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一種選擇,兩種人生

2020-09-05 風幸子

這本書上高中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是一直沒有看,實在是不怎麼喜歡看小說。激發我對這本書強烈興趣的是因為一部電視劇——《獵場》。劇中多次提到《挪威的森林》,提到直子,直到讓我對直子的結局無比好奇。然而還是擱淺了好久,直到今天寫下這篇文章不久前才看完。


圖片來自網絡

看完的感覺就是:第一太悲、第二太虐、第三太花。

說的委婉點,這是一部動人心弦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戀愛小說(官方)。

說的不好聽的,除了一個早早自殺離開的木月無從得知,文中的男生都不是從一而終的,文中的女生都是愛一個愛到死的。


初讀時,只覺著是一本傷感的愛情小說,細細品來才知,村上春樹寫的,不僅僅是愛情,更是關於成長,關於人生的思考。


圖片來自網絡

評論家白燁對本書評價:《挪威的森林》「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念念不忘的到底是初戀還是得不到?


陳奕迅的一首歌《紅玫瑰》裡唱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都說初戀是最叫人難忘的,也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渡邊因為木月的關係認識直子,但也因為朋友的關係一直將對直子的愛深藏心底。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直到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兩人之間才開始慢慢有了頻繁的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


渡邊為什麼喜歡直子?村上春樹筆下的直子有著清澈透亮又深邃的眼睛,渡邊在看她時,總覺得她有著某種虛無縹緲的感覺。直子安靜的性格中帶著憂傷,她的骨子裡孤獨而冷寂對於青春期的渡邊來說,直子有著不可抵抗的吸引力。


圖片來自網絡


直子註定是渡邊得不到的白月光。木月是直子的前男友,他們從三歲開始就一起長大,相互地探索這個世界的未知。他們彼此奉獻了自己的身體、青春時光,他們在一起是相互的陪伴。木月的自殺讓直子迷失了自己,渡邊是她在尋找出口當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在對木月的思念與對渡邊的愧疚中,直子選擇了離開,她在療養院裡,情緒起伏不定,對生命的絕望,對現實生活的恐懼和對木月深深的愛,讓她最後選擇了自殺。因此渡邊是永遠得不到直子的。


圖片來自網絡


同樣,渡邊在與直子的愛情裡迷失了自己。在愛著直子的這段期間,渡邊精神上忠於直子,身體上並未如此。也許男人和女人的愛情觀總是不一樣的。在與直子相處的過程中,他一直小心翼翼,希望能幫助直子走出病魔的控制。直子的離開終究也讓渡邊迷失了自己。一段良好的愛情一定是相處坦然、舒服自在的。直子對於渡邊而言,不過是青春時期那一份永遠得不到的美好初戀


孤獨久了的人總是需要一束光吧?


木月的死,直子的死,讓渡邊迷失在了青春這條路上。他一個人茫然無助,爬不出來,就仿佛一個人在偌大的森林中獨自尋找出路,但卻總是迷失。


圖片來自網絡


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綠子,不完美,甚至有點粗俗,但很真實,「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一個勤勞、叛逆、率真,人間煙火味濃厚的姑娘。她的出現自然平常,像一個老太婆一樣絮叨著生活的不平之事。她和渡邊一起去看情色電影,在電影院裡毫不避諱地對電影評頭論足;他們在雨中擁吻;他們抱在一起睡到天亮。她愛著渡邊,她的愛帶領著渡邊看到了現實世界裡鮮活的生命色彩。


圖片來自網絡


在全書中,綠子無疑是最先成長起來的人。當她任性的願望滿足後,她便從「得不到愛的小孩」中跳脫出來了。她因渡邊搬家沒通知她而生氣,渡邊給她寫信,她也不回。但當她以渡邊不理人的方式「懲罰」完渡邊後,便大氣地原諒了他。她本想和渡邊共度夜晚,但渡邊仍活在他的殼中,面對渡邊表現的冷淡,儘管她喜歡他,卻不會再像小孩那樣撒嬌任性。她的愛情觀就如她所說的的那樣,「一定自己去找一個一年到頭百分之百愛我的人」,不然寧願不要這份感情。這個敢愛敢恨、直來直往的綠子,無疑是照亮渡邊那孤獨世界的一道曙光


直子和綠子,代表了兩種人生,如果說直子代表的是一種矛盾的人生,而綠子則代表了希望的人生。在現實世界掙扎久了的人,都會想要尋找一種擺脫無邊孤獨的希望。青春就是成長的過程,我們終其一生就是在探索自己與世界和解的過程,向死而生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這世上,只存在一種英雄主義
    我選擇了一本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小說《挪威的森林》,這本被奉為村上春樹成熟時期的作品。評論家白燁曾評價《挪威的森林》,「這是一本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鑄就的小說,它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過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更有深刻的人生意義。」接下來,就讓我們撥開森林的層層迷霧,走進小說中意蘊深長的世界。
  • 挪威的森林:與其消滅孤獨,不如把玩孤獨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能讓人迷失其中,用盡一生也找尋不到出路的巨大森林。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這麼一片巨大的森林,我們迷失在這樹木聳立的叢林間,在嘈雜的蟲鳴和滿是倒刺的荊棘中穿行,渴望找到出去的路。可這漫長而又孤獨的徘徊讓我們失去了逃離的希望,有人高築圍牆讓自己不必受外界傷害,有人掌握了叢林法則在森林中如魚得水,也有人用死亡徹底的擺脫了這片森林。
  • 《挪威的森林》:比起孤獨死亡更容易接受
    又讀完了一本日本作家寫的書,這次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可看完《挪威的森林》,這種感覺就不一樣了,讀完後讓我止不住的悲傷,不是那種痛徹心扉的悲傷,就是感覺自己被一層黑暗籠罩了,一點兒也打不起精神來。村上說這是一本戀愛小說,雖說的儘是情愛,可要比普通的言情小說深刻得多,因為這裡牽扯了生死,叫我更加迷茫了。愛呀,情呀,甚至可以教人付出生命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恐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
  • 《挪威的森林》房間像森林一樣孤寂,男孩在茂密的森林深彷!
    村上春秋《挪威的森林》在小說開頭,37歲的渡邊在波音747飛機即將降落在德國時,聽到一曲《挪威的森林》,突然萬分感慨。這首名為《挪威的森林》的歌曲是六十年代披頭四樂隊的作品,也是直子最喜歡的一首曲子,歌詞大意是:男孩在睡夢裡感覺女朋友的房間像挪威的森林一樣神秘、無邊無際,醒來卻發現房間空空的,不見了女友美麗的身影,房間像森林一樣孤寂,昨夜的一切宛若一個美麗的夢,男孩在茂密的森林深彷。
  • 《挪威的森林》:一首死亡的安魂曲,一篇青春的墓志銘
    文|喵大小姐 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電影《挪威的森林》劇照 在日文裡,「挪威的森林」的意思是「無路的森林」。 在我的理解裡,《挪威的森林》是一部 《挪威的森林》,創作於1987年,那時村上春樹先生38歲。
  • 《挪威的森林》——我的青春啟蒙書
    而那天,卻不知為何,看到這本《挪威的森林》,就決定買下來。我在之前,並不知道村上春樹是誰,這本書講的什麼也不清楚,只是單純的認為,大概是與《綠野仙蹤》差不多性質的書吧。 那時候的我們,在看什麼書呢,教室傳閱的是新概念一類如郭敬明的書,還有最火的哈利波特系列。
  • 再讀《挪威的森林》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沒有出門,於是又再次拜讀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這已經是第二次閱讀了。每每讀完都感觸頗深。 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先生在70年代末寫的。寫這本書的時候,他輾轉幾個國家。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對70年代日本的當下社會現狀的一些描寫。
  • 《挪威的森林》:人永遠不可能是一座孤島
    高中時曾經翻看過《挪威的森林》,隱約地記得那時侯十七、八歲,自己不太能看懂這本青春小說,以為內容低俗無趣,就沒再看過。直到如今,偶爾重拾這本小說,以前看到的那些東西,如今歷經歲月的風雨後,感受早已大不同。這一回全都懂了,至少我以為是這樣。這是一個在傷痛中成長的故事,讀者在這裡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前言:《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比較有名的一部長篇小說,敘述了一個通俗而又完整的愛情故事,在日本和中國都受到很多年輕人的歡迎。既然直子對渡邊沒有愛,為什麼會選擇和木月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呢?因為她在自救,她想重新獲得生命的力量。在我看來,直子也是不愛渡邊的。「隨著冬日的延伸,我感到她的眼睛比以前更加透明了,那是一種沒有任何歸宿的透明。直子時常目不轉睛地注視我的眼睛,那並無什麼緣由,而又似乎有所尋覓。」
  • 《挪威的森林》中玲子為什麼不願走出阿美寮?人到中年,學會放棄
    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中,石田玲子本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卻不幸入駐阿美寮(一所&34;療養院)中,與直子不一樣的地方是,四十歲的玲子在心靈和精神上,其實已經完全可以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在阿美寮的七年中,她堅持半工半讀,放棄了曾經擁有的一切所有,選擇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沒有玲子的講述和&34;,渡邊和女友直子之間的溝通可能都無法順暢的進行。在兩個年輕人的面前,她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甚至還不斷的鼓勵渡邊,激勵室友直子,從玲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天使一樣的善良的光芒。那是一種讓人由衷信仰的神聖的光芒,或許是因為早已放下一切,一無所有的玲子才如此的坦坦蕩蕩。
  • 《挪威森林》青春成長背後的孤獨,痛苦,自我救贖的表現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森林》,在當時日本暢銷400萬冊,廣泛引起了「村上春樹」現象,在它之前有巍然矗立的《世界鏡頭與冷酷仙界》那座寒氣逼人的峰;在它之後有接憧而至的《舞!舞!舞!》那永遠停不下的舞步。
  • 《挪威的森林﹒危險的年齡》讀書﹒啟示 系列二
    《挪威的森林》之所以成為村上春樹最有名的作品,個人覺得主要是他對青少年那種純粹的感覺刻畫得很細膩和真誠,對性的描寫也不象其他小說裡那樣隱諱(前人早就總結:食色性也)。並且,初戀是很多人最為難忘的美好情感體驗。
  • 你呼嘯而來,帶著滿城市的煙火——《挪威森林》的小林綠子
    《挪威森林》讀起來很順暢,沒有跳讀的我,一口氣啃完,花了五個小時。村上春樹說,在第一次出版《挪威的森林》的時候,書的腰封特意寫上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是為了讓書的銷量更好,其實他更想說,那是百分之百的現實小說。在小說中,每一個人物形象生動,仿佛都在生活中,能夠找到類似的人。而我最喜歡的是其中的小林綠子,覺得她是《挪威森林》中的一抹亮色。
  • 《挪威的森林》從青春的迷茫找到內心的出口
    隨手又把《挪威的森林》翻了一遍。不知道有多少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和我一樣,最初只是在青春期因為荷爾蒙的原因,獨自在宿舍裡偷偷翻閱裡面幾段不可描述的情節,最後卻不曾想成為了整個青春期內心救贖的指引。為什麼要跳過綠子先說玲子,是因為我覺得玲子是直子的延伸,直子選擇了結束,而玲子是最後走出來的那個人。玲子在療養院是直子的依靠,而她本身自己也因女學生的陰謀,遭到了周圍人的誤解,而精神上患上了疾病。在直子死後,她延續了直子和渡邊的交流,似乎她也是因為和渡邊的不斷接觸中,內心得到了安撫,最後她走出了那一片混沌。
  • 每個人都有一片自己的森林
    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節選的那段話是《挪威的森林》中第一章,直子要求渡邊做的第二件事。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
  • 不按套路出牌的三角戀,賦予了《挪威的森林》最純情的打開方式
    作者:大黎《挪威的森林這也許也只直子最後選擇自殺的原因之一。因為,她分不清自己。02但渡邊愛直子但無論如何,渡邊都愛著直子。不然他不會希望和直子住在一起,不會在得知直子去世之後孤獨流浪了一個月之久。"她所希求的並非是我的臂,而是某人的臂,她所希求的並非是我的體溫,而是某人的體溫。
  • 房似錦選擇了徐文昌,是選擇了一種價值觀嗎?
    還在學校一再打電話詢問情況的時候,母親直接以她放棄為由,斷送了她的求學路,徹底關上了她可能通往另一種人生的大門。房似錦的家庭環境和她曾經的經歷,讓她有一種強烈的求生欲,她會認準一條路,一直走下去,所以她的執著,放在任何一條路上都是有力量的。如果是選錯了,可怕也在於此。房似錦本性純良,雖然生活的重壓讓她幾乎除了掙錢到了六親不認的地步,她但內心溫軟,遇到了溫暖的東西就想靠近,也願意相信。這也讓她的選擇似乎沒有懸念。
  •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該影片榮獲第26屆挪威南方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豆瓣評分獲8.7的高分。影片並不複雜,講述的是主人公良多的故事:他早年因一部小說出名,但在之後再沒有令人稱讚的作品出現;而他又清高自傲,不願意為現實低頭,去寫沒有靈魂的文字;沒有經濟來源的他,只能去做私家偵探,但最終因經濟壓力導致他和妻子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