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給人的啟示:成大事者需要不唯經驗教條主義

2020-10-14 格的局

第一次接觸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同名電視劇《天道》,覺得豆豆作為一個只有高中文化的建築工人,能夠寫出具有一定哲理性的小說實屬不易。我個人是一個比較注重小說藝術性含量較高的人,對小說的閱讀價值比較看重,能夠從小說裡看出不一樣的見解就算是自己的收穫。

於是,我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斷斷續續的讀完了豆豆所寫的《天幕紅塵》這本書,兩本小說都對文化屬性,人性有很深刻的思考。在《天道》裡邊,主人公對「神及道,道法自然,如來」有很多的論述,故事的展開也是圍繞主人公的理解展開的。而這部《天幕紅塵》延續了這一思路,提出了「見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實事求是的具體實踐,作者借人物之口,闡述了見路不走的具體思路,並通過人物的事件經歷來闡述作者的思考。

小說的開頭就明示:見路不走,是要見,見性,見智,著相,著禮,品鑑有別,親密有度,這是個沒有道法的紅塵,而且有時還要你滾一下,這是個沒有方向的名利場,有時會絞一些你的肉。這就是你頭上的天幕。天有道,則無常道,事於道,則天有道看與事則無常,無常則明,明則通,則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則世事可治癒,漸達佳境。

羅家明踐行「見路不走「而自殺於莫斯科。羅家明的莫斯科投資失敗自殺,不是見路不走,而是事於道,又走了一條見路不走的路,見路不走就是實事求是,不住一法,也可以理解成不拘經驗教條,羅家明栽跟頭是呈因果存在的,誰具備了那種條件誰都離栽跟頭不遠了。條件的可能,條件的可能是什麼:就是實事求是,「想」管不管用?想只管想的用,每個條件只管它這個條件的用,不管別的用,如果你面對的不是正確,你跑一輩子也沒有用,老天爺不會因為眾生心誠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條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讓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條件不可能的,一分錢也是貪心,只要是條件可能的,多少都是正常。

實事求是是個很大的概念,很原則,很寬泛,只是你聽過了,不覺得它神道了,不覺得它神道並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很多人說實事求是的時候,其實實事求是是根本不關他的事,他那樣說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

見路不走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執行和具體,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成功者的經驗、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就沒人走了,它管借鑑、模仿、參照的用,但是我們說它有漏,不究竟,因為成功者的經驗是他那個條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複製他的條件,完全複製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見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於經驗、教條、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無漏的。是人就會有錯,但你至少有了這種意識,比起唯經驗唯教條就少出點錯。啥叫命運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點錯與少出點錯的區別嘛。

因此,成功者的經驗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呢?管用,不管用早就沒有人走了,它管借鑑模仿參照的用。但是我們說它有漏,因為成功者的經驗是他那個條件的可能,他不可能完全複製,他的條件,完全複製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見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於經驗教條,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無漏的。有了這種意識,比起為經驗為教條就少出點錯。啥叫命運?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剩下的就是多出點錯與少出點錯的區別了。人是最願意走捷徑的,比如說誰成功了,他以為別人成功了,照搬過來也會成功,那就危險了。唯經驗唯教條,這東西害人。


相關焦點

  • 天幕紅塵給人的啟示:走進新時代需要「見路不走」的改革精神
    而這部《天幕紅塵》延續了這一思路,提出了「見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實事求是的具體實踐,作者借人物之口,闡述了見路不走的具體思路,並通過人物的事件經歷來闡述作者的思考。其實豆豆在《天幕紅塵》的開篇中就明確了、定位了這本書的大意境和大格局。就是告訴你在這個紅塵的「場」內要好好修行,那修什麼?行什麼呢?修指修煉和修養,是一種持續時間性的活動,修「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境界。行可含「德行、品行、操行」。誠如《莊子·大宗師》裡的一句話:修己德行,無有禮儀,而忘外形骸。
  • 豆豆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身在紅塵,卻孤獨清醒
    在豆豆的三部曲《遙遠的救世主》裡的 丁元英 、《天幕紅塵》裡的葉子農、《背叛》裡的宋一坤似乎都是喜歡安靜,不太想與外界打交道但又身處江湖恩怨之人。是什麼促使她寫出了《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但他們的主人公都有個共同點愛好看書,喝茶,喝好茶。喜歡研究人性的問題,把人性看得如此通透,不喜交際,幾乎永遠都是獨善其身於一處冷靜分析思考。他們活得太通透,太明白,活得逍遙,不拖累人,不攀附人,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 《天道》:如果說肖亞文是聰明之人,那歐陽雪就是有智慧之人
    歐陽雪對我們的啟示:不是你能賺到的錢,不是你熟知的領域,儘量別碰,多少人就死在對項目的不了解,盲目投入之中,偶然賺到的錢,不是你的能力,而是運氣,如果長期在運氣裡兜兜轉轉,錢早晚也會以運氣的方式丟出去。
  • 知道《天道》與《天幕紅塵》,可作家豆豆又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
    《遙遠的救世主》、《背叛》和《天幕紅塵》,合稱為豆豆三部曲,很多讀者都很遺憾《天幕紅塵》沒能拍成電視劇。三部曲的男人公各有千秋,同時又具備驚人的布局能力,被無數讀者所喜愛。李雪:筆名豆豆,年輕的女作家之一。
  • 豆豆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你讀懂了嗎?
    豆豆三部作品,一是《背叛》,二是《遙遠的救世主》,三是《天幕紅塵》,要如何看待作者豆豆,這個就是她見路不走。是什麼促使她寫出了《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豆豆是一個很低調到有些什麼的作家,很少接受採訪,公開渠道很少有她的信息。
  • 《天幕紅塵》:暗戀的最高境界,成全愛人,約束自己
    ,有些幸運的人,最後修成了正果,而更多不幸的人,暗戀成了他們心裏面一生都見不到陽光的小芽。不,也許不能用「不幸」來形容這些人,暗戀是一種未被發現的美好,是一朵在杳無人煙的荒原上努力綻放的玫瑰。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一個心中藏著暗戀的女人,而她所詮釋的暗戀,也許就是暗戀的最高境界,她就是《天幕紅塵》這部作品裡的方迪,作者豆豆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所以她筆下的很多人物都非常通透。
  • 《天幕紅塵》總裁張嘴就是錯,葉子農一句話贏了百萬,也招來禍端
    《天幕紅塵》總裁張嘴就是錯,葉子農一句話贏了百萬,也招來禍端最近重溫了《天幕紅塵》,這是作家豆豆的三部曲之一,是巔峰之作,也是對上一部《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丁元英所說「道法自然,如來」,讓我們見識了道的奧妙,葉子農所說「見路不走,即見因果」則是更具體的闡釋了如何運用。
  • 天道第三部天幕紅塵,價值百萬的四個字,何為見路不走?
    《天幕紅塵》這部小說從蘇聯解體,石油大亨羅家明一夜之間破產自殺寫起。隨著羅家明的自殺,他的天價債務也浮出水面,這些債務壓在了他遠在美國的妻子林雪紅身上。林雪紅在美國唯一的一點生意就是在經營一家中餐館,突然之間丈夫去世,突然之間背負105萬美元的債務,這讓林雪紅陷入絕望之中。
  • 《天幕紅塵》葉子農可以不死嗎?到底誰害了他
    電視劇《天幕紅塵》是豆豆的最後一篇長篇小說,前面有一部練手的《背叛》中間有一部《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天道〉被人熟知,原因很簡單,很多人都知道天道,但有法描述天道,而豆豆沒有描述天道,就簡單寫普通人的愛恨情仇,因為審核的時候,內容和名稱嚴重違反傳統文化觀念,不得已修改內容為《天道》才被大家看到,因為內容刪減和小眾,在上映之初和《大話西遊》一樣潛龍勿用,折戟沉沙,而伴隨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和提高,
  • 《天幕紅塵》:當你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時候,你有可能是個殺人犯
    《天幕紅塵》中葉子農是一個很清醒的人,他回國的時候,很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人們的無知,極端的愛國主義,以及被利用的輿論氛圍。我們的舌頭會殺人,網絡暴力更是成功把所有人變成蒙面人。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不要把自己的三觀強加於人,是壞人,是好人,有法律裁判。當你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時候,你有可能是個「殺人犯」。
  • 低調作家豆豆的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你讀懂了嗎?
    豆豆三部曲《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你讀懂了嗎?豆豆有三本小說比較出名,其中兩部拍成了電視劇,一本叫《背叛》,另一本就是《 遙遠的救世主 》,電視劇名字是《天道》。豆豆三部作品,一是《背叛》,二是《遙遠的救世主》,三是《天幕紅塵》,要如何看待作者豆豆
  • 《背叛》《天道》《天幕紅塵》【二】:總有一句讓你醍醐灌頂!
    《天幕紅塵所以,尊重、關愛才成了道德。儒家文化是中國植根最深、影響最大、滲透時間最長的文化,之所以有這麼強的生命力自有它的道理,因為它適應皇權制度和小農經濟的生產力要求,但是到了工業革命和資本經濟時代,它已經無力承載現代工業文明了。人,文化,是有思維方向和思維半徑的,數人頭不是什麼條件下都能適用的,也未必是最好的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幕紅塵》
    以前挺喜歡豆豆的作品,很有深度和內涵,聽我身邊生意做的好的人都在看她寫的《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從中汲取了很多經商的哲學和道理。裡面是涉及很多現在許多文學作品都不敢提的黨和國家,意識形態以及經濟思想。不一而論,兩本書都是上乘之作,深有感觸。 實事求是。
  • 豆豆經典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
    作家豆豆寫的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是幾十年以來難得的幾部有思想深度,內容涉及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佛學,又結合西方政治經濟學,在歷史轉折的大背景下,寫出的幾部難得經典之作,其中《背叛》和《遙遠的救世主》已經改編為電視劇《背叛》和《天道》。
  • 後宮流小說推薦:姬叉《問道紅塵》和賣報的《大奉打更人》超好看
    今天推薦幾本後宮流小說,姬叉《問道紅塵》和憤怒的香蕉《贅婿》超好看!對於畫界生靈來說,那便是虛假的天幕,不是宇宙真實。終有一日,畫中生靈認知真實,撕開天幕,那便是時代的主角。人們轉頭看向了流蘇。流蘇也不打瑤光了,有些出神地看著這片洪荒。
  • 《天幕紅塵》:談談想法和幸福,絕對讓你耳目一新,長個見識!
    【不關注我,將少一種思維角度——成長】老九在紅川耗了整整一個月,把葉子農的嘴撬開了。從那裡學到了一套事實求是,見路不走的理論,然後背課文似的去和方迪聊天。老九問:「你現在最想什麼?方迪說:「最想把畢業論文寫好。老九問:「想管用嗎?方迪回答:「當然管用,不然怎麼去做呢?老九說:「那你小家子氣了,既然管用,為啥不多想點?想博士,乾脆當校長。
  • 張天幕:34歲時,我的童年開始了
    ,像不滿足現狀的成熟藝術家那樣,她不可避免地有了「需要新東西破一破」的衝動。張天幕曾經糾結於此,當初開公司做繪本書的時候,需要集體創作,不論多少人都要像一個人做出來的。但到了創作中,這就成為一個問題。藝術創作不能雷同,曾健勇2007年就在北京開了畫展,張天幕一定要找到一個特別屬於自己的東西出來。
  • 《天道》面對選擇時,如何實事求是,見路不走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我們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天幕紅塵〉中葉子農用見路不走的指導方針讓羅家明的巨額債務償還清楚。如果說豆豆作品一脈相承,從宋一坤的不擇手段的狼性文化,到丁元英信豐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唯物辯證的哲學文化,再到葉子農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的世俗文化。
  • 見路不走——你的成功,本質是更適應條件和更符合需求
    一個多月後,又把作者的另外一本書《天幕紅塵本書討論的主題有些高,涉及到馬克思社會主義哲學的一些東西,所以對更深層次的內容,不做討論。不過,就只是一個『見路不走』,我覺得也值得我們很多人去細細回味許久。《天幕紅塵》中葉子農說:見路不走就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
  • 《遙遠的救世主》:王廟村「三傑」的人生啟示:格局決定結局
    大家眼光盯著不放的是誰呢?我想大多數人想到的是丁元英。可除了丁元英,芮小丹,林雨峰這類大人物之外,我們不要忘記不起眼的三個人,他們雖沒有丁元英起眼,可在王廟村也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那就是小人物之王廟村「三傑」:馮世傑,葉曉明和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