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種梨》:捨不得一個梨,結果丟一車梨,到底是誰的錯?

2020-10-03 落葉滿山



大家好,我是落葉滿山!


《聊齋志異》中有一個《種梨》的故事,這個故事很有趣,小時候看這個故事的時候,也和大家一樣一笑置之,然後長大之後再看,卻對這個故事又有不一樣的感觸。



話說有一個鄉下人,推了一個車子到集市上去賣梨。因為他的梨子味道很甜,所以賣得就有些貴。

就在這個時候,就來了一個道士,這個道士穿得破破爛爛的,他直接來到這個鄉下人面前,向他討要一個梨子吃。



然而鄉下人不但沒給,還呵斥了他。但是那個道士也不惱,卻一直糾纏著他想要一顆梨子。還說一車梨幾百顆,給他一個損失也不大。

旁人也勸那個鄉下人,撿一個不好的梨子給那個道士算了,然而鄉下人就是不給。



一個店裡的夥計看不下去了,於是就掏錢買了一個梨子給道士。



道士很感激那個夥計,就對大家說,他要請大家吃他的梨。旁人問他自己有梨,為何還要別人的梨。那道士說:「他需要這顆梨核作種。」

於是,道士把梨吃了之後,就挖了個坑,把梨核埋了進去,又找來熱水澆它。



然而沒過多久,眾人見就見埋梨核的那個坑裡發出了樹芽,接著只見那樹越長越高,越長越大,轉眼間就長成一顆大樹,然後開花,再結果,再到果子成熟。

接著道士就把樹上的梨子摘下來分給了那些看熱鬧的人。

而在分完梨子之後,道士也把樹砍倒了,之後連枝帶葉的扛著樹走了。


而那個賣梨的鄉下人,在道士變戲法的時候,就一直跟著人群在看熱鬧。

等道士離開之後,他才猛然發現,他自己的一車梨,早已不見,就連車的車把手,都丟了。



鄉下人也在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道士分給眾人的那些梨,分明就是他的,而那顆樹,也是他的車把手變的。

他想去追那個道士,然而那個道士早就沒了蹤影,吃了那些梨子的人,也都大笑起來。



這個故事選自《聊齋志異》,蒲公在後記上說故事中的鄉下人太吝嗇。


小時候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也覺得蒲公說得對,是那個鄉下人太吝嗇的原因,但是後來再讀,卻不贊同。


首先,那個賣梨子的人是鄉下人,大家也知道,梨子是一年一熟。當然,若是大家有道士那種法術,那自然得另外說。

但是這裡說的是這個鄉下人,他肯定是沒有道士那個本事的,所以他的梨子只能是一年一熟。

辛辛苦苦種的果子,拿出來賣,道士想要一個,不給還一直卻糾纏著。還說什麼你有那麼多,給一個又何妨?這話真的有點強詞奪理了。



要人人都這麼想,那大家都不要賺錢了,直接對所有的有錢人說,你們有那麼多錢,給我一點又何妨!


我在這裡只想問那個道士,憑什麼給?憑他四肢俱全卻要當乞丐麼?

倘若賣梨子的人給了他,萬一其他見這個方法可行,都紛紛效仿起來,人人過來都要一個,這生意還做不做了?這個鄉下人到時候又該怎麼辦?

鄉下人本來就是小本經營,怎麼經得起?

而且,在我看來,賣梨人捨不得給道士一個梨子,確實有些吝嗇了。但是買賣講究公平,人家自己的東西,一沒偷二沒搶,給梨子是情分,不給是本分,給不給都是人家的自由。

道士一味的糾纏,未經人家允許就把人家的梨子分了,慷他人之慨,這種行徑,和強盜有什麼不同?



所有人都笑鄉下人吝嗇,就連蒲松齡都批評那鄉下人吝嗇,然而有沒有人想過,也許這個鄉下人一家老小,就靠著這一車梨子生活呢?

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評價他人,也許你覺得不值錢的東西,在別人眼中卻是救命的東西。

再說這個道士,世上為富不仁的那麼多,不去向那些人化緣,偏偏去為難一個靠賣梨子為生的人,何必呢?

在這個故事中,這個道士也憑著他的本事戲弄了賣梨人,其實他這和那些仗勢欺人的人沒有什麼區別,說他是強盜也不為過。


這個故事看起來是在進賣梨人吝嗇,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在講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然而賣梨的鄉下人不吝於一個果子,雖然他沒有錯,但是叱罵就有些太不近人情了,想必他是沒有初心的。


看熱鬧的眾人,在嘲笑賣梨人的時候,也都忘記了初心吧。


最最可惡的是那個道士,心胸狹隘,睚眥必報,比那個鄉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是真真的毫無氣量,仗著本事作惡,這樣的人,哪裡還有什麼初心,還修什麼道,成什麼仙?


故事中唯有那個出錢為道士買梨的夥計,有初心有愛心,是這個故事中最暖心的存在。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到這裡。

我是落葉滿山,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吝嗇小氣的賣梨人,捨不得一個爛梨,卻損失了一車好梨
    文|艾特彩虹青州有一個賣梨的商販,每天推著一車梨,在大街上叫賣。摳門李每天賣不了的梨,即使讓它最後爛掉,也絕不施捨給別人吃。有一天,摳門李正推著梨車在街邊賣梨,這時從遠處步履闌珊的走來了一老一小兩個乞丐。
  • 聊齋:看道士種梨,賣梨的人傻眼了
    這更不好了,你不給梨也就算了,這麼可憐的窮道士,你怎麼還忍心罵他?道士說,你這一車有幾百顆梨,我只要一個,你生什麼氣呀?圍觀的人說,你把那個最小的不好的給他算了。賣梨的仍然不幹,堅決不幹。大家就說,你自己有梨,你為什麼你不自己吃啊?道士說,我需要這個種啊?拿起這個梨來三口兩口吃淨了,拿著梨核,從肩上解下一個鐵鏟,在地上挖了幾寸深的一個坑,把梨种放到裡面敷上土。對圍觀的人說,誰給我拿點水來澆一下?
  • 聊齋故事——種梨
    聊齋故事——種梨有一個鄉下人來到集市上賣梨。他的梨很甜,但價格很貴。有一個道士破巾絮衣,站在賣梨的車前乞討他的梨子。鄉下人呵斥他也不離開;繼而非常憤怒,加以怒罵。道士說:「一車梨數百顆,老衲只乞討一顆,對於你這位居士也沒有太大的損失,為什麼發怒啊。」在一旁觀看的人勸他撿一顆劣質的給他讓他離開吧。鄉下人非常固執不肯給他。
  • 《聊齋志異》:吝嗇農夫不舍一個梨,最後滿車的梨無影無蹤
    《聊齋志異》——種梨,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這時走過來一個戴著破道帽,穿著爛道袍的道士向他討要一個梨子解渴,鄉下人正憋著一肚子氣:錢沒掙幾個,怎好又白送。便大聲的呵斥道士,讓他趕緊走,別添亂。道士委屈的說:「這一大車梨,怎麼說也有幾百個吧,我就要你一個,何必發這麼大的火呢?」圍觀的人都勸他:「你就挑個最小的,不好的送給他就算了,也算是功德一件。」
  • 聊齋13.種梨
    聊齋13.種梨原著 蒲松齡,改編 馬衛東有鄉人賣梨於市,道曰:一車百顆,老衲只乞你一梨。*對居士亦無大損,*何故出惡言如此?圍觀的也勸鄉人:就拿一劣者令去。鄉人堅持就不予,店夥計看不過去,自買一梨給道士,道士拜謝謂眾語:出家人不知吝惜,我有佳梨都來吃!
  • 聊齋:道士仙方種樹,吝嗇老闆丟梨
    一個鄉下人歡歡喜喜地推著一車剛摘的新鮮梨子來城裡集市上賣,他的梨雖然價格很貴,好在清新爽口又十分香甜,所以他的車子前面站滿了顧客,這個時候旁邊轉過來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道士,戴著破破爛爛的道帽兒,看意思想跟這位賣梨的鄉下老闆討一個梨吃,一直在那邊涎皮賴臉地懇求,不過老闆拿出鐵公雞的本事摳門得很,連路旁看熱鬧的群眾都看不下去了,覺得那窮道士可憐件的,於是都勸那老闆舍一個給他吃,一個梨能值幾分?
  • 聊齋志異精彩故事之種梨
    換了一個封面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梨的味道非常香甜,但價錢很貴。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好幾百個,貧道只討你一個,對你來說沒多大損失,為什麼還要發這麼大的脾氣呢?」觀看的人勸鄉下人拿一個不好的梨給老道士,打發他走算了,鄉下人堅決不肯。 路旁店鋪裡的一個夥計,見他們吵得不成樣子,就拿出錢買了一個梨,給了道士。道士拜謝,然後對著眾人說:「出家人不知道吝惜東西。我有好梨,請大家品嘗。」有人問:「你既然有梨,為什麼不吃自己的?」
  • 種梨(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示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細視車上一靶亡,是新鑿斷者。心大憤恨。急跡之,轉過牆隅,則斷靶棄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異史氏曰:鄉人憒憒,憨狀可掬,其見笑於市人,有以哉。每見鄉中稱素豐者,良朋乞米,則怫然,且計曰:「是數日之資也。」或勸濟一危難,飯一煢獨,則又忿然,又計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 白話新聊齋:茅山道士種梨記
    據說樹上的梨子爛了,掉落在地上,隔壁鄰居想要一個他都不會給。有一天,趙四拉了一車滿滿的梨子去縣城叫賣。要說他這梨子也是香甜可口啊,可這小子心口子厚,把梨子價格賣得特別高,這生意自然就慘澹了。我看這太陽都要下山了,你這車梨子還賣不出去,拉回去豈不是辛苦了?不如送我一個填填肚子,你也算積了一個功德。」    積功德?老子需要嗎?趙四嘴角譏笑,還連連對道士揮手道,「老子今天賣不完,明天還可以賣啊!趕緊狗蛋吧你。」路邊一個裁縫店的小夥子見道士可憐,便自己掏錢買了一個梨子送給他。
  • 聊齋:清朝一果農街頭賣梨,遭無良道士坑害,咎由自取還是活該?
    聊齋:道士種梨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也是教導人們,做人要有度量,其實人們的本性還是比較自私的,很多時候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原本那個賣梨的人看到這個場景也是非常好奇,就湊過來一起圍觀,可他突然想到自己的梨攤還沒人照看,於是就趕緊回去,可這一回去就發現,自己的梨攤一個梨也沒了,連他推車的車把手也斷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那個道士用法術坑害了他,把他的梨都給大家吃了。
  • 「聊齋志異」蒲松齡 卷一 種梨(寓意人情大於天,批判吝嗇)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梨子非常芳香甘甜,價格很貴。有個道士穿著破爛的道袍,在鄉下人的梨車前伸手乞討。鄉下人呵斥他,也不走;就生氣了,隨後辱罵他。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幾百個,貧道只討一個,對你來說也沒多大損失,為何要發這麼大脾氣呢?」圍觀的人勸鄉下人拿一個不好的梨給他,打發離開算了。鄉下人堅決不肯。路旁店鋪僱傭的雜役人員見吵的不成樣子,就拿出錢買了一個梨,給了道士。
  • 農民街頭賣梨卻被道士騙光,圍觀大眾:幹的漂亮
    有個鄉下人在集市上賣梨,它的梨又大又甜,但是價錢卻十分貴。一位道士穿的破破褸爛,走到鄉下人的車前乞討,那鄉下人呵責他,讓他走開,道士不走鄉下人十分憤恨的斥罵道士,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好幾百個,老道不過是向你討一個,對你而言也沒有多大的損失,你罵我作甚?」旁邊看繁華的人都勸鄉下人給道士一個不好的梨,打發他走算了,可那鄉下人吝嗇,執意不肯。
  • 「毒梨」不毒,奇聞趣事
    這棵梨樹說也奇怪,首次結了五個梨。老和尚高高興興地給梨子系上紙袋。怕讓蟲子吃了,照管得非常細心 。梨子也越長越大,差點把紙袋給撐破。已經熟透了,可以老和尚因初次結梨,看得很珍貴,總是捨不得摘。梨樹結了五個梨有一天,老和尚因事要到施主家去,臨走時吩咐寺院裡的其它小和尚說:「庭園的梨樹上,結的是毒梨,吃了會毒死人的
  • 一個光鮮的梨撲通落地
    秋意很深的這個下午我和娘,走近了一棵長滿了果子的梨樹一向節儉的娘與以往一樣強悍一樹果子,不一會兒就被我們娘倆,摘了個精光大大小小,青黃不一的果子滿滿地,裝了兩筐一陣風來,又有一團葉落一個又黃又大的梨,出現在了樹梢我看了一眼,娘笑了:「這個梨咱不能要。
  • 補齊課本中故事之孔融讓梨
    說到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那是老師要求必須背會的一課。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孔融從小就非常聰明好學,在他四歲的時候,有一次,他與兄弟們一起吃梨,盤子裡有很多梨,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要拿一個最小的呢?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就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 秀才借銀子考官,財主不借,想吃一個梨,財主說:今日吹風不摘梨
    有一個名叫胡世東的窮秀才,二十三歲,家裡窮的叮噹響。某一日,即將開考,家裡卻拿不出一文錢來做盤纏,老娘對他說:「娃呀,你可去舅舅那裡借點錢。」胡世東的舅舅可是個遠近聞名的大財主。財主問胡世東:「你來府上有何貴幹呢?」胡世東說道:「我想跟你借幾兩銀子,赴京趕考。」
  • 827《攻略病嬌反派》《兇案現場直播》《妖孽也成雙》《阿梨》
    後來,夕陽裡的白衣少年踩著汪洋血色,收緊手臂,埋入她頸間,眷戀得近乎痴迷白梨想在他懷裡原地去世他是一抔乾淨醒目的白雪,埋著屍山血海,藏著波譎雲詭內容標籤: 穿書 東方玄幻搜索關鍵字:主角:白梨 ┃ 配角:薛瓊樓 ┃ 其它:2《兇案現場直播》退戈歡迎玩家來到全真模擬直播遊戲
  • 會讓梨的孔融,長大了卻是個愣頭青(一)
    ,說的是孔融,覺得自己年齡最小,所以就拿了個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了哥哥們。孔融不僅把梨讓給哥哥,後來還爭著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攬,為的是讓哥哥脫罪。十六歲那年,一個叫張儉的人,因為得罪了宦官被追捕,就逃到孔融家,想投奔孔融的哥哥孔褒。因為孔褒不在家,孔融就代替哥哥接待了他。張儉看到孔融還是個孩子,覺得不頂事就猶猶豫豫的不知怎麼辦。孔融熱誠待人的一面又顯露了出來,就對張儉說:「我哥哥不在家,那就我來作主吧。」
  • 馬馳地攤日記(15)東坡故裡買梨,遇見拉倒蘇氏三父子的老婆婆
    一個坡,半坡一個碑記:「望月坡」。那一定是蘇軾歇足望月的地方。蘇東坡對酒對月情有獨鍾,一喝酒就抒情,一望月就寫詩。從「十年生死兩茫茫……明月夜,短松崗。」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據說蘇東坡寫下了一百多首和月亮有關的詩詞。
  •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許衡老頭!
    一日眾人逃難途中看到一棵梨樹,上面結滿了果實,一個個鮮甜可口的梨!眾人紛紛爭搶摘梨,吃的不亦樂乎,只有許衡這個老頭,獨自坐在那裡忍受著饑渴,一動不動!大家都很奇怪,有人問他,你怎麼不摘梨吃呢!難道你不渴嗎?許衡老頭說,梨樹不是我的,我怎麼可以隨便摘取呢!大家都說,這兵荒馬亂的,梨樹的主人早跑了!許衡老頭說了一句:「梨雖無主,我心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