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原先,在山東日照莒縣龍山鎮一個村莊裡,有這麼一家子,男人死得早,撇下娘倆過日子。到了兒子該成家立業的年紀,為娘的來了愁。家裡貧窮不說,為娘的風風雨雨拉把著孩子,歲月的艱辛,使這個年幼時就不算俊的娘,過早地彎了腰,駝了背,滿臉的滄桑,那真沒個人樣了,弄的沒人願意近前。為此,說了幾家媳婦,人家都不願意。
這一年,姻緣到了,他家的一個親戚給他說了一個媳婦,在媳婦來相親的時候,老娘執意主動躲了出去。兒子沒法,只好依娘,自己在家照應。妻子問起老娘來,兒子就說姥姥家裡有事,回了娘家。因為媒人底實,媳婦也沒問多,這事就擱下了。
到了第二年上,這媳婦就過了門,這媳婦本來就是個賢惠、能幹、聰明伶俐的人。新婚的第二天,這媳婦出了新房,想拜見婆婆,下廚幫著幹點活。可是,自己的男人拉著不叫去,說:「咱娘去了東北二姨家,年兒半載才能回來。咱家裡找了個幫忙辦飯的,家裡的零碎事讓她幫忙幹,你就先不要管了。」媳婦說:「咱家本來就不富裕,小門小戶的,還值得僱人?家務事咱自己料理不就行了!」「哎,你剛過門,過些日子再說吧!」
好說歹說,總算把這事矇混過去了。新媳婦聽說,也不再說什麼。就整天躲在新房裡繡花,家裡的事全靠那個幫忙的老傭人。一日三餐也是老傭人送到新房裡。新媳婦見那人彎腰駝背,怪可憐得慌,就從不支使她幹這幹那,對她很客氣。吃飯的時候,叫上他在一個桌子上吃。
有一天,小媳婦繡花累了,出來走走,見那老人在餵豬,就悄沒聲地過去想和她打個招呼,沒等開口,就聽那老人自言自語地說:「唉,我還不如你呀,你下了小豬就得有人好好伺候著,我養了兒,一個人費事把力把他養大,到頭來當了老媽子。」媳婦聽到這裡一切都明白了。
到了晚上,媳婦就盤問她男人,男人經不住,就說了實話。那媳婦一聽又氣又愧,就拉著男人的手來到老人面前賠罪。
打那以後,是什麼也不讓老人幹,淨享清閒。媳婦裡裡外外把家裡的活全攬下來。過日子操持家務,精打細算,把個家收拾的乾淨利落。幾年下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喜得個老人逢人就說:「兒媳賢惠,發了俺家呀!」(張玉珂)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編後:本故事取材民間,因各地方方言不同,文字有的取意方言,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因此在詞意上可能會出現理解不同,請讀者多批評指正。同時也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