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耳盜鈴」新編
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是說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這樣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偷鈴鐺了。我以為這個小偷是個傻瓜,如果偷鈴時,捂住一隻耳朵,而用另一隻手去摘鈴,鈴一響,是聽得到而且是很響的聲音。如果雙手捂著耳朵,鈴又沒法摘。這樣,鈴一響,雙手就得去捂耳朵。
-
從「守株待兔」到「掩耳盜鈴」,探析春秋戰國人士怪異舉止的原因
引言小時候我們都讀過守株待兔和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吧?相信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通過各種渠道接觸過這兩篇寓言故事。掩耳盜鈴講述的是一個小偷看好了一戶人家的鐘,打算將鍾砸碎了偷走,但是他又怕鍾碎了有響聲,於是先遮擋住自己的耳朵,再用錘子砸碎鍾,他認為這樣就沒人聽得見了,結果鐘聲一響,他被人抓住了。
-
「成語大講堂」——一葉障目
01、生詞本【成語】一葉障目 <yī yè zhàng mù> 【釋義】意思是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近義詞】 掩耳盜鈴 管中窺豹【反義詞】洞若觀火【例句】此人初出茅廬自以為是,僅觀眼前方圓,可謂一葉障目,不知世態。02、知識拓展故事中螳螂的隱身術其實是自然界中的偽裝術。
-
掩耳盜鈴,盜的不是鈴而是口大鐘?
大家是否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學習的「掩耳盜鈴」,在學習這個故事的時候,老師當年教的意思是「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當年還形象生動的配了一張圖,一人一手伸出抓掛在別人門前的小鈴鐺,另一隻手捂住自個的一隻耳朵,換言之,幾十年來一直根深蒂固的認為掩耳盜鈴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場面嗎?
-
來看現代版「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的典故大家一定都聽過近日,高新區公安分局橫塘派出所破獲了一起電動車盜竊案,嫌疑人堪稱現代版「掩耳盜鈴
-
成語故事新編歪解
「Hi,同學們,家長們,同事們,今天我們不講化學課,總是化學課也忒無聊了,今天講幾個成語故事,小學生學的那種成語故事。但是,我這個老和尚有點嘴歪,不小心會把故事講歪了。不過,雖然有的故事有點負能量,但是架不住有意思啊:結局出人意料表,角度與眾不同,解讀標新立異,思維獨樹一幟。對,沒錯,我就是要鍛鍊你的思維——正向思維、逆向思維與發散思維。讓你的腦洞開到無窮大。」
-
成語新體驗
有個成語叫「令人髮指」,我過去一直以為這個成語僅僅是指令人感到恐懼和憤怒的意思。有了這次經歷,我有了切身的體驗,才知道,這個成語裡的「發」就是頭髮,「發指」就是頭髮豎起來。原來人在極度驚恐的瞬間,頭髮是真的會豎起來的。這個成語表達的非常形象。還有個詞叫「怒髮衝冠」,是說發怒的時候,頭髮直豎,把帽子都能頂起來。過去也一直以為是誇張的說法,無非表達一種極度憤怒的心情。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現存的石橋建於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閒娛樂廣場,把學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後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著邯鄲的歷史,還有一個不規則雕塑上面刻了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條目,寓教於樂,很有意思。
-
成語故事:一身是膽
【成語】:一身是膽【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形容那些身臨險境而從容不迫的人。
-
成語故事:一言為定
【成語】:一言為定【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成語】:放虎歸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成語故事:各得其所
【成語】: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每人或每樣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
成語故事:殺雞駭猴
【成語】:殺雞駭猴【拼音】:shā jī hài hóu【解釋】: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
——學會成語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若問你這個成語的來源,你也會說上兩句。若繼續問你,它的近義詞有哪些,你也能說出一二,比如點睛之筆,錦上添花……但是很少有人會提到「一字之師」這個成語,知曉這個成語背後故事的就更少了。傳說,有一位唐朝時的和尚名叫齊己,此人酷愛寫詩。一個下雪的冬天,早起的他看到了大雪傾覆下的百草凋零,唯有一株梅樹發了幾枝芽,還開了花。
-
成語故事:咄咄怪事
【成語】:咄咄怪事【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一事無成
【成語】:一事無成【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解釋】: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成語故事】:
-
從源頭學成語06:閉門思過
孕兒健長推出從源頭學成語,每周跟讀者們分享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今天講的成語是「閉門思過」。具體信息如下: 成語:閉門思過讀音:bì mén sī guò 後引用為成語。本義為關起門來思考自己的過錯,比喻自我反省,改過自新。過:過失。 事件過程: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在左馮翊擔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縣巡視,碰到兄弟倆向他告狀。其中一個說:「我弟弟佔了我的耕地。」另一個說:「這地本來就是爹媽在世時分給我的,哥哥不講理,硬說是分給他的。」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千裡鵝毛
【成語】:千裡鵝毛【拼音】:qiān lǐ é máo【解釋】: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自食其果
【成語】:自食其果【拼音】:zì shí qí guǒ【解釋】: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