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學習的「掩耳盜鈴」,在學習這個故事的時候,老師當年教的意思是「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當年還形象生動的配了一張圖,一人一手伸出抓掛在別人門前的小鈴鐺,另一隻手捂住自個的一隻耳朵,換言之,幾十年來一直根深蒂固的認為掩耳盜鈴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場面嗎?
掩耳盜鈴
直到前些日子忽然覺得有點問題,鈴鐺這玩意並不大,金屬做的外殼,裡面垂一小銅舌或金屬丸,搖動出發清亮的聲音,偷東西怕這家掛鈴鐺的人聽到發覺其不法行為,你完全可以將中間壁內的小銅舌或金屬丸用手指頭輕易按住不就發不出聲音了嗎?為何還要一手要鈴鐺一手掩住耳朵偷盜呢?僅僅是因為盜賊啥嗎?
青銅鈴鐺
一查才曉得,咱們都搞錯了!
這個故事你去查都說出自成書於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
原文是「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 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呂氏春秋》
我看到的一些現代翻譯都是,晉國當時君主是沒啥權力的,政權全被朝中執政卿士所掌控,最大的一家喚做智伯。有位貴族當時的大夫範氏看不慣他跋扈,舉起反抗的大旗,但勢單力薄力終被剿滅!範氏家受到牽連,也是流放的流放關監獄的關監獄。原本富貴的家庭變得悽慘無比。
有個歹人便趁機跑到落敗的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古時候銅本位,成什麼賞多少多少金其實都是銅,銅就是錢,小偷心裡特別高興,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問題是鍾鑄得又大又沉,挪都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一塊塊搬回家。
掩耳盜鐘
於是他找來一把大錘頭,狠命地朝鐘砸去,可是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
這動靜,鐘沒砸了,這個先被人發現捉住報了官!那自個豈不是得吃牢飯?鐘有共鳴,weng~~~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就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希望消除掉鍾~可他哪裡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四方。
他越聽越害怕,趕緊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嘿,鐘聲真變小了!」小偷高興起來,「太好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剛講的就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通用的文言文翻譯,對鈴鐺進行了修正,成了銅鐘,可是這個故事,如果你細心聽的話,對比呂氏春秋的原文也不是那個味了。
人家原文中很請注意,可一個字也沒說對方是偷盜。「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鍾況然有音,恐 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只是一個百姓看到這家被抄了家,就剩下口鐘沒拿,應該也不是那種偷偷摸摸的,大門洞開,被翻亂七八糟凌亂不堪,他看到就想拿走,可是擔心別人來搶,所以才想把鍾砸碎!沒想到弄巧成拙!
也就是說,最早這個典故不應該叫掩耳盜鈴,也不應該叫掩耳盜鐘,而是掩耳得鍾,得到的得。
那有意思了,什麼是歐就成了掩耳盜鐘後來又變成了被我們誤解了很久的掩耳盜鈴呢?
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收集編著《淮南子》時,添油加醋的吧,才將之前的得鍾,改為「竊」字,原文是「範氏之敗,有竊其鍾,負而走者」。
《淮南子》
故事帶偏了,但故事生動流傳度廣,古人們也都這麼用了起來,像是南朝梁任昉在《勸進箋》一文中就曾寫到:「惑甚盜鐘,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那何時以訛傳訛變成了如今的掩耳盜鈴了呢?
據清代一位學者鄭志鴻在《常語尋源》一書中的解釋說「鈴小器,鍾大器,大則有聲,故情急掩耳。 訛鍾為鈴,自隋已然,由來久矣。」也就是說,變成「掩耳盜鈴」的是隋朝人幹的,傳著傳著,大家也注意到盜鈴易而盜鐘難的細節,以助於出現了開頭所講到的大大的誤解。
這個故事其實很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時三家分晉前戰國初開時。晉國當時君主是沒啥權力的,政權全被朝中執政卿士所掌控,最大的一家喚做智伯。有位貴族當時的大夫範氏看不慣他跋扈,舉起反抗的大旗,但勢單力薄力終被剿滅!範氏家受到牽連,也是流放的流放關監獄的關監獄。原本富貴的家庭變得悽慘無比。
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青銅器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讚!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