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陳情令》的小夥伴們不知大家有沒有和我有一樣的感覺,藍湛與江澄對待彼此的態度特別微妙。以他們倆的江湖地位,哪怕比他們年長的修士見到了也要尊稱一句「江宗主」「含光君」,也就只有藍大、叔父幾個才會一如既往親切稱呼「忘機」。但是看看藍湛和江澄都是如何稱呼彼此。
「藍二公子」、「藍忘機」、「江晚吟」一副當年同窗的樣子,但是細品像不像一家人?小舅子和兄嫂?兄夫?反正意會一下,這個親戚關係的稱呼。雖然他們彼此都不承認,但是這就是源自心底下意識最真實的反饋。就像觀音廟副本中蘇閔善在最耀威揚威的時候也都還是會稱呼「夷陵老祖」、「含光君」,不會去稱呼一下名字的,他的內心始終都是卑微,哪怕他再故作堅強,在他心裡他也是不配與他們平起平坐的。所以不管十六年後江澄成為一家之主有多強大,藍湛仍舊輕描淡寫一句:「你遇到江晚吟了」。
大梵山上,藍湛與江澄相遇,他開啟三毒聖手之「嘴毒」模式的時候,也是陰陽怪調地稱呼道:「藍二公子」、「藍忘機」,所以他們雖然看起來各種相看兩相厭,哦!實際上好像也是,但是潛意識早就承認對方的家庭地位了呀。
那我們發散思維一下,是不是可以說這十六年來江家得以發展起來除了江澄自身的努力也有藍家的暗中扶持,羨羨誓死護著和熱愛的娘家人,藍湛怎麼可能允許江澄出事,那麼藍湛有心相護,藍大這個「讀弟機」可不要幫襯一二呢,畢竟藍湛的傷藍大看在眼裡護住江家、帶好阿苑、看住金凌,應該是跟羨羨相關的僅有的能支持藍湛活下去的動了吧。
所以說回大梵山重逢,看到藍湛教育金凌,江澄終於破功直接直呼「姓藍的,金凌還輪不到你來管教。」那一句損藍湛管別人家孩子的言語怎麼聽怎麼不對勁,仿佛就在暗喻藍湛管得名不正言不順。這句確實將了藍湛一軍。但是又能如何呢?
你們家金凌字可是「如蘭」,「如」的還是眼前這位的「藍」,藍湛這個正宮氣場從源頭上仿佛就勝了。再說金凌,大梵山這一段也很可愛,雖然有點小性子狂妄,但是本性被教育得很好,就算被「大舅父」禁了言,被舅舅當眾罵,仍然在離開時,先給「大舅父」藍湛作揖再給舅舅作完揖才離開。
再來我們看看忘羨重逢,羨羨「掉馬」這一段,其實聽到溫寧時羨羨召出來,江澄的神情真的很複雜。如原文所說「剎那間,震驚、憎惡、憤怒、不可置信,交錯混雜著席過江澄的面容」。這麼多年了江澄會不會跟藍湛一樣怨恨過羨羨呢?明明說好了將來做家主,羨羨就輔佐他,說好的「雲夢雙傑」。他卻給了所有人拿他當理由、當靶子的機會,最終埋葬了自己,他明明那麼無所不能的一個人,為什麼就像當年只留下一把隨便,扔下個陳情就消失無蹤了呢?回來他們好好打架,打一架就他就氣消了,就可以原諒他了,為什麼不出現呢?不是習慣了讓他收拾爛攤子了嗎?如今他已經有護住魏嬰也有了給魏嬰收拾一切爛攤子的能力了,為什麼還不出現呢?金凌都長大了。
所以當江澄知道溫寧回來的時候,他對溫寧的恨還有多少呢?他是需要一個情緒的發洩口和支點,但是這麼多年了他能恨誰?他又不明白誰當年的挫骨揚灰,他的不舍和隱忍,他更多的是驚訝或者說是驚喜,但是他又沒有藍湛那麼篤定,但那麼期望是又害怕是,他難道就不是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望嗎?所以景儀懟他的時候,他啞口無言都忘了掩飾脫口而出:「你怎麼知道他真的死了。」魏嬰他不能死,不會死,不可以死,江澄這麼多年一樁樁一件件的不容易,他當然有委屈,他當然有情緒,所以他那第一鞭就是不過腦子的一鞭,他需要情緒爆發,他要魏嬰回來,他真的希望是魏嬰,結果最終這個人被藍湛帶走了。所以就算最開始江澄還不確定,但是看到藍湛那麼堅定地護著這個人且把人帶走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確定人就是羨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