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馳地攤日記(15)東坡故裡買梨,遇見拉倒蘇氏三父子的老婆婆

2020-08-30 職場黃皮書

蘇軾算是月亮的地球總代言人了。

馬馳/文圖

溯水而上,過了思濛河的石板橋。

離賣梨的目的地就不遠了。咦,這裡是三蘇村。三蘇鎮的三蘇村。那蘇東坡就是這個村的村民。一個坡,半坡一個碑記:「望月坡」。那一定是蘇軾歇足望月的地方。

蘇東坡對酒對月情有獨鍾,一喝酒就抒情,一望月就寫詩。從「十年生死兩茫茫……明月夜,短松崗。」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據說蘇東坡寫下了一百多首和月亮有關的詩詞。可以算是月亮的地球總代言人了。

上了坡,電話響了,一接。原來是賣梨的「代辦」給我打的電話,她就在路旁幾米地方。真神了。我還沉浸在蘇東坡的興奮之中。一時不知道說蘇東坡還是「黃金梨」。

言歸正傳,還是說買黃金梨。代辦是位大姐,電話約好了一戶種植戶,我就搭著她去買梨。

一個小場,寫著「三蘇場」。大姐告訴我,這裡就是蘇東坡的老家,老三蘇場。現在的新三蘇鎮設立在眉雅路的旁邊了。

匆忙拍了幾張照片,我們還是去種植戶家。

到了,路旁一些是正在交易的梨子。種植戶是個大哥,有一畝多黃金梨。

進了梨園,看了果型,嘗了味道,價格是開始談好的,然後五六位大姐就開始摘梨。一筐「除皮」(淨重)四十斤,裝了十筐。本來可以再裝點的,我計劃回程路上繞道蒲江再裝一些獼猴桃。

大家有說有笑,愉快成功交易。歡迎你明年又來,因為這是尾批黃金梨了。支付大姐五十元代辦費,走車。

搭大姐到三蘇場,我們的方向不一樣,更主要的是我想在這裡仔細看看,於是大姐就下車了。三蘇場不大,只有幾條街,但是每條街都和蘇氏三父子有關:拔股街,學道街,三蘇街……

老三蘇祠堂在三蘇中學裡面,假期,大門鎖著。

遇見一位老婆婆,說明來意。老婆婆說她就這三蘇場的老居民,今年七十了,讀書時候遇上「破四舊,立四新」,那應該就是大革命開始66年的「老三屆」。

書不讀了,老婆婆和學校同學一起造這個世界的反,破這個蘇氏三父子的舊。

當時蘇氏三父子的塑像在大殿裡,老婆婆親自參與,和一幫時代青年,革命小將把三父子塑像掀翻打倒,然後埋在祠堂旁的泥坑裡,那個坑的位置就是老婆婆手指的地方。回想過往,短暫的沉思,也一笑而過。這是一個時代的沉思,也是一個國家的悲痛記憶。

三蘇場破破舊舊,也許就如「烏臺詩案」後被貶至梅州落魄的蘇軾。而未來,在當時的時代,誰也不能預測未來。

陰雨天,拉著四百斤黃金梨,三蘇場在我身後越來越遠。


相關焦點

  • 馬馳地攤日記(3)師傅說我的鞋,像電影《少林足球》裡面的球鞋
    文圖/馬馳鞋子穿爛了,拿去補。(視頻截圖)公議鄉夜市我絕對不是顯擺什麼,在行業裡,我們都是擺攤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不同,可能是我們有類同的經歷和感受,有時候是一支煙,有時候是一句問候「今天生意如何哦」,有時候陌生的遇見只是一個笑容
  • 馬馳地攤日記(9)李大姐一天掙二三十元,但今天上下午都沒開張
    馬馳我46歲,對於這種年長15至20歲的陌生人,介於大姐和孃孃(阿姨)之間,一時不確定該如何稱呼。如果對方條件比較好,一般稱呼「大姐」,對方樂於接受。而有的過了60歲的人,不願意被稱呼「大姐」。都是同行,肯定三句話不離本行,然後就順其自然展開了話題。孃孃姓李,住在附近「醪糟店」,1966年的。這就有點尷尬。我1973年,大我7歲。我的眼水(識別能力)太差了……於是我就改口喊李大姐。
  • 種梨(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甚而父子兄弟,較盡淄銖。及至淫博迷心,則頃囊不吝;刀鋸臨頸,則贖命不惶。諸如此類,正不勝道,蠢爾鄉人,又何足怪。翻譯: 以前有個鄉下的小販,販了不少梨子到市集上售賣。這批貨品相非常好,又香又甜,所以價格也挺貴的。 這天,有一個穿著破破爛爛的瘋癲道士走到他的車前,想要跟他討一枚梨吃。
  • 聊齋13.種梨
    鄉人堅持就不予,店夥計看不過去,自買一梨給道士,道士拜謝謂眾語:出家人不知吝惜,我有佳梨都來吃!有人說:你既有,剛才怎麼不自吃?道士嘻嘻舉梨子:我特需這梨核哩!雙手捧梨吃盡,把梨核拿手裡。甚而父子兄弟,錙銖必較爭哩!及至荒淫豪賭,又傾囊不吝惜!一旦刀鋸架頸,又悔之來不及!諸如此不勝舉,這鄉人又何奇?馬衛東評:梨花開啦果亦佳,丐神道義堪可誇。仙人指路你不去,兩手空空都笑他。
  • 零點故事 | 田間小路:遇見(1)
    遇見下午2時,飛機穩穩地降落在北方B城機場。下了飛機,林海潮取過行李,跟隨人流朝外走去。在機場出口處,當他看到「歡迎新學員」的橫幅和熱情相迎的學哥學姐們時,心裡湧過一陣暖流,告別家鄉投入陌生環境的抑鬱感立刻一掃而光。
  • 故事:父子兄弟(小小說)
    圖片來自網絡牛家父子的關係一向喜樂。父子倆聊了一會閒天,牛志善突然笑著小聲問兒子:"哎,牛處長,有個事跟你商量下?""啥事啊?這麼客氣。""能不能借給我點錢?""你要錢幹啥?""嗯,我想在南方老家買套房。""在咱涼城,您老不是已有兩套房了嗎?還買房幹什麼?
  • 聊齋:看道士種梨,賣梨的人傻眼了
    這個故事寫的是有一個鄉下人在市面上賣梨。他的梨特別好吃,賣得也很貴,小說是這樣寫的:「頗甘芳,價騰貴」,梨好吃,賣得貴,可以理解。但是價騰貴,就說明賣梨的人有點財迷了。他把梨定得太高了,貴得離譜,這個時候來了個道士,他出來的時候,「破巾絮衣」,戴著個破頭巾,梨都成熟了,他還穿著破棉襖。道士在賣梨的人的車前請求,你給我一個梨吧。鄉人什麼表現呢?「走開!」
  • 731病房(三)
    731病房紀實(三)-----漸凍症患者張秀卿三、約定年少奔波,老來懷舊。重病纏身,久臥病榻時更是這樣。閒來無聊的時候,過往的日子就一幕幕的浮現了出來。兩年前還活蹦亂跳,生龍活虎的我,轉瞬間病態龍鍾,步履蹣跚,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醫院裡每天枯燥的扎針、輸液、服藥、吃飯、睡覺搞得奇煩無比,於是在手機上碼起了腦海中快要生鏽的文字。
  • 《我在香港遇見他》超前點播1-19免費分享(點讚+關注)私我
    《我在香港遇見他》超前點播1-19免費分享(點讚+關注)私我劇名領取哦~肖犀約李嘉見面,讓他看了光叔的日記,也把日記本帶了回來,讓張叉叉在看之前做好心理準備,告訴她有時候現實更加殘酷。張蘊是在被那三個人蹂躪糟蹋後生下的張叉叉,也許其中某一個人正是張叉叉的父親。張蘊一直在等待她愛的那個普生,因為張俊奇曾讓她在碼頭等待。張叉叉擔心,如果讓張蘊治療,知道事實後想起那些不好的過去,有可能會無法接受。最後,張叉叉不願意讓張蘊治療,只想讓她開開心心度過。
  • 追光的日子(15)
    胖妹抬起頭:「感覺才幾秒沒見著你,你就又出現了,我正研究給老闆煮點梨湯呢,剛剛看了一場現場版的買耳朵。」「他跟阿姨通電話了是吧?」「你怎麼猜到的?」「這還不簡單,你剛看了現場版的買耳朵,那他肯定是跟重慶老家的人通過電話了,你又在研究梨湯,那麼肯定是有人發現老闆嗓子啞了,重慶人關心老闆的還能是誰?肯定是阿姨唄!」
  • 地攤又火了,中年喪偶的她擺攤供兩個娃讀完了大學
    屋子裡的三個孩子,老大15老二11老三7歲,老劉不知道以後的路該怎樣走,整個人癱了。強撐著辦完了喪事,親戚朋友安慰的,探望的每天都有,送走所有的人,關上門,生活是自己的。三張嘴,三個討債鬼,要吃飯要上學,每天睜開眼都是錢、錢,難,太難了。幾個和老劉關係好的鄰居大嫂,開始暗中勸她,趁著還年輕有好人再走一家,日子總要過下去。
  • 故事 | 我的上岸日記(網貸+花唄)
    ,然後我還是借了還,還了借,不知道自己當時怎麼想的(我現在真的想把當時的自己一巴掌打死),我簡直是個傻x and神經病 and xxx…(髒話自動xx)!然後呢 我這個臭婆娘,又開始買買買,周末出去耍,有喜歡的就買,花錢大手大腳,感覺網貸app裡的額度是自己的錢一樣!最的一個月我消費了1w+(被我的老母親知道怕是要把我打死,挺對不起他們的)在人前有多風光,在背後我就有多痛苦… 所以我成功的欠了更多,至於多少我沒有統計,畢竟當時的自己沒心沒肺!
  • 聊齋故事——種梨
    聊齋故事——種梨有一個鄉下人來到集市上賣梨。他的梨很甜,但價格很貴。有一個道士破巾絮衣,站在賣梨的車前乞討他的梨子。鄉下人呵斥他也不離開;繼而非常憤怒,加以怒罵。道士說:「一車梨數百顆,老衲只乞討一顆,對於你這位居士也沒有太大的損失,為什麼發怒啊。」在一旁觀看的人勸他撿一顆劣質的給他讓他離開吧。鄉下人非常固執不肯給他。
  • 小說:聶非池請求你幫蘇氏這一次,蘇唯一為了蘇氏猛灌酒
    還是有有心人故意把外界關於蘇氏的情況帶到蘇明博耳朵裡。蘇明博看著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又想責備她不說出實情,但是又很心疼,「傻孩子,爸知道你是為了我,但這些都不應該由你來承擔,是爸爸的錯,爸爸對不起你媽媽,沒有照顧好你……」蘇唯一想到這些天經歷過的事情,忍不住在在父親懷中哭泣。
  • 《三國演義》劉備:我用地攤思維爭天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生長在市井的地攤老闆,與前面兩位英雄豪傑,在爭奪江山控制權的遊戲中,為自己爭奪了一席之地。 在他一生之中,曾經多次跌入谷底,但他幾乎都能成功逆襲,這其實與他成長經歷中的地攤思維有很大的關係。
  • 我在十八線小山城的肺炎日記(一)
    (一)和病毒從陌生到漸漸熟悉有一天在微博熱搜上突然看到武漢出現不明肺炎患者,當時只是一閃而過,我甚至沒有點進去閱讀,總覺得這類社會醫學事件和自己相隔甚遠。一種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網上新聞的評論裡多是各地網友在哭喊著口罩買不到了。連忙詢問好友,得知口罩在本地藥店已經開始限購,我趕緊出門,首先先詢問了我家附近一家其貌不揚的中西醫藥房,話未說出口,臉上先飛上三分羞澀,仿佛有當年日本海嘯時民眾搶購鹽的無知感,現在想來彼時自己這種想法多麼可笑。
  • 地攤上的百態人生
    母親聽了有些動心,自從家裡的幾畝地被徵用,她便整天嚷著閒得難受,最近經濟不景氣,各地推出恢復地攤,離家很近便有一個集貿市場,擺個攤子還是挺方便的。黃瓜拉來後,母親拿出一張用布縫製的花墊子,又從親戚家借來一臺電子秤,再拎上一個小馬扎,售前準備工作便妥當了。到了市場,佔了個位子,兩個塑料筐一靠,上面鋪好墊子,再擺上十多根鮮黃瓜,乍一看倒也挺像模像樣。
  • 《聊齋•種梨》:捨不得一個梨,結果丟一車梨,到底是誰的錯?
    還說一車梨幾百顆,給他一個損失也不大。旁人也勸那個鄉下人,撿一個不好的梨子給那個道士算了,然而鄉下人就是不給。旁人問他自己有梨,為何還要別人的梨。那道士說:「他需要這顆梨核作種。」於是,道士把梨吃了之後,就挖了個坑,把梨核埋了進去,又找來熱水澆它。
  • 「聊齋志異」蒲松齡 卷一 種梨(寓意人情大於天,批判吝嗇)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梨子非常芳香甘甜,價格很貴。有個道士穿著破爛的道袍,在鄉下人的梨車前伸手乞討。鄉下人呵斥他,也不走;就生氣了,隨後辱罵他。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幾百個,貧道只討一個,對你來說也沒多大損失,為何要發這麼大脾氣呢?」圍觀的人勸鄉下人拿一個不好的梨給他,打發離開算了。鄉下人堅決不肯。路旁店鋪僱傭的雜役人員見吵的不成樣子,就拿出錢買了一個梨,給了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