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不得轉載
上一節說到胡德謙在苗君儒他們研究拓片的時候突然暈倒。
遊勇慶的叫聲已經驚動了苗君儒他們。苗君儒疾步過來,見胡德謙那樣,忙用手搭在他的脈門上,把了一會脈,說道:「他是焦慮過度,加上急火攻心所致,來,你們把他扶好!」
苗君儒用手揉了幾下胡德謙的胸口,接著掐住了他的人中,並輕輕在他的喉部按了幾下,然後翻過他的身體,在他的背上不輕不重地拍了幾下。
胡德謙的喉嚨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張口「哇」的一下,吐出一大團帶血絲的濃痰,慢慢地睜開眼睛,有氣無力地說道:「謝謝你!」
苗君儒說道:「胡會長,你需要好好休息。像你這麼操心,別說是你把年紀的人,就是年輕人也支撐不住!」
胡德謙苦笑著說:「撐不住也要撐,誰叫我是一族之長呢?」他接著對趕到身邊的兒媳婦說道:「馬上……馬上給我燉一碗參湯!」
苗君儒望著那女人苗條的身影,若有所思。剛才搶救胡德謙的時候,那女人從內堂奔出來,一臉焦急之色,關切之情溢於言表。而另一個六十多歲的小腳老太婆,則在內堂的門邊閃了一下,就進去了。胡德謙看著這女人的時候,眼神中也充滿了慈祥和疼愛。他們兩人之間,似乎超出了正常的公公與媳婦的關係。
沒一會兒,那女人端來了一碗冒著熱氣的參湯,看著胡德謙一口一口地喝盡,才欣慰地端著空碗進去了。苗君儒這時才注意到那女人微微隆起的腹部,看上去好像有三四個月了。
喝過了參湯,胡德謙的臉色紅潤了許多,精神也恢復了不少,他起身問道:「苗教授,那張紙的文字,你看得懂嗎?」
苗君儒說道:「是鳥篆與象形文字之間的一種文字,也許是圖案和符號,要破解的話,需要一點時間!」
胡德謙問:「需要多長時間?」
苗君儒說道:「也許幾天,也許幾個月或者半年!」
胡德謙說道:「可是時間允許嗎?就算我們答應,日本人也不答應呢!」
苗君儒說道:「現在是3月13日上午10時,離3月15日,還有兩天的時間!」
胡德謙問:「怎麼是3月15日,什麼意思?」
苗君儒看了一眼李明佑和卡特,說道:「3月15日是陰曆二月二,也就是龍抬頭之日。胡會長,我沒有辦法對你說清楚,不過到時候你就明白了!」
胡德謙說道:「這事一開始我就沒弄明白,日本人在1941年的時候,從浙江開化打過來,結果沒進得來,都好幾年了,怎麼會突然從四個方向打婺源呢?你說我們這個村子,那麼多年來都難見到一個外人,這陣子怎麼也和日本人扯上了。他們還說要那個玉璽,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得到的消息,我們村子怎麼會有那東西?那可是皇帝用的!」
苗君儒把那張拓片收好,對胡德謙說道:「胡會長,我想去看看那個八卦墳,怎麼樣?」
胡德謙說道:「行,我陪你們去!」
胡德謙陪著苗君儒他們幾個人,來到位於鳳形山的八卦墳。
八卦墳距離考水村大約三四裡地,自進入山谷後,苗君儒注意到,從谷口到墳前,一共有三道彎。拐過最後一道彎,仰頭就看到了八卦墳。
八卦墳位於山谷正中上首的位置,居高臨下,自有一種逼人的氣勢。從最後一道谷口到達墳前,共有九層青磚鋪就的臺階,每層九級,共九九八十一級。
道家講究九九歸真,而九九之數,也是歷代皇家所專用的數字,民間若擅用的話,那可是欺君大罪,要滅九族的。
苗君儒站在墓地的明堂前,見整個墓地為鳳字形,墳墓為兌山卯向,明堂開闊,左右山坡如同兩隻靜臥的猛虎。墓葬為八卦狀,墓頂繪有太極陰陽八卦圖案,墓葬與墓圈護圍皆為青磚壘砌而成,其圓形墓圈護圍超過兩丈,地面用卵石嵌成席紋,墓葬的直徑超過一丈,高約五尺,墓葬外表八個方向的青磚上,分別刻著「乾、坤、坎、離、震、艮、翼、兌」八卦的符號,並有上下三層蝙蝠紋飾的雕刻圖案。墓頂往下形成一個約30°坡度的圓形斜面,上面一塊塊地鑲嵌著兩寸見方的龍鱗磚。
他禁不住說道:「好一個鳳形乾坤八卦墓!」
墓前樹著一塊青石古碑,上面刻有陰文篆書「始祖明經胡公之墓」八個大字,歷經千年風雨,殘剝可認,碑座左右分別刻有「明經胡氏」「三延並茂」的字樣。
明經公胡昌翼的膝下有三子,為延政、延賓、延臻,故有「三延並茂」一說。
墓的左側還立有一塊石碑,上書:「贈封明經像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昌翼奇材,君父王嗣,懿德惟鄉,嚴光並志。大宋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下」。
苗君儒圍著這八卦墳走了一圈,發覺墓後面正中位置的墓圈護圍,竟然空開一道一尺多寬的小土溝,從護圍的外部一直延伸與墓葬平行的地方,並沒有用青磚與卵石砌實。從小土溝兩邊的痕跡看,這條小土溝,是當初修墓的時候,故意留下的。還有更為奇怪的,是墓頂那陰陽八卦之間,留有一個一寸大小的圓孔。
胡德謙指著墓頂上的那圓孔說道:「那個孔很奇怪,大冬天的往外冒熱氣,而熱天,卻往外冒冷氣!前兩天下大雪的時候,孔內就往外冒熱氣。」
苗君儒說道:「不愧是南唐的國師,居然用上了堪輿導氣之術來引導天地陰陽二氣,」他接著對大家說道:「此墓非比尋常,據鳳行之地,靠虎形之山,依龍形之脈,朝五指乾坤之案,引天地靈氣,可佑膝下三子的萬代子孫。」
李明佑在墓邊轉了兩圈,也由衷說道:「我考古幾十年,見過各種各樣的墓葬,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
「此墓還有玄機!」苗君儒說道:「可幫忙取一把魯班尺來!」
胡德謙馬上吩咐別人回去拿。
苗君儒見墓圍上方的山頂上,有臨時搭建的草棚,幾個拿著梭標和步槍的青壯男子,正在上面走來走去。
胡德謙說道:「不瞞你們,日本人打婺源的事,應了我們小時候唱過的一首童謠,我去問過遊瞎子,他說今年的事就落在『八卦』兩個字上,我馬上就想到了祖宗的八卦墳,怕日本人偷偷來挖墳,所以日夜派人來守著!」
苗君儒說道:「日本人要真來挖墳,單靠你們那幾十個人,恐怕守不住!」
胡德謙也知道日本人的厲害,說道:「守不守得住是另外一回事,我就是把老命拼在這裡,也算對得起祖宗了!」
不一會兒,魯班尺取來了。苗君儒拿著尺子,將墓葬上下左右全量了一遍。
李明佑問道:「苗教授,還有什麼玄機?」
苗君儒微微一笑,說道:「正如我估計的那樣,墓高四尺八寸,為四面八方天地之數,墓頂直徑九尺九寸,乃皇家九九之數,墓圍22尺,為唐朝22帝,墓頂為圓形,謂之一統天下之意,也可以看成是一個360°的圓圈。你們看這斜面上的龍鱗磚,一共九層,最下面一層是一百五十五片,最上一層是三十六片……」
李明佑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說道:「貞觀元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即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最下層和最上層的龍鱗磚各乘以10,就是那數字了!」
苗君儒笑道:「還不止這些,你們看那墓碑,碑高也是四尺八寸,與墓高相等,寬兩尺二寸,與墓圍也是隔了十倍之數,厚九分,為皇家之數。還有那下面的九級金階,無不顯露出墓主的真實身份。」
李明佑驚喜地說道:「苗教授,既然這麼說,那麼傳國玉璽之謎,一定可以在這裡解開了?」
苗君儒說道:「李教授,據我在陝西藍田縣考古時發現的那張紙上所述,傳國玉璽確實被胡清帶出了宮,可玉璽最終落在哪裡,還無從定論。也許胡清怕給太子惹禍,偷偷把玉璽藏在了其他的地方,根本沒有傳下來。」
聽苗君儒這麼一說,李明佑頓時露出了極度失望的神色,說道:「按你這麼說,傳國玉璽就沒有辦法找到了?」
苗君儒笑著說道:「李教授,我們都是學術界的人,也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很多寶物都已經無從尋找,就算你費盡畢生的心血,也不一定能夠找得到!」
李明佑說道:「也許傳國玉璽就放在這個墓葬中,更可能在胡清的墳墓裡!」
胡德謙說道:「義祖胡三公的墓葬,在宋神宗元豐年間的時候,遷往清華鄉。據說當年起墓的時候,並沒有東西!」
苗君儒問道:「胡三公的墓遷往清華鄉什麼地方了呢?」
胡德謙說道:「原先胡三公出生的那個村子,包括上下三村的胡姓宗族之人,都已經被朱溫殺光了,地方已經無從找起。當年具體遷到什麼地方,也不清楚!」
李明佑說道:「不可能,那是你的義祖,墓葬遷到什麼地方,怎麼不知道的?」
苗君儒說道:「胡會長,那胡三公原來在這裡的墓葬位置,你們祖上可有什麼話留下來?」
胡德謙說道:「所有的秘密都在族譜和那張紙上,你們都知道的呀!」
李明佑朝八卦墳左右兩邊的山上看了看,說道:「我想應該就在這一帶!」
苗君儒說道:「可是族譜上並沒有寫明胡清葬在什麼地方,要想在考水周邊的山上找出胡清的墳墓,談何容易!」
胡德謙想了一會,說道:「不過我據原來的族長說過,明經公胡昌翼是個大孝子,胡清去世後,他守孝三年,就在胡清的墓前搭了一個草棚,在草棚中教村內的子弟讀書,後來,在那地方建了一座小房子,就是最初的明經書院!」
苗君儒問道:「那明經書院現在還有嗎?」
胡德謙說道:「有呀,宋元兩代,文風鼎盛,最多時,書院有學子兩千餘人,房屋兩百多間。元至正十三年毀於兵禍,明朝成化年間,知縣丁祐諭合族重修,作為講道之所。萬曆年間,邑侯萬國欽諭率族人重修,自明末以來,日益蕭條,很多房屋都倒塌了。康熙年間,胡氏合族出資重修,並將書院從原西山麓移建於鳳山東麓,但從此文風不在,乾隆年間開始,書院已成雀鳥築巢之所,現在只剩下幾間破屋和幾堵殘垣斷壁了?」
苗君儒問道:「那為什麼不修繕呢?」
胡德謙說道:「幾任族長都動過修繕的念頭,一來所需的巨資難籌,二來文風凋零,恐難再現宋元兩代之盛,第三……」
苗君儒見胡德謙遲鈍起來,忙急切問道:「這第三是什麼?」
胡德謙說道:「這第三嘛,祖上留過話下來,說後代子孫平安即可,明經書院可修可不修,樹大招風,恐有滅族之禍!」
苗君儒說道:「也難怪你們祖上會留下那樣的話,清朝自康熙開始,就大興文字獄,以明經書院昔日之輝煌,不可能不引起清朝皇帝的注意,一旦哪位與明經書院有關係的人出事,殃及的就是整個胡氏宗族!你們的祖上叫你們那麼做,確實是明智之舉!」
胡德謙說道:「原先的明經書院遺址,早已經無從尋找。但如果照族譜中記載的去推斷,可知大致的地方。就算你找到哪裡,又有什麼用呢?」
李明佑問道:「苗教授,那你認為那張拓片和族譜後面的那首詩,是說明什麼的呢?」
苗君儒說道:「這也是我想知道的!上川壽明他們既然認定傳國玉璽就在這裡,肯定有他們的理由,我想,明經書院原先的遺址裡面,一定有什麼秘密……」
正說著,遠處傳來槍聲。幾個人相互看了看頓時變了臉色。(欲知山上出了什麼事,苗君儒如何保住考水村的秘密,請關注我,繼續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