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天龍八部》,以為段譽是主角,在大理還有天龍寺的存在,總感覺結局太悲壯,幻想著蕭峰跳崖後還能像蕭遠山一樣不死,期待著後面七部的故事,現在想來也是十分搞笑。今天番茄就為大家解釋一下,金庸的《天龍八部》到底有何含義。
又稱為天龍八部、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八部天龍包括八種神道眾生,天龍八部的「八部」為: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故稱為「天龍八部」。
天眾即代表天的帝釋天,在小說中則為主角蕭峰,武功高強、智謀超群、氣概不凡、人品高尚、氣度豪邁、境界高遠,尤其是黃日華版的蕭峰,每次出場都如天神下凡的感覺。(網評上說的,自帶音響bug)
龍眾對佛教極為恭順。小說中為段譽的形象,身為大理段氏皇族的繼承人,為人中龍鳳,自幼聰慧,喜好佛理,在結局也皈依佛門。
夜叉在佛教中多跟隨天王維護眾生界,夜叉是佛教的護法,維護眾生界的和平。在小說裡指的是虛竹,其外表形象醜陋,鼻孔上翻,即使還俗也一心向佛,憨厚老實,多次阻止紛爭。
乾達婆不吃酒肉,以追逐香氣為食,是天界的樂神,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小說裡最貼切的形象就是善解人意的阿朱了。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阿朱的易容之術多次騙過眾人,又是蕭峰(帝釋天)的心愛之人。香氣即為虛無縹緲難以捕捉之感,跟阿朱死後佔居蕭峰心中一樣。
阿修羅有男女之分,女端正美貌,男身形醜惡,嗔怒心重、嫉妒心重、好爭鬥,在小說裡是指的是慕容復,王語嫣。慕容復自然不用多說,與阿修羅形象一樣善妒,爭強好勝愛面子;而王語嫣在結局也想追求長生不老之術。
迦樓羅在佛教中專食龍族,迦樓羅是一種大鳥,這種鳥以龍為食,每天要吃一條龍和五百條小龍,小龍就是大毒蛇,但是因為一生吃龍太多,所以體內積聚的毒氣也越來越多,最終導致毒發死亡,死亡之前上下翻飛七次,自焚燒去肉身,留下一顆純青琉璃色的心。那麼在小說中鳩摩智為得六脈神劍而脅迫段譽(龍眾),鳩摩智最終因誤入枯井走火入魔功力被段譽吸走而武功盡失頓悟,排除了自己的貪嗔痴三毒。
緊那羅又名"樂天」,意為「音樂天」、「歌神」,也是帝釋天的樂神之一。在《天龍八部》裡面比較貼近的角色就是阿紫,她嬌小玲瓏,天真伶俐卻出身星宿派門下,武功歹毒,人性邪惡。與姐姐阿朱(乾達婆)一樣,喜歡蕭峰。
摩耶羅伽是一種人身蛇首的神,也稱其為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這個形象應該是泛指,番茄認為小說中指的是遊坦之,玄慈方丈,蕭遠山及慕容博。遊坦之被阿紫套上燒紅的鐵頭模型,成為毀容的奴隸,機緣巧合學的佛教武學易筋經,後改名莊聚賢。玄慈方丈表面為少林寺得道高僧,卻是當年雁門關伏擊戰中的帶頭大哥,又與葉二娘偷情生下虛竹,少室山上承認當年罪行,甘願受刑而死。
慕容博為復興大燕,假傳消息策劃了雁門關事件,而後詐死,藏匿少林寺藏經閣偷學七十二絕技,得掃地僧感化,皈依佛門。
蕭遠山原本也是一位英雄好漢,且多次阻止遼宋紛爭,但雁門關伏擊戰後跳崖生還,藏匿少林寺藏經閣學武,期間不僅殺死當年的仇人,還將兒子蕭峰的恩人一併殺死,結局得掃地僧感化,皈依佛門。
他們的行事都似摩呼羅迦,人身蛇首的大蟒蛇,暗指他們隱藏身份。
《天龍八部》中蕭峰暗訪恩師玄苦,玄苦臨終時曾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佛教裡講人生的七苦,也是「悽苦」的意思。眾人都在這七苦之中,非冤即苦,有情皆孽或欲求不得。離合既循環,憂喜迭相攻。佛是想說,眾生本該灑脫而淡然地接受這一切的陰晴圓缺。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生總是苦樂參半,唯有身心曠達,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我是紫番茄炒雞蛋,喜歡番茄作品的話,就給個關注吧。