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正播放的如火如荼,我也開啟了熬夜追劇日子。昨天看了電視劇的第四集,對其中顧佳的教育觀很是贊同,恰好班裡有類似的例子,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劇中顧佳歷盡艱辛把兒子送進理想的幼兒園,沒多久卻遇到了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
班裡舉行美食節的時候,一名叫楠楠的小朋友突然癲癇發作,倒在了地上。把家長和小朋友都嚇得不輕。
晚上,家委會木子媽媽新建了一個沒有老師和楠楠家長的群,鼓動家長們讓楠楠退群。
顧佳想了很久,雖然看到兒子因為驚嚇睡不著,她還是給兒子講了癲癇的原因,症狀,並告訴兒子這樣的小朋友跟正常人都是一樣的。
我是許子言媽媽,我想代表我們全家人表態,我們願意楠楠留下來,我的孩子也願意和她同班上課。
癲癇只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沒有傳染性,沒有攻擊性,因為自己的孩子被發病情形嚇哭就剝奪另一個孩子接收正常教育的資格,這種歧視觀念不應該從幼兒時期就植入到孩子們單純的心靈。這比任何負面影響都消極。
最終,家長們都同意了顧佳的想法。
我的班裡有一名女同學小A,反應別的同學要慢一些。三年級的時候上課經常跑到桌子下面玩去了,下課也常常亂跑,需要外出活動或者上課也經常找不到隊伍。
之前的班主任很細心,但凡有外出的課,一定安排細心的同學跟小A;中午也有同學幫她打飯;有時候小A鬧情緒不進課堂,同學們去叫她也是輕聲細語,實在叫不動的時候老師就會把她帶到辦公室。辦公室老師都對她很好,因此她不拒絕去辦公室。
慢慢的,班裡形成了一種習慣,每個孩子都會多關注小A,上課不見人影,孩子們會主動找她;出去上體育課或混班老師,總有同學主動帶著她。
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就是基礎性,普及性,強制性。
每個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我們不該有歧視,有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