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吝嗇小氣的賣梨人,捨不得一個爛梨,卻損失了一車好梨

2020-10-07 艾特彩虹

文|艾特彩虹

青州有一個賣梨的商販,每天推著一車梨,在大街上叫賣。因為這個人非常小氣吝嗇,所以大家都叫他摳門李。


摳門李每天賣不了的梨,即使讓它最後爛掉,也絕不施捨給別人吃。


有一天,摳門李正推著梨車在街邊賣梨,這時從遠處步履闌珊的走來了一老一小兩個乞丐。


兩個乞丐走到梨車前,停下了腳步,小乞丐對摳門李說:「行行好,施捨給我們一個梨吧,我爺爺走不動了,我想給我爺爺吃,一個爛梨就行」,小乞丐用手指了指梨車上,一個已經爛了的梨。



摳門李順著小乞丐的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那個梨,他把梨拿在手中,一邊吃,一邊對小乞丐說:「去去去,我這裡只賣不施捨」,小乞丐無奈,轉頭失望的看著爺爺。


就在這時,從街道的另一邊,走來了一個老道,老道對摳門李說:「你這村漢,真是吝嗇,人家只不過向你乞討一個爛梨,你卻如此小氣。」,隨後又轉頭對小乞丐說:「他不給你沒關係,來來來,我來給你種上一顆梨樹,立馬叫你吃到梨」。


這時圍過來很多看熱鬧的人,摳門李撇著大嘴,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小乞丐確是不相信老道的話說到:「謝謝道長好意,這梨樹豈是說種就能種出來的」。


老道沒說話,只是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個小鐵鏟,然後一邊在地上挖坑,一邊對小乞丐說:「莫急莫急」。


老道挖好坑,在地上撿起了剛才被摳門李吃剩下扔掉的那個梨核,對摳門李說:「這個你不要了吧?」,摳門李不屑的對老道說:「不要了」。

老道把梨核放進了土裡,再用土埋好,隨後打開了隨身攜帶的酒葫蘆,向土裡倒了些酒。眾人們好奇的盯著土地,不知老道嘴裡嘟嘟囔囔的念了些什麼,隨後用手一指,只見土中立馬冒出了一株嫩芽,眾人一陣驚呼,只見嫩芽越長越大,轉眼間竟長成了一顆枝繁葉茂的梨樹。


正在大家驚訝之時,梨樹開出了花,結出了果,梨也一點點變大,不一會,樹枝上便掛滿了又大又香又甜的梨。


眾人們見此情景都興奮地鼓起掌來,老道笑著把樹上幾個最大的梨摘了下來,送給了小乞丐,小乞丐拿著梨對老道千恩萬謝後,就扶著老乞丐走了。


隨後,老道把剩下的梨都摘了下來,分給了眾人,在場的人都分到了,唯獨沒有給摳門李。老道對摳門李說:「你不缺梨,你有一車梨呢,就不給你了」,摳門李羞臊的紅著臉,沒有說話。


這時老道又拿起了小鐵鏟開始砍樹,不多時梨樹就被砍倒了,老道收起了鐵鏟,扛著梨樹不慌不忙地走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摳門李也看傻了眼,好一會摳門李才緩過神來。


但當摳門李再看向自己的梨車時,他發現自己的一車梨,竟然一個也沒有了。而且一根車把也不見了,仔細看車把的斷口處,發現是新砍的。


這時摳門李才明白,原來剛才那一整棵樹的梨,其實都是自己的梨,梨樹原來也是用自己的車把變化的。


摳門李急忙去追老道,可是哪裡還有老道的蹤影,老道早已不知去向。只是在不遠的街角處,發現了被砍斷的車把。


摳門李直拍大腿後悔不已,眾人看著摳門李的樣子哈哈大笑。

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故事的素材,源自於《聊齋志異》中的《種梨》一篇,故事諷刺了那些吝嗇、小氣而又沒有善心的人。


人可以小氣,也可以吝嗇,但如果吝嗇小氣到毫無善心的話,那就變成了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這樣的人活著,只為利益,人生變得毫無意義,就變成了金錢的奴隸。


大家好,我是,如果喜歡我的故事,請點一下關注,萬分感謝,我將為您分享更多經典的民間老故事。

相關焦點

  • 《聊齋•種梨》:捨不得一個梨,結果丟一車梨,到底是誰的錯?
    還說一車梨幾百顆,給他一個損失也不大。旁人也勸那個鄉下人,撿一個不好的梨子給那個道士算了,然而鄉下人就是不給。接著道士就把樹上的梨子摘下來分給了那些看熱鬧的人。而在分完梨子之後,道士也把樹砍倒了,之後連枝帶葉的扛著樹走了。而那個賣梨的鄉下人,在道士變戲法的時候,就一直跟著人群在看熱鬧。等道士離開之後,他才猛然發現,他自己的一車梨,早已不見,就連車的車把手,都丟了。
  • 《聊齋志異》:吝嗇農夫不舍一個梨,最後滿車的梨無影無蹤
    我們常稱生活中吝嗇的人「鐵公雞」,要想從他們身上佔到一點便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可有些人就是因為過於吝嗇,一毛不拔,最後弄個雞飛蛋打的局面。《聊齋志異》——種梨,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話說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那些梨子品相好,味甜汁多,是難得一見的佳品,可就是價格很高,想買梨的人一問價錢
  • 聊齋:看道士種梨,賣梨的人傻眼了
    這個故事寫的是有一個鄉下人在市面上賣梨。他的梨特別好吃,賣得也很貴,小說是這樣寫的:「頗甘芳,價騰貴」,梨好吃,賣得貴,可以理解。但是價騰貴,就說明賣梨的人有點財迷了。他把梨定得太高了,貴得離譜,這個時候來了個道士,他出來的時候,「破巾絮衣」,戴著個破頭巾,梨都成熟了,他還穿著破棉襖。道士在賣梨的人的車前請求,你給我一個梨吧。鄉人什麼表現呢?「走開!」
  • 聊齋:清朝一果農街頭賣梨,遭無良道士坑害,咎由自取還是活該?
    故事講的是有一個鄉下人在賣梨,他的梨是非常甜的,可他賣的價格也是相當高的。有一次這個鄉下人在賣梨的時候,就看到一個道士過來,這個道士穿得非常簡陋,看起來沒有錢,他見到鄉下人的梨攤,就想過來討要一個梨。賣梨的人怎麼也不肯給他,大聲呵斥驅趕,那道士也不走,反而表示你這梨攤有幾百個,給我一個也沒什麼問題。可是賣梨的人堅決不肯,這個時候倆人的爭執,也引來了不少旁觀的人,很多人也勸那個賣梨的人,挑一個爛的梨給那個道士也沒什麼損失。
  • 聊齋故事——種梨
    聊齋故事——種梨有一個鄉下人來到集市上賣梨。他的梨很甜,但價格很貴。有一個道士破巾絮衣,站在賣梨的車前乞討他的梨子。鄉下人呵斥他也不離開;繼而非常憤怒,加以怒罵。道士說:「一車梨數百顆,老衲只乞討一顆,對於你這位居士也沒有太大的損失,為什麼發怒啊。」在一旁觀看的人勸他撿一顆劣質的給他讓他離開吧。鄉下人非常固執不肯給他。
  • 農民街頭賣梨卻被道士騙光,圍觀大眾:幹的漂亮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它的梨又大又甜,但是價錢卻十分貴。一位道士穿的破破褸爛,走到鄉下人的車前乞討,那鄉下人呵責他,讓他走開,道士不走鄉下人十分憤恨的斥罵道士,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好幾百個,老道不過是向你討一個,對你而言也沒有多大的損失,你罵我作甚?」旁邊看繁華的人都勸鄉下人給道士一個不好的梨,打發他走算了,可那鄉下人吝嗇,執意不肯。
  • 「聊齋志異」蒲松齡 卷一 種梨(寓意人情大於天,批判吝嗇)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梨子非常芳香甘甜,價格很貴。有個道士穿著破爛的道袍,在鄉下人的梨車前伸手乞討。鄉下人呵斥他,也不走;就生氣了,隨後辱罵他。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幾百個,貧道只討一個,對你來說也沒多大損失,為何要發這麼大脾氣呢?」圍觀的人勸鄉下人拿一個不好的梨給他,打發離開算了。鄉下人堅決不肯。路旁店鋪僱傭的雜役人員見吵的不成樣子,就拿出錢買了一個梨,給了道士。
  • 聊齋志異精彩故事之種梨
    換了一個封面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梨的味道非常香甜,但價錢很貴。有個道士,戴著破道士帽,穿著破爛道袍,在車前伸手向鄉下人乞討。鄉下人呵斥他,他也不走。鄉下人生氣了,大聲地辱罵起來。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好幾百個,貧道只討你一個,對你來說沒多大損失,為什麼還要發這麼大的脾氣呢?」觀看的人勸鄉下人拿一個不好的梨給老道士,打發他走算了,鄉下人堅決不肯。 路旁店鋪裡的一個夥計,見他們吵得不成樣子,就拿出錢買了一個梨,給了道士。
  • 聊齋:道士仙方種樹,吝嗇老闆丟梨
    一個鄉下人歡歡喜喜地推著一車剛摘的新鮮梨子來城裡集市上賣,他的梨雖然價格很貴,好在清新爽口又十分香甜,所以他的車子前面站滿了顧客,這個時候旁邊轉過來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道士,戴著破破爛爛的道帽兒,看意思想跟這位賣梨的鄉下老闆討一個梨吃,一直在那邊涎皮賴臉地懇求,不過老闆拿出鐵公雞的本事摳門得很,連路旁看熱鬧的群眾都看不下去了,覺得那窮道士可憐件的,於是都勸那老闆舍一個給他吃,一個梨能值幾分?
  • 種梨(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道士不高興了:「你罵什麼人呢?你這車好幾百顆,我只要一個,對你來說又沒有損失,你發什麼火?切!」 路旁吃瓜群眾也覺得光天化日的,罵什麼街呢?就勸小販給他一個不太好的,讓他走了算了。小販是個執拗的人,他堅決不肯。
  • 聊齋13.種梨
    聊齋13.種梨原著 蒲松齡,改編 馬衛東有鄉人賣梨於市,鄉人呵斥道不去,鄉人怒而加罵語。道曰:一車百顆,老衲只乞你一梨。*對居士亦無大損,*何故出惡言如此?圍觀的也勸鄉人:就拿一劣者令去。道士開始做法時,鄉人亦雜立觀奇。引頸注目竟忘己,待道去始顧車中,一車梨已空空矣!方明所散皆己梨,又細視一車把失。車把是新鑿斷哩,心中大憤急追之。轉牆角斷把被棄,才知所伐車把矣!道士不知所在兮,一市人都笑談之。
  • 白話新聊齋:茅山道士種梨記
    話說很久以前,有個叫趙四的小子,為人是相當的吝嗇啊。吝嗇到什麼程度呢?據說樹上的梨子爛了,掉落在地上,隔壁鄰居想要一個他都不會給。有一天,趙四拉了一車滿滿的梨子去縣城叫賣。要說他這梨子也是香甜可口啊,可這小子心口子厚,把梨子價格賣得特別高,這生意自然就慘澹了。
  • 「毒梨」不毒,奇聞趣事
    這棵梨樹說也奇怪,首次結了五個梨。老和尚高高興興地給梨子系上紙袋。怕讓蟲子吃了,照管得非常細心 。梨子也越長越大,差點把紙袋給撐破。已經熟透了,可以老和尚因初次結梨,看得很珍貴,總是捨不得摘。梨樹結了五個梨有一天,老和尚因事要到施主家去,臨走時吩咐寺院裡的其它小和尚說:「庭園的梨樹上,結的是毒梨,吃了會毒死人的
  • 一個光鮮的梨撲通落地
    秋意很深的這個下午我和娘,走近了一棵長滿了果子的梨樹一向節儉的娘與以往一樣強悍一樹果子,不一會兒就被我們娘倆,摘了個精光大大小小,青黃不一的果子滿滿地,裝了兩筐一陣風來,又有一團葉落一個又黃又大的梨,出現在了樹梢我看了一眼,娘笑了:「這個梨咱不能要。
  • 聊齋故事會:一則小故事,看古人是如何與人相處
    從前有個鄉下人趕著一車上好的梨子來到市集賣,因為他的梨子鮮甜多汁,所以價格也比其他人賣的貴。就在這鄉下人支撐好貨架, 將路上磕碰到的梨子挑了出來放在一邊,又將沾著露水個大皮薄,鮮甜多汁梨子擺放好在前排時。
  • 故事:聊齋故事:吝嗇鬼不會有好下場的,神秘道士略施小計,教他做人
    《種梨》是《聊齋志異》中較為短小的一篇,作者站在上帝視角,剖析了一個精彩的幻術,以一個吝嗇的賣梨人開頭,筆墨重點在寫道士神奇的戲法,但思想的重點在於諷刺守財奴。故事的絕妙之處在於視角的轉換,先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寫賣梨人、道士和圍觀群眾,最後解開謎題時,又轉到賣梨人的第一視角,來發現種梨、分梨、砍樹的過程。
  • 《聊齋》裡有哪些比有意思的小故事?
    《聊齋志異》裡有很多比較短小的故事,作者蒲松齡在文末也會發表下個人的觀點看法,這次說的是一個關於小氣鬼的故事,名字叫《話說,從前有個鄉人在街上賣梨,梨很甜,當然也很貴,一個道士穿著破衣爛衫在他面前乞討,鄉人很不耐煩,就罵了道士,讓他滾開。道士有點生氣了,「你這一車少說幾百個梨,舍予貧道一個吃也沒什麼損失,幹嘛罵我!」周圍有人看不下去了,就勸鄉人「你就挑一個最不好的給他吧。」不論怎麼說,鄉人都不肯給。
  • 補齊課本中故事之孔融讓梨
    說到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那是老師要求必須背會的一課。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孔融從小就非常聰明好學,在他四歲的時候,有一次,他與兄弟們一起吃梨,盤子裡有很多梨,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要拿一個最小的呢?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就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 馬馳地攤日記(15)東坡故裡買梨,遇見拉倒蘇氏三父子的老婆婆
    一個坡,半坡一個碑記:「望月坡」。那一定是蘇軾歇足望月的地方。蘇東坡對酒對月情有獨鍾,一喝酒就抒情,一望月就寫詩。從「十年生死兩茫茫……明月夜,短松崗。」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據說蘇東坡寫下了一百多首和月亮有關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