運來說是充分不必要條件,能力和思維對於命運來說是必要而不充分條件,唯獨智慧和命運是因果關係。
  • 《天道》:男人若不想甘於平庸,嘗試了解下丁元英的「商戰思維」
    在《天道》中,丁元英是商業鬼才,他創辦的「私募基金」曾經在一年的時間用兩個億的資金賺到了兩個億,可以說在電視劇中,丁元英是跟巴菲特一樣的牛人,《天道》也就是《遙遠的救世主》是一本現代版的商戰教科書。文化的強弱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有很重要的影響。丁元英在電視劇中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天道》: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不僅僅是智商跟努力,還有他的思維
    看過《天道》的人都知道,葉曉明,劉冰都擁有過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們本來已經「順著「井沿」爬到了井口,但是他們依然還是失敗了。葉曉明是一個聰明人,他有思想,有遠見,做事情有自己的一套,在葉曉明的帶領下,北京格律詩很快打開市場,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很快就讓同行們敬重他三分。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說股東的前途在王廟村?王廟村有什麼寶藏嗎?
    本文由 魚樂嗨世界原創,小人物的視野看世界,你有你的大世界,我有我的小視野!關注並私信我發送消息:【思維】,僅限前50名,免費獲贈一本打開思維的電子書小說,免費獲取一份《逆向思維布局和演練》可入群分享天道背後的秘密並贈送本文所提到的《遙遠救世主》未刪減電子書!
  • 《天道》中,丁元英說不如芮小丹:他與芮小丹差距在哪裡?
    電視劇《天道》的內容,我想已經有好多小夥伴們看了不止一遍,但是看得越多,收穫就越多,雖不能讓你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但也能給內心一份觸動。父親病危,他回去之後問醫生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父親死,還與生他養他的母親討論養兒防老的問題,把大哥和母親氣到要吐血。就連他的助理肖亞文,在公司解散後,丁都不想與其有任何交集。
  • 《天道》如何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完成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統一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強大歸於平靜,明白人並不像聰明人那樣沾沾自喜,相反他會藏拙、示弱、甚至裝瘋賣傻,大智若愚的智慧不是鋒芒畢露,而是為而不爭,無為無不為,有作為有所不為。
  • 《天道》丁元英信的是什麼佛?
    電視機《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以及眾生修佛悟道的全過程。很多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很焦慮,沒有歸屬感,也靜不下心來,回到老家就好了,人水土不服不僅是地域特色方面的問題,文化上不相適應的大有人在,所以無論宗教還是儒釋道,對於靈魂歸屬和文化認同方面驚為天人。很多人都不明白丁元英是大拿,感覺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為什麼和修佛的人都那麼能掰扯,而且還辯得別人啞口無言。
  • 天道,王志文:在天道第3集中,丁元英這樣來解釋,什麼才是孝道!
    有一部電視劇叫《天道》,這部電視劇改編於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劇中,丁元英口中的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到底是什麼丁元英回到家裡,剛坐下不久,就和哥哥吵起了架,吵著吵著就說到了養兒防老的事情上面:元英啊,那是你親爸,你居然要拔他的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的出口,那是你親爸,
  • 《天道》丁元英關於孝道的思考,對我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可憐而悲劇地人生,但是丁元英的悲劇我們能看到,我們自己的悲劇我們自己卻看不到。丁元英關於孝道的思考:第一、孝順的口碑不是父親尊嚴換來的,為了成就自己孝順的名聲,讓父親活得生不如死,這樣的孝順他寧願不要。
  • 男人若想有一番作為,請牢記天道的3個「人脈」思維,或能成大器
    男人若想有一番作為,請牢記天道的3個「人脈」思維,或能成大器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的《天道》中,有一個非常引人深思的片段:葉曉明、劉冰、馮世傑通過芮小丹請動了丁元英幫助王廟村脫貧肖亞文是普通出身,她也是白手起家,只是通過認識了丁元英,在他的手下工作過,僅此而已,肖亞文不簡單的地方在於懂得如何正確使用丁元英這個人,一個人只能賺到她認知範圍中的錢,但是丁元英讓她見識到了認知之外的世界。
  • 天道:葉曉明面對600萬起訴書,為什麼不找丁元英而是私下決定
    本文由 魚樂嗨世界原創,小人物的視野看世界,你有你的大世界,我有我的小視野!關注並私信我發送消息:【思維】,免費獲贈一本打開思維的電子書小說,免費獲取一份《逆向思維布局和演練》可入群分享天道背後的秘密並贈送本文所提到的《遙遠救世主》未刪減電子書!
  • 《天道》:丁元英對芮小丹的人生規劃,值得每個人深思
    在潛意識裡,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自己選的路是更適合自己的,他人在不了解自己的綜合條件和需求的前提下對自己給的建議是粗暴的,無力的,不得體的,於是,會本能的找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拒絕。這裡面涉及到一個高階的思維模型。這也是今年我花了很多時間來校正的一個思維模式。面對外部的一個觀點、建議,可以有兩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